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0 August 2015

為何要皈依三寶?

對於皈依,不少人會想:行善做功德就好,心好最重要,何必一定要皈依?況且只要不做壞事,就不會有報應、下地獄,跟信不信佛沒關係!真的是這樣嗎?

行善可說是各宗教的共同道德標準,中國儒家思想也強調善行,因而往往讓人感覺佛教與其他宗教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在鼓勵人們行善。若是這樣,為何還要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呢?

其他宗教或儒家思想的行善,指的是做好事、助人,甚至有人是出於「好心有好報」,希望現世或來世更好,可以上天堂,或投生好人家,基本上是有所求的。

佛教不僅主張行善助人,更重視人品的提昇與內外行為的淨化。當我們皈依三寶以後,除了持守五戒,佛教也鼓勵人們行六度波羅蜜,以六度之首的布施為例,布施的層面比行善更廣,意義也不同,除了培福,也在累積修行的資糧。

另外,佛教也強調十善法,是五戒的延伸,是從消極地保護自己的身、口、意行為,進而積極地利益眾生,除了身體行為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還有語言上的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加上心理的行為,有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癡。

由此,可以看出皈依與否在行善的初發心上有所不同。尚未皈依三寶時,只求心安、有好報;皈依三寶後,有五戒時時提醒自己注意身、口、意行為的清淨,還有禪定的方法,使自己專注、安定,進而開發智慧,少煩少惱,讓自己和他人都離苦得樂。

印順法師在《成佛之道》的偈頌寫道:「世出世功德,悉由菩薩有。菩薩之所乘,菩提心相應,慈悲為上首,空慧是方便。依此三要門,善修一切行;一切行皆入,成佛之一乘。菩薩之學處,十善行為本。」說明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之後,一切行為舉止的心念,都是導向學做菩薩,行菩薩道,不僅提昇自己,也利益他人。

因此皈依三寶,循序漸進地修學佛法,透過戒、定、慧三學來成長自我、銷融自我,奉獻利他,得到真正的快樂,這是成為佛教徒才能漸漸體會的好處喔!

(摘自《人生》雜誌373期專題「皈依三寶,歡喜入門」)

Friday 28 August 2015

最好的時代

· 唐南发 
 
上个星期,马哈迪终于放话,呼吁朝野势力一起在国会推不信任动议,逼使纳吉下台,条件是不要换政府,而是让巫统继续执政。

表面上,马哈迪担忧的是以巫统垮台为前提的动议,不会获得执政集团议员支持;实际上他从未希望巫统下野,否则他苦心积虑栽培儿子慕克里坐上首相大位的毕生愿望就要在他有生之年落空。

不只是马哈迪本身,他整个家族都一样。就连他那个被中英文媒体吹捧成“社运良心”的长女玛丽娜,台面上和宗教保守势力对着干,却从来不曾批判巫统的朋党主义,也不敢碰触新经济政策。原因除了她简单的政治思维让她处理繁复的政经议题力有不逮之外,更关键的是她清楚明白自己的三个弟弟致富是在父亲担任首相期间,而新经济政策(NEP)保障了他们的权益。西谚有云:住在玻璃屋里的人不可丢石头(People who live the glass houses should not throw stones),尽管她不时暗讽纳吉夫妇敛财无度,作风奢华,毕竟不敢公然挑战巫统权贵最重要的致富管道,就是NEP。

和她父亲一样,玛丽娜从来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或一则谈话涉及实质的体制改革。广告界出身的她,向来对群众的需求很敏感,知道什么样的议题能制造媒体效应。但要说到改革政体,除了因为她能力所不及之外,也因为一个更为民主透明的马来西亚社会,会倒回来质疑她家族财富与影响力的来源。

马哈迪与眼前乱象

无人能否认马哈迪的政治魅力。巫统虽然从创党开始就是以领袖魅力为主导的政党,但内部素来有民主竞争的传统,直到马哈迪凭一人之力,把整个政党服膺于其个人意志之下。其绝对专断与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充分显示了其个人魄力与魅力,却也彻底破坏了巫统以至国家体制的权力制衡。当然,他能成其功,在党内要归功巫统其他党要的配合(包括他曾经钦点的接班人安华),在党外则要感谢林良实这些“友党领袖”的全力支持,以及社会上“沉默的多数”。

和当下的纳吉不同,马哈迪提出一个宏愿,加以1990年代中以前的经济好景,成功在群众之间发挥了“情感之占有”(emotional seizure),虽然20年后看来,一切不过镜花水月。纳吉身边的助手顾问专家和媒体化妆师的总数加起来恐怕比内阁成员还多,却达不到马哈迪百分之十的效果。纵然如此,他毕竟继承了马哈迪留下的体制,只要脸皮够厚,丝毫没有魅力也依然能在斗争中占上风。

