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0 May 2017

端午與屈原

 ■ 李怡

端午節,又稱詩人節,紀念中國第一位詩人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是戰國時代楚國人。與中原各國文化相比,楚文化有顯著不同。屈原之前,中國的詩篇只有無法考證作者是誰的《詩經》,屈原是第一位詩人。魯迅《漢文學史綱要》:「戰國之世……在韻言則有屈原起於楚,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後人驚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產,故稱『楚辭』。較之於《詩》(即《詩經》),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詩經》)三百篇以上。」中國後來成為詩的王國,可說是屈原帶動的。

由於語言年代久遠,《楚辭》也像《詩經》一樣,讀來不似唐宋詩詞那樣流暢易明。但《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會啟動你無限遐想;《楚辭》中的「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今天讀來仍然艷麗感人。又想起《紅樓夢》中「襲人」這名字,最早典故應該是屈原《九歌》的「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花氣襲予,帶來一陣淒美。

屈原最動人的詩篇當然是《離騷》了,其中一些句子,我年輕時讀後深思,就抄在筆記本上:「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那份對百姓和家國的深情,對追求良政的執着,終句是:「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以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彭咸,是殷代賢大夫,諫君不聽,於是投水而死。屈原這個結句預示了他會作出與彭咸相同選擇,並因此而為後世留下悲壯的傳說和端午節的種種習俗。

近年有大陸學者對屈原之自沉,認為是不懂得政治需要妥協的不智,一死無助於政治的改進,反而忍辱妥協還能夠伺機施行良政。這或許是當今一些知識人為與極權政治合作而尋找的心理托詞。但屈原在《漁父》中已作了回答:「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既然是舉世皆濁、眾人皆醉,混入權力層中,除了同濁同醉之外,還能夠有甚麼作為?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屈原就被稱為「愛國詩人」。他的「愛國」,不是愛統一的中國,而是愛周朝各諸侯國之一的楚國。他畢生的政治追求,是抗擊強秦的侵略,維護楚國的獨立,實行清明的政治。實際上,分離狀態的春秋戰國時期,才是中國文化、思想、學術百家爭鳴的最輝煌時期。秦統一之後,焚書坑儒,百家寂滅,楚文化也消失了。

抗暴秦,避秦,移民潮,讓人想起屈原的《哀郢》:「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秦統一開始了中國經久不息的專制時代,是至今中國人擺脫不掉的宿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30/20038261

Friday 26 May 2017

言論受限,就是災難開始

 ■ 李怡

人類的許多平等權利,都是經過不少人不顧個人犧牲地抗爭,才實現的。然而,在得到某種程度實現之後,有關的平等觀念就成為社會上佔優勢的思想意識,逐漸形成不容置疑甚至不能討論的意識形態。於是,社會的危機也就再現。

譬如南非,過去在白人種族主義統治下,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經過曼德拉長期的非暴力鬥爭,和國際社會對南非種族主義統治的譴責和杯葛,終於實現了種族平等,而曼德拉領導下的南非更一再被全球主流媒體爭相報道。但近年的南非狀況是怎樣了呢?甚少媒體提及。在一些旅行家和網上媒體的闡述中得知:南非的社會犯罪已呈現無法遏止的上升趨勢,每天平均有51人被謀殺,暴力搶劫和入室搶劫案平均每天有400多件起,劫車案平均每天發生40件起,大部份商店黃昏就打烊,並用三重鐵門鎖起。約翰內斯堡已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城市,白人紛紛撤離以免被搶被殺被強姦,整個國家陷入腐爛坍塌的慘況。這些實況可能由於有損於傳媒過去大舉報道南非黑人解放,有損於種族平等觀念,而在主流媒體幾乎沒有蹤影。

種族平等、性別平等、性向平等,反對貧富不均,要求劫富濟貧,要求增加社會福利,在西方傳媒和學術界,幾乎已成為「政治正確」、不容提出討論的意識形態。任何人提出,就會被指為歧視。美國有人說,在加州,若某公司要裁員,不能裁黑人或少數族裔,因會被指種族歧視;不能裁女性,因會被指性別歧視;不能裁同性戀者,因會被指性向歧視;不能裁稍年長者,因會被指年齡歧視……,於是只能裁30來歲的白種男人,儘管他們可能是公司最需要的人才。

加州的「同廁」法案,警察和非裔衝突導致非裔死亡就掀起「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黑人平權運動,歐美各國近年不斷增加的巨額福利開支,大量合法非法移民的爭奪福利,都是在平等、博愛的意識形態的主導下,幾乎也是在政治正確和不容討論的狀況下成為社會災難。

平等、博愛當然都是好東西,只是一旦成為意識形態之後,因為不容討論,等於壓制了言論自由。而一旦言論自由被限制,就是災難的開始。

社會主義國家的平等過去實際上造成社會均貧和滋生特權,而在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大一統的意識狀態主導下,全民幾乎是劃一的思維模式。

理想主義者們要建立他們的理想新世界,往往是觀念和理論領先,既不考慮現實狀況,也不願意走一個漸進的緩慢路線。從歷史來看,許多災難皆源於此。

在法國革命、俄國革命、中國革命,人們在動人的言辭下,在意識形態主導中,不斷泅過一個個血污海的歷史過程,回看那個爬得比烏龜還慢的保守的英國,從大憲章開始算起800多年,到現在還供着女王。真的是兔子沒命地奔跑,就比烏龜跑得快嗎?

