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2 May 2015

《妙法蓮華經》簡介

《妙法蓮華經》(梵文:सद्धर्मपुण्डरीकसूत्र Sad-dharma Puṇḍárīka Sūtra),簡稱《法華經》,法華三部經之一,其餘兩部經為《無量義經》與《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ṇḍárī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象徵每個眾生都有本來自性清淨的真如佛性,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佛法之潔白、清凈、完美。Sūtra 意為「經」,故此經之全名為《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說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說的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天台宗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槃之最後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比起其他經典尚有階級上下之分,所以《法華經》也譽爲「經中之王」。

由於本經內容深奧、豐富,所以有很多注釋書,其中智者大師的《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最為有名。

二十八品之中,序品至安樂行品為止的前十四品稱為「跡門」,從地湧出品至普賢菩薩勸發品為止的後十四品稱為本門。

妙法蓮華經版本

《法華經》成立年代約紀元前後,最晚不遲於公元1世紀,因為龍樹菩薩(公元150年-250年)的著作《中論》、《大智度論》已引用本經文義。另外《大泥洹經》、《大般涅盤經》、《優婆塞戒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等諸經皆列舉本經經名並援引經中文義。

梵文本

已發現有分布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的梵文寫本40餘種。這些寫本大致可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基爾基特)和新疆體系。尼泊爾體系所屬的寫本大致為11世紀以後的作品。在基爾基特地區發現的克什米爾體系本,多數屬於斷片,從字體上看,一般是5~6世紀的作品,比較古老。在新疆喀什等幾個地區發現的大多數也是殘片,內容與尼泊爾系的抄本比較接近,從字體上看,大致是7~8世紀的作品。

漢傳版本

漢譯版本共有四種,但現存只有三種:包括西晉竺法護所譯的十卷的《正法華經》,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八卷《妙法蓮華經》,隋闍那崛和達摩笈多所譯的七卷《添品妙法蓮華經》。

其中以鳩摩羅什譯本最為通行,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餘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號262。只有鳩摩羅什譯本包涵了〈提婆達多品〉,其他版本,連同梵文本在內,都沒有這一品。

藏文本

藏譯本為日帝覺和智軍所譯,題名《正法白蓮華大乘經》,1924年河口慧海對照梵本日譯出版,名《藏梵傳譯法華經》。

中國民族圖書館館藏梵文《妙法蓮華經》貝葉寫本,成書於公元1082年(宋朝元豐五年),為尼泊爾那瓦爾廓特·塔庫里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商羯羅提婆時期。這是一部距今幾近千年的相當古老的寫本,全經共有137頁,274面,每片貝葉約長54厘米,寬5厘米,每片大小相差無幾,全經內容完整。

法華宗旨

在大乘佛法興起的時代,有了以「聲聞」、「緣覺」為二乘或小乘,以「菩薩」為大乘的說法。《法華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結集的代表作品,提出了「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思想,融會三乘為一乘(佛乘)。以「聲聞」、「緣覺」二乘為方便(權)說,「二乘」終究要以成佛為最終目標(如「化城喻品」所說),開啟了「回小向大」的門徑,這是一種嶄新的學說思想,也是本經的主旨所在,在佛教思想史上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各品大意

第一序品:是本經的總序,佛說無量義經後,入無量義處三昧,天上降下種種妙華,佛的眉間白毫放大光明。彌勒菩薩因疑發問,文殊師利菩薩作答:過去諸佛宣說《法華經》前,皆現此瑞。暗示佛說此經之殊勝處有別於他經,喚起大眾的注意。

第二方便品:此品與壽量品,是《法華經》的兩大中心,為本經正宗分。佛由三昧起,稱嘆諸佛智慧甚深無量,難解難入,佛說諸佛究竟了知諸法實相——「十如是」。為令聲聞、緣覺二乘人斷苦縛,得涅槃,佛以方便力,曾分說三乘之教,今日所說才是佛的真實教法。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佛乃宣示唯一大事因緣,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實無三乘。

第三譬喻品:自此品至* 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為止的七品,是將方便品內容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加以說明。本品說明舍利弗最先領解佛意,故被授記為華光如來。佛將三界譬喻為火宅,將三乘喻為「羊、鹿、牛三車」,將一佛乘喻為「大白牛車」,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車一車」之喻,顯示「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及「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的深義。

第四信解品: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目犍連,於上品領解佛意。佛更說「長者窮子」喻,佛喻為大慈悲的長者,三乘譬喻為窮子,導出「於一乘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第五藥草喻品:佛應四人之請,更以「三草二木」將人天二乘譬喻為大、中、小藥草,將上根、下根菩薩喻為大樹和小樹,將佛的平等智慧譬喻為一味之雨。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長短諸種草木,悉受一味之雨而潤澤成長,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眾生。

第六授記品:授大迦葉等四人將來成佛之記。

第七化城喻品:先說大通智勝佛時十六王子聽講《法華經》而轉為菩薩沙彌,後乃成佛。次說「化城喻」,三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為入佛智慧、最終成佛。

第八五百弟子授記品:富樓那為上首,五百弟子皆得受記。次說系珠喻」,五百弟子雖都懷有佛種,但未開悟,由煩惱覆藏,如衣里藏有寶珠,但因不知,故處於窮困之境。

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阿難、羅睺羅為上首。

第十法師品:佛在世或滅度後,凡隨喜聽聞《法華經》者均授予成佛的記別。又舉出修行、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本經的「五種法施」和供養本經的「十種」功德。說謗法者之罪,並說鑿井喻。

