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8 September 2018

財產權是道德之神

■ 李怡

「財產權是道德之神」,這是法國啟蒙運動大師孟德斯鳩在250年前說的一句話。中國近70年來人民道德不斷下滑,以至如旅美作家余杰所言:「中共……讓大部份中國人從堂堂正正的人淪為遭全世界厭棄的臭蟲。」關鍵的原因就是由打江山而取得政權的政黨剝奪人民的財產權。即使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引入外資、發展民企、有限度開放市場,帶動經濟成長,但專制權力仍然是懸在人民頭上的刀,一部份富起來的人也不知道甚麼時候財產又會被權力剝奪,化為烏有。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Walter Williams教授有一段被網傳的談話,他表示:自由市場不僅在經濟上更優越,在道德上也比其他經濟體制更優越。許多人認為自由市場是自私和不道德的,會幫助富人,傷害窮人。這是錯的。自由市場主張個人之間的自願行為,沒有強迫。在自由市場,我要從你那兒得到些甚麼,我就要為你做些甚麼,比如我幫你修剪草坪,你給我20元,我拿20元到食品店買四磅牛排,就意味所有為提供四磅牛排服務的人:牧場主、貨車司機、肉商、包裝商,都得到報酬。你做了甚麼來同這些交換?我幫人修剪了草坪,我得到20元就是證明。

說自由市場不道德,是認為這是零和遊戲,你贏了就意味我輸了,但自由市場不是零和遊戲,而是共贏遊戲。你給我四磅牛排,我給你20元;比較20元,我更需要那牛排,但食品店就需要20元多於那牛排,我們兩人的境況都好了,而不是一方贏一方輸。

Williams教授說,諷刺地,是政府,而不是自由市場,在我們的經濟中製造了零和遊戲,如果你從政府那裏得到補貼或商業救助,你因此受益而你的同胞(納稅人)就要為此埋單。你為他人服務,得到他人的服務作回報,不是比甚麼都不做而依然能夠得到利益,更道德嗎?

那麼大型企業呢?難道大企業不是擁有更多控制我們生活的權力嗎?不是這樣。在政治權力公有(人民投票授權)、財產私有的社會,是由人民決定企業的命運。自由市場會懲罰一家無法滿足客戶或沒有做到有效利用資源的企業。企業不管大小,都會受到用錢投票的人的約束。

中美貿易戰開打至今將近五個月,大陸股市一直下跌,人民幣快速貶值,投資下降、通脹上升、銀行的不良貸款快速上升、P2P群體性爆雷。中共仍然以僵化、過時、剝奪財產權的馬列招數為國策。幾年來的國進民退,指向民企的環保、稅費、社保、抽緊貸款……,近乎一場對私人企業的定向圍獵。吳小平文章〈私營經濟應逐漸離場〉之後,又有一篇陳中華的文章,提出「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前兩天,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提出,民營企業要以黨領導的職工為本,讓職工參與企業管理。這實際上是準備重複1953年開始的對私營企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老路。

消滅私有財產,人人向權力膜拜,道德之神遭不斷砍殺。於是,沒有公平交易、沒有財產權只膜拜政治權力的大部份中國人就「淪為遭全世界厭棄的臭蟲」了。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6/20508026

Thursday 27 September 2018

低层次的人,都有这三大表现

1.好为人师

绝大多数人的快乐,并不是因为自己富有、聪明、漂亮而快乐。而是因为自己比身边的人更富有、更聪明、更漂亮,所以才感到快乐。所以,人性里有一种基本属性:喜欢给自己制造优越感。

我们经常在各种场合看到这种人。他们一张口就把自己摆上了优越的位置,滔滔不绝的讲很多他的了不起之处,然后一边俯视你,一边给你讲大道理…

这就是“好为人师”的人,他们表面上在启发你的人生,其实是在给自己制造优越感。所谓的教育和指导别人,包含了我比你强的自以为是。

这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需要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了不起,显得比别人强,从而获得自己的虚荣与满足。好为人师,往往意在求荣。他们不懂装懂、反复地说教,习惯于将自己的看法观点强加于人。其实大部分人侃侃而谈,只不过满足了自己口舌的快感而已。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我们所看到、所经历的,只不过是我们头顶上那一点天空。当一个人无法掩盖自己愚蠢的时候,便是傲慢了。