吾人切莫以为纳吉大搞1MDB或胆敢将26亿汇入个人账户仅仅是个人的越权行为。事实上,这正是马哈迪22年摧毁国家政治体制,让首相权力彻底不受制衡的恶果。

首相兼财长恶习之源

西敏寺制度下,财长/财相是制衡总理/首相的关键人物。出任这个职位的人,不但被视为“接大位者”,同时也必须在内阁制衡首相/总理,以免后者中饱私囊,专断滥权。因此,一人不应出任二职,否则就会出现独裁者。

1989年,曾经是撒切尔夫人亲信和接班人的财相罗森以“政见不同”为由辞职,重创铁娘子的威信,导致她一年后黯然下台。同样的戏码,在澳洲和加拿大都上演过。

马哈迪于1984年的党选过后,以东姑拉沙里输掉署理主席为由撤掉其财长一职,却害怕获胜的慕沙希淡势力膨胀,而委任在党内毫无基层,仅是大掌柜的达因继任财长。就算马哈迪于1991年委任安华为财长,依然保留达因为巫统大掌柜,确保党库继续畅通无阻。

1997/98年的经济风暴期间,安华在内阁里头和对外都否决了马哈迪好些重要的项目,尤其是拒绝由政府拯救后者儿子的企业,种下了往后遭诬陷入狱的恶果。马哈迪虽然在安华之后破天荒由自己暂时兼任财长,毕竟在党内外压力下重新委任达因出任财长,后者却因为知道老马政权大限已至,不可能撑过下一个大选,因此任内大肆敛财仿似没有明日,让巫统的臭名直落谷底,导致马哈迪不得不在2001年中逼他辞职,再次兼任财长直到“退休”。

从此,首相兼任财长成了马来西亚威权政治的重要特色,也为纳吉1MDB丑闻打开方便之门,让“国库通党库”进一步提升至“党库通私库”。

纳吉固然可恶,马哈迪才是当下劣质政府的始作俑者。那些一再呼吁马哈迪参与救国大计,或期待柔佛巫统是合作伙伴的人,若非聪明过头(too clever by half),就是投机。

拒绝巫统,勿忘初衷

那些以为柔佛巫统与中央巫统切割就可以是合作对象的在野党人士,不说别的,看看沙里尔(Shahrir Samad)就好。他当年和马哈迪决裂,被开除出党后独立参选新山国会议席告捷,多少年来被视为“巫统的良心”。

今天,这个人承认收纳吉的钱很正常,还硬掰公众接受关于26亿捐款的解释。良心?

巫统历史上只遭遇两次伤及要害的党争:1987年的AB队和1998年的烈火莫熄,都在马哈迪任内发生。87年的斗争只逼使领队东姑拉沙里更向右倾斜,以捍卫马来主权为号召。虽然后来另组四六精神党,论述始终不曾进步,一阵火花后草草收场回归巫统。

相反地,安华领导的斗争则必须在彻底与巫统决裂并同马哈迪主义切割后,才获得生机,持续至今。

因此,柔佛巫统纵使有异动,眼不必太尖的人也看得出州务大臣卡立诺丁和老树盘根的慕尤丁,幕后操盘的是马哈迪。这个老贼,能让人对改革有信心吗?就算他们和中央巫统切割,就意味着新政吗?

从政者在大小事上没有担待也就算了,为了抢媒体头条却曝露自己不过聪明过头,何必呢?

马哈迪要民众拒绝纳吉,但接受巫统,任何希望马来西亚能民主化的人,绝不可能认同他的看法。

拒绝巫统,勿忘初衷。

体制改革不可或缺

自古以来,人类就崇拜魅力型领袖,但在民主社会,魅力型领袖往往又是体制的破坏者,这是民众的矛盾之处。在马来西亚这样的伪民主里头,我们更难一方面期待一个强有力的首相,一方面又渴望在政治体制中保存权力制衡。

因此,Bersih 4 上街,图的不仅仅是纳吉下台,还包括整个体制的改革。最起码的,是施压成立过渡政府,在有限的委托任期内至少在国会动议通过选举制度改革,废除恶法,保障言论与媒体自由,强化反贪会和其他执法单位,并削弱首相署权力等。任何不同意这些条件的政客,管它巫统与否,一律拒绝。

经济低迷,马币走贬,物价飙升,政治昏暗,确实是当下国家社会的现实写照。但我们回望1990年代末,华社中极少人谈司法改革,关注警队暴力,选区划分不公平,言论不自由,上街示威被打等等。一切都以一句“不要插手马来社会的政治斗争”或“安华这种马来人搞基,很奇怪咩?”打发掉。

马哈迪当机立断,事实货币与资金管制,让人以为他高瞻远瞩。实情是他利用有限的时间拯救自己的政治权力和维护家人及朋党利益,没有任何实质的政经改革,结果是后来的阿都拉和纳吉都继承了尾大不掉的官联公司和企业,延续毫无效率的经济模式,更门户大开,在本国企业沉屙不起时,引入中国、中东和其他不清不楚的外国资金,马照跑舞照跳,继续假开放伪自由的资本主义。