於是在西方,保守主義又有抬頭的動向了。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6/20034278

Wednesday 24 May 2017

「授記」是佛陀和弟子的約定

殷勤聞法的師兄在分享時談到佛陀為弟子授記成佛,欽羡因緣殊勝,認為接受上人親自授證也是非常難得的因緣。上人表示,授記只是佛陀與弟子約定而已,弟子能不能履約、會不會中途解約,端看各人的心志。「中途解約」者並非不能成佛,只是距離覺悟成道的時間又要拉長;不曾「解約」者,則是憑著受記時的一念信心,按部就班、老實修行,不偏不倚走到目的地。

委員慈誠受證之後,若没有投入,將這張委員證、慈誠證鎖在衣櫃裡,等到人生最後才拿出來對人說:「我也是慈濟委員。」這不是人間菩薩;「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並非受證就能成就道業。受證以後要有使命感,認知:「從今以後,要走入人群,聞法、力行菩薩道」,菩薩因行不退轉,把握菩薩的因,六度萬行。

上人指出,世代人心一直在變化,但佛法經千古而不變,應時世的變遷而施教化;無論時代如何變動,只要堅持這一念心,菩提大道直,菩薩因行精進,直向佛果。「佛陀授記是向我們證明:這條路是對的,我們在這條路上直行,不分心、不偏差,不斷地歷練、成長,直到我們身在人群中,而心念不受人間無明煩惱影響,歷練出這分道心,必能覺悟成佛。」

恭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2016年【冬之卷】第356~357頁

https://www.facebook.com/tzuchi.sect/photos/a.836975963084055.1073741828.836897406425244/1267538953361085/?type=3&pnref=story

附录:卍 佛教的授記觀念是什麼? 

授記(ryakarana)是佛教的專有名詞,是十二部經的一種,它的意思是預告,是佛對於已發心的眾生,預告其必將成佛者。本來在帝王制的時代,國王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多半會被預定為王位的繼承者,在宣告其繼承的法定地位之時,也稱為授記;而且,在印度需要取四大海水灌其頂,以召告天下,因此稱為灌頂王子,這是意味著將來他能統治四海之內全部國土與人民。

在佛經中的授記是指佛陀為弟子們預告,親證菩提的時間,比如說《法華經》就有一品稱為〈授記品〉,為五百羅漢授記成佛,甚至為惡名昭彰的提婆達多授成佛的記㛥。佛法的授記思想,在於證明人人都能成佛,不論何人,如能修行佛道,便可依據各人的根性和修行的法門以及勤惰的態度而判定成佛的遲早。

誰夠資格接受佛的授記?必定是指位階不退的菩薩,因此,《法華經》中的羅漢,其實是大乘菩薩。不過授記不限於大乘,若修小乘法而證初果以上的聖者,也授必定證得阿羅漢果的記㛥;就像所謂初果將七返生死而證阿羅漢果,到三果就住不還天,直證阿羅漢果,不再到人間來。

佛能見一切眾生心行和修行的歷程,並瞭若指掌。等修行者已經位階不退,他的前程已經很明白,給予授記,不是預言,也不是猜測,更不是命定,只是像一位導遊為旅行者從地圖上指出到達目的地的路線、距離以及時限遲早而已。通常學校的老師,對於正常的學生於入學之後,已經可以告訴他們在幾年之後,必將畢業,這其中沒有神祕色彩。

在中國的禪宗,早期並沒有授記的行為和儀式,到了晚近的叢林寺院,為了選拔和預定主持寺院的後繼人選,在遴選之後,也會舉行授記禮式。因為古代的傳法授記,傳的是心法、以心印心,心心相印,不需要儀式,更不需要文件的證明,接法的人,也不一定會接牚主持寺院的職位。而晚近以來,中國的禪林,授記時,有法卷的頒發,也未必是選拔已有證悟經驗的人,授記之後,目的在於傳承主持寺院的職位。所以,多半只有授記之名,而無授記之實,已經失去了傳法的本意,此不在本文討論之內。

有若干具有神祕經驗的修行者,往往好為他人做授記式的預告,如果僅僅預言日常生活中必將發生的事,那是一般的靈媒、乩童都可以做到的神鬼活計,不足為訓。如果為他們的信從者授阿羅漢記或成佛記,那是打的大妄語,他自己非佛,何能為人授成佛記、成阿羅漢記?如果他們自稱已經是佛,但在佛經中,沒有見到釋迦世尊預告,某人在彌勒菩薩成佛之前的某時代成佛為人授記。釋迦世尊既然沒有為他授記,何以他能夠為人授記?時下有許多人自稱為佛或大菩薩的再來,他們也能表現出慈悲和救濟眾生的態度,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卻為大我慢所盤踞,其實是否定了釋迦世尊的教法,並非正信和正統的佛教;正信的三寶弟子,應當有所鑑別。

真正的大修行者,必定以凡夫的身分自許,否則,很可能成為鬼神及魔道的伴侶。釋迦世尊強調在人間活動並具有人間身的佛,是人性本位的佛,是人格健全的佛,所以太虛大師提倡「人成即佛成」。

