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6 October 2017

真正的臣服

臣服,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簡單,它是一個痛苦,甚至它是一個選擇,它會是一個過程、掙扎,也是一個平衡。它會在你的一生當中,用各式各樣的形式持續發生,可是它背後的本質是善良的,因為你內在的聲音,神性的自己,它要開始說話了,它要你聽見它的聲音。

所以臣服並不容易,很多人一輩子甚至都還沒有到臣服的階段。你知道在你臣服之前,有多少的矛盾衝突與痛苦嗎?在臣服之前,是你內在的聲音覺得好像我這樣生活不對了,你開始痛苦、鬥爭,開始覺得我怎麼辦?雖然你好像生活都過得去,甚至名利雙收,可是卻似乎不感覺到喜悅,因為你離開心靈好遠了。
賽斯心法裡面沒有臣服,只有叛逆。所謂的臣服,是要經過一個很大的內在叛逆,沒有真正內在的叛逆,是沒有所謂的臣服。你們以為臣服者,是乖的、順從的,那就大錯特錯了。真正的臣服者,心中是有一把怒火的,以賽斯心法來講,那叫「神聖的不滿」,但他沒有要傷害任何人。

臣服並不是對任何外界的臣服,是回來見到你內在真正的自己。你敢忠於內在的聲音,縱使它違背了所有全世界一切外在的組織、框架和制度嗎?我們都做順民太久了,從小爸媽、老師、社會都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例如父母可能為了你好,希望你當牙醫或醫師,如此可以繼承衣缽與衣食無缺;可是你看到血就會昏倒啊!你只喜歡藝術跟音樂啊!你敢不敢聽你內心的聲音,而勇敢地告訴父母親,我不想走你們為我安排的道路,我想走我內心想走的道路。

人類的自我沒有辦法再走下去了,除非它開始回來面對自己,但這是一個未知的旅程,誰也不知道這件事情發生了會怎樣,可是它一定得發生。每一個人都要開始有一個心態,如果我內在的聲音想告訴我一些什麼,那它在跟我說什麼呢?如果我內在的神性的自己、內在的心靈想告訴我些什麼,那麼它要告訴我什麼?我寧願繼續聽自我的聲音,繼續讓社會的價值觀帶著我走。還是我開始要做一個選擇,我敢不敢開始偷偷地聽內心的聲音,我敢不敢大膽地去聽內心的聲音,如果內心的聲音跟人家告訴我的不一樣,我他媽的敢不敢!

你想過一個問題沒有,所有整個社會告訴我們怎麼做的,它跟我真正內心的聲音,是吻合的嗎?還是根本就是矛盾與衝突的!終其一生,你必須面對這個問題,因為有一天你總要醒過來,所以沒有臣服這回事。自我意識必須要傾聽潛意識與來自內我的聲音,人最後唯有忠於自己,才會身心靈的平衡,最後不能背叛的是自己,不是任何人。

一個人為什麼會得癌症,因為他都把重心放在外面,在乎的是外在,而不是怎麼樣愛自己,不是把重心放在你跟你的心靈之間。真正聽內心的聲音,就是坦白、面對,賽斯心法是讓你來誠實自我面對的。以前就是不敢真實面對,事情才越搞越大洞,病才越來越嚴重,就像賭徒一直想翻身,去借更多來繼續賭一把,結果死路一條。

為什麼人到了五六十歲得到白內障,因為過去你自我的意念、思維人生觀已經越來越框架,在習慣性模式待太久,以至於你的心靈之窗蒙塵了,需要去換人工水晶體。可是心靈想跟你說的是「請打開你的框架,開闊你的視野,除了殺人放火的事不要做之外,什麼都可以做。」因此我要發起一個世界性的運動,每個人開始願意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怎麼聽內心的聲音?很簡單,靜下來聽,喝咖啡、走路、在公園抓寶可夢的時候,問自己「我內心真正的感覺是什麼?如果我的心靈想告訴我,它想告訴我什麼?」