补课赶上的最好时代

因此,我同意彭博社专栏作者威廉皮塞克(William Pesek)近日的评论,一马公司、26亿献金和当下疲弱的马币与经济,远因在于1997/98年的经济风暴。很多人以为我们过关了,比印度尼西亚要好,其实潜伏的危机到今天才逐一爆发。

解除民间对马哈迪家族的迷思,是推动政治改革极为重要的一步,也可避免他骑劫任何的民间运动。

但时代终究不同了。看看过去两个星期的发展,华社民间醒觉了,自动自发要做些事情。Bersih运动,一次比一次规模壮大,就算经历了505的挫折,到了这一刻仍然有不少人身体力行为Bersih 4.0造势,深怕一个失败,从此回到2000年前。

和那些对社会和政治观察还停留在Bersih 1.0的“学者”们所认定的不同,这次的运动并不完全由社会精英操纵,林吉祥也敏锐地感受到民间蠢蠢欲动的脉搏,知道机不可失,立马在行动党高层尚未决定投入与否时率先宣布支持,他到底不想执输啊!

某一天,我搭巴士从市中心回家,和售票的阿姨聊到一些政治,她忽然当着众人的面批评纳吉贪得无厌,这是我在90年代末感受不到的氛围。

那个年代,东南亚区域风起云涌的政治改革,我们错过了,如今重新补上这堂课,为时未晚。只要抛弃对强人政治的迷思,看清国家问题的本质,当下实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不必求马哈迪合作,无需期待巫统改革,一切民间自己来。

以此共勉,街头再见。

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310181

Wednesday 26 August 2015

國難當前,上街要啥理由?

· 廖珮雯

自从净选盟在上月吹响Bersih 4.0的号角后,许多对政府的不满积蓄已久的热血公民,摩拳擦掌,蠢蠢欲动,除了不想再躲在计算机前做键盘战士外,许多人要藉此集会发声,告诉政府人民的心声,表达对政府的不满。

基本上,摒除知识上、论述上的论战,以及对集会形式的意见分歧,民众想上街的理由再简单不过,就是向贪腐滥权、以霸道违宪的方式强暴政治体制、经济失灵、强征赋税、国债高企的现况,说“不”。

这些人,不只是发泄不满情绪、不只是被煽动的无知大众、不只是喜爱网络叫嚣的脑残网民、不只是不分是非黑白只被净选盟牵着鼻子走的群众。毫不犹豫选择上街者,除了被霸权集团、官营媒体渲染成毫无独立思辨能力的暴民,也被一些反对Bersih4.0的知识分子,贬为只会上街发泄,却不懂得思考为何上街的群众。

庇护政治摧毁国家


事实上,反贪会、总检察署、国家银行,这些本来应行驶监督政府权力的机构失能;反贪会调查官、参与特工队的官员被调职、革职、违宪开除;勇于揭露真相的媒体《The Edge》被停刊三个月,《砂拉越报告》被网络封闭,伪中立大报天天头条为纳吉化妆粉饰。

然而,瑞士开始以洗黑钱罪名调查一马公司之时,种种丑闻已让令吉对美元破4。当此时刻,国行少有作为,内阁官员、总检察长、总警长掩盖丑闻,政府还宣布严管网络言论……所有这些都源自最重要、最核心的根本——政治体制已崩坏!三权不分立,媒体作为第四权更沦为家犬。马来西亚已被庇护政治(Patron Politics)的朋党裙带主义摧毁殆尽,集权势力当道。

一切看似民主的体制,如议会政治、选举政治、三权分立等,在庇护政治只求官官相护,“I help you, you help me”的行事逻辑下,政府的合法性、正当性和信用度都已破产,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在质疑为何要上街,不是过于迂腐,就是不了解情况。

五诉求何来虚无缥缈?

有人在净选盟发起上街呼吁后,认为:1)上街理由不知所谓;2)只会消耗廉价热血的民意;3)五大诉求虚无缥缈;4)民众过于重视净选盟这个团体;5)把民意转化成上街的力量,然后甚么后续都不做,例如没人关注选区重划;6)上街后纳吉不会下台,改变不到,所以干嘛上街;7)拿香港的雨伞运动做对比,指雨伞运动只办了一次,Bersih竟办了4次;8)净选盟这个组织被神化,形成大台主义等等。

上述质疑可以划分为三大点,第一,对五大诉求的论述不满,质疑后续行动的缺席、上街后的成效;第二,质疑民意只剩下廉价的热血和煽情;第三,对净选盟这个组织的不满和被神化。

我试图根据以上三点解释。第一,从论述来说,五大诉求要求干净选举、干净政府、表达异议权、加强议会民主、拯救国家经济。对我来说,这五点简洁明了,目标清晰,不知虚无缥缈何来?