■ 聖嚴法師

http://nianjue.org/article/31/311098.html

Tuesday 23 May 2017

愈抱怨,愈不幸

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

《論語·憲問》記載孔子感歎: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周遊列國,四處碰壁,若喪家之犬,但他始終沒有抱怨過。不怨天,不由人,而知修身立德,完善自我。

人生起起落落,風風雨雨,一輩子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誰都避免不了。

抱怨的愈多,內心的痛苦愈多,抱怨的愈少,樂觀就會愈多,當把抱怨當成一種習慣了,那也就是丟失了整個世界。

一個習慣抱怨的人,一定是缺乏自信的人,總是依賴命運能給自己幸福,能讓自己比別人快樂,而不付出辛苦,得到收穫,即使付出一點,也要百倍的回報。

一個每日抱怨的人,一定是不知足的人,即使擁有整個世界,也不覺得滿足,仍然還有抱怨,總是不平衡,總是不滿足。

惡性循環 任負能量自我欺騙

抱怨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愈無能的人愈抱怨,愈抱怨的人愈窮,愈窮的人愈是發牢騷,愈發牢騷愈喜歡找藉口,藉口愈多愈推卸責任,愈推卸責任愈無能。

抱怨是一場可怕的自我欺騙。喜歡抱怨的人,一定是懦弱的,不敢自己承擔,卻將責任推給生活和別人,自欺欺人,活的痛苦、卑微。通過抱怨,我們只看到別人的錯誤,卻掩蓋了自身的過失和錯誤,從而使自己愈陷愈深。

抱怨是可怕的負能量,讓人失去了生活的寧靜與美好。作家三毛說,西班牙有一句諺語:「如果常常流淚,就不能看見星光。」我很喜歡這句話,所以即使要哭,也只在下午小哭一下,夜間要去看星,是沒有時間哭的。再說,我還要去採果子呢。

無論是對親人還是同事,你的抱怨都是一種毒藥,它摧毀你的意志,削減你的熱情,只能讓別人看到你的軟弱,無能。

實際上,在這個世界上最應該受到抱怨的是我們自己,面對困難沒有勇氣,碰到挫折沒有自信,只會怨天尤人,怨聲載道,卻從不曾問自己真心付出了嗎?對生活努力了嗎?

人生與其抱怨什麼,不如完善自我,放下抱怨,發現生活的樂趣,擴展生命的深度,不要挑剔別人的缺點,懂得反省自己的缺點。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淨空法師

釋淨空老教授,佛教僧人,俗名徐業鴻,1927年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六歲入傳統私塾就學,九歲隨父移居福建建甌,就讀當地小學;13歲就讀建甌初級中學。逢第二次世界大戰,顛沛流離之間,求學於貴州國立第三中學。戰後,就讀於南京市立第一中學。1949年旅居台灣。1952年起,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內蒙藏傳佛教領袖章嘉呼圖克圖及儒佛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學習哲學、佛法與傳統文化13年。1959年於台北圓山臨濟寺剃度,法名覺淨,字淨空。出家即開始於台灣和世界各地講經教學,未曾間斷,至2014年,已歷56年。曾受聘為台北十普寺三藏學院教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內學院院長等職;現任澳洲淨宗學院院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董事主席。

http://www.master-insight.com/%E6%84%88%E6%8A%B1%E6%80%A8%EF%BC%8C%E6%84%88%E4%B8%8D%E5%B9%B8/

Saturday 20 May 2017

败象已露

:林瑞源

社会上各种乱象丛生,包括到处是垃圾、满街是大耳窿广告、治安败坏、吸毒问题严重;外国的评语也不佳,包括指控侵犯人权、贩卖人口。这些都是国家走下坡的迹象。我们必须要有羞耻心,否则永远不可能成为第一流的国家。

虽然距离2020年先进国目标只剩下2年半的时间,但是政治领袖已经鲜少提起这个宏愿,反而把焦点转向2050年国家转型计划。

其实,大家都知道高收入先进国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只是因为马币贬值,造成1万5000美元的人均收入遥不可及,也因为其他指标,达不到先进国的水平。

在管理上,我们还处于中学水准,譬如,收入与支出严重失衡,明知道必须缩减公务员薪酬,才可能控制行政开支,却削减发展开销,损害竞争力。

为了填补空虚的国库,政府成立了成员包括总检察署、警方、国家银行、内陆税收局及关税局的国家追税执法特工队(NRRET),加大追税的力度。

其中,绿野集团大股东兼主席李金友存放在一家外资银行为数1亿2600万令吉的定期存款遭内陆税收局扣押,相信与1997和1998年的应纳税额2250万令吉有关。李金友控诉,税收局以反洗黑钱及反恐融资法令(AMLA)来调查他,是对他的侮辱,并提醒政府不要“吓死会生蛋的母鸡”。

政府财务困难,追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于激烈的行动将伤害商业,令商家心寒。

而且,为何当局不设法遏止黑钱的流出?

根据全球金融诚信机构(GFI)的估计,大马2005至2014年黑钱外流达431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黑钱外流,难怪经济欲振乏力。

对付贪官也可以杜绝国家资源的流失,但是,贪腐文化已根深蒂固,要连根拔起谈何容易?