第十一見寶塔品:多寶佛塔從地湧出,證明釋尊所說真實不虛。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凈土,分身諸佛咸集,開多寶佛塔。多寶如來,分半座與釋尊同座。

第十二提婆達多品:說如來往昔求法,師事阿私仙得聞妙法。又授提婆達多成佛記。文殊入龍宮說《法華經》,八歲龍女聞經即身成佛,證明《法華經》功德廣大。

第十三勸持品:藥王、大樂說和兩萬菩薩,各各發願弘揚《法華經》。被授記的五百阿羅漢及學無學八千人,以及八十萬億那由他無數菩薩,皆誓願弘此經典。

第十四安樂行品:文殊請問末世持經方法,佛告以身、口、意、誓願四安樂行,並以轉輪聖王中明珠罕見授人來譬喻佛不輕易講說經中最尊最勝的《法華經》。

第十五從地湧出品:六萬恆沙菩薩及其眷屬從地湧出,大眾疑惑,不知此等恆河沙數菩薩為誰之弟子?從何處而來?此為佛開顯「久遠實成」佛果的序曲。

第十六如來壽量品:釋尊說明「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而其中間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現。又說「佛壽長遠」、「佛身常住」。以良醫之譬喻說明為救眾生而示現方便。佛實際上是「常在靈鷲山」、「常住說此法」,為使眾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現滅度。此品旨在說明佛陀「壽命之無量」、「教化之無量」、「慈悲之無量」及「救濟之無量」。

第十七分別功德品:說明與會者聞法獲益之多,和五品弟子功德。

第十八隨喜功德品:是繼上品所說者,說明聽聞、講述此經的廣大功德。

第十九法師功德品:明五種法師的功德,得六根清凈神通力。

第二十常不輕菩薩品:說明常不輕菩薩,以隨喜行,得清凈六根,說《法華經》,以此顯示讚嘆本經功德。

第二十一如來神力品:佛出廣長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為囑付滅後傳此經,捷要地說此經功德。此經所在之處就是道場,諸佛在此處成道、轉法輪,並在此處涅槃。

第二十二囑累品:此品為對諸菩薩「總付囑」,三摸眾菩薩頂而囑付之。

第二十三藥王菩薩本事品:自此品開始到第二十八勸發品,詳說佛滅後弘此經的必要及弘經的功德。本品舉出藥王菩薩過去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燒臂供養,以報答聽日月凈明德佛講《法華經》之恩。

第二十四妙音菩薩品:敘述變現34身,說《法華經》的妙音菩薩,從東方凈光莊嚴國來到靈鷲山,禮拜釋尊及多寶佛塔,以顯宣說《法華經》的重要意義。

第二十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無盡意菩薩請問觀世音菩薩的神通因緣,佛為說14種無畏,32種應化身等種種功德。

第二十六陀羅尼品:菩薩及天神等,各各說咒護持受持《法華經》者。

第二十七妙莊嚴王本事品:述說藥王、藥上二菩薩的往昔事跡,他們為凈藏、凈眼二王子時,勸父母歸依其師雲雷音王佛,使他們聽講《法華經》的大善因緣,以顯示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佛為普賢說佛滅度後得《法華經》的四個方法。普賢發願護持受《法華經》者。

《法華經》為弘揚佛陀的真實精神,採用了偈頌、譬喻(法華七喻)等,讚嘆永恆的佛陀(久遠實成之佛),說釋迦牟尼佛成佛以來,壽命無限,現各種化身,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由於行文流暢,詞藻優美,在佛教思想史、文學史上,具有不朽的價值,是自古以來流布最廣的經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6%99%E6%B3%95%E8%8E%B2%E5%8D%8E%E7%BB%8F

Thursday 21 May 2015

認識釋迦牟尼佛

一、引言

學佛的人雖然很多,真正學佛的人可不多。佛怎麼存心?佛怎樣待人接物?佛怎樣生活?我們對於釋迦牟尼佛究竟認識多少?最好去讀《釋迦譜》、《釋迦方誌》。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

你不讀,你對佛不認識。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第一步就教我念這兩部書,你要不認識,你到哪裡去學?因此,學佛,首先得認識釋迦牟尼佛,你要不認識,會走很多彎路;你要認識他,就省掉許多的彎路,真正得到佛陀教育的利益。

二、認識釋迦牟尼佛

(一)佛教育之學位名稱

佛陀是佛陀教育裡面的學位名稱(用現在話講大家好懂)。像現在一般學校,學位有三種,最高的博士,其次碩士,再其次學士。在佛教育裡面也有三個學位,最高的稱佛陀,相當於博士;其次菩薩,相當於碩士;第三阿羅漢,相當於學士。諸位一定要知道,佛、菩薩、羅漢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

佛是老師,菩薩、阿羅漢都是佛的學生,不過他們拿到學位了。我們現在學佛還沒拿到學位,雖然沒有得到學位,我們的關係是前後期的同學。菩薩、阿羅漢是我們的學長。這個名稱要清楚,不能夠含糊。

中國傳統文化裡也有三個學位:聖人、賢人、君子。中國的聖人,聖是明本,聖人就是一個明白人。對我們一般凡夫來講,我們是個糊塗人不明白;對於宇宙人生的道理事相通達明瞭,這樣的人就稱為聖人。跟聖人學習,沒有達到聖人的標準這稱賢人,孔子的學生這稱賢人,賢人相當於佛法裡面的菩薩。再其次是君子。

(二)名號之意義

佛具有智慧、覺悟的意思,有智慧,大徹大悟,這稱之為佛。

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也是表法的,是他在這個世間教學的宗旨,他在這地方教什麼?名號就是他所教的。你問佛教教什麼?釋迦牟尼。釋迦是什麼意思?仁慈的意思,翻作能仁,他能夠仁慈。我們今天的社會眾生,缺乏的就是仁慈,沒有愛心;不但不愛人,連自己都不愛,他怎麼會去愛人?