若坚持要询问“how?”,其实仔细观察本文开端描述的国内局势,这五大诉求其实完整呼应当前局势,是非常符合目前的时机和时局,在体制崩坏当儿,五大诉求都直指体制改革的核心。若要回答“how?”,洋洋洒洒地可以写成博士论文了。在国难当前仍追问五大诉求的论述不够精细(sophisticated),不免显露“层次太高”的迂腐和不了解情况的“状况外”了。

如果硬要追问后续行动和成效,净选盟在505大选后,一直在基层努力推行选区重划运动,以及选民教育等活动,本次集会筹获的款项,之后也会运用在这些推动选举改革的工作。而且,大选后即使选民愤慨,一直要求Bersih4.0集会的呼声不断,净选盟仍按兵不动,直到现今体制崩坏殆尽,才发起集会行动,实属时局所造成,事有轻重缓急,而非频繁消耗廉价热血民意的煽情行动,也不是说上街之后就没有后续行动。对净选盟如此质疑,无疑不了解情况。

至于集会成效为何或没有成效,这都不足以推翻此次上街行动的正当性。因为可以预见纳吉是不会下台的,上街也没用所以不用上街?那雨伞运动或占中运动进行前,人民会预见中共会有所改变吗?说不准。但雨伞运动后有成效吗?说不准。可是,你会说不要上街参加雨伞运动吗?

香港从1990年就举办维园六四事件纪念活动,自2003年开始举办七一大游行,你会问是否有成效吗?这么多年过去了,有成效吗?如果有,那为甚么净选盟举办了三次,现在要举办第四次,却又质疑是否有成效呢?

社会运动的成效不是显而易见,它对整个社会改革、公民意识和觉醒、理性思辨风气、公民论政、公共论坛、社会多元包容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不是只要求纳吉下台而已。回到香港,还不是因为六四纪念会和七一大游行的举办,才孕育了人人称羡的香港雨伞运动以及“和理非非”集会文化和公民意识?

务实走出本土社运路

此外,回应第二点,固然有民众把净选盟神化,这就好比一窝蜂支持新国独裁者李光耀、柔佛的爱民苏丹一样,追求最大权势者的现象也出现在社运。可是若支持者能理性逻辑论述为何支持,那不是盲从权力,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的选择。如果因大部分支持净选盟,而强调某组织已被神化,直认主流支持者缺乏独立批判思考,此质疑未免过于武断、片面和肤浅。

至于第三点,我也认同,某个组织如果过于被神化,形成大台主义,是必须反思的隐忧。这是每个标榜追求民主的非政府组织必须深刻反省思考的。然而,这也不足以成为不上街的理由。我们可以要求组织警惕,提出忧虑。

若一味强调香港的论述有多精湛、知识性有多强,却讨论不出本土社运论述如何差,是否除了堕入双重标准外,还有一种崇洋媚外、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心态?外国社运值得取经,但不是复制与仿效,马来西亚本土社运必须走出符合在地情境的一条路,实际面对多元文化、宗教、种族和多语境的国内现实。若一味强调香港如何如何,本地也要怎样怎样,忽略本土情境和社运在地化的实际操作问题,也只是空谈而已。

http://old.malaysiakini.com/columns/309574

Tuesday 25 August 2015

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 沈明信

難為他了,他這叫「為國、為民、為黨」的貪污,說得出這話,聽者不必義憤填膺,大可冷眼旁觀,抱著對末路英雄的一絲憐憫。

政治人物被圍困,總得說一些話挽回顏面,掩飾窘境,而他們說的這些話,一般連自己都不會相信。而大馬政客的言論越來越無恥,越來越匪夷所思,是他們總以為可以靠著虛假的話語一天過一天,一日度一日。

話說當年的楚霸王,被漢軍重重圍困于垓下,和美人虞姬把酒話別,突然聽到風過樹枝,如無數的冤魂在長夜啼哭。項羽大驚,說了一句為自己開脫的經典名言:「此乃天亡我楚,非戰之罪!」(這是上天要滅亡我楚國,並非是戰敗的罪責。)

同樣的,國內上下罵聲一片,納吉為此不得不自己開脫:26億元的匯款,乃為國為民為黨之舉,說不定,人民還得發起歌頌他,如此勞心勞力,竟得蒙受不白之冤。

這話誰信?記得日前MH370的記者會,納吉拭淚,說將「竭盡所能」找出失事原因;過後又說,給他半年時間,讓他重整財政云云。聽他承諾,只想讓人冷笑。

總結他的政績,納吉上台後,辦好哪一件事,叫人民可以繼續相信他?

從「言而無信」,到「令而無信」,則國不能成國矣。戰國時代,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下令誰能將一塊三丈高的木頭,從市場的南門扛到北門,就賞賜十金。

這樣「好康」的事,大家都不相信,商鞅加碼五倍:賞五十金!有人好奇一試,真的獲賞五十金,「立木為信」的事立即傳遍了全國。

這一點是治國的重要基礎:政府講到做到!納吉說的話,給予的如山的保證,如今誰能相信?內閣部長相信嗎?巫統黨員相信嗎?

