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0 May 2023

东西马还是一家人吗?

/ 振民

日前交通部长陆兆福宣布,政府准备承担一部分开销,补贴给东马人能买到便宜的机票,好让他们飞回去跟家人一起过年过节。

此言一出,就遭到反对党特别是民政党和一些西马人的抨击。他们指责陆兆福滥用纳税钱,及凭什么要全民为东马人来买单?

讲这些话的人,可能不懂的或者忘记了东西马历史的渊源,也可能不懂的知恩、感恩与报恩,只顾一己或本区域的局部利益。

首相早就宣扬了,“大马是一家人”。所谓“一家人”就是不分种族,也不分东西马,彼此平等相待。看到“自家人”能得到一些津贴,能买到便宜机票,应感到高兴。如果西马人不把东马人当作“一家人”,看到他们分享到一点好处,自然就心不甘情不愿,而愤愤不平了?

不要忘记了,60年来拥有丰富天然资源的沙砂给了马来西亚带来了巨额的收入。单就砂拉越的石油一项来讲,砂拉越石油日产约85万桶,约收入2亿5000万令吉。而砂拉越却只留下区区的5%开采税,其馀的全都归到西马去。可以说,如果没有沙砂的石油,西马的双峰塔、南北大道、吉隆坡国际机场……能建的起?

反而,作为石油生产地的沙砂,却要买贵油,有时还闹油荒,买不到油?!

可以肯定,假如60年前不参组马来西亚,天然资源不被掠取,油气、木桐、树胶、油棕、胡椒等归己所有,那么几百万沙砂人民将像汶莱人民那样会过上很富裕的生活的。

而如今,一条贯穿砂沙 两地的主干路,不知讲了多少年,至今还未建成。

东马买贵货

西马有完整的水电供应,而沙砂还有地区至今还未有水电供应。即使有电,有的地区也频频停电,大大影响生活与工作,不胜其烦!

且看今天大部分的工厂、制造业、有关当局总部等,都设在西马。主要港口也在西马,外来货品都先到西马,后才运到沙砂时,都要加上运输费与税务。沙砂消费者都要买比西马较贵的物品。

再看今年国家财政预算案的拨款。沙巴的拨款仅获得65亿令吉。砂拉越只有56亿令吉,仅占总额990亿令吉的5.6%。拨款约88%都归到西马。砂拉越的发展款项不够用,还得动用自己的储备金。

60年来沙砂遭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对待,东西两地差距如此之大,发展这样的不平衡,西马实在欠东马太多了!既使交通部长补贴一些机票,也远远补偿不了长期来东马对西马的付出。

要知道,如今东马是西马两大阵营争夺的“造王者”,回想约半年前国盟在拚命争取东马,现在国盟里的人却心里没有东马人,又讲些伤东马人的话。但愿西马能善待东马,不要再讲些没有经过头脑过滤的、伤害东马人的话,及做不利东马人民的事。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news/lunjian/2023/05/26/568560

Saturday 27 May 2023

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

在壓迫的環境下,幽默除了是娛樂,背後其實還包含着不滿和批評;幽默、開玩笑是面對不尋常事物的反應,而笑經常是普通人對怪事、離奇、難以想像的事情的情緒反應。

/ 陳景祥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提出「幽默」這個觀念( 見其著作The Joke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Unconscious , 1905 年),至今已逾百年。幽默現在往往跟笑、嘲諷、有趣、荒謬等連上關係。幽默有時候會引人會心微笑,但對某些人來說,卻會令他們不快和厭惡。

來到中國,幽默一詞由林語堂音譯而成。據這位語言學大師解釋,「幽默不是滑稽或諷刺,而是對人類富有同情心說出來的話,不失溫柔忠厚的本質,卻能揭穿虛偽和矛盾」。

《明報》5月11日宣布,尊子漫畫於上周日(14日)起停刊。明報沒有解釋原因,只表示「多謝尊子40年來與我們一起見證時代的變遷」。原因雖沒有說明,但因何要停刊,相信大家都心裏有數。

沒有扭曲壓迫的現實 就沒有政治幽默諷刺

尊子畫的主要是政治漫畫,緊扣時事,用的多是幽默諷刺手法。正如政治笑話一樣,凡涉及政治的幽默都會因政治立場和權力地位不同而引起不同反應。證諸歷史,在政府眼中政治幽默(通常都以政府作為諷刺對象)通常都是污衊、詆譭、中傷、抹黑,必須狠批甚至禁絕。

若一個社會的「抵抗力」強,政治幽默(或諷刺)通常只是「得啖笑」,看官「睇得過癮」,但不會太過認真。事實上,判斷政治幽默的標準往往是它「好笑與否」,而不是「政治是否正確」!