“好为人师”的结果往往是自取其辱,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实际上却暴露了自己的愚蠢。2000年前,孟子就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这不仅是人之患,更是一个人心胸狭隘自私的表现。

2.嫉妒成瘾

绝大多数人痛苦,并不是因为自己平庸、贫穷而痛苦,而是因为身边人比自己条件优越,而感到无比痛苦。

所以,人性里有一种基本属性:总担心别人比自己活的好。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发现更优秀的人,你的层次越高,发现的频率就越高。

面对那些人,层次高的人去欣赏,去学习,而层次低的人则会嫉妒。

羡慕和嫉妒的区别其实是这样的:
离的远的羡慕,离的近的嫉妒;
比自己强很多的羡慕,比自己强一点的嫉妒;

和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羡慕,和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嫉妒。所以,嫉妒一旦形成,就是认可自己的无能和低贱。

嫉妒心强的人,只能选择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因为他们的满足感需要建立在别人不如自己的基础上,于是他们生活在一群不如自己的人当中。而那些善于欣赏和学习的人,则永远都会往上一个层次买进,因为他们不会因为别人比自己强而痛苦。相反,他们却很享受和这些人一起的过程,因为这样才能进步,于是他们生活在一群更优秀的人当中。

3.自命不凡

绝大多数人自信,并不是因为自己可以做出了不起的事,而是认为自己和身边人相比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而感到自信满满。所以,人性里有一种基本属性:自命不凡。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机制,它是与生俱来的。它会不停地暗示你,自己的一切才是最优秀最合理的。

但凡接触到外界那些出乎自己意料的成功之后,他们会感到惊慌错乱,这时自我保护机制就会迅速启动,他们的大脑里就会收集一切线索去证明别人的成功是侥幸的。如果自己要是有同样的客观条件,只会比他们更好。

就像上学的时候,我们热衷于讨论学习好的人都是书呆子,漂亮的姑娘往往没大脑。长大之后则变成了,同事升职了是因为会拍领导马屁,同学创业成功了因为家里给了巨额的资金支持。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宁可自欺欺人,宁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凡。

很多人从小就开始自命不凡,长大后却发现自己并没小时候想的那么伟大,于是就把希望寄托给孩子身上,尽一切努力给孩子塑造优良的成长环境,拼命培养孩子。而目的只有一个:“望子成龙,让孩子成为不凡的人。” 这是中国家长最大的无知。但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其实,非凡的逻辑很简单:
承认自己的平凡;
寻找内心的安静;
发现自己的不凡。

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过不了第一关。人这一辈子有三次成长: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
第二次是发现自己无法改变世界,
第三次是认清以上现实后依然热爱世界。

以上三点就是人性的三大弱点,也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难逾越的三道坎。

而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往往都有一个逻辑:逆人性而行,逆大多数而行。

其实,一个人强大的程度,就看它战胜人性的程度。

https://xw.qq.com/cmsid/20180830A0BTY100

Wednesday 26 September 2018

積極佛系

「佛系」一詞源起數年前一本日本雜誌,此後網絡上經常流傳「不怎麼、不怎樣,緣分到了,自然會有結果」的句式,簡而言之,即廣東話「等運到」的意思。真正的「佛系」並非消極無為,而是積極精進。

剛讀完《與教宗對話》一書,書內教宗方濟各(Jorge Mario Bergoglio)與猶太教思科卡拉比(Abraham Skorka),於對話中展現對不同宗教的尊重,讓人讚嘆。教宗提醒大家︰「十誡中的第二部分誡命要我們愛人如己,沒有一個信徒可以將自己的信仰局限在他自己中。」思科卡同樣認為︰「貶低或駁斥別人的宗教,只相信自己代表的才是真理,這樣的行為是絕對錯誤的。」(編按:《聖經》十誡的誡命分兩部分,第一至四條誡命是對神的義務,即「愛神」;第五至十條是對人的義務,即「愛你的鄰舍」。)

