1930年,在经济大恐慌之前,伟大的经济学家凯因斯曾经预言:“20世纪末之前,英国与其他工业国家能够终结贫穷”。
言犹在耳,贫穷仍在,而且加速。全球70亿人口当中,至少1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美元(约3.3令吉);每年有超过800万人因贫困而死亡;世界最富有的三个家族拥有1350亿美元(约4455亿令吉),相当于最穷的6亿人口的全部财富。
刺眼的数据和种种资源危机预言,仿若恶毒的咒语,却让人对未来忧思不安。终结贫穷可能吗?
健康恶化、债务缠身等厄运连连的危机,让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人,陷入不见天日的贫穷陷阱。未来的10年,是否能停止“旧贫未去,新贫又来”的恶性循环?
打从人类世界有社会制度开始,“除贫”就是一个国家真正达致昌盛繁荣的终极目标。时至今日,从消除贫穷到终结贫穷,将除贫议题全球化的研讨,也重复了将近一个世纪,情况依然只见恶化,专家的话沦为会议桌上的空谈。
被《纽约时报》及《时代杂志》誉为“世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的杰佛瑞萨克斯,不是第一个探讨发表“终结贫穷”论调的专家。不过,他的“预言”时间,比过去其他的语言都提前许多———2025年,亦即10年后。
对他而言,贫穷不是必然,也不会“永续”,亦非不可能的任务,而是在于“选择”———我们这一代,可以选择在2025年之前终结贫穷,改变世界。
提出终结贫穷蓝图
有别于一般经济学者“中听不中用”的论调,杰佛瑞费了20年的时间,走过全球十数个国家,提出了2025年之前终结贫穷的蓝图,而这份“蓝图”中的除贫方案简单得出乎意料———
1.成立全球救济极端贫穷的基金会
2.抨击美国以军事打击代替和平救助
3.富国应该负起救助穷国的责任和义务
4.在穷国打击腐败
5.消除传统的偏见,积极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制度
———即使没有“经济专家”光环的一般人也知道的问题和“理论”,就是杰佛瑞研究贫穷的方向。比较不同的是,这些“平民百姓也懂”的分析和提议,直接点出问题所在,因此赢得极高评价,形容他是“真正了解社会贫穷阶层问题和困境,并提出实际方案、最伟大的人民经济学家”。
或许,杰佛瑞萨克斯确实有足够的资格和自信“预言”。
1984年,他是玻利维亚经济发展的顾问;1989年,他协助博览重建家园;1991年,他向莫斯科提出建议;1990年代初,他深入观察中国;1994年,他帮助印度政府;1995年起,他开始注意非洲诸国。
成为经济学界“奇迹”
20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全球100多个国家,为政治领袖提供经济发展和打击贫穷的建议,为俄罗斯及波兰所提出的著名经济改革策略“休克疗法”,一度成为经济学界的“奇迹”。
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社会基层了解实况的方式,以及长期以来更致力推动“终结贫穷”的实际行动,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界的“泰斗”地位。
举凡理论,往往和现实情况是两回事。杰佛瑞的终结贫穷理论头头是道,他的亲身经验和实地了解,也为面临艰难的世界,提出可能的答案,带来了希望。
政治意愿是除贫关键
经济学家似乎都是乐观的,预言都是带着希望,并且将这样的“乐观”延续往后的一代又一代。
193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预测”到了20世纪末,也就是他的子孙们所处的年代,英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贫困现象将会终结,因为巨大的技术进步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惠及贫困人士,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
凯恩斯的话,只对了一半。发达国家确实消除赤贫,但贫穷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贫富悬殊的差距,持续扩大。所谓进步,只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而这些人开始利用制度上的便利,进一步攫取资源,强迫穷人放弃自己的资源,一步步困于窘境。
这一点在多年以后,深深触动了杰佛瑞。他为俄罗斯和波兰提出的“休克疗法”,确实让经济在短期内大为起色,但国家管理和法律制度的缺失,却让同样的情况重演,也让杰佛瑞在争议中感到困惑。
恶性循环因自私贪婪
追根究底,贫穷代代相传,恶性循环,皆因自私和贪婪。历代经学家和诸多有关消除贫富悬殊的道理,一直是明摆在眼前的正道,但既得利益者拒绝正视,遑论配合或支持。经济权贵之所以势力扩张,追根究底,是官商利益关系的结果,所以,“政治意愿”是除贫的极大关键。
这也是为什么不论是杰佛瑞萨克斯或是任何一个“专家”所提出的除贫方案,人们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更与失望之后,免不了心存疑惑,消极观望,是否又另一番“痴人梦话”?毕竟,贫穷并非凭空发生,而是人为的不公平所致,并且经历几个世纪的恶性循环,形成今日贫富悬殊、严重失衡的经济体系。
人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全球化的恶果,是进一步将贫穷从国家内部恶化到富国掠夺穷国。诸多环环相扣、纠结缠绕的问题,杰佛瑞都逐一串联和分析,在狠批问题制造者的同时,提出了“终结贫穷”的蓝图和结论———终结贫穷要从国际和本土两个方向同时着手,让全世界一起努力,将贫穷抛入历史。
杰佛瑞希望这一代人就能积极行动并且看到改变,但改变往往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诚如前美国总统约翰甘西迪胞弟罗伯甘西迪所说:“很少人有独自扭转历史的力量,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贡献一点力量,造成一点改变,所有行动的总和,就会在我们这一代的历史上记下一笔……”
文:小小
http://www.nanyang.com/node/62263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