政治幽默其實是政治現實的衍生物,有什麼樣的政治,才有什麼樣的政治幽默。而不管是專制或民主國家,民間幽默本身就是一種半遮半掩的隱秘政治,有些話不能直說,有些道理無法公開辯論,創作人就會以幽默或諷刺方式作為表達方法。一句老話——沒有扭曲或壓迫的現實,就沒有政治幽默和諷刺。

一個社會要容得下政治幽默,除了關乎言論自由、表達自由,政治幽默緊扣現實和反映時局的特點,也令它成為社會的「 出氣閥」,可以令普羅百姓「消消氣」,也可以令政府知道民間脈搏。正如「殺掉通傳者」(kill the messenger)的道理一樣,只要政治現實不改、問題依舊,「移」走了表面的物事,對解決問題其實並無幫助。

中國文化傳統有「不苟訾,不苟笑」(《禮記.曲禮 》,即不詆譭人,不苟言笑),進德修業要嚴肅、認真。「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韓愈曾寫下俳諧而有所寓意的《毛穎傳》,《舊唐書.韓愈傳》斥之「譏戲不近人情」,乃「文章之甚紕繆者」。在道學家眼中,幽默和說笑是諧謔、戲謔,是不入流、難登大雅之堂的「小道」。

事實卻是,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一批「不流世俗,不爭勢利,上下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的「滑稽」人物。司馬遷《史記》內的「滑稽列傳」,就專記滑稽人物的故事,他們都用詼諧幽默的方法,以嬉笑怒罵議論時政、勸諫主子。在專制皇權沒有任何制衡的年代,幽默和說笑可以諫君、勸善,絕對不是「小道」。

公共圖書館「禁書」 令人不解不安

倘說尊子告別明報是禁止政治幽默的開端,緊隨而來的「禁書」就更令人不解,也更令人擔心。據明報報道,公共圖書館下架大批書籍和錄影材料,不少涉及香港政制或六四事件。個別學者和立法會前議員的著作如司徒華《大江東去》、大學者余英時的作品等,都已在公共圖書館「消失」。

康文署的回覆,是公共圖書館會不時檢視及註銷不符館藏發展的書籍,或可能違反國家安全或香港法律的書。

禁書之令人不安,是因為禁書通常連上禁制思想自由、限制民眾思想空間,這些都不是一個開放文明社會的常態。公共圖書館把一批書籍下架後,連幾名向來較溫和、親建制的人士也公開發話,例如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為「做法可能過嚴」,呼籲政府重新審視下架書籍;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則表示,「希望康文署全面檢討館藏後,向公眾解說清楚準則」。

曾幾何時香港是一個百無禁忌、出版業百花齊放的地方,說得出的書籍品種,都可以在港購得。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曾說:「我記得70年代台灣還是戒嚴時期,出版自由仍被限制,我們都是在書報攤『偷看』從香港私運過來的禁書。香港人自己都不知道,香港曾經扮演台灣年輕人突破政治禁忌的對外窗口。」

其實,不少港人是知道的。出版自由、言論開放、左中右並存,長期以來是香港的軟實力,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和政治資產。到現在我們卻把公共圖書館某些書籍下架,連審查標準都未定就先行「清場」。相比之下,現在的做法無疑是大倒退。

我看過關於禁書的最精彩情節,來自電影The Name of the Rose ( 港譯《魔宮傳奇》),講述由辛康納利主演的方濟各會修士,被召喚到一家修道院調查為何接連有僧侶離奇死亡。最後謎底解開,原來修道院內藏了一本「禁書」,這本書可以引人發笑,修院副院長把該書藏起來,禁止其他僧侶閱讀,皆因副院長排斥希臘哲學,連人的笑容都被視為邪惡而要禁絕。為防止僧侶偷看,副院長在書上塗了毒液,偷看者、揭書看後即中毒身亡!

愛笑、開心,本是人之常情;但在宗教壓抑下,被禁的其實只是一本令人發笑的書。這種人性與教條之間矛盾引發的張力,在當今之世仍不時出現!