過去近10年,工作上服務六大宗教,讓我多讀宗教經典,過程中愈感謙卑。深感每一宗教都有其敬拜的神、上帝或自然力量,能感召信眾最後恒存的,其始創人對生命與宇宙的感悟,以及個人的經歷與智慧,須與德行同達至成聖要求,方能帶領追隨者。教宗也強調:「如果一個宗教只有純粹的禮儀而沒有相稱的內容,它註定會消失。」

然而,社會卻偶有誤解,一些街坊拜祖先或土地公,竟被投訴是偶像崇拜和迷信。假若我們可以穿越回到宗教創始人的時空,耶穌當年沒建教堂、釋迦牟尼沒有佛寺、老子更騎牛逍遙西去,後來產生的崇拜器物與形式,反映的是該宗教歷代組織者與信眾的追思,非始創人宣揚的教義或戒律。以佛教為例,佛法都在經典的教學中,不在佛像儀式裏,拜佛並不能保佑人,而是學習佛理後,改變自心,自助天助,才是大道。

近日又有追蹤個別宗教團體或人士缺失的風氣,像報道某佛寺的食物有動物基因,該寺立刻把有關食品送往認可化驗所化驗,結果證明不含動物基因,即時回應報社。

主教會委託大學研究的報告亦指出,德國自1946至2014年間有逾3600名兒童曾遭天主教約1600名神職人員性侵,類似事件香港也時有所聞。只是,個別宗教團體和領導層的缺失,又豈可等同該宗教?

此外,在社交網絡流行的「佛系」訊息,恐怕部分或因過分簡單,正在扭曲佛教對積極人生的教化。「佛系」一詞源起數年前一本日本雜誌,此後網絡上經常流傳「不怎麼、不怎樣,緣分到了,自然會有結果」的句式,簡而言之,即廣東話「等運到」的意思,既刻畫一種生活處事態度,也反映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以及年輕一代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真正的「佛系」並非消極無為,而是積極精進。「佛」,乃「覺者」的意思,不是全智全能、具無上威權的神靈,釋迦牟尼教導追隨者透過個人發心修行,「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出世」態度做「入世」事業,達至「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理想,既要以持戒來利益眾生,亦要隨時隨力積極行善,同時明白「因果自負」、「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道理。

互相尊重

積極人生需要學會在生活中做減法,放下慾望得失。如明代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減得一分人欲,便是復得一分天理。」西方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蒂塔(Epictetus)也見解相同,認為「一個人生活中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減少對於外來事物的依賴」。

古往今來,積極佛系人才不少,包括唐代一行禪師,貧寒奮發讀書,學貫數學天文,但不追求功名,決心丈量地球,最後踏遍亞洲,算出地球周長、發明水運渾象儀,並編寫著名曆法《大衍曆》;「詩佛」王維,著有「身逐因緣法,心過次第禪。不須愁日暮,自有一燈燃」等無數佳作,以佛法修心,放棄追逐浮華,「至於晚年,彌加進道」﹔還有近代高僧太虛大師,致力推動中國佛教改革,提出「人生佛教」、「人間佛教」思想,畢生弘法利生,對世界佛教文化發展影響深遠。

國學宗師南懷瑾曾說過︰「所有的宗教要把門打開,把宗教的外衣脫掉,把內容公開的與大家討論研究,去掉宗教的形式,研究宗教的內涵,二十一世紀人文社會才可以站得住……」如果有機會讓耶穌、釋迦牟尼和老子這3位年代相隔不遠的宗教領袖一起對話,相信他們會和今天的教宗與拉比一樣,所倡導的,是各宗教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尊重。

■ 許曉暉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前副局長,現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有限公司成員。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英國劍橋大學,並曾於北京清華大學與美國哈佛商學院進修,興趣包括閱讀好書、文化藝術、旅遊環保與綠色生活。在政府服務九年,此前為渣打銀行東北亞地區業務策劃及發展主管,亦曾服務美國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任職金融業期間,兼任香港銀行公會秘書和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等公職。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7%A9%8D%E6%A5%B5%E4%BD%9B%E7%B3%BB/