看看政治風向球,阿末查希上台那幾天指天罵地的凌厲攻勢,到這幾日轉為信心喊話,道歉、承諾、要求再給一個機會,也許納吉這次才真正感受到政治風暴的懾人威力,連張牙舞爪的內政部長和警察頭子都保不了。

無論此次的政治風暴最後如何了局,26億元捐獻成了為黨為國之舉,將成納吉政治生涯的經典名言。

回想26億風暴之前,大馬最熱門的國內新聞是什麼?穆斯林未婚男女不得坐戲院情侶座、不得共騎電單車、上政府部門辦事得遵守衣服指南、女體操員衣服暴露一堆又保守又無聊的事。時間、資源、心力、公共輿論都耗費在這些事上。

如今國家政治、經濟陷入動蕩,再看回這些新聞有如笑話。我們的政府真的認為,靠著取締未婚穆斯林男女共騎電單車,則天下能太平,先進國宏願在望。

顢頇治國,就只能如此。

https://www.facebook.com/shenmingxin?fref=nf

Wednesday 19 August 2015

拯救馬來西亞經濟的五大建議

·  劉鎮東

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双重危机闹得沸沸扬扬,成为国际焦点。眼下,一场深不见底的经济风暴有待一触即发。然而,国阵政府却根本不愿承认这是一场危机,更遑论从基本宏观经济角度来理解眼下局势并作出应对行动。

2015年8月12日,马币对美元的汇率跌至17年来的新低,以致1美元换4令吉。大约一个月前,有关汇率只冲破1美元兑换3.80令吉的心理防线,可现在已破4令吉!

到目前为止,国阵政府对马币剧挫的回应是:较弱的令吉将有利于出口业和旅游业。事实上,全球因素如中国政府放手让人民币重贬所引起的骨牌效应,已经导致情况越发恶化。

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不要自欺欺人。例如,新官上任的财政部副部长拿督佐哈利认为无需惊慌失措;旅游部长拿督斯里纳兹里则为此叫好,认为令吉贬值有利国内旅游业;高等教育部长拿督伊德里斯朱索指出,较疲弱的令吉可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马求学。这些言论对整个局势毫无意义和帮助。

如何走到这田地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马来西亚各行各业过度依赖非技术外籍劳工,而投入在改进或提升收入、生产力、技能和科技方面的努力可谓少之又少。

2003年海湾战争导致石油和原产品价格翻倍,此后马来西亚一直侧重依赖石油收入来维持整体经济,当然还得应付政府的奢华开支。

2008年,美国联邦储备局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出台了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货币政策,此刻马来西亚的经济则倚重举债消费和房地产炒卖的投机活动。

马来西亚的窘境

当国家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意味着马来西亚的出口贸易并没有想象中来得强稳。其中,马来西亚显著的经济产出如:石油、天然气和原产品,价格都在下降。

更糟糕的是,这个情况不同于1997年金融危机。马来西亚和亚洲经济已无法像1997年那样,藉由出口贸易摆脱困境,这是因为全球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国,其经济复苏并不如预期中乐观。

今天,在世界经济的四大火车头,即: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当中虽说美国经济表现不俗,但其实力仍较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期间逊色。此外,其他如俄罗斯和巴西等的所谓“新兴经济体”,现在几乎都已经“沉没”。

在一方面,马来西亚只有美国这个出口目的地的市场;而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出口,日本、欧洲和中国目前正争相将各自货币贬值,引发一场货币战争。这或许是即将爆发危机的最可怕部分。

内阁部长请闭嘴

我希望,正值国家面对严峻考验的此时此刻,内阁部长不要再发表诸如“令吉疲弱有利出口业”的谬论。根据最新的《国家银行报告》数据,马来西亚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出口总值下降了3.7%,尽管在这整个期间马币都一直在贬值。

另一项主要挑战,在于如何调整量化宽松所造成的“新常态”。2014年杪,当美联储宣布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时,石油价格应声暴跌。从2009年到2014年间,整个亚洲因量化宽松政策所导致的资产价格膨胀,将不得不面临艰难的调整。

然而,高企的家庭负债率和严重的房地产炒卖活动,或使马来西亚的调整更为痛苦。令人担忧的是,倘若美联储于9月宣布加息的话,那么马来西亚经济即将面对下一波冲击。

鉴于国家出口方面的局限、各大货币竞相贬值以及美国进口放缓的大环境,马来西亚的出口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进展;再加上国内政治危机、美国宣布加息以及石油价格崩溃,估计马币币值情况不容乐观。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仍需为国家找一条出路。

五大建议救经济

由此,我建议以下五种方法,在迫在眉睫的危机中拯救马来西亚:

(一)纳吉须辞去首相职位

事情发展到今日,让我们认清一个事实,即: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正是祸源。虽说影响我国经济衰退的还包括其他全球因素,不过,纳吉却是导致人们对马来西亚制度完整性信心尽失的肇因。纳吉已无法挽回其首相威信,因此只要他还在位一天,马来西亚经济就多受戕害一天。