「禁書」觸犯什麼法例 政府應清楚解釋

書之難禁,是因為人的好奇心、逆反心難禁,愈禁就愈想看的心理,往往會令被禁的書反而暢銷。香港現在是把某些書籍在公共圖書館下架;政府高層的解釋,是這些書籍不適宜供公眾借閱,但相關書籍仍可在私人書店購買,而公共圖書館有責任履行職務,原則是書本不能違反香港法例。

到底被禁的書是觸犯了哪些香港法例?政府應公開解釋清楚。若已經觸犯法律,那些書就可能連公開發售都會被禁。換言之,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書會違反香港法例?根據的是什麼標準?

能笑的社會才有希望

以下一段論述,說得非常到位——在壓迫的環境下,幽默除了是娛樂,背後其實還包含着不滿和批評;幽默、開玩笑是面對不尋常事物的反應,而笑經常是普通人對怪事、離奇、難以想像的事情的情緒反應;這種反應,往往是對現狀無能為力的表現,只能以幽默、笑話作為宣泄(參考《犬儒與玩笑——假面社會的政治幽默 》,徐賁,2018年)。

香港現在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是創作自由。對創作人來說,愈少禁制、愈多自由空間,文化創意才能迸發四散,創造出精彩作品。幽默、諷刺、開玩笑,是創作常見的手法。它的最大功能,是令人開懷大笑,或會心微笑。

事實告訴我們,能笑的社會才有希望。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fbclid=IwAR0nfR4HuuzOj6V2XVGiwEaAVIuhg2Ew58eKfJinKZ6dBjUjF2uC5yy6jHU

Monday 22 May 2023

中国版的取消文化

周若鹏

近几年美国出现了“取消文化”一词,意即当名人、公司做错事说错话,大众便在网上群起抵制,让他消失。比如威尔史密斯在在台上打人,梅尔吉布森侮辱犹太人,大家便联合起来把他“取消”掉。这现象其实并非美国独有,到处可见,只是不叫“取消文化”而已。

可怕啊,名人都要循规蹈矩、战战兢兢了,是吗?不见得。比如说早在这个词出现以前,国际食品公司雀巢曾惹过一些争议,当时许多人义愤填膺扬言抵制,后来呢?没事了。史密斯和吉布森也都没被“取消”掉,依旧定期发表新作。

未必造成永久伤害

著名脱口秀演员罗素彼得斯常拿种族课题开玩笑,记者桑迪里纳尔多问他会否担心成为取消文化的目标。他毫不担心,坚持我行我素。为什么呢?因为否定他的必定只是部分人,还有另一大部分粉丝是喜欢他的。如果他向取消文化妥协而改变表演风格,就会失去原本的支持者,而抨击者也不见得就会买票了,最终两面不讨好。

取消文化会造成暂时的困扰,但未必有永久的伤害。2019年时谐星凯文·哈特因旧推文被翻炒而失掉主持奥斯卡颁奖礼的机会,但他也并未因此沉没。成熟的社会能渐渐消化掉个人的一些小偏见、小过失。

在中国的情况也类似,2018年意大利时尚名牌D&G的广告“辱华”,引发轩然大波,然时至今日已事过境迁,依旧在中国经营得好好的。有一半的人以为辱华,就有一半的人不以为意,然后集体忘记——除非开罪的对象是中国政府。

连笑话也须严审

中国脱口秀演员李昊石说了这么个段子,两条野狗追松鼠叫他想起“作风优良,能打胜仗”,这标语是习近平说的,此后便成为军队口号。闭门表演没有录影,却不知被谁录音,事后一个感觉“不舒服 ”的观众在社媒表态,事情便延烧至不可收拾。李昊石辱军被捕,他所属经纪公司笑果文化罚款千万,全国停演。

原来在那里连笑话也在演出前经过审核,但李昊石却临场加了内容。因为那几句话,他不只自断前程,甚至还让整个行业面临被取消的危机,笑果创办人李诞多年努力或付之一炬。

李昊石不算什么大咖,一场闭门表演能有多少影响力呢?为什么罚的不是表演者一人,而是整家公司呢?只能推断说他给了当权者方便的借口,就算不能一举歼灭那些“乱讲话”的人,至少也可杀鸡儆猴。这就是中国版取消文化可怕的地方,可把对象连根拔起,叫他万劫不复。