现在不是小官小贪,而是位高权重者成群结党、营私舞弊,譬如,武吉阿曼毒品罪案调查部22名警官及警员涉嫌与贩毒集团勾结被捕;全国副总警长诺拉昔披露,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吉隆坡,而是全国都有。

此外,马六甲多名高级警官,包括2名警区主任,涉嫌包庇非法赌博及按摩场所业者也被反贪污委员会扣捕。

警队的广泛贪污现象反映公共领域的道德问题,果不其然,反贪会副主席三苏巴哈林就指出,涉贪被捕的人士中有超过50%是公务员,因此反贪会在未来3年会着重在政府部门打贪。

但是令人怀疑,民众会成为反贪会的后盾,根据反贪会的调查,有16.5%大专生愿意接受贿赂,而19%大学生愿意以贿赂方式来避免受到对付,这显示人们并没有疾贪如仇。

当政坛盛行“你帮我,我帮你”,民众也期望政治人物派钱时,反贪不会有太大效果。

行政层面出现问题,人民的素质也让人担忧。

例如,金钱游戏风行,执法不严是原因之一,民众趋之若鹜,也难辞其咎;警方逮捕了李宗圣,还有许许多多的李宗圣。国家沦为金钱游戏国度,每个人都有责任。

国家未来仰赖下一代,但学子成了什么样子,一些涉及私会党,也有午夜飙脚车。

很多人的思维也与全球化脱节,比如雪州议长杨巧双的自传被北方大学讲师报警举报为宣扬基督信仰;TN50对话会发生冲突,非政府组织没有谴责动粗者,反而向遭掌掴者抗议。

这种是非不分、嚣张跋扈的行径已经颠覆社会价值观,然而国家领袖却任由它蔓延,不去拨乱反正。

社会上各种乱象丛生,包括到处是垃圾、满街是大耳窿广告、治安败坏、吸毒问题严重;外国的评语也不佳,包括指控侵犯人权、贩卖人口。这些都是国家走下坡的迹象。

我们必须要有羞耻心,否则永远不可能成为第一流的国家。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644559/%E6%9E%97%E7%91%9E%E6%BA%90%C2%B7%E8%B4%A5%E8%B1%A1%E5%B7%B2%E9%9C%B2

Thursday 18 May 2017

捐款取捨拷问道德底线

•  陈锦松 

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教育体系里的「怪胎」,不受政府承认,却办得比许多政府中学还好。承认统考文凭很难,不是统考文凭不好,是种族主义者认为对政治的影响不好。

独中的存在,很大程度靠社会的捐助,没有社会的资助,独中將难以为继。对华文教育,华人都有一种割捨不去的情意结,希望华文教育无惧政治的打压,有能力抗压並长存。

早期小贩义卖、出租车义驶、理髮店义剪等的广大劳动群眾涓滴成河,成就华教。在马来种族主义的思维里,华教不应成为主流,它被视为国民团结的障碍,是必须通过政治手段压制以防后患。

君子爱財,取之有道

60间独立中学常年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尽人皆知。办学者无时无刻不为学校的软硬体建设等经费大费周章,出席红白事,举行募款,忧心忡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独中的维持,其艰难程度唯有掌校者感受最深。

君子爱財,取之有道。最近独中是否应该接受號称「未来世界首富」张健的捐款,引起热议。

柔佛州多间独中领取「张健珠宝教育基金」捐献每校5万令吉的款项。报道称各校对这家捐款单位多避而不谈,有者也疑惑,但强调由于对方打著教育基金名堂,校方也確实把款项用在教育发展,因此认为没有不妥。据知,新山宽柔中学和古来分校、笨珍培群、麻坡中化、利丰港培华独中、永平中学及新文龙中华中学都承认领取捐款。

教育的本质在哪里?为何需要教育?张健的捐款目的何在,是真正的爱护华教,还是另有个人议程或目的?特別是当很多人在怀疑其动机在扩大金钱游戏的版图,以漂白自身的企业王国,我们岂能不三思其捐款的动机?

独中在接受这笔捐款时都为自己留下「合理化」的解释,强调学校並没有替对方宣传,也不附带任何条件。

游走边缘地带

事实上,媒体曝光张健的捐款已经达到第一次宣传的目的,而后对方如何「巧妙」利用捐款的材料作宣传以及构建自我形象就不是独中管理层能力所及可以控制的。

我们应该关注的正是这点,金钱游戏的「善」与「恶」已经至为清晰,学校应该开始教育学生认识金钱游戏背后的潜规则与揭櫫人性的弱点,让学生们提早防范于未然。

不违法就是「对」的价值是金钱游戏操纵者的托词,最近闹得满城风雨金钱游戏者之一的JJPTR(解救普通人)创办人李宗圣曾表示警方是拿他们没办法的,企图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游走,合理化自身行为。他目前已遭警方扣查。

想到如今网络上的爱情骗子蒙骗很多「情感失意」的女子或「等待爱情」的女子跌入陷阱一样,骗子的托词也是指对方是心甘情愿的把钱奉送。金钱游戏与爱情骗子的手段如出一辙,也是有一套完整的作业程序,让人卸下「心房」,完全受人摆佈。

许多调查显示「爱情骗子」大多于网路上寻找感情上漂泊不定、心灵寂寞、內心空虚之女性。就如金钱游戏操纵者充分掌控群眾想赚快钱的心理。通过金字塔的方式,招揽大量会员来掳获群眾的贪念,进而跌进他们所设的圈套。