Friday 21 September 2018

大哉問

■ 李怡

挪威劇作家易卜生在1882年寫的話劇《人民公敵》,講一個小鎮有一個具醫療價值的溫泉浴場,引來許多遊客。醫生斯多克芒發現市內的制革廠污染了溫泉水源,引致浸浴者患上嚴重疾病,他覺得這件事應公之於眾,並立即着手解決。但他的市長哥哥認為事件會破壞小鎮經濟,報館編輯、屋主聯合會主席、其他市民各有自己打算,斯多克芒被市民奚落和指責,成為了人民公敵。

德國柏林邵賓納劇院(Berliner Schaubühne)演繹這個百年前的劇作,9月6、7、8三天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按計劃,9月13、14日還會在南京江蘇大劇院演兩場。在北京演出第一場的最後段,是台上台下與觀眾互動,想不到觀眾紛紛向台上演員高喊:「我們希望有言論自由」、「中國的媒體也不講真話」、「我們政府一樣不負責任」,甚至有觀眾說「這裏也有人被消滅」,勁爆場面持續15分鐘。第一場後,國家大劇院即要求劇團修改劇本,取消這個互動環節,並停止了公開售票。第二場的觀眾大多是經篩選的「特購」票。但即使這樣,在演出最後段,還是有觀眾高喊「為自由而鬥爭!」並獲全場觀眾鼓掌。於是,南京的演出被取消了,理由是「舞台技術原因」。儘管劇團方面表示願意在缺乏舞台技術支援的情況下演出,劇院方仍稱做不到,說這是官方給出的說法。

136年前到現在,世界變得大不一樣了,西方社會的文明進步非百多年前可比,但話劇有關謊言、隱瞞真相、腐敗、一個被毒化的社會,有關一個正直的人與壓制力量抗爭的故事,卻讓現在仍然置身於毒化社會的觀眾激動,他們對號入座地從中看到自己的生活現實,並在劇場大聲喊出自己對現實的沮喪。而中國當局的反應,也等於對號入座地自認這個政權就是「人民公敵」。

《南德意志報》記者敍述了事件始末後,認為演出是一個小小的奇蹟。北京的審查官員應該是低估了這個戲蘊含的爆炸力。邵賓納劇院總監費特說:「如果他們事先看了我們的演出,就根本不會請我們去中國」。記者還調侃說,如果劇團回到柏林上演,會是怎樣的情景?「或許會感到有些沮喪,因為這裏的觀眾只會作出不痛不癢的反應。」

在自由已經成為呼吸空氣一樣的地方,對呼喊自由、反對壓制這類劇情的反應自然「不痛不癢」。但文明儘管在世界許多地方不斷進步,在有些地方則是倒退。中共建政前的知名報人儲安平說:「我們現在爭取自由,在國民黨統治下,這個『自由』還是一個『多』『少』的問題,假如共產黨執政了,這個『自由』就變成一個『有』『無』的問題了。」這話不幸言中,1957年他被指為大右派,在黑不見天的日子裏度過悲慘一生。

在北京,能購票入場的都是中產階層,「特購」的觀眾更是經過當局的篩選,連這樣觀眾都有這樣激動的反應,說中國已經民怨沸騰恐怕並不過份。

策劃電影《英雄》《活着》《千里走單騎》的編劇王斌在他的微博說,此劇演出太棒了,無法形容的好。演到最後,是對我們「到底選擇獨立、自由、個性表達,還是利益」提出的大哉問。

在香港,現在是從自由是空氣,向自由被指「踩紅線」的倒退。我們也都面對這樣的大哉問。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21/20504855