连笑话也要严审,脱口秀未来堪虞。对于取消文化下的受害者,以及那些被消音的笑声,我深觉惋惜;同时,虽远在大马我也深觉不安,因为这些迫害也能在这里发生,我曾因为分享别人的笑话而被警方传召,何况在台上说呢?

https://www.enanyang.my//灼见/【灼见】中国版的取消文化周若鹏

Wednesday 17 May 2023

授与受

/ 曾昭智


中国人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名词,说的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而“渔”,则是动名词,形容捕捉鱼只的动作。其全句的意思是说,提供人们从水中捕获的鱼只,倒不如传授人们正确的捕鱼方法,而不是仅提供只能解一时之饥的鱼只而已。前者只能治标,而后者则能治本。如果想长远有鱼好吃,那就得要好好学会如何去捕鱼。简单的说,给予人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动作我们称之为“授”(如教授,就是在高等学府教导学生的教学人员)。接领他人所赠送的鱼或捕鱼方法,我们称之为“受”。二者读音相同,意义则属两个极端。前者主动、后者被动,两者意义上存有著天渊之别。

“授”字,在字面上解析可以说是一种分享、付出或教导,甚至是一种“牺牲”。单字的解释,是“给”,或“提供”的意思。我们若秉持著无私爱心去协助他人、与他人分享的话,此人的内心世界基本上会因付出而倍感愉快。所以,我们这才有了老掉牙的“助人为快乐之本”说法。

至于“受”字,从字面上简单的解释就是接收、得到的意思。程序上说来,是需先有“授”,而后才会有“受”;前者牺牲,后者受惠;前者授后心存欢愉,而后者则心存感恩。然而,深入探讨,“授”与“受”之间虽说个别属于“主动”或“被动”性质,两者执行起来务必谨慎的拿捏。过“授”则亏,过“受”则贪,这是不变的“心念”法则。

凭著慷慨真心而授之,施者甘之如饴,就不会有所挂碍,付出的安心,付出得快乐,尤其是看到受益者身上反馈的感恩之情,委实难以言喻。授的前提,对自己所拥有的,要大方付出以成全他人,人家才会真正感受得到那份诚意爱心。而受恩之人,得到恩泽后则该以涌泉相报滴水之恩情。

《孟子·离娄上》有言:“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古代礼俗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交换)物件,有所谓“食不连器、坐不连席”的说法。然而,这是当时的礼俗保守。而今,人们的看法已有异,也较开放。只要不逾矩,男女之间简单的肢体接触如握手、离别重逢或快乐感激时的拥抱等,并不会伤及大雅或别扭,动作温馨且自然。而这里所谓的授与受,指的是相互往来。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生活或工作上,常会有无可避免的摩擦与矛盾,实属常见。其解决问题良方,则是“授”与“受”若运用得当的话,常可以是解决问题之最好办法,亦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破冰之举,甚至于可以提升彼此间的友情或感情。此授与受,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属于精神上的。

授与受的要领,主要在于 :授,要诚意快乐的付出;而受,则须真心感激的接收。若能如此,一切均得完好 ~ 这是我在本文的总结。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longmen/2023/05/15/565833

Saturday 13 May 2023

范蠡人生的八智慧

/ 釋湛樂


范蠡是春秋時代的奇人,他輔佐越王勾踐籌劃20餘年,最終率領越國的軍隊滅亡強大的吳國,報了當年險被滅國之仇,並且稱霸一方。就在他被勾踐封為上將軍,統帥全國兵馬,成為越國的三號人物之時,他卻功成身退,隱姓埋名到異國去經商,他憑藉出色的商業頭腦,迅速成為地方首富,之後散盡家財再次改名移居,如此先後三次成為首富。他的後代沿用他的方法經商,最終都富甲一方。晚年范蠡自號陶朱公,後世則把陶朱公作為商業的鼻祖進行供奉。

一是不爭的人生智慧

老子說:不爭而善勝,夫唯不爭,故無尤,無執故無失。范蠡是復興越國的首功之臣,但范蠡不爭功,更不爭權奪利,而是信奉「夫唯不爭,故無憂」理念。因為不爭名利,所以越王傷害不了他。

范蠡一生中很多事都體現出他的「不爭而善勝」,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人生智慧,從大的方面講,他不與社會爭——取之於社會,還之於社會。也許這正是范蠡被後人奉為文財神的原因之一。