所以,佛在這個世間教學教什麼?就是教仁慈。教導我們對別人要有愛心、要有慈悲心,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這是佛法教學的內容。對自己是「牟尼」。牟尼是什麼意思?「牟尼」翻作寂靜,我們用《大乘無量壽經》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來講,你們更好懂,牟尼是心地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就是牟尼的意思,你看這名字多好。

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什麼?教我們自己要清淨平等覺,以大慈大悲對待一切眾生,這就是佛陀教育。

佛、菩薩的名號,都是他教學學科的宗旨與目標,一看名號就曉得他教什麼課程,這個名號是總課程。佛法所教的科目,無量無邊,不離開這個宗旨,肯定門門都與清淨平等覺、大慈大悲相應,離開這個宗旨那就不是佛教,佛陀沒有這樣教你。

對佛要不認識,要是扭曲了,就得不到真實的利益。我們今天到寺院求佛、求菩薩,求升官發財、求保佑,那叫迷信,那叫顛倒,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這個事情。大家迷信,把佛菩薩、阿羅漢都當神仙去崇拜,我們要知道,佛菩薩與阿羅漢跟神仙風馬牛不相及,神仙也是凡夫,跟我們差不多。很多神仙也學佛,他沒有證到阿羅漢,所以,神、仙,不是羅漢、也不是菩薩,這個總得清楚、明白。

(三)佛教是佛陀教育

佛教是佛陀教育。釋迦牟尼佛從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一生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中斷。經上常講的「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就是辦班教學,一生當中辦班三百多次,教學四十九年。一生教學沒有建過寺院,建寺院是佛教傳到中國後才建的。寺院庵堂是佛教教學的道場,它是學校,不是宗教。現在寺院,執事稱呼還是原先古時候的,像住持、方丈,這個名稱相當於現代學校的校長;首座和尚相當於教務主任、大學的教務長;維那相當於訓導長,是管秩序、管德行的,就是教戒律這些課程的;監院是總務長,名稱不一,分工性質完全相同。所以中國佛教的叢林制度,就是把教學正規化。

在印度釋迦牟尼佛當年完全是私塾教學,跟孔老夫子一樣。孔老夫子也是弟子三千,七十二賢。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弟子三千,經典上記載的常隨眾,跟著佛不離開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臨時來參加的我相信不會少於這個人數,所以,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與宗教風馬牛不相干,這些宗教裡的儀式,在世尊那個時候完全沒有。上課在一起,修行在個人,你有疑難問題向佛請教,佛給你解答。因為日常生活都是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所謂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世尊那個時候真的是如此,人人都能自律。

所以,佛門裡沒有組織,釋迦牟尼佛那麼多學生,沒有分班,沒有請哪個當班長,沒有,如果有就會有記載,沒有,完全是私塾教學。學生當中有成就的,學得很好的,幫助那個學習差的人,這個情形有,但是沒組織,沒有建道場。為什麼不建道場?他要建道場不難,家族是王族。當時印度十六大國王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要蓋個道場還不容易嗎?不要!為什麼不要?現在我們明白了,建了富麗堂皇的大寺廟就有人動心,想控制、想佔有,道心就沒有了,清淨平等覺就破壞了。不建道場,跟著你學的人都有道心,他沒有企圖,沒有名聞利養可以得到。

釋迦牟尼佛有智慧,三千年前給我們做出榜樣,我們要學釋迦牟尼佛,不能跟世俗學,跟世俗學就完了,那你搞六道輪迴。跟釋迦牟尼佛學,這一生可以作佛,至少得作菩薩,才算是你修學有了成就。所以,認識釋迦牟尼佛多重要!

釋迦牟尼佛的身分,要用今天的話來說,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非常熱心。孔老夫子教學還收一點束脩,有一點象徵性的學費;佛不要,義務工作者。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給後世學生做榜樣,「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在《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講的四德:「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佛經裡沒有一句是假話,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那麼圓滿。我們學佛要在這些地方學習,沒有自己,自己在哪裡?宇宙是自己,一切眾生是自己。我們把宇宙看作我們一個身體,所有眾生都是我們身上的細胞,這就對了,釋迦牟尼佛確實是這個看法。這個看法我們無法想像,什麼時候你真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明心見性,你跟佛的看法完全相同,真實不虛。這肯定佛教是教育,教育才是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教,佛陀教育。

(四)佛法在講什麼?


佛法到底在講什麼?我們用名題來講,它講的就是「釋迦跟牟尼」,這個說法很籠統。具體來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什麼?講倫理。倫理是什麼?講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動物的關係,人與植物的關係,人與礦物、山河大地的關係,人與自然現象(宇宙)的關係,還有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的關係,這都是屬於倫理,比我們中國傳統學術講的倫理範圍大多了!中國傳統的倫理只講到人與人、人與動物的關係。「凡是人,皆須愛」,「愛屋及烏」,中國倫理關係就講到這裡。佛的倫理關係講得真圓滿,整個宇宙不同維次空間都包括在其中。不同維次講天地鬼神,天地鬼神是眾生之一,祂也是迷而不覺,祂不是聖人,只是福報不相同罷了!