Wednesday 19 September 2018

辱中

■ 李怡

中國遊客一家三口在瑞典「鬧事」或「受辱」事件,本屬小事一樁,但中國就把它上升到外交層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前天敦促瑞方重視中方關切,《人民日報》評論稱,事件過去十幾天,瑞典外交部卻一直沒有正面回應,「他們是心中露怯還是傲慢不予理會」?又稱「在此次事件中,中國使館第一時間介入,積極維護中國人合法權益的行動值得點讚」。

「點讚」這種事是人們自願的,不會按照指揮棒去「點」。中國使館是不是第一時間介入?有心水清的網民指出此中玄機:「瑞典警察對中國旅遊者『暴行』發生在9月2日,達賴喇嘛訪問瑞典是9月11日,《環球時報》曝光事件是9月14日,中國駐瑞典大使館提抗議是9月15日。結論:這位中國旅遊者應該感謝達賴喇嘛,不然他這鳥人弄出來的鳥事兒沒人理。」

說中了要點。在日本海嘯、意大利沉船等事件中,中國駐外使館採取甚麼態度,香港人早就領教過。瑞典事件顯然是中瑞在外交糾葛中被拿出來誇大的事件。在中國,所有事情都是政治,沒有人權或合法權益這種概念。

瑞典外交部沒有跟着中國外交部和官媒起舞,但首席檢察官Mats Ericsson日前回應了,他表示,調查早已在9月7日結束,評估結果是瑞典警方沒有任何過錯。

而大哭大鬧的旅客曾先生再向《環球時報》開腔,承認酒店曾經容許他們一家在大堂休息,但當他在酒店附近帶一位中國女留學生回酒店,工作人員(可能擔心街外來的人會更多)便要求他們離開。曾先生承認,他撲倒在地高叫瑞典警察殺人,是試圖吸引路人注意。

酒店職員對中國遊客有沒有一點歧視成份?事情是否涉及「辱華」?儘管從各方面的報道來看,瑞典酒店和警方都是按規則辦事,但如果旅客是日本人或香港人,大概酒店方面會客氣得多。這是我們在西方文明國家旅遊的經驗。不過,從另方面來看,如果日本人或香港人被勸喻不要留在酒店大堂,他們都會二話不說,立刻離開。

如果文明國家對中國遊客有歧視,那也是以往經驗造成的。中國遊客大鬧日本機場唱國歌,中國遊客在泰國免稅店搶海鮮,中國遊客在韓國集體不下船,中國三個愛國小粉紅將日本民宿弄得像垃圾崗……太多事件,顯示這個國家的人跟別人不一樣。

聯合國把中國歸類為38個可恥國家之一,但其他可恥國家並沒有大量在外國耍賴的可恥國民。外國人「辱華」是中國人自取其辱。但日後也許「辱華」的說法要修正為「辱中」,因為華裔的香港人、台灣人、新加坡人都很文明。那怕是香港的建制派、親共高官,到了外國他們也會說自己是香港人而不會認是中國人,以免招辱。

大陸網民留言有一個最好笑:「瑞典警察真懶,都拉到墳場了,也不直接埋了?」的確,假如發生地點是在給中國免簽證的那些「冒險之旅」的國家,或者是所謂「戰鬥民族」的俄羅斯或朝鮮,那恐怕就真的直接送進墳場了。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919/20502870

Tuesday 18 September 2018

《法華經》的三周說法

■ 永本

《法華經》中佛陀為令聲聞悟入「一佛乘」的實相真理,針對上、中、下根機的修行人,重複說法三次,稱為「三周說法」。第一「法說周」:為上根利智的人,直說經文的真理實相。第二「譬喻周」:順應根性比較鈍的眾生,用種種譬喻再次推衍真理。第三「因緣周」:用因緣故事,將義理作更進一步的敘述,使聽經的眾生皆能清楚明白。

第一法說周:又稱「初周」。佛陀為上根機的修行人,就法的體性,直說諸法實相「十如是」的真理;即探究諸法本來相狀(實相)應把握之「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十種內容(於〈方便品〉中詳說)。佛陀開三乘之方便教法,使二乘行人了悟一佛乘之真實。此時唯有大智慧舍利弗一人解悟,獲得佛的授記。即〈方便品〉之後半起,對上根者直說「三乘即一乘」、「權實不二」之理為「法說周」。