(二)任命一名贤能具备的财政部长

即便执政党的领袖们迄今尚无法罢免纳吉相位,然而为了国家经济前途,有关当局应立即物色一名对宏观经济有深入了解的贤能者,受命出任财政部长。

无论如何,这种首相兼任财政部长的做法应被废止。纳吉的个案,足以显示有关做法的结果会带来多大灾难。新财长人选有二:放眼现有部长,拿督斯里慕斯达法或是驾驭经济的最佳考虑;若要在体制外找人的话,拿督斯里纳西尔将为不错人选。

(三)暂停征收消费税

由于依赖美国经济作为唯一和最终消费者目的地,全球市场胶着于无法持续的情况。即便出口有成长亦非常有限。我们必须确保足够的国内消费,以迅速遏制恶化的经济经济情况。

随着马币剧跌,进口通胀将导致物品价格提高。为了确保国内消费不会崩溃,其中一项干预就是废除消费税,或至少暂停有关征税一年再作审查。

(四)中止朋党的大型项目

所有大型项目或计划应被中止,并对它进行“外汇影响评估”,许多大型计划如马新高铁和捷运,这些工程都极其昂贵,而且倘若我们考量更多省钱和效率因素的话,这些工程根本可有可无。

过去,国阵政府应对危机的方法,就是注入巨额给朋党来进行大型工程。这些政府所驱动的项目或计划,通常雇佣非技术外劳投入运作,对广泛经济情况没有助益。

(五)暂停输入非技术外劳

马来西亚经济要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性改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减少输入非技术外劳,并推动机械化和自动化,让马来西亚的熟练工获取较好的待遇。因此,内政部长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建议要引进150万名孟加拉非技术外劳,是十分愚蠢的做法,并且跟国家利益背道而驰。

当出口活动停滞,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工资来刺激国内消费,是在危机中求存的一项重要策略。提高低收入群的工资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马来西亚的家庭债务比例极高,而促进国内消费不能增加他们的债务。

我们正航向未知的水域。马来西亚需要有诚信,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称职的领袖来为这个国家掌舵,带领人民度过这艰难时期。

(于2015年8月13日晚上8时,在居銮新津津酒楼举办的居銮站“火箭讲堂”所发表的演讲)

Tuesday 18 August 2015

制度是因人而缚的?

· 翁詩傑

曾记得风雷激盪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人说多党制的西式议会民主,实则是个骗局。我初涉政坛时,满腔热诚,对此话既不求甚解,也不尽认同,直以为这可能仅是选战失意者为己开脱的遁词而已,纯属酸葡萄心理作祟所致。

30多年后的今天,宦海中浸淫有年,我终于恍然大悟,当年的「骗局论」敢情不是虚言。这种转变,或许有人会说:彼时我在朝为官,位高权重;此时却只是一介庶民,人微言轻。身份的悬殊,视野角度自有不同云云。

于我而言,是非黑白的標准始终还是如一,不会因我在宦海的浮沉得失而改变。唯一不同的是,身居其位时,一些话语议题,既不能公开畅所欲言,更不宜妄自发抒己见,那倒是不爭的事实。这也是所谓国家朝政的游戏潜规则。古已有之,今人遵古泡製,国內外並无二致。国阵如此,民联亦然。差別的仅是领导人,乃至整个班子,对待既存制度的態度而已。

西式议会民主制度下的国家领导,大多也同时驭御执政党,跨越党政两界,故称之为「党政领导」。他虽不能傚法古之君王动輒就说:「朕即国家」,但在推行威权领导的社会里,他的言行確实代表著整个国家的党政制度在说话。换句话说,党国领导的言行,其標桿性意义,是不计其內容形式,到底是针对党內党外,或是国內国外的。

譬如:当他向党內放话,谓国家选举只让党內有胜算者上阵。此言一出,习惯遵循体制者,无论是党內人士,或是党外民眾,乃至国际政治观察家,当然会热切期待党政领导说话算话,尊重民意,委派普孚民意者上阵,才算得上具有胜算的基础。那是常理,与派系的偏颇无关。如果当事人事后又为了要摆平党內各派阀头子之间的矛盾,而须施以「政治考量」,那此前所谓的「胜算標准」又何异于骗局?虽说这充其量只关乎党务的处理手段,可它代表著一个政党的选拔用人標准。对此,旁人固然没有置喙的余地,可看在眼里,想在心头,自订的標准尚且可以弃之如履,其它既存的普世价值与规章体制,于他又能有几许的制约,算得了啥?