佛法講道德、因果、哲學、科學,這五個項目都講到究竟圓滿,這了不起。佛經裡面講的科學,今天科學跟佛經一比,還差一大截,哲學亦復如是。

三、總結

學佛一定要認識釋迦牟尼佛,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哪有一生不成佛的道理!佛教我們放下,他真放下了,三衣一缽,過最簡單的生活。我們要明了,在你身上的是你自己的,不在你身上的,不是你自己的,學佛至少要有這個觀念。你身上荷包裡有多少錢,那是自己的,銀行裡存的不是你的。你住在這個房子,這房子是你的,你出了門之後,這房子不是你的。諸位在日常生活當中能作如是觀,你就接近佛法了,貪瞋痴慢慢慢就化解了!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http://blog.udn.com/arongshu9/23351193

Wednesday 20 May 2015

缅甸罗兴伽人的生命悲歌:世界上最受迫害的无国籍难民

从上个月15日至今,大约12,000名罗兴伽人逃离了缅甸,但成千上万乘船外逃的难民或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 闫桂花


2014年11月6日,缅甸罗兴伽穆斯林男孩正透过棕榈编织的墙的缝隙上看电影。来源:东方IC
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任内第二次访问缅甸并提及“罗兴伽人”(Rohingyas)这个词的时候,他恐怕未曾想到,这个被他视为民主转型典范的东南亚国家给世界传达出来的最新消息是,过去一个月里,有成千上万的罗兴伽人消失在了向马来西亚逃亡的途中,生死不明。

路透社15报道称,从上个月15日开始,大约12,000名罗兴伽人逃离了缅甸;同期,包括孟加拉人和罗兴伽人在内的4,000人离开了缅甸与孟加拉边境。这些人期望乘船借道泰国前往马来西亚。11月,泰国当局发现并拘留了这些船上的460人,成千上万的罗兴伽人下落不明——未能成功登陆或者没有联系家人。报道援引非政府组织拉坎项目(Arakan Project)的Chris Lewa称,这是自2008年以来,罗兴伽人乘船外逃难民数量最多的一次。

罗兴伽人是缅甸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族群,人口大约100万。不过,在缅甸官方看来,罗兴伽人根本就不存在。他们认为这些人是来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尽管后者自认为是土生的缅甸居民,数代定居在缅甸西部与孟加拉接壤的若开邦。

除了没有国籍,罗兴伽人还面临种族灭绝的威胁。2012年罗兴伽人和占缅甸人数多数的佛教徒的一场暴力冲突,导致数百个罗兴伽人死亡,超过14万人流离失所。自那之后,罗兴伽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逃亡。

“对罗兴伽人或任何其他宗教少数团体的歧视不能体现出缅甸长远来看所期望变成的那类国家。”14日在缅甸访问的奥巴马称。

美联社援引匿名官员的话报道称,在这前一天,奥巴马在与缅甸总统登盛进行私下会晤时曾多次故意提到“罗兴伽人”这个词。这是美国政府对于罗兴伽人问题做出的最有力的公开表示。美联社称,奥巴马的表态令缅甸官员不悦。从今年开始,缅甸政府对外国官员更进一步施压,不允许他们使用“罗兴伽人”这个词。

抹杀种族存在的计划

为了驱逐罗兴伽人,缅甸政府制定了一项新的计划。按照该计划,承认自己是非法孟加拉移民的罗兴伽人,在提交足够的证明文件的前提下,将被编入其它少数民族中;而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罗兴伽人在被驱逐出该国之前将被禁锢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

《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称,在与佛教徒连续不断的暴力冲突中,实际上已经有约14万罗兴伽人生活在上述这种集中营中。集中营的条件非常恐怖,缺乏食物、水和医疗条件,罗兴伽人找不到工作也得不到教育,甚至还经常面临地方当局人员的毒打和折磨。

缅甸政府对罗兴伽人的迫害由来已久。1992年,缅甸通过一项法律,拒绝给予罗兴伽人公民权。去年11月,该国拒绝了联合国给予罗兴伽人公民权的提议。

今年9月,缅甸政府敦促联合国帮助它实施这项驱逐罗兴伽人的最新计划,不出意外遭到了联合国的拒绝。长期以来,联合国一直谴责缅甸对罗兴伽人采取的政策。

该计划也遭到了很多西方国家、非政府机构和人权人士的反对。部分上出于他们的压力,奥巴马在缅甸参加APEC和东盟会议时特意提到了缅甸官方的这个禁词:罗兴伽人。

悲惨的逃亡

随着该计划的实施,更多罗兴伽人被迫离开缅甸,然而跨国犯罪组织和相关当局的漠视、推卸责任甚至推波助澜,为罗兴伽人的逃亡道路蒙上了死亡的阴影。

CNN上周报道,最近几个星期坐船逃离的罗兴伽人难民数量出现了激增。每天都有塞满几百个罗兴伽人的船只离开。“这些人把命运交给了在海上等待的船上的人贩子,后者向他们收取敲诈性的价格,承诺将他们带到马来西亚。”