第二譬喻周:又稱「中周」。佛陀對在「法說周」中不能了悟的中根行人,更作「三車一車」之說。「三車」是羊車、鹿車、大白牛車,「一車」指大白牛車。剛開始允許給「三車」是施設方便,後賜「一大車」是顯示實相,俾使了悟一佛乘的妙理。此時有迦葉、迦旃延、目犍連、須菩提等四大弟子領悟了解,獲得授記,即〈譬喻品〉、〈信解品〉、〈藥草喻品〉、〈授記品〉中所說。即對中根機人舉譬喻,顯說一佛乘之理為「譬喻周」。

第三因緣周:又稱「下周」,略稱「因緣周」。佛陀為不能了解上述二周說法的下根行人,述說其宿世曾於大通智勝佛時,播下「一佛乘」的菩提種子,使他們了悟宿世久遠的機緣而開悟。此時,有富樓那、憍陳如等千二百聲聞領悟了解,獲得授記,為〈化城喻品〉、〈五百弟子授記品〉、〈授學無學人記品〉中所說。即對下根行人說宿世以來的因緣,俾其領會為「因緣說」。

此三周說法,每一周說法又分:正說(佛說)、領解(弟子之領解)、述成(佛對弟子之領解認可)、授記(佛對弟子成佛作預言)四階段。經中設此三周說法,乃為度化上、中、下三根行人,可謂周備圓滿。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30599

Thursday 13 September 2018

萬千殉烈之間的一閃星輝

■ 陶傑

在柏林的猶太歷史博物館,有一列長長的肖像廊,記錄了當年納粹政權審判屠殺的大量德國和猶太精英。

這些人物留下的肖像,多半是他們臨死前的一刻,在蓋世太保的審訊室,確認身份,存錄檔案時有攝影師拍下照片。他們許多人是社會的精英:工程師、學者、科學家,還有一些是左翼知識分子和工會領袖。是因為在 1933 年之後,眼看德國走向危險的個人獨裁,認為這條路定必為國家帶來毁滅,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異見和反抗,卻被希特拉的秘密警察拘捕,全部處以極刑。

在拍這些最後的照片之際,他們人人心知這張是留在世間最後的遺容。此刻他們心裡在想甚麼?在閲讀這些遺照,我盡量細看每一個人的表情,閱讀他們的名字,用手上的手提電話,立即 Google 他們的資料,了解他們的故事。我認為,21 世紀的手機科技,應該是這樣用。

其中一位,叫做黎克文(Adolf Reichwein),站在納粹的法庭,表情肅穆之間有一份視死如歸的雍容。他的五官流露了知識分子的修養氣質,衣裝整齊,面對納粹法官的指控,毫無懼色,他被控參與了 1944 年德國軍官史托芬堡(Claus von Stauffenberg)企圖刺殺希特拉不遂事件。該案牽連兩千人,希特拉下令全部判死。

黎克文與許多人一樣,死於柏林普洛辛斯監獄(Plötzensee Prison)裡的斷頭台。

黎克文是威瑪共和國時代的一位經濟顧問、歷史學家、教育家。他以學者身份參加了當時的 SPD 社會民主黨。納粹上台之後,這個信奉議會民主的精英政黨當然是清剿的對象。

黎克文還是 18 世紀中國和歐洲交通史的專家。1923 年,他才 25 歲,即寫下一冊論著「中國和歐洲 —— 18 世紀中國與歐洲的知識文化接觸」。

18 世紀是歐洲對中國文化發生興趣的時代,伏爾泰一度對中國文化,甚為推許。在這本書裡,黎克文沿襲了 18 世紀法德知識分子的開放寬容精神,研究中國文化精華,指出西方的不足,於中國文化的優點有何可以借鑒之處。