臣服,是從完全信任神性的自己開始,當內心這個聲音起來的時候,不要完全否定它,開始問為什麼不。但也不是立刻把自我完全放掉,而是慢慢地去認識有個內心更大的力量,試著傾聽、熟悉它。相信內在有個更大的智慧在帶領,願意與它合作,願意放下執著來聽聽看它要怎麼說。當自我與心靈和而為一時,就像你騎電動自行車一般,自我出一分力量,心靈則回饋給你十倍百倍的助力。

~戴禹鑌取材自許添盛醫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639623302743936&set=a.668114909894785.1073741827.100000888452808&type=3&theater

Thursday 12 October 2017

此生的意義,就是磨練魂魄

:稻盛和夫

話說,我們人類活著的意義或人生的目的又是什麼?對這個可以說是最根本的問題,我還是想從正面提出我的答案,也就是提升心志、磨練魂魄這件事。

人活著的時候會被欲望迷惑牽引,這也是生物活著的特性。一旦放下迷惑,我們就能夠追求無止境的財富、地位和名譽,成為被快樂淹沒的生命。

的確如此。只要活著,就不能沒有足夠的衣食,想要活得自由自在,也必須有金錢才行。由於出人頭地也可以成為生存所需的能量,因此,我們也不能否定,人活著就該擁有人生的目標。

問題是,以上所提的,都只限於眼前這一世。不論你擁有多少東西,往生時一點也無法帶到另一個世界。這一世的事物,都得在這一世做出清礎的結算。

在所有的事物當中,如果有一項是不滅的,那不就是所謂的「靈魂」嗎?當我們死亡時,不得不全數放下今生今世努力積累的地位、名譽、財富,只能用靈魂迎向嶄新的旅程。

因此,每當有人問我「這輩子你為什麼而來?」時,我就毫不遲疑地回答,因為我想成為「比剛出生時更好一點」的人,也就是說,我為了想帶著更美麗、高尚一點的靈魂離開這個世界而來。

在庸俗的世間誕生,嚐盡各種苦與樂、在幸運、與不幸的波浪沖洗下,直到最後的日子為止,還是絲毫不倦怠,努力地存活着。生存的過程有如磨亮自己的砂石,提升我們的人性、修養我們的精神,讓我們擁有比來到此生更高境界的靈魂,然後離開這個世界。我認為,這才是人類的生存目的。

今天比昨天更進步,明天比今天更進步,每天都老老實實地努力生存。我想,人類生存的目的與價值,就存在這種不鬆弛地工作、踏實地行事、謹慎地求道當中,不是嗎?

人類活著的時候總是受苦居多。多到有時候難免怨恨神佛,抱怨為何唯獨自己必須如此受苦?但是,我們有必要這樣考慮,世界就是為了提供靈魂的磨練機會,才會這般地苦啊!辛勞、痛苦正是鍛鍊人格的絕妙機緣。

能夠把考驗當成「機會」 的人──唯有這樣的人,能夠將有限的人生,變成自己的財產、存活於世間。

這一世是上蒼給我們提升心志的時間,也是我們修煉靈魂的道場。首先我想強調的是,人類存活的意義與價值,就是提升心志與磨練自己的靈魂。可以這麼說吧!

單純的原理原則,不可動搖的生活指針

所謂的魂(註:即靈魂)會因為「生存方式」的磨練而出現不同的光彩。隨著你想過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心志可能變得高尚、也可能趨於卑微。

世界上,有不少人同時擁有高超的能力,卻因為靈魂不在而誤入歧途。看看我身處的經營世界,就有人抱持著只要我賺錢就好的自私想法,因而發生所謂的醜聞。

每個都是富於經營才華的人才,為何會連考慮也不想?這就像自古流傳的日本諺語「才子易因才失足(譯註:意思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所示,才華洋溢的人,往往因為過於自信,反而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這種類型的人就算一時獲得成功,因為只仰賴才氣聰明,很快就會步入失敗的後塵。