通常这些船只会取道泰国。到达泰国海岸后,这些难民会被藏在丛林中等待亲人拿赎金营救——前提是,他们能安全到达海岸并且不被泰国当局发现。

泰国地方媒体phuketwan.com报道,11月8日曾在开普(Kaper)发现一载了299人的难民船只(其中至少199人是罗兴伽人),一天之后,这些人的数量就骤减到了259人。有时候,泰国当局会将发现的类似难民船只直接推入大海,“让这些人自己漂流到其它海岸上”。

被泰国当局扣押的罗兴伽人可能会被作为非法移民而拘捕。人权组织的报告称从去至今被拘捕的罗兴伽人中大概有2000人官方汇报为“逃脱”,但实际上被移交给了人贩子或其它犯罪组织。该报告称泰国当局与这些犯罪网络关系密切。

缅甸的地方官员甚至利用罗兴伽人的逃亡私饱中囊。美联社在本月初的一篇独家报道中称,缅甸的地方海军和警局跟所谓的“中介机构”(也就是帮助偷渡的犯罪组织)合作从绝望的罗兴伽人身上牟利。

人权组织Fortify Rights表示,这些“中介机构”向每个企图逃难的罗兴伽人收取500-600美元的登船费,并将其交给缅甸警局、海军和军队的官员,有时候警察也会直接向这些乘客索要钱财。据美联社,缅甸若开邦政府发言人驳斥了这一说法,称其为“谣言”。

缅甸的罗兴伽人少数裔族群应该被列为世界上最“被排斥”、“被迫害”和“最脆弱”的民族,10月,伦敦Eual Rights Trust、曼谷Institute for Human Rights和玛希隆和平大学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该报告基于对各级官员的直接证词和采访。

报告对缅甸驱逐罗兴伽人的最新计划表示抗议。联合国人道主义办公室也称,这种做法严重侵犯了罗兴伽人的基本的食物、健康、教育和生活的权利。

尽管如此,在东南亚问题专家、布鲁金斯学会资深学者Lex Rieffel看来,世界各国严重低估了缅甸反罗兴伽人的情绪。领导2012年针对罗兴伽人暴力的“969运动”的首领曾告诉记者,穆斯林“生育率高,且非常暴力”,“缅甸人和佛教徒每天都会被吞噬,”他说,因此“国教需要保护。”

还有两年任期将满的奥巴马将缅甸从军方到半民主转型的过程视为其外交上取得的一大成就。他在任期间一直在寻求推动美国与缅甸的关系,并推动缅甸的经济政治改革。不过Rieffel称,西方国家,包括奥巴马政府,恐怕对缅甸存在了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没有一个和平进程的协议,我看不到这个国家有什么美好的未来,”他告诉CNN,“局外人能做些什么帮助缅甸政府把和平带到这个国家……我不确定我们现在做的是不是对的。”但至少,奥巴马通过公开提及“罗兴伽人”这个禁词表明了态度。

http://m.jiemian.com/article/208329.html

Tuesday 19 May 2015

陶杰:人性的盲點

從利比亞乘船北渡地中海到意大利的難民之中,將會混雜扮成難民的恐怖份子。

這還不算,伊斯蘭國還直接經營難民貿易:由伊斯蘭國控制的港口,放難民船出海,由船主向難民收錢,再與伊斯蘭國對分。

這樣一來,伊斯蘭國退可以坐地賣配額賺錢,進則可以放幾個恐怖份子上船混入歐盟。歐盟的左膠政府,以「人道理由、歐洲的人權法例」,不能拒收。恐怖組織利用歐洲此一盲點,名正言順將恐怖活動在歐洲擴散。

這就是左膠對人類的危害。他們的「包容」、「平等」、社會福利,將書本上的烏托邦理論,實踐起來,內則限制本身的言論和創作自由,動不動就禁制「歧視」,但外則向恐怖主義的敵人大開方便之門。左膠對於伊斯蘭極端言論,在國內保障,因為恐怖份子是有色人種,來自第三世界;對於本國的抗議、反對、警醒的聲音,都視之為仇敵,因為他們本身是信奉耶教的白人。一九五二年的麥卡錫,令左派驚嚇到今日。

一個流氓政權,是毫無底線的。你對牠「釋出善意」,牠不會受感動而以「善意」奉還,牠視一切的「善意」為軟弱、愚蠢、投降。如果一間銀行向你「釋出善意」,向全世界宣佈:由今日起,只要你覺得自己是窮人,都可以進來,免費拿錢,銀行以「人道理由」,向窮人派錢,你來多少,只要你覺得窮,我派多少。

你以為世上的人,會因為銀行的慈悲、慷慨、人道、包容而受到感動,只進來拿一百元,回去買幾打杯麵,就此滿足?當然不會。如果有這一天,人人都會大喜若狂,湧進銀行去大搶特搶,無限搬倉。

華爾街銀行絕不會做的事,歐盟、英國、法國政府,十年來不斷地做。他們的人道和善意,造成歐洲內部的腐爛。你既然大開中門,恐怖主義更不客氣。如果我是伊斯蘭國,砍頭砍得手軟了,對方束手無策,我也會換點花樣。難民一船船放出海,那邊一船船的接收,幾年之後,羅馬鬥獸場和比薩斜塔,都用炸彈炸平。邪惡要靠蠢人來擴張勢力,像中國的「文化大革命」。

歷史的血腥不斷重複,因為人性陰暗的盲點,是永恆的。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9%99%B6%E5%82%91/art/20150519/19151949