黎克文一度身為德國的教育專家,如果沒有納粹,他準備建立一套取中西教育文化兼長的德國教育制度。但這套理想,在威瑪共和國覆亡、希特拉上台之後,付諸東流。

黎克文在法庭的遺影,代表了上一世紀西方知識分子的雍雅和善良。我站在這張照片前良久,看著這位堅毅的智者,他的名字像一星泡沫捲入了一座血色沸騰的殺戮海洋,但他在法庭直立這張留影,勝過三千字的遺囑,隔世遙望,有如仰觀夜空中光年之外的一顆恆星,那一閃迢迢不滅的光輝,令人感懷。

黎克文的這冊遺著,有英文譯本,今日仍在亞馬遜可以網購。我走出博物館,即訂購了一冊,向這位可敬的先輩尋求多一點對話,向這位人格偉大的知識分子致敬。

http://www.cup.com.hk/2018/08/29/adolf-reichwein/

Wednesday 12 September 2018

萬物有緣,適者生存

■ 老占 

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投胎,父母與他一定有緣。緣很複雜,最重要的有四大類;就是佛在經上講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人不止這一生,人有過去世,過去世還有過去世,既然有過去世,當然一定就有來世,三世都有自己。這一生的事情有的時候會想到,前生的事情不知道,但是前生的習氣偶爾會現行。

David是大公司的CEO、董事長,中學都沒有畢業,創業50年。他手下替他辦事的都是博士。那些博士前生修法佈施,沒有修財佈施:他這個老闆是修財佈施,沒修法佈施,所以這果報不一樣。

如果沒有這四種關係,不會來的,對面遇到也不相干,也不認識。所以人與人之間這四種緣,妳們要清楚。

萬物有緣。隨了緣,還有物。

如果是報恩來的,就是很乖的小孩,將來長大是孝子賢孫,不要教他,他就孝順。可見得他與前世有關係,這是先天的,後天的教育能夠彌補先天。

如果是報怨的,將來就是寃家對頭,一定搞得家破人亡,例如死的都是教授妻。

如果是討債的,就是父母欠她的;欠得少,三、四歲就走了;欠得多,大概到十幾、二十歲,栽培她到念大學、念MBA,畢業了,她走了;討債的,往往都很得父母的歡心。

如果是還債的,父母一生栽培她,看她欠父母多少,要欠得多,她對你生活照顧得很周到,物質上的照顧很周到,但是沒有恭敬心,沒有孝順心,這是來還債的。如果她欠得少,縱然她自己非常富有,對父母的生活也很苛薄,讓她穿得暖、吃得飽就算了,不會給她享受的,這是欠得少的。

學佛的人懂得,遇到這個環境,討債、還債,心就平了,就不會計較了。要老實學佛,三界六道是苦海,不是個好地方,還是到極樂世界去好。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這前世的因果,你看看現在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想想來世什麼樣的果報,現在造的因就是。

看看現在這個世界,這果,就曉得前世造什麼樣的因;再看看現在社會大家造的因,就曉得將來社會會有什麼果報。

1835年9月,英國海軍的小獵犬號駛入了加拉巴哥群島。達爾文是船上的一員,當時26歲。這個群島的自然生態是非常奇特,彷彿形成一個小世界,大部份棲息在裡的動植物,在其他地方都唔存在,他從物種的起源,醒覺到物種都會產生異變,如果有嗰種能力,這個物種就會有機會產生更多後代,而且不斷變異,不斷保留下來,他這個叫做「適者生存」。

他在群島上,從雀鳥喙和象龜甲上發現天擇的機制,每一個物種能適應的食物類型或島嶼生態系,都是唯一的,於是他就這樣寫成了演化論,這套理論等於物競天擇。

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司進軍國外,好難和那些已經完美適應當地的競爭對手爭一日之長短,這個就如加拉巴哥群島的動植物搬到另一個國家,就很難生存,即係可以解釋為什麼不少在中國市場成功的企業,進軍歐美都水土不服、不如人意、同樣,美國巨型企業例如Uber、AirBnB、Google入大陸,亦都是面對同樣的物種問題。