二是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

「名成功隧身退,天之道,名與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寂滅,故道誡之。范蠡乘舟去,道意謙信,不隱身刑剝,是其效也。」《老子想爾注》。

吳越戰爭勝利後,范蠡及時身退。范蠡在離開越國的時候,給文種寫了一封信,勸他及時離開,文種不聽,對越王勾踐存有幻想,仍貪戀著官位,爭競的名利。

范蠡拋棄名利,得以全身而退,而文中卻遭殺身之禍。這是他「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

三是體察細節的人生智慧

越國君臣設宴慶功,群臣皆樂,唯獨勾踐面無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識大端:越王為爭國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願以償,便不想歸功於臣下。

從細節處,范蠡察覺到了殺身之禍,而主動逃避。

四是禍福相生相隨的人生智慧

「禍兮福所依」禍福相生相隨,范蠡深諳此道,最善於在福的頂端看到禍所伏,果斷離開。

范蠡到了齊國,在齊國海邊圍墾種田。齊國聘他為宰相,他有了「不祥」之感:「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

在智慧的帶領下,他立即離開了齊國,隱藏於陶地。

五是選擇的人生智慧

范蠡選擇陶地也是他人生智慧的體現,陶在古時處於各國之間,是一處與各國都不相干的地方,又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地方,它北臨中原,南接吳楚,交通便利,正是個經商的好地方。他就是在這裡生活的19年中三致千金。

葛洪《抱樸子·內篇·釋滯》:「范公霸越而泛海,琴高執笏於宋康,常生降志於執鞭,莊公藏器於小吏,古人多得道而匡世,修於朝隱,蓋有餘力故也。何必修於山林,盡廢生民之事,然後乃成戶?」

六是厚道的人生智慧

傳說魏國國王面臨一個案子,「群臣一半以為罪,一半以為不當罪」,魏王不能決斷,便請范蠡來幫忙。

范蠡先講了一個故事:「我家中有兩塊白璧,這兩塊璧的顏色、質地、直徑都差不多。但價格不同,一塊值千金,一塊值五百金。」

王問:「直徑與色澤差不多,怎麼價格差那麼多呢?」

陶朱公說:「側過來看,一塊比另一塊厚一倍,所以值千金。」

老子主張:「不爭」,還主張厚道。老子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含德之厚著,比於赤子。」老子所說的「厚」與范蠡在這裡所說的「厚」是一個意思,即忠厚、敦厚。

七是仗義疏財的人生智慧

范蠡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賺了很多錢,但他不當守財,經常仗義疏財,這在古代是不多見的。取之於社會,還之於社會。

范蠡仗義疏財的人生智慧,來自於老子的財富觀念。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想想看,這話說的卻有道理,那麼多富豪破產,又有那麼多守財奴,有哪一個能將財產流傳至今呢。

八是識人識事的人生智慧

范蠡的人生智慧從他救他的小兒子可見一斑,表現於善於識人用人的人生智慧,也表現了他識事的人生智慧。

范蠡居陶,生少。少子長大後,范蠡次子因殺人而被囚禁在楚國。范蠡說:「殺人而死,該是如此,但身價千金的人不該死於大庭廣眾之下。」於是就讓少子去前往探視,並帶上一牛車的黃金。

范黎長子也請命想去,范蠡堅決不同意。長子說:「家有長子,今弟有罪,不派我去,而讓少弟去,是我不成器。」,說完欲自殺,夫人連忙說:「派少子去,未必能救次子,而先失去長子,怎麼可以這樣?」

范蠡不得已派長子去,命其去找莊生幫忙,並叮囑說:「到楚國後就進獻千金給莊生,聽任他從事,千萬別與他爭。」長子出發了,卻在路上私積數百金。

范蠡長子到楚國後,把信和重金交給莊生。臨別時,莊村告誡說:「你趕快離開,千萬別停留,等你弟弟出來後,別問是怎麼回事。」

長子卻沒有聽從莊生的話而而私自留下,並把路上私積的數百金,分送給其他的自認為能幫上忙的楚國貴人。

莊生家很貧窮,但他以廉直聞名於國內,自楚王以下人民都像對待老師那樣尊敬他,作為信義之人,莊生對於范蠡進獻的黃金,並無意接受,而是打算在事情辦成後再還給他。而范蠡長子並不知其意。