Thursday 7 May 2015

再談「宇宙大覺者」

拙文〈宇宙大覺者〉引起一些迴響,這兩天上網看了證嚴法師對於心目中佛像之談話,引起我進一步思考,發現這佛像設計的背後,還涉及「佛陀觀」及「人間佛教」理念的傳達。

證嚴法師再三強調,佛陀是「人間」的覺者;意即,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生於人間,修行於人間,成道於人間,說法度眾於人間,最後亦涅槃入滅於人間,佛陀生平一切活動都是在人間,因此如何為人間的佛陀塑像,彰顯「佛在人間」、「即人成佛」之精神,乃當初塑立佛像的考量,使之具有「人性化」的特質。

然而,當如何以「人」的相貌來造佛像呢?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艱鉅挑戰。事實上,「造神」(神格化的佛)容易,但要真正「造佛」(人格化的佛)反倒異常艱難,如佛陀一樣的完美人格,究竟該以怎麼樣的形象來捕捉呢?

「神格化的佛」造像相對容易,即盡可能把一切美好想像刻劃上去,如金碧輝煌的身子、容光煥發的相貌、眉間放出白毫光芒、兩眼澄澈如海等,如〈讚阿彌陀佛偈〉所說:「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即是。

但若要造出「人格化的佛」,就有其難度;首先他必須是「人」,展現如「人」一般的平實平凡,但同時又無比的完美和神聖,如此「人間佛陀」之「即凡入聖」、「既凡又聖」或「凡聖同在」,該如何表顯出來?據聞當初設計平面佛像,費時七年才完成(1994年到2001年),立體佛像也歷經無數次的試製與修正,可想見創作過程之艱困。

證嚴上人以「人間佛陀」為信仰中心,追隨太虛大師、印順導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試著為「人間佛陀」塑立一可能形象,於是有「宇宙大覺者」產生。這和古來以「淨土宗」為信仰主流(特別是「彌陀淨土」),所習以為常的佛身觀或佛陀觀大不相同,可知有兩種信仰「典範」(或「範式」paradigm)的差異。

對於舊有傳統,慈濟並沒有推翻或否定,反而是高度尊重、讚嘆,只不過從人間化、生活化的佛法,提供另一佛陀造像的參考。而這樣的「人間佛陀」,有著堅實的經典依據;如《阿含經》記載,佛陀曾說他是人群的一員,他的父親是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出生在王室的家族裡。(「我今亦是人數,父名真淨,母名摩耶,出轉輪聖王種」),經上也說「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而如何從人性、人間、人文、人本等角度,重新思索佛陀塑像,成為問題的重點。

如證嚴法師所表示的,慈濟不是在「革新」,而卻是「復古」,回歸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時代的精神,這精神是入世的、利他的,著重此時、此地、此人的淨化和關懷,不是要祈求佛力加持,但求往生淨土,而是要積極擁抱世界、投入人群,讓五濁惡世也成為淨土;「宇宙大覺者」所要傳達,即此佛出人間來撫慰苦難、救度眾生的意象。

總之,「宇宙大覺者」是為表達「人間佛教」理念的「現代佛陀」,以無聲說法的方式,讓慈濟人體認「佛亦是人數」,要以「人」的身份來理解佛法、修學佛法。然而,相對於「人格化的佛」,多數人習慣於「神格化的佛」,如此而產生誤解。其它如造價昂貴之批評,我想就藝術眼光、文創觀點、公益角度等,都可得到一定善解,這裡僅就我所認識的佛教法義來澄清。

/ 林建德
http://mind-breath.blogspot.sg/2015/05/blog-post_6.html?spref=fb
http://mind-breath.blogspot.tw/2015/05/blog-post_7.html

Wednesday 6 May 2015

穿越時空與輪迴的弔詭

前言:

當人穿越時空,遇見過去世的自己,會是怎樣的光景?
《超時空攔截》用穿越時空包裝輪迴的概念,
不同時空中的忽男忽女、身分角色,
不正是輪迴中的「我」,
但到底誰是我?我是誰?
這也是本片拋出的生命思考。

■ 文/李鴻文 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科幻電影也不斷推陳出新,但大多換湯不換藥,除了特效場面愈發驚人之外,劇情幾乎很少跳脫一般窠臼。因此,觀賞《超時空攔截》(Predestination)這部有點另類卻相當出色的科幻電影,彷彿歷經一趟奇幻的旅程或禪修,不僅環環相扣且邏輯縝密的劇情,令人拍案叫絕;充滿哲思的內涵更是如同禪宗話頭一般,帶領觀眾直探生命核心,不斷自我詰問:「那個面目模糊的人是誰?究竟誰是我,我又是誰?」

一部科幻電影能從奇幻的角度出發,骨子裡卻是探索生命的意義,這確實是《超時空攔截》令人驚奇又驚喜之處。本片由澳洲兄弟檔麥可斯派瑞格(Michael Spierig)與彼得斯派瑞格(Peter Spierig)聯合執導,改編自科幻小說家羅伯特.海萊因(Robert A.Heinlein)1959年出版的小說《行屍走肉》(All You Zombies),藉由男、女主角穿越時空,所建構出來的巨大身世謎團,挑戰觀眾的思辨能力。

《超時空攔截》人物雖簡單,卻結構複雜、邏輯嚴謹,劇情幾乎是一邊鋪排、一邊解構,猶如一手將人推入重重迷霧之中,一手又引人重見光明,起、承、轉、合之間,大破大立,十分過癮,深具創意與巧思,一舉獲得2014年澳洲電影協會獎九項大獎提名,好評不斷。