才氣愈不如人,愈需要引導自己走入正途的羅盤(指南針)。能成為羅盤、指針的也就是所謂的理念、思想,或哲學。

以上提到的哲學,如果不足、導致人格不成熟,無論具有多少才能都會落於「有才無德」的境界,無法將身上所具有的高超能力,活用在正確的方向,因此誤入歧途。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企業領導、經營方面,也會發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根據我的想法,這裡提到的人格,可以用「性格+哲學」 的公式呈現。由人類與生具來的性格,與後天生活過程中學到的哲學,兩者融合構成所謂的人格。總而言之,我們的人格──心與靈魂的品格──就是由先天的性格,加上後天的哲學,不斷陶冶、磨練出來的。

話說,個人根據何種哲學基礎、走向人生,也會決定當事人的人格。換句話說,如果哲學的基礎也就是根部沒有紮得很穩,日後人格這根樹幹,也無法長得很粗壯。

人究竟需要那種哲學呢?我認為就是「對人而為是否正確」這項重點。這是父母親傳承給子女的簡單、原始的家教,也是自古以來人類積累出來的倫理、道德觀念。

二十七歲時,就因為周遭的協助,設立京瓷公司。但是,當時的我是個經營的門外漢,既沒有知識,也沒有經驗,因此,對於要如何經營才能順利往前走,全然不解。我困惑到了極點,最後終於下定決心,貫徹去做「對人而言是正確」的事情。

換句話說,我將不可以說謊、不可以帶給他人困惑、正直行事、不可貪心、不可以只考慮到自己等,父母親從小就教導我──然後,長大就忘掉的──很單純的行事準則,一成不變地改成經營企業的方針,也就是判斷對錯的基準。

這樣做的理由,一方面是基於我對經營的無知;一方面也是我很單純地確信,做出違反已經廣泛為人接受的道德或規則,還能獲得成功,這種案例一個也不可能出現。

這是非常簡單的準則,卻具有可以通行世界的原理。只要沿著這種原理去做,人就不會迷路、能夠走上正途,最後將事業導向成功的方向。

若要為我的成功找尋理由,或許也就只有這些了。換句話說,或許就因為我才華不夠,才會找出追求對人類而言是正確的,這種單純而有力道的生存指針吧!

就人而言我是正確無誤的嗎?我有沒有違反根本的倫理或道德?──在我有生之年,我一直把這些問題當成至關重要的事,惦記在心,並且終生努力地守着它們。

在現代的日本社會中,一提及跟人類應有的言行相關的倫理、道德,或許會讓很多人,對你抱持思想落伍的印象。這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對戰前的道德思想教育抱持反感,因此談論道德也變成禁忌。道德本來就是人類累積出來的智慧結晶,也是規範人類日常行為的軸心理念。

近代的日本人有項通病,喜歡用陳腐的理由排斥過去生活中整理出來的各種睿智,一味追求方便的結果,也因而失去許多不能失去的東西,我想倫理道德也是其中之一!

就在此刻,難道我們不該找回,對人而言最基本的原理原則,然後依據這些原則,切實地生存和生活嗎?我認為透過此行為,就有可能找回過去的寶貴智慧。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2138&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

Wednesday 11 October 2017

如何對付一意孤行的朋友

看見朋友一意孤行地做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時,以我醫生訓練,加上好心的個性,少不了苦口婆心一頓“預後評估”“病理分析”外加“鑒別診斷”以及種種處方。

年紀漸大,回顧起來發現:因為“坦誠相告”,導致漸行漸遠的朋友倒是不少。反過來,真的因而改變,得到好處的情況少之又少。更糟的是,不聽勸告落得失敗了,恍然大悟,回頭感謝我說:“早知道當初聽你的,就好了。”這樣的事,一次也沒有發生過。

三國演義寫袁紹在官渡大戰之前,首席顧問田豐直言相勸,舉出許多必敗的理由,希望能勸阻袁紹出兵,不想一番忠言逆耳惹來袁紹不高興,開戰前把田豐送進監獄去。官渡大戰打下來,如同田豐所預料,袁紹果然兵敗如山倒。

當前方敗仗的消息傳到監獄里,獄卒恭賀田豐說:

“你料事如神,袁紹大將軍回來了,一定會大悟前非,好好重用你。”