莊生入見楚王,稟告說:「我觀察到天上有某星停留在某個位置,表明楚國會有災害。」楚王平素信任莊生,向他了解解決之道。莊生回答說:「只有德行可以消除。」楚王決定赦免罪犯來消除災害。

楚國貴人得到消息後連忙給范蠡長子報信。范蠡長子想,既然弟弟可以獲得赦免,千金送莊生,不是白白浪費了嗎?於是就又重返莊生家。莊生驚訝地問:「你怎麼還沒走?」范蠡長子回答說:「我聽說楚王要赦免我弟弟,特來告知辭行的。」

莊生明白了他的想法,就說,你自己進房內取金子吧。范蠡長子帶走了金子,獨自歡慶。

莊生因范蠡長子的行為感到羞辱,就入見楚王說:「您想以德行消除災難,可我聽見路人都說陶的富人范蠡之子因殺人囚禁在楚國,他家人用重金賄賂王左右之人,因而王不是因體恤楚國而行赦免,是為了范蠡之子 。」

楚王大怒說:「寡人雖不德,怎麼會因為是范蠡之子就特別照顧?」於是令殺掉范蠡之子後,明日再下特赦令。

范蠡長子呢,自然是帶著死訊回到家。母親和國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獨笑說:「我早就知道他弟弟會被殺,不是他不愛他弟弟,是有所不能忍呢!他從小與我在一起,見到我的困苦,為生的艱難,不忍捨棄錢財。而少弟生在家道富裕之時,坐乘完備,並不知財富的來源,因而很容易棄財,不會吝嗇。我先前決定派少弟去,就是因為他能捨棄家財,而長子不能。次子被殺是情理中的事,無足悲哀,我日夜在等他的喪訊傳來。」

范蠡派子救小兒的故事,也被稱為「三聚三散」的最後一「散」的故事。

范蠡每到一處都能成名於天下。這位古人,在名利面前,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進退自如,以保全自身為根本,功名富貴的捨得,就在這先聚後散中,表現出人生的智慧,而給後人帶來的則是人生哲理的啟迪。

http://www.fodizi.tw/fojiaogushi/21778.html

Thursday 11 May 2023

要善用不濫用 ⠀

/ 果然是大師


人類的不斷創新求變,促使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大大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幾十年來,我們見證了電話被手機取代、手寫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紙本地圖被衛星導航取代,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最近網路媒體紛紛議論起幾個月前推出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這個機器人之所以如此受到關注,是因為它可以像人一樣,跟用戶進行對話互動,有問必答,答案的參考價值也很高。

從各種媒體討論中,彷彿預見ChatGPT會給人類的未來帶來重大改變。而人們最關注的話題是,ChatGPT可能取代人類的職業,導致失業率上升、全球性經濟蕭條。這種種的推測與顧慮,只有時間能夠證明。OpenAI創始人山姆奧特曼曾說:「開發聊天機器人是為了要造福全人類。」此偉大的願景能否兌現,還是只有時間能夠證明。

這讓我想起佛陀在《中阿含經》卷五十四中開示的筏喻法:「有人要渡過一條大河,在沒有橋和船的情形下,只好在岸邊收集草木,製成一個筏。當他乘筏安全抵達對岸後,覺得這筏幫助他很大,於是從此不管到哪兒,都隨身扛著筏走。」譬喻裡的人並不知道筏只是一個工具,當這個工具幫助他達到目的後,就無需再背負它,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負擔。

相信史上眾多的發明,本意都是為了帶給人類更多的便利,包括塑膠、網路等發明。然而,現今塑膠已成為全球環境污染的重大因素之一;網路的出現也帶來了網路霸凌、網路成癮等社會問題。事實上,就像譬喻裡的筏一樣,任何的發明都只是一種工具,至於是利多弊少,還是弊多利少,要看人類如何使用它們。在使用任何工具時,清楚自己是「需要」,還是「想要」,就不會被貪習牽著鼻子走,濫用無度,有弊無利。

https://www.facebook.com/ddc.com.tw/

Tuesday 9 May 2023

回教法无关非回教徒之日常?