達爾文進化論,粉碎了神話,但也揭示了科技世界上的革命是如何演變的。萬物有緣,適者生存,勉强冇幸福。

所以要進軍世界,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生態圈,Ecology就是生態,每件事情都要從整個環境講起,一棵樹淨係靠自己絕對活不了,上面有雀仔、有昆蟲、有松鼠、有動物及爬蟲類,下面要有細菌、螞蟻、要有適當的氣候,所以Ecology就說講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係,一對Ecology有深入了解,要處理一件事情,是不會單純只針對問題本身,一定會先去了解這個問題的環境是如何產生,妳會從比較宏觀整體的角度去看周圍事物和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如果公司蝕大錢,妳淨係把CEO叫出嚟吠,這是無用的,要先去了解是什麼環境造成蝕錢,結果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找答案,不是找責任。

欠債的要還錢,欠命的要還命。真正因果報應,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才真正明瞭,世間人與人,人與一切眾生,沒有人說是佔便宜的,也沒有一個吃虧的,看他三世因果就清楚了。

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世間戰爭、災難怎麼來的?冤冤相報,迷惑顛倒,愈報愈慘,為什麼?他不會報到恰到好處,總是超過一些。被報的不服,來生再報復。佛給我們講世間的戰爭,叫刀兵劫,刀兵劫從哪裡來的?就是從殺生來的,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如果這世間人統統不殺生,就可以避免這一切戰爭的災難,所以這是殺業的果報。

太平海的塑膠哪裡來,不就是你、我、他?要減廢,當然由源頭做起,今天做的,不一定看到成果,但你這一生所得的財富,是妳前生財佈施的果報。過去佈施得多,這一生發大財。所以我們看到大富大貴的人,懂得佛法的人不會羡慕,為什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她種的好因,當然要得好報,這一定的道理。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_10.html

Monday 3 September 2018

南无

◎ 沈明信

有些人学佛之后,烦恼更多了,而自己又误认为这些烦恼是修行的一种,于是日日拥抱烦恼。我想学佛应该不是这样的,学佛如果没有越学越开心,越学越放下,越学越自在,那肯定是学错了。

我身旁有一位青年朋友,热衷于参与佛教组织,举办各项佛教活动。接引新人认识佛教,自是好事一椿。不过,参与组织,就有人事问题;举办活动,更得面对人力、物力的压力。有时候,谈到各种活动,那一层层的烦心事不断,虽力有不逮,却又不肯断然放下。

看他无法自拔,我给予的劝解,就是请他设想:如果,他遇到佛陀,佛陀会对他怎么说?我想,佛陀一定会请他安定心神,把烦恼先放下,从佛法中得到喜悦,再来接引更多人认识佛法之美好。

发心,并不是强迫自己做力有未逮之事,而是适时给予空间,让自己与大众一同共成长。

在佛教界日子久了,就会发现一些名相、概念,其用意是好的,但却被误解、误用,使得佛教予人处处拘谨、不近人情之感。比如说,佛经应该予人翻阅、研读,使得佛法得以广为流传。然而,出自于恭敬之心,有多少部《大藏经》被藏于佛寺的玻璃柜里,徒然成为摆设,只能远看、不能近阅。

再有,佛门举办素宴,强调要「惜福」,不浪费食物,大家相互劝勉,定是要把过量的食物硬硬塞到肚子里,撑坏了胃。真正要做到「惜福」,就是事前准备适量的食物,而不是菜端上来了强迫着大家过量饮食,伤身又怎么能叫「惜福」?

一些华人地区,甚至流传着「不能吃杨桃」、「不能吃莲藕」的说法,因为这两样东西,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吃了等于对菩萨不敬,让人听了直觉得匪夷所思。

一些错误的观念,若不加以匡正,结果或让附佛外道有机可乘。就如坊间某个非正信组织,宣扬晚上不能念佛经、《心经》在阴间等同冥钞等等,把佛法等同于迷信。

我们不只是要来学佛,更要正确理解佛法,否则就会把「南无阿弥陀佛」,曲解成「南方没有阿弥陀佛」,不只没有受益,最终还闹了大笑话。

https://www.facebook.com/mypu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