现实社会是复杂与充满各类的诱惑,独中提供的教育已然不能是「单行道」,全方位的教育必须涵盖当前的社会教育,特別是让学生更早瞭解金钱游戏以及网络爱情骗子之恶。

善与恶的对立

「善」与「恶」无法並存,独中董事会在接领任何捐款时,心理应该理解「善」与「恶」的分野。慈善事业能够长存是因为是善举,需要得到弘扬与贯彻,如果金钱游戏的受害者呼天抢地,走投无路,无缘討回血汗钱时,却想到独中是金钱游戏其中的「收益者」,群眾的心理是否会落入正义与邪恶挣扎的困惑?而学生也將陷入「是」与「非」迷茫的道德纠结中。

今天要问的是:接领捐款的独中是否已经「求財若渴」,这5万令吉確是解燃眉之急?当然有钱好办事,但道德无价,在不义之財面前,领款、拒领与退款的格局中,正拷问独中董事会、管理层对道德底线的要求在哪里。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s/196805

Wednesday 17 May 2017

哈佛研究的20個快樂習慣

復活節期間筆者約了一些朋友聚舊,其中一位是陸家賢,他是個資深的物理治療師,認識他主要是陸先生和林孟平教授受到教育局的委托去主辦「身心減壓」的課程,幾年前我去參加,之後和他們成了好朋友。近年,更和我們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個團隊,名為「快樂330」,意思是快樂的身心靈,目的就是希望為大眾提供一些活動如健體操、讀書會、分享會及音樂欣賞等去讓人減壓放鬆,有健康的身體、平安的心境和平衡的生活。

20個培養心靈快樂的好習慣

陸先生是個有心人,除了物理治療,還有輔導的訓練,而且對中西方的運動治療,自然療法、氣功等都有研究,目的都是要透過身體、心理和靈性三方面全方位去治療受助人,減少他們身體的肌肉及關節的痛症,也希望增加他們的正向思維正能量,減少負面情緒,重獲愉快的生活、喜樂的人生。

他說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有20個培養心靈快樂的好習慣,簡單易明,值得參考。

1. 感激生活

2. 謹慎交友

3. 體貼他人

4. 不斷學習

5. 解決問題

6. 做喜歡的事

7. 享受生活

8. 笑口常開

9. 學會寬恕

10. 心存感恩

11. 增強人際關係

12. 誠實守信

13. 沉思冥想

14. 專注自己的事

15. 樂觀心態

16. 無條件去愛

17. 永不言棄

18. 積極行動

19. 照顧自己

20. 充滿自信

其實,我們要健康和快樂並不太難,可從最簡單和基本的事情入手,那就是呼吸。平時人們沒有留意自己的呼吸,因為呼吸是由自主神經控制的。但如果我們學會有意識地呼吸或腹式呼吸,便可帶動心跳減慢,讓副交感神經活躍,提高含氧量,令人放鬆。

其次,要覺察自己的身體的姿勢是否正確正中,有沒有側彎或駝背。另外,肌肉和筋腱有沒有繃緊,如果關節太僵硬就要不時做些伸展和鬆馳動作,讓硬的肌筋變軟變鬆,長遠讓筋變長,許多痛症便會徹底消失。不過,拉筋是要有很大的恆心的,需要每天的堅持。

另外,透過適當的運動和培養正向的情緒,都會讓大腦分泌「快樂的賀爾蒙」,如血清素和多巴胺,前者令人有愉快的心情,良好的記憶和專注力,後者令人有活力,感覺喜樂,做事較堅毅。至於運動,他建議多做肌肉伸展運動,平時也要注意站立的姿勢,保持脊椎骨格平衡。

除了慢跑外,他更建議「快步行」,這種步行的方法要求邁大步,速度較快,雙臂擺動較大,抬頭挺胸,也可以有效鍛練身體。其實飯後散步,或行走健身都是適合中年或較年長人士去做的運動,健步行不但運動四肢,也促進腸胃的活動和蠕動,幫助消化,促進身陳代謝。這種方法也是清朝時曾國藩建議的飯後八千步相似,現年85歲的藝人胡楓身壯力健,精靈生猛,活力充沛,精神奕奕。他的養生之道便是走走動動,不讓自己懶下來,筆者同意常常保持輕微的活動偶然一兩次劇烈的運動習慣為佳。

■ 陳家偉

教育學士、工商管理碩士、中國文化碩士及哲學博士,專注生命教育、創意教育和中國文化。從事教育近30年,現任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在多份報章撰寫專欄文章,曾在香港電台普通話台主持多個節目,如《五星級父母》、《漢字的智慧》、《香港人放鬆點》及《一家一方程式》等。出版十本著作(其中兩本合著)。有感於香港教育以應試為主,缺乏品德培養,多年來推動生命教育,深信「以品帶學」,只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使命,訂立較崇高的志向,孩子才會自策自勵,努力向上,自強不息。

http://www.master-insight.com/author/chenjiawei/

Tuesday 16 May 2017

給逆境中的您~

「謝謝你傷害了我,傷害本來就是人生常態,工作、愛情、親情、朋友。悄悄告訴你,那些因傷害帶來的痛苦,增加了每一個人的見識,讓我們成長。無形中它雕塑了我們的生命刻痕,當有一天我們可以微笑地看著這些刻痕且不覺得它痛時,我們已是不同的人了。」