田豐聽了大哭說:”要是袁將軍打勝仗,心情好也許有可能開釋我。但他打了敗仗,看到我一定是欲除之而后快啊。“

袁紹回來之後田豐果然被殺了。

年輕時讀這故事,只覺得袁紹氣度狹窄,錯失這麼有識之能臣,導致了大好局勢與江山。不過過了這些年,多經歷了些事之後,慢慢發現:

首先,被勸告者的角度來看:不顧眾人反對,堅持自己理想,最後成就了大事業的英雄也不是沒有。所以,要用這個故事來當通則,教導被勸告這多聽從別人的意見,似乎一點也不可行。袁紹的失敗是他判斷錯誤,不是他不聽別人的話。

再來,從勸告者的角度來說:袁紹這樣的反應恐怕是一般人正常反應的平均值罷了,要說心胸特別狹窄倒也不至於。能像唐太宗容魏徵的君主,歷史上畢竟是少數。出征前殺掉逆言這祭旗也是大有人在的。把一般人都期望成有唐太宗這樣的雅量,恐怕是不符合人性常理的假設。

所以,一意孤行的朋友是不是就不勸了呢?倒也不至於。從前我說:“你這樣不行啦,你根本沒有考慮到A、考慮到B,怎麼可能成功?你這樣只是在浪費時間罷了。”

現在我會改成說:“這要成功可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噢,真佩服你的勇氣。特別是考慮到A、B,這麼多事都要克服,真是不簡單啊。”

這樣說,說法固然比較隱約,但聽的人感受的差別其實是很大的。

有人問:說得像從前那麼清楚都聽不懂了,換成這樣說,可以嗎?

至少我覺得被聽進的機會高些。

萬一還是不行呢?

我想那就真的是不行了。承認不行不是什麽壞事。畢竟這是他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在朋友的人生里,我們再怎麼重要,也不

過就像田豐一樣只是官渡之戰的配角啊。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4%BE%AF%E6%96%87%E8%A9%A0-houwenyong/%E5%A6%82%E4%BD%95%E5%B0%8D%E4%BB%98%E4%B8%80%E6%84%8F%E5%AD%A4%E8%A1%8C%E7%9A%84%E6%9C%8B%E5%8F%8B/445772847507/?pnref=story

Tuesday 10 October 2017

怎麼說,別人才會聽?

說話是門學問,話說得好能讓溝通更加順暢,也能改善你的生活和人際關係。從現在起,留心自己怎麼說話、說什麼話,學習 Julian Treasure 傳授的方法,讓你說的話更有力量,也為世界帶來更美妙的聲音。

這樣說,就錯了!

語音大師 Julian Treasure 說,所有的聲音之中,人類的說話的聲音最有影響力,透過人類聲音傳遞出的話語能展現愛,也能引發世界大戰。說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要怎麼說,卻得經過學習才能說得好,並且確實達到溝通的效果。如果你發現自己說的話沒人聽、沒有影響力,很可能就是因為你犯了這七種錯誤:

1.八卦: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為小道消息的主角,卻常擔任傳遞八卦的幫兇,在別人背後說三道四,或是不斷謠傳別人的秘密。要切記,告訴你別人八卦的人,也很可能去告訴別人你的八卦。改掉八卦的習慣,利人又利己。

2.批評:懂得將批評用合適的話語傳達是種藝術,不分青紅皂白就批評的習慣,不僅不公正,也顯得說話的人過於狹隘。每個人都會犯錯,但用高高在上的態度批評別人,反而會讓對方不想聽,沒能讓他改過之外,還可能直接被列為拒絕往來戶。

3.消極:每個人都想要快樂的生活,當你開心和別人分享的時候,如果被澆了桶冷水,八成會很錯愕,還會影響原來的好心情,也許還會考慮以後別自討沒趣。理性的提醒是好事,但事事唱衰就會讓別人退避三舍。

4.抱怨:有的人從芝麻小事到國家大事都能找到不順眼的點,然後抱怨個沒完沒了,底下的負面情緒就像傳染病,大家聽的當下不舒服,還會影響接下來的心情。吐苦水要適可而止,抱怨不僅沒有散播歡樂散播愛,還會散播壞情緒的病毒。