忽男忽女,性別互換

本片始終圍繞著兩個主要角色「超展開」,一路穿越時空,忽男忽女、忽老忽少,變幻莫測。一開始,一名從沒露臉的「時空署」探員,為了阻止「旋風炸彈客」引爆炸彈,不慎受傷毀容,必須徹底整型。

接著,這名完全變了模樣的探員(伊森.霍克飾演,Ethan Hawke)穿梭時空回到1970年代,在一間酒吧當酒保,並和一名男性客人(莎拉.史努克飾演,Sarah Snook)搭訕聊天,於是這位客人開始訴說他命運乖舛的人生。

原來「他」以前是「她」,還是個棄嬰,從小被取名為「珍」,在缺乏愛與溫暖的孤兒院長大;又因為長相平凡,內心自卑又自大,始終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因此被視為怪胎。幸好她努力向上,以絕佳的學業成績被太空總署看上,準備加以訓練擔任特殊工作,眼看就要飛上枝頭當鳳凰,卻因為和同事打架而被退訓。

再次落入晦暗境地的珍,雨中巧遇一名男子,兩人情不自禁相戀,而這也是她有生以來頭一次感受到「被愛」。只是好景不常,珍的初戀情人突然不告而別,完全消失無蹤;更無奈的是,她懷孕了,且在生下女兒之後,不久又被偷偷抱走。

更慘的是,她被診斷出是雌雄同體,但因生產時大量血崩,醫生必須拿掉她已毀壞的女性生殖器官,重建男性生殖器官,於是她莫名其妙地被迫轉性,一夕之間由女變男,改名「約翰」。

一再被命運擺弄的珍,或說約翰,只好一方面學習如何以男性身分活下去,一方面用自己擅長的女性思惟,撰寫女性專欄,勉強養活自己。

穿越時空,遇見自己

聽完這個荒誕離奇的故事,酒保忍不住問他:「如果我把那個傷害你的負心漢帶來你面前,任你處置,你會殺他嗎?」於是酒保帶著約翰穿梭時空去尋找那個當初害她懷孕生子又變性的無情男子……

不過,真相往往令人無法置信,原來當年珍無意中撞到的陌生男子,竟然就是穿越時空而來的約翰。而約翰因為深切了解珍一路走來的自卑、孤獨與寂寞,而心生愛憐,情不自禁地與她相愛,甚至使她懷孕生子。直到此刻,約翰才發現原來他一直懷恨的男人竟是「自己」;但他也發現在茫茫人海之中,唯有自己能夠愛自己。是的,與其向外索求,不如自己愛自己,於是他第一次感受到生命中有「愛」的存在。

然而,更弔詭的是,當探員帶領約翰加入「時空署」,一次次穿越時空追捕炸彈客時,真相居然顯現:不論是珍、約翰、探員,甚至是毫不相干的炸彈客,他們其實都是同一個人,甚至連珍──這個棄嬰,也是自己(女性的珍)和自己(男性的約翰)所生。

前因後果,因果不爽

本片巧妙運用「時間悖論」、雌雄同體和自性生殖等概念,設計出四個乍看完全無關卻是一體的角色,不僅邏輯嚴謹且創意高超,完全呼應片中一再提起的難解議題:「究竟是雞生蛋,或蛋生雞?」以及蛇為何要不斷吞咬自己的尾巴?究其實,穿梭時空只是表象,真正指涉的是,當生命無明時,就會落入無止盡的循環,一再地輪迴。

如同珍因為從小缺少愛與關懷,變得憤世嫉俗,導致退休後化身炸彈客,穿梭時空四處放置炸彈傷害人。然而倒楣的也是他自己,年輕的約翰和中年的探員必須疲於奔命地去拆解炸彈,化解危機。表面上他們是在幫別人擦屁股,處理善後,實際上是自己製造問題,給自己找麻煩,因此說本片的「穿越時空」是因為無明所造成的輪迴,一點也不為過。

有趣的是,《超時空攔截》英文片名Predestination,意思是「宿命」;而原著名稱All You Zombies,則有「行屍走肉」的意味。究竟眾生的渾渾噩噩、無始無明,到底是命中注定?還是有可能改變?

特別是,當探員得知炸彈客乃是退休後的自己時,憤怒地想要開槍殺掉對方,不料炸彈客卻告誡他:「殺掉我,你就會變成我!」乍聽不知所云,細想,就能理解其深刻義涵。原來炸彈客是「果」,而珍、約翰和探員,則是無數的「因」,若不修正前因,只想除掉後果,乍看問題似乎是解決了,但前因還在,同樣會落入惡性循環之中,不斷輪迴。

本為一體,自心不二

誠如佛陀在《華嚴經》所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當我們心中充滿無明,就會像珍、約翰、探員和炸彈客一樣,不斷在時空中穿梭、輪迴而不自知,也彼此不相識。唯有靜下心來,先和自己和解,不帶任何立場和成見,清楚觀照事物的本質和生命的實相,回歸清淨的本來面目,才能永斷無明,跳脫無止盡的輪迴。

除此之外,若從珍、約翰、探員、炸彈客四位一體的角度來看,我們周遭出現的任何生命個體,可能都是從不同時空穿越而來的另一個自己,何況萬物本是一體,豈能不好好相待、互相尊重、和平共存呢?