2009年底,我在某種心境下,寫下了此段文字。它看似超脫,但其實只是做到了「解脫」,我並沒有從一場生活逆境中得到多大的智慧。

2010年底,一位朋友遭受所謂「不白之冤」;她是台北市的前副市長,在大選之前,同時遭受黨外及黨內高層的鬥爭;後者尤其令她寒心。在此之前,她領著一筆不大不小的公俸,每日睡眠不足五小時,兢兢業業地盡責她的工作。她從高位跌下來了,辭職,而黨內高層及輿論仍未放過她,繼續「追殺」。

她每日夜裡電話中向我哭訴,憤恨不平,足不出戶,關閉自己。於是我請她至我的山中書房,告訴她這裡有幾輩子都讀不完的書與聽不完的音樂,有一張安靜的書桌;我告訴她坐下來,就是寧靜,並勸她:割掉纏緣吧。但她仍無法安靜,心仍不平。

於是我帶著她拜見星雲大師。大師聽完她的泣訴,沒有根據其中事理,多做議論;他教導了我們一門寶貴的功課:「逆境哲學」。

星雲法師幼時家境貧困,母親忍痛含淚把他送進廟裡,盼住持收養這個孩子,讓他可以存活下來。有日住持賞星雲幾顆豆子,對於一生未嚐美味食物的星雲,那是何等的恩賜。孩子跪恩師父,師父告誡:「你雖因貧窮來此,師父盼你此生弘揚佛法。」星雲當場答應了師父。

在揚州的寺廟待了一段時間,師父把年幼的星雲帶至南京交付給一名大和尚,並告訴星雲:「這裡才是你習佛的好地方。」師父才剛走後,大和尚即開始考問星雲:「你為何來此地?」星雲答:「我師父叫我來的。」一陣籐條鞭打,大和尚怒斥:「一個習佛的人沒有自己的歸心,師父叫你來,你就來嗎?」

接著大和尚又問了第二回:「你為何來此地?」星雲想了一會兒,改口答:「我自己想來這裡習佛。」大和尚籐鞭地更大力,罵:「出家人,豈可說謊!」

大和尚再三問:「你為何來此地?」星雲想第一題答案不對第二題也錯,於是沉口氣回:「我師父叫我來,我自己也想習佛,因此來了此地。」籐鞭垂落數十下,打地星雲痛不欲生,滾落滿地,大和尚斥:「如此幼小,竟如此滑頭!」

當日夜裡滿身是傷的星雲,想不透疼愛他的師父為何把他帶到如地獄般的大和尚這兒;想起媽媽告別時的眼淚,自己也忍不住放聲大哭。

突然之間,大和尚推門進來,星雲嚇地跪地上。大和尚與下午初見面時表情截然不同,滿臉慈祥。帶著傷藥,一方面為星雲塗傷,接著告訴星雲:「孩子,你下午說的,沒有一句話是錯的。」「我教你的這門功課叫逆境。什麼是逆境,就是生命無常;你遇到了困苦、災難、不平、劫殺、死亡…那都是命運;不因為你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開;不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才受到懲罰。」「接受逆境,才能克服命運,克服它帶給你的痛苦。」

星雲大師的教誨,我至今難忘。誰只要能不遲不早地理解逆境哲學,逐漸對生活的冷酷與不幸坦然接受,誰就是「得道之人」。此生他註定不會痛苦於太多事,也不會過度在意太多人。所以遇見逆境不是不幸,相反的它對任何一個人都是非常必要的;一個人在逆境中的體悟,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沒有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成長的過程總會跌跌撞撞,我們可以痛,可以悲傷,可以大哭;但別耽溺悲傷太久。冷靜時候,不妨想想,這道傷痕,能為我留下什麼?

人生一路上我們聽說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只因我們太執著相信命運公平、也太執著自己得失;我們經常看到「生命無常」四字,卻從未真正體會其中的深奧道理。

人那麽有情,那麽肯定,那麽慷慨,卻又對命運那麽苛求。人的世界,最缺的是豁達;豁達地與命運相處。走過逆境,學習接受,不只是遺忘:就像走出了隧道,別懊惱或者悔恨。記得命運起伏由不得人,時光也不等人,時光很脆弱,它禁不起你來來回回的辜負。當妳遇見黑暗時,請坦然地一步又一步走出來,然後妳會看到光明。如果妳一直停留隧道之中,那麼逆境給妳的黑暗,便沒有休止符。但那不是命運對妳殘酷,而是妳選擇了殘酷;因為是妳,讓自己停留黑暗之中。

逆境有時是人生最曼妙的風景,面對它最好方法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對待逆境妳只能淡定以對;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便是你能坦然面對逆境的另一個名字。

一輩子沒有遇見逆境的人,換一種說法,可能不是幸運;「所謂人生勝利組」的人,當他愈到生命盡頭,他會活得愈危險。一個人一生都是順境,他如何接受死亡?接受消逝?接受無我?多半他只能在晚年時,恐懼地活著。

其實所謂幸與不幸多半只是別人眼光和自己心中感受的交會,最終定位了你所謂的幸福位置。那種座標,像是導航系統的GPS,位子不過是一個點,幸或不幸,純粹是當事人的自我定義。從卡夫卡的角度看:我們一生不過是清醒地穿過夢境,每個人只不過是歲月的一個幽靈。如果我們順利的度過逆境,我們可以把幽靈變得更具象、更堅實:它是「虛空」狀態的盔甲,妳走地過,逆境便是妳生命中的禮物。

