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8 May 2014

曹操一生的最大启示:德本才末,千古不易

•  曾仕强教授

曹操是汉末的杰出人物,精力充沛,而且变化多端。年轻时就敢说敢做,无所顾忌。

他很早就得到机会,充分展现勇于负责、不畏权贵、坚强有毅力的治理长才。

担任冀州牧时,看到当地的风俗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便大力整顿,获得很好的效果。他的眼光和机智,更是当时的朝臣、地方官吏所不能及,所以很快就当上丞相。

献帝还以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老大有眼,来了一位好帮手。哪里知道曹操和董卓一样,喜欢专断弄权,擅作威福。

献帝每次看到曹操,都觉得背上有刺,十分痛苦。伏皇后的父亲伏完,建议密宣国舅董承入宫,赐以衣带,内藏以血书写的密诏,辗转传到刘备手中。

曹操正好请刘备喝酒,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刘备面如土色。煮酒论英雄时,刘备更是惊得掉落筷子。

不得好死必然的结局


事后赶紧设法脱身,以袁绍兄弟心存不轨为由,总督5万人马,逃离曹操。郭嘉劝曹操把刘备杀掉,至少也要追回来,就近看管。结果许禇办事不力,不了了之。

想不到赤壁之役,给了刘备占领荆州的大好机会。出兵汉中,又促使刘备入川,以致自领益州牧。曹操最不喜欢刘备坐大,偏偏阴错阳差,把刘备高抬到汉中王的位置。难怪他破口大骂织席小儿,并发誓灭之。

曹操最不应该为了自己女儿要当皇后,借故把伏皇后杀掉。

这在当时社会,根本是大逆不道。所有正人君子,无不切齿痛恨。

不得好死,应该是必然的结局。

曹操一生的经历,至少带给我们三大启示:

1. 一个人有抱负,有能力,若是品德修养不良,一定不能成功。德本才末,可以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曹操有安天下的抱负,也有治乱世的才能。只可惜他有才无德,竟然敢于公然宣扬重才轻德的用人政策。

以他那种收拾北方群雄的方式,为什么遇到刘备、孙权,便屡有挫折,简直无能为力呢?

原来当时的人才很多,曹操的所作所为,把那些重视品德的人士,都逼到刘备和孙权两大阵营。以致终其一生,未能完成大愿。

2. 一个人要端正社会风气,却不应该矫枉过正。无过与不及的中庸之道,才是合理的取舍标准。

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讲求亲信关系,宠信宦官,败坏社会风气。因此重视品德修养的人士,疾恶如仇,纷纷以高节气行为标榜,结成党派,反而有所偏激。

曹操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刻意鼓吹重才轻德用人之道,说什么“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的狂妄乱语。

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非但不能改善清流偏激、孤芳自赏的风气。反而由于他的言行示范,造成晋初竞逐物欲的歪风。

3. 一个人纵然有抱负、有才能,也有成就,只要品德败坏,其余的表现,便应该一笔勾销,不加以颂扬。

做人品德为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历史上多少贤能圣哲,能够成为后代子孙学习、崇敬、仿效的对象,无不具有高尚的品德。

那些品德不良的人,就算有某一方面的成就,大家也不会推崇他,向他学习。这便是德本才末的思想所带来的标准。

http://www.nanyang.com/node/623941?tid=46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