5.藉口:做錯事就道歉是天經地義的事,卻有人習慣搬出各種藉口不願認錯。說藉口的同時,就是把責任推給別人去擔,此舉不能顯示你無罪,反而露出這個人沒擔當,也沒有掌控全局的能力。找別人當替死鬼的人難以讓人同情。

6.誇張:言過其實就像欺騙,讓人信以為真之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聽話的人感覺自己像蠢蛋,久了也不會想和這種人做朋友。

7.武斷:不願傾聽別人的意見、深入了解事實的全貌,認為只有自己說的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這種自以為是的態度會失去了解更寬廣世界的機會,也會顯得這種人拒絕和別人溝通、不相信別人,和這種人說話就像白費唇舌,那又何必和他說呢?

這樣說,最有效!

改掉「說錯話」的壞習慣之後,Julian Treasure 教你要怎麼說,能讓說出口的話發揮功效。

1.說話的內容:說話時要實話實說、真誠可靠、言行一致、出於善意。每個人都希望和人交談時不須勾心鬥角、句句提防,因此說出真話,不說違心之論,不惡意傷人,讓你的言行可靠、值得信賴,是第一步。

2.音區和音色:若是用胸腔發音,能讓聲音聽起來較專業、穩重,聽起來較舒服,也較容易讓人信賴。研究顯示,多數人偏好溫暖、平順像巧克力般的嗓音。音區與音色都可以透過訓練改變,讓你的聲音更加分。

3.說話的聲調:說話時也要注意抑揚頓挫,語音太平淡就像背書一樣,讓人難以抓到重點且容易分心。說話的時候適時依據說話的內容變化語調,能讓言語更加生動、容易理解。

4.說話的速度:語速能顯示你的情緒,說話太快會讓人覺得緊張,也容易讓人聽不清楚你要說的話。放慢速度、不急不徐地說話,刪掉一些不必要的語助詞,並且適時沉默,能讓你說的話更有力量。

5.說話的音量:控制音量也是重要的一環,保持適當的音量,輕聲細語能吸引聽者的注意力。說得太大聲會讓聽者不舒服,也會打擾不相干的人。

https://youtu.be/eKp2hFF3tho

Monday 9 October 2017

費斯汀格法則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出名法則,即被人們稱為的「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費斯汀格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後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台邊,妻子怕被水淋濕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兒子起床後到餐桌上拿麵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
卡斯丁疼愛手錶,就照兒子的屁股揍了一頓。然後黑著臉罵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氣,說是怕水把手錶打濕。卡斯丁說他的手錶是防水的。

於是二人猛烈地鬥嘴起來。一氣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沒有吃,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突然記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轉回家。

可是家中沒人,妻子上班去了,兒子上學去了,卡斯丁鑰匙留在公文包里,他進不了門,只好打電話妻子要鑰匙。

妻子慌慌張張地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水果攤,攤主拉住她不讓她走,要她賠償,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擺脫。

待門打開拿到公文包後,卡斯丁已遲到了15分鐘,挨了上司一頓嚴厲批評,卡斯丁的心情壞到了極點。

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這天參加棒球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於當事人沒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導致了這一天成為「鬧心的一天」。試想,卡斯丁在那10%產生後,假如換一種反應。

比如,他撫慰兒子: 「不要緊,兒子,手錶摔壞了沒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這樣兒子高興,妻子也高興,他本身心情也好,那麼隨後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可見,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過你的心態與行為決定剩餘的90%。

在現實生活中,常聽人抱怨:我怎樣就這麼不走運呢,每天總有一些倒霉的事纏著我,怎樣就不讓我消停一下有個好心情呢,誰能幫幫我?這都是一個心態問題。

其實能幫助自己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倘若瞭解並能熟練運用「費斯汀格法則」處事,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http://wiki.mbalib.com/wiki/%E8%B4%B9%E6%96%AF%E6%B1%80%E6%A0%BC%E6%B3%95%E5%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