如果進化史讓我們學到什麽教訓,那就是生命是不會被侷限的。走過逆境的妳,心已是夏天。比春天、秋天、冬天更內斂,更深刻,更洗練,更心存感激。即使孤獨,也不為寂涼所困。樂於讓陽光曝曬,滿足於炎熱的炙烤,學會了看這個世界,一天一天變美。

現在每天早晨,我都再一次提醒自己,生命短暫而美好,沒時間糾結,沒時間計較。每個人每天都可能遇上煩心的事情,但心若不動,風又奈何;妳若不傷,歲月無恙。

此時所謂快樂,絕非名利或身份;就是信手拈來:給蔬菜,一點點眷戀;給窗戶,一點點盼望;給當季的食材,一點點溫柔;給平凡的日子,一點點點綴;給不起眼的陽臺,一點點花樣年華。

生命前方,本來是無盡的衰老,我們筆直地跌落進去,走向死亡,別無選擇。早一點體悟逆境哲學的人,把一切看在眼裡,藏在心裡,將來還能回憶時,尋返當時的記憶,沒有遺憾。

妳以為腳踩的地獄,其實是天堂的倒影;而我唇角的皺紋,其實是智慧的積累。沒有誰是生命高手,快樂是一輩子的學習!

本文出自陳文茜專欄~刊登於「悅己雜誌」。
http://j.mp/8888power

Monday 15 May 2017

聖上的面子,百姓的眼淚

 :李怡

習近平昨天在一帶一路峯會宣佈,中國將向絲路基金新增1,000億人民幣,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人民幣;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和1,300億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

好嚇人的數字!還不止此。中國在未來3年將向參與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國家提供600億人民幣援助,提供20億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向中國為援助落後國家而成立的南南合作基金增撥1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實施「幸福家園」、「愛心助困」、「康復助醫」等項目。

中國很有錢了,老百姓都已經有「幸福家園」了,可以闊氣周濟窮國啦。

事實是怎樣?2016年的人均GDP排名,中國列第71位。一些中國要去資助的中亞中東國家,人均收入是中國的三到五倍!再加上中國的貧富差距已大到多年不敢公佈堅尼指數的地步,因此,大陸有被刪除的網文說:「我們自己的絕大部份區域和貧困人口,才是世界上最需要投資和建設的地方!我們300萬個髒亂差的農村,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貧民窟!我們七八億沒有財產權的農民,農民工、農民工子女才是世界上最需投資基建,建設民生,改善命運的人群!」「中國經濟的根本出路,恰恰是發展內部經濟,投資內陸基建,改善基本民生,建立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棄自己國家的貧民不顧,投資建設「那些遠離中國及世界經濟中心,現在和未來100年都毫無希望、並非市場經濟或新興經濟體的不毛之地,世界上最不穩定或恐怖氾濫的地方」,是甚麼治國方針?這幾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流失非常快,當中很多都是投到一帶一路去。沒錯可以消化中國過剩的產能,但相當大部份投資和建設都有去無回、血本無歸,過剩產能也就白白丟進一帶一路去了。

甚麼叫「一帶一路」?就像甚麼是三個代表一樣,已經很少人記得它的原意了。「一帶」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是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來的經濟合作概念,屬於跨國經濟帶。然而,在中國歷史典籍中,根本沒有記載過甚麼絲綢之路,此詞最早來自德國1877年一本地圖集,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走的路線,其後就沒有人提到了。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王福重,去年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直指一帶一路「是個誤會,歷史上中國是沒有絲綢之路的!絕大部份時間它是不通的!」更沒有甚麼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的海上通商只在明朝鄭和的一段短時間實現過。中國基本上是鎖國。

一帶一路其實是一個政治構想。擱置了四年,怎麼又紅火了?原因是:在美國和歐洲都擺向民粹主義和孤立主義的時刻,藉民窮國富的經濟強勢,展現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貿易大國的闊氣。大陸網民說:「一帶一路,就是聖上的面子,臣奴的馬屁,外邦的免費午餐,中國百姓的眼淚。為甚麼他國蜂擁而至,有人撒大錢,誰不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5/20021879

https://www.hk01.com/%E5%85%A9%E5%B2%B8/90946/%E7%BF%92%E8%BF%91%E5%B9%B3%E7%94%A8%E4%BA%94%E5%80%8B-%E4%B8%8D-%E4%BA%AE%E6%98%8E%E7%AB%8B%E5%A0%B4-%E7%A0%B4%E9%99%A4%E5%9C%8D%E7%B9%9E-%E4%B8%80%E5%B8%B6%E4%B8%80%E8%B7%AF-%E5%81%8F%E8%A6%8B

Thursday 11 May 2017

有一種天才,叫郭靖

· 馮睎乾

若郭靖資質魯鈍,最後怎麼又武功蓋世呢?恐怕不是將勤補拙那麼簡單。《射鵰英雄傳》描述郭靖小時候「呆頭呆腦,直到四歲時才會說話」,江南七怪、黃藥師、洪七公等,幾乎人人罵他笨。我們認定郭靖蠢,是因為作者不斷黑他,但細心看看小說,倒覺得是金庸先生搵讀者笨。小時學語慢,不等於蠢,愛因斯坦學語亦慢,清代大學者戴震,讀書過目不忘,相傳十歲始懂說話。郭靖一開始好像很蠢,問題在老師。他讀全日制學校,被七個奇形怪狀、性格偏執的老師輪流操練,還有射箭、摔角等課外活動,課程設計太亂,而郭靖本身是大才,以七怪的水平,根本不足以教他。後來遇上傳統名校的資深老師馬鈺,馬鈺一語便道破郭靖的教育問題:「教而不明其法,學而不得其道。」