权贵不受法规制约

以前我还在其位,谋其政时,每当在不同层次的会议,议及体制规章的肘制,最令我印象深刻,且又不敢恭维的是,最大党的代表,上至一品大员;下至地方干部,每当党务遇上法纪,面临恪守国法的考验时,都会不期然的祭出一句样板回话:「怕啥?我们在掌权嘛!」

这牛劲十足的口头禪,紧隨著的下一步,不问可知,国法最终也得为了党务的现实需要而绕道拐弯。这种「以党领政」的真实版示范,近年来似已肆无忌惮,逐渐由暗转明,走上了檯面。这种风气,上行下效,在在皆宣示著权力的傲慢。往深一层想,制度法规现已成为了权贵用以束缚庶民的工具,本身则丝毫不受其制约。

儘管如此,党政领导们对庶民的循循善诱,嘱其乖顺尽忠、爱国守法等的勉励辞令,还是依旧灌输如故,丝毫面无愧色。在这党政难分的年代,一些党內传达的耳提面命,明是说给党內同志听的,实则一经传扬,那跟向全民广播,又有何异?天天刻意宣示党政领导的风格;时时不忘警戒民眾戒躁戒諫,为的不外是要藉维稳之名,行掌权久治之实。在党政领导的思维里,国是掌舵操诸我手,动輒敢于批评时政,议政諫政者,自然难脱动摇国本之嫌!以自由心证窥其动机,那更不得了,乃明目张胆意欲推翻民选政府的「叛变」罪行,其心当自可诛!

长久以来,党政领导在制度的保护下,非但「刑不上大夫」的文化,得以復辟,让天大的刑责也缠不上在位当官的(准备下野挨整者例外);即便是不小心被抓了包,检调与治安单位的首要急务,似乎都急要揪出泄密的根源;侦查追究事情的真相,倒反而成为其次。

政治献金落谁家?

眼前延烧多月的「一马发展公司」离奇亏损案,与纳吉首相的私人金库鉅款案,即已令到国內外惊叹连连。面对简单的疑团提问,由缄默而至数易其辞,最后选择了硬拗死撑,这到底是「透明施政」守则的哪一条款?我自问愚鲁成性,迄今还弄不清楚。

此时此刻,一些人或许在威权面前选择沉默是金,可威权始终还是掩不了攸攸眾口,更不可能给当事人从容解套,使其在世人面前免受「情何以堪」之窘。

连日来朝野人士对政治献金议题的热议,此起彼落,好不热闹。可大家的议论焦点,並不在于政治献金的利弊或应否存在?而是有关献金到底应匯进谁的账户?---党的账户,还是政党领导的个人小金库?柔佛州州务大臣之子日前在脸书上的十五问,也提及这点。情治单位对毛头小子出此一问,无须动怒开铡,也大可不必因此而顺籐摸瓜,给他爹也贴上了政治標籤。其实这正是大家心中的疑问。

有海外关係的党团与政客个人,更是跃跃欲试,亟想

藉此良机佳例,也为自己在海外多找几户外籍金主,以充实党库私库一番。但须向当局釐清的是,一俟事成,会不会因此惹上「里通外国」之嫌?

毕竟,奉公守法的愚鲁庶民依稀还记得大人先生曾谆谆训戒说:搞政治党团,乃至民间社团,是禁绝不能接受国外资金援助的。

我那位搞社团的老同学老张,正因受到此案的启发,如今到处要找人为他释法解惑。狐疑冥思间,我突发奇想,倘若老张也挤身党政领导之列,尤其是当权派,或许他可辩说接受外国金援,为的是要致力打恐防恐云云。有此硬道理为后盾,或许在振振有词之余,制度上的禁制或可还会为此而让路。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pl20151176

Tuesday 4 August 2015

認識六道──把握人身好修行

人身難得,跳脫慣性不輪迴

貪愛、憤怒、嫉妒、愚癡、傲慢,痛苦無間,
認識六道的眾生相,
不僅幫助我們清楚生命流轉的因緣果報,
也讓人看見輪迴不在未來與遠方,
而是當下的這一念,練習從六道的習氣中出離,
一念覺醒一分自在。

許翠谷

「人死了之後會變成什麼?鬼還是神?下輩子會生天還是下地獄,還有機會再來人間嗎?……」農曆七月,家家戶戶在騎樓下、廟堂上,擺上一桌桌豐盛佳餚祭祖、招待「好兄弟」。看著金爐裡的熊熊烈火、燃燒的紙張,火出木盡、灰飛煙滅,讓人不禁好奇死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同時也渴望了解生命的來龍去脈。

傳統上中國人認為,人死後為鬼,《說文解字》也講「人所歸為鬼」,於是有了陰曹地府、閻王、判官一類,鬼的世界彷彿和人間一樣,只是陰陽兩界不同;不過,從佛教六道輪迴的觀念來看,鬼僅僅是其中一種可能。

佛教認為凡夫眾生死後,會隨著過去的業力投生,在六道裡上下浮沉。所謂六道,指的是眾生死亡後所趨往的世界,包括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認識六道,人身最難得

這六大流類,是從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而有,如果生前持戒、多做善事,就能感得天、人、阿修羅的福報善果;如果造作各種惡業,則會下墮畜生、餓鬼、地獄受苦,所以前三者又稱「三善道」,後三者為「三惡道」。當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接著又是另一期生死的開端,我們就這樣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稱為「六道輪迴」。