有別於一般好萊塢科幻電影專靠絢麗壯闊的特效場面取勝,《超時空攔截》卻能反其道而行,完全以匪夷所思的精彩劇情,巧妙引領觀眾反躬自省,探索自己的本來面目,與生命存活的價值。同時提醒我們,切莫淪為行屍走肉,在宇宙中疲於奔命地來回穿梭、輪迴。

因此,《超時空攔截》可說是2015年春天最令人驚豔,且值得再三玩味的另類科幻電影。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81期)

Tuesday 5 May 2015

佛誕節、母親節、慈濟日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佛誕日、母親節與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

慈濟的第一天,在一九六六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四日;一九九六年始訂定新曆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全球慈濟日」,這一天也是「母親節」。

在二000年開始,臺灣也將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佛誕節」。此日為「三節合一──佛誕節、母親節、全球慈濟日」,有多重寶貴的意義。

其一,於「佛教慈濟」,人人以佛心為己心,故應感恩三寶,這是「敬田」;其二,感念父母生育之恩、師長教導之恩,即是「恩田」;其三,感恩苦難眾生,讓我們從他們的示現了解苦諦,這是「悲田」。

【敬田、恩田、悲田,恭耕大福田】

「感恩三寶、感恩父母師長、感恩眾生,敬田、恩田、悲田三合一,就是一畝大福田。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們要進行浴佛儀式,不是為了傳統,而是要莊嚴又恭敬地表達我們的感恩之意,福慧雙修。」上人表示,五月是感恩的月分,也是慈濟月,希望全球慈濟人每年都在五月推動慈濟活動,落實社區耕福田。─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二00六年‧夏之卷

浴佛的意義 

【浴佛在於啟發人人的愛心,虔敬無掛礙,致心地光明而清淨。】

佛陀誕生於王室,在其成長過程中,雖得眾人寵愛於一身,隨著年歲漸長,眼見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乃至於印度社會之四姓階級的貧富貴賤落差,心中困惑日增。 「為了尋找可思可議之解答,以突破心靈的迷惑,悉達多太子遂出家探究。」

浴佛是要提醒大家,在二千多年前,有位覺者來到人間,傳達真理給人們,希望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相互感恩,心中恆存一分愛。「大家應當要體會佛心,破除迷情,向佛陀學習,具備清淨的『覺有情』;人人心中的愛能啟發,存有感恩,心才能清淨,這才是浴佛的真正意義。」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二00五年‧夏之卷

浴佛典禮 

【提升宗教的心靈德香】


浴佛典禮要烘托出佛誕節莊嚴的氣氛:「宗教的理念應該要有生活美化的藝術。禮佛足之後,手沾香水,虔誠地合掌時,就會聞到馨香,象徵佛陀的德香、法香、心靈之香,留駐在我們的心底,這是一個美好的儀式。」

「如何才能提升宗教的心靈德香?不要去分別你的宗教、我的宗教,從今年開始,希望各地年年將佛誕節、母親節、慈濟日合在一起盛大紀念,莊嚴地宣導佛教的精神。」上人指出,有佛教才有慈濟,所以我們要感恩釋迦牟尼佛來到人間開闢這條正道。期待佛教能跨越宗教藩籬,不分宗教、不分種族,深入人心,將佛陀的愛普遍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合所有人的力量,才能真正為人間付出。─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二00六年‧夏之卷

浴佛的動作與意涵 

【禮佛足、淨心地】

浴佛,是禮佛足、淨自心。佛在世時,世人對佛的恭敬禮,就是要五體投地,以手觸摸佛陀的腳,以額頭觸及佛陀的腳,這就稱為『敬足禮』,表示至為虔誠的禮敬。」這樣的禮敬形式,傳衍至今之中土成為「頂禮」。所以,在慈濟的浴佛大典中,以手沾香湯、躬身禮敬佛像之足,代表「禮佛足」的至誠禮敬。

以最尊敬的心來禮佛足,其實是淨化自己的心。大家若能夠瞭解這個禮節,就能提起虔誠之心,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高警覺,謹慎不犯戒,如此則能讓自心常保清淨。─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二00七年‧夏之卷

【觀想清淨智慧水,洗滌煩惱塵垢】

〈浴佛偈〉我今禮頌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意即在浴佛時,我們要以清淨香水來灌沐佛身,雖然浴佛水不多,但是我們要觀想這是非常清淨的智慧水,能灌沐莊嚴佛身所匯聚如海之功德;同時願能洗除五濁惡世眾生煩惱塵垢,與佛陀一樣證得清淨無染的法身。─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二000年‧夏之卷

日日都是佛誕節 

佛陀成道後覺悟天地宇宙真理,說法四十九年間,苦口婆心不斷用智慧為眾生分析,說明人的本性原本清淨無染,只因一念無明起,遂生出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之生滅變異的虛妄世界,眾生就又在此夢幻中生煩惱,起惑造業以致六道輪迴不已,無有出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佛陀,為眾生宣說借假修真之理,我們唯有飲水思源,敬受佛法才能銘刻真理。

在佛誕節,我們舉行種種慶祝儀式來紀念佛陀,表達我們對佛陀的敬意。但心若不起恭敬,佛法絕對無法入心,真正的心敬,是日日都是佛誕節。唯有平日時時照顧好自己的心,保持清淨的心地,對一切人敬重如佛,這才是佛陀對我們深切的付託。─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二00三年‧夏之卷

http://www.daai.tv/daai-web/more/project.php?c=707&np=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