很多人以為「聰明」即什麼都一學即曉,神速到達「大師」級別,實則不然。世上聰明人多,大師很少,因為在某領域要登峰造極,需要的不是聰明,而是心理學家所謂「審慎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即有計劃不斷改善某範疇的技能。有人研究韓國圍棋大師的IQ,出乎意料地發現他們平均IQ只有93,比不下棋的韓國人更低。有些IQ低至智障級的自閉症患者,精神高度集中,且病態地重複練習某些事,例如計算日曆、心算等,也能做出神乎其技的表演,成為計算大師。可見「天才」往往只是某特定範疇的高手,且必須藉着審慎練習才有大成,而郭靖的天才正顯露於武術這範疇,不是語言或邏輯能力。很多讀者沒留意,《射鵰》曾說郭靖「身手之靈活,實勝於頭腦十倍」,因此傻郭靖與人過招,憑潛意識已經打死人,還不是武學奇才?只是他的「聰明」不合主流標準,所以他的老師們,甚至作者,都把他看輕了。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9%A6%AE%E7%9D%8E%E4%B9%BE/art/20170511/20017113

Wednesday 3 May 2017

《孫子兵法》與商業競爭

中國人有句說話:「商場如戰場。」這似乎是個恰當的比喻:做生意很少是沒有競爭的,有競爭就有勝敗,勝者賺錢,敗者賠本,要勝出就要講究策略;此外,除非是小本家庭生意,否則必須考慮如何運用手下員工,才可以在競爭上勝出,那就應該和打仗時的調兵遣將差不多了。

在戰場上的策略叫「兵法」,中國古代典籍中講兵法最有名的是《孫子兵法》;說「最有名」,而非「最有名之一」,是完全符合事實的,因為《孫子兵法》不但是中國自古至今的一部名著,到現在更是舉世聞名,尤其是在商業世界,尤其是商業世界中的管理階層,不知道有《論語》或《孟子》的大有人在,但未聽過《孫子兵法》的,相信是少數 --- 假如你說 "Sun Tzu",他們一時未必想起,但只要你說 "The Art of War" (《孫子兵法》最流行的英文譯名) ,他們之中大多聽過、不少甚至仔細讀過。

在商業上應用《孫子兵法》,其實不是新鮮的事,《史記•貨殖列傳》便記載了戰國時的商人白圭運用《孫子兵法》來「治生產」。然而,將《孫子兵法》在商業上發揚光大的,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這部書在唐代時已傳到日本,但很長時間都是秘藏之書,沒有在民間被廣泛閱讀。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日本開始有人將《孫子兵法》應用到企業管理,最有名的是被稱爲「經營之神」的企業家松下幸之助,他不但熟讀《孫子兵法》,認為自己在商業上的成功有賴於在這部經典裏學到的策略,還要求下屬都要讀懂此書。

《孫子兵法》作為商業策略的聖經或天書,最後傳到了西方,現在不少西方商界要人或領袖都讀過這部書;有些公司還特地為領導層開班研讀《孫子兵法》,CEO.com 列出的二十四本商界領袖必讀之書,《孫子兵法》亦榜上有名。至於像 Sun Tzu: Strategies for Marketing 這種教人如何在商場上應用《孫子兵法》的書,就更不勝枚舉了。

我們對《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的生平可說幾乎一無所知,《史記》中對他的記載極其簡略,而且大多是傳說;因此,要了解孫子的思想,就只能靠解讀這本他唯一留存後世的著作。孫子寫的這部雖然是兵法,但那不表示他好戰,〈謀攻〉篇說:「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那多少反映出他認為不打仗比打仗好,是不得已而用兵;因此,將他兵書裏的策略應用到商場,是否適合,那是可堪斟酌的。

例如孫子說的「兵者,詭道也」(〈始計〉) 和「兵以詐立」(〈軍爭〉) ,這「詭」和「詐」是在已決定開戰的前提下才是必要的 --- 不得已而用兵,因此也是不得已而詭詐。商業競爭始終不同於「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始計〉) ,商場有沒有戰場這種不得已而「用兵」的情況呢?那是頗成疑問的。然而,那些讀了《孫子兵法》的商人恐怕以為在商場上詭詐和不擇手段是理所當然的,卻未必會留意孫子也有說「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始計〉) 這樣的話。

無論如何,《孫子兵法》裏的確有不少實用的原則,例如「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衆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謀攻〉)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謀攻〉)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始計〉) 、「避實而擊虛」(〈虛實〉)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軍爭〉) 、和「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始計〉) 。不過,跟任何原則一樣,應用起來則存乎一心,那是判斷力的問題,只是熟讀《孫子兵法》是不夠的,而這一點,孫子當然很清楚:「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虛實〉)

(原載於國泰航空機上刊物 Discovery,2017年5月號)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my/2017/05/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