不過,阿修羅的眾生,雖然享有天福卻因為瞋心重而壞了修行的功德,所以也有佛經將阿修羅歸為鬼神一類,而提出五道或五趣的說法。

眾生的生死範圍雖然有六道差別,但是善惡業因的造作,以人道為主;六道之中,也唯有人道是造業、受報的雙重道,其餘各道都只是受報的單行道。

聖嚴法師在〈佛教相信輪迴是確實的嗎?〉一文中說明,地獄道的眾生飽受身心煎熬,根本無法提起善念或修行的念頭;畜生道因為愚癡,不能分辨善惡,遑論聽經聞法、如理思惟;而鬼道眾生,沒有身體,只能依附草木,在虛空中飄蕩。至於善道中的天人、阿修羅,一味耽溺感官樂受,無暇造業,卻也感受不到輪迴苦及出離的必要。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樂,也能分別何善何惡,因此佛教特別重視人的起心動念、善惡業行,因為一點一滴的選擇累積,都決定了我們往哪裡走。

「憶梵行勤勇,三事勝諸天。」印順長老在《成佛之道》指出,由於人有記憶、思考,經驗的傳承與累積,因此在遭遇生命中不斷出現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等種種苦樂參雜的經驗時,會不斷探索其背後的價值,尋求改變。儘管每一道都有六分之一的機率,但投生為人並不容易,在《雜阿含經》、《涅槃經》裡,常可看到佛陀以「盲龜遇木軛」、「光壁立豆」、「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等譬喻人身難得,勉勵我們把握人身培福、修慧。

六道不遠,當下輪迴

眾生在六道之中上下浮沉,種種的業習在我們意識的深處流淌。長期深入唯識思想的寬謙法師指出,由於我們的錯誤認知(無明、惑),造業而感苦,依著苦果又起煩惱而造業。業習的牽引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某些念頭不停地匯聚、強化,繼而形成生命的主導。

如果我們願意深入地觀察會發現,自己就像追著胡蘿蔔跑的驢子,追逐感官娛樂自我欺騙;聽到一句讚美的話,就洋洋得意飛上天;看到不喜歡的人事物就迴避排斥;看到on sale(大拍賣)就瘋狂搶購,順著習氣,我們一會兒是不知饜足的餓鬼眾,一會兒是熱衷競技,尋求自我價值的阿修羅……輪迴的戲碼,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身心世界上演著。

在《大寶積經》裡,佛陀也教我們從身形、相貌、談吐舉止、思想作為,甚至夢裡的一草一木,尋找自己的「出處」及「生產履歷」。除了看見自己累劫以來,在六道載浮載沉的影子,環伺四周也不難發現,有人如從佛土再來,也有人如從地獄出世。了解六道的因緣業力,無非也像面鏡子,讓我們在與眾生相遇、互動時,願意多一分寬容與諒解。

「輪迴,其實是內心迷惑的顯現,根源就在我們的心。」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濟群法師指出,我們的凡夫心便具有六道眾生的心理特質──貪得無厭的欲望、不可遏抑的忿恨、深重的無明、麻木的憍慢、偏執的嫉妒;當這些心理外化後,便呈現出流轉輪迴的種種狀態。因此無須向外尋求,人間已然有六道之別,而當下的五蘊身心,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出離慣性,走出一條活路

「綑綁輪迴眾生的事物,也能解脫眾生。」宗薩欽哲仁波切在《不是為了快樂》一書中便要我們練習從「愛—取—有」的漩渦中出離。練習的方法很簡單:在過去對你很重要的一件事,現在是否對你一點都不重要?過去可以輕易激怒你的事,現在你是否毫不在乎?這時候應該看一下自己的心,為什麼生氣?是否因為不符期待?那個期待,就是我們所執著的東西。當我們不再執著一件事物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了指揮擺布我們的能力,我們也才能從中獲得自由。

就像電影《安娜,床上之島》Chaotic Ana的女主角,從來都是命運的俘虜,一路從非洲、法國,到遠古的印地安女祭司,長達二千年的生命流轉,每一世都受男性沙文主義迫害而慘死,唯獨這一世,改以主動逼視命運的態度,迎上前去,御風而行,反而開解了輪迴的枷鎖。

「到底是什麼因緣,使我在這灰河裡漂浮?」同樣的,佛陀在《雜阿含經》裡譬喻六道浮沉,就像在一條又髒又暗的河裡飄盪,唯有看清流轉生死的本質,截斷隨波逐流的慣性,從生死河中出走,踏上岸,精勤修行,才能真正從三界六道的束縛中解脫。

聖嚴法師在《拈花微笑》提到,以佛法來講,三界的六趣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共有六道;出三界的四聖法界,是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佛道。「道」就是我們正走的路,如果有了正確的方向,便能踏上善道,乃至聖道、佛道。十法界都是路,但看眾生選擇什麼路。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