/ 廖文辉博士


2001年9月29日,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宣布马来西亚是回教国。2007年7月,副首相纳吉在出席了“回教国在全球化世界所扮演的角色”大会后,在记者会上说:“大马从来不曾是世俗国,大马是回教国。”并获得马哈迪之力挺,强调“不管宪法是否明文规定,马来西亚是回教国已是既成事实”,从此开启马来西亚激进回教的进程。

伊斯兰党自从备受尊敬的长老拿督聂阿兹过世后,接替上位的伊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开始肆无忌惮发表许多令非回教徒感受不太舒服的言论,也在伊党执政的吉兰丹推行了连串与世俗国背离的政策。

条规多如牛毛

马来西亚自1980年代以来愈来愈回教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基本还在教义范围内进行,同时也不影响非回教徒的日常。然而进入21世纪的一十年代,情况已经有极大的改变,回教化进程已经明显干扰非回教徒的生活,有者是否符合教义,不无讨论的余地,已经将马来西亚推到宗教极端的边缘,长此以往,不无塔利班化的可能。

这段期间,我们经常目睹伊党衮衮诸公不时宣布和推行各式各样,多如牛毛的回教条规和政策,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属于无限上纲型。

无事不“清真”

“清真”与否为其一,“清真”本来只在饮食层面,然而马来西亚几乎搞成无事不“清真”,所有日常生活相关的部分,如钱币、电梯、付款柜台、酒店和飞机,甚至攸关人命的医学,包括医生的肤色,无不扯上清真,尤有甚者,凡事涉及猪和狗的,皆成为万恶之源,所以西游记的影片海报不得出现猪八戒,凡是猪原料的制成品,如猪毛刷、皮包等,皆禁止使用,禁止回教徒参加与狗相关的活动。实际上,在土耳其和中东国家,不少回教徒都以狗为宠物。

第二种是不合时宜的禁令和条规。最引人诟病的莫过于电影院要求男女分座,甚至连电影放映时不得熄灯的莫名其妙的要求都出现,男女拍拖进电影院的乐趣荡然无存,最后吉兰丹的电影院只好关门大吉。服装要求的范围也逐渐延伸到政府部门,乃至处理紧急事务的医院和警局,也在此列。社会必要之恶的饮酒和赌博,是否应当全面禁绝;起源于千余年前的回教刑法,诸如断肢、丢石、当众鞭刑等,是否仍然适合现今的社会,诸如此类,不无讨论的空间。

今年开斋节的第一天,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府就下令商场不得营业,否则将课以罚款或吊销营业执照。这其实已经是扰民的禁令,无关宗教了。

这种种的举措,不禁让我想起佛教之传入中国,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开方便之门,甚至依傍方技数术和民间巫术来达到传教的目的。这与马来西亚某些回教徒不断制造恐惧和限制,自然令许多非回教徒望而生畏,只好敬而远之,又如何让人心生爱慕呢?

伊党不断宣导回教法的实行将不会干扰非回教徒的日常生活,影响的只有回教徒,是否如此,大家心里有数,心照不宣了。

https://www.enanyang.my/灼见/【灼见】回教法无关非回教徒之日常廖文辉博士

Sunday 7 May 2023

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

「翻轉厭世」就是,當你周遭的人總在抱怨、當你的環境常常給你打擊,但你不會被這些事情牽著走;你依然會難過、會生氣、會無力,但你會有力氣去行動,去把像是布幕般遮住你目光的厭世感受給掀開來,因為你知道,把這塊布翻開後,會有個很大的禮物在等著你。


/ 王雅涵

「為什麼你看起來總是很開心?」這問題我被問過非常多次,似乎在別人眼中,我始終是個開心的人,能有這樣的標籤,也是挺值得驕傲的。

我曾開玩笑回答:「沒錯,我是歡樂的代言人,能吃能睡,如豬一般的美好。」如此大言不慚,我也真是佩服自己。只是,雖然我一直笑稱自己是快樂的胖子,但如果可以,還是想要瘦一點(比較健康啦)。

所以,我想稍微修改一下這句話:「我是個歡樂的人,但我也有不歡樂的時刻;我享受在歡樂中的時刻,也在不歡樂中體驗人生;我想成為美好的代言人,但我不要求完美;我想玩出美好的人生,我想要塑造幸福的文化。厭世氛圍或許總圍繞在我們身邊,但我希望每個人都擁有翻轉厭世的能力。」

「翻轉厭世」就是,當你周遭的人總在抱怨、當你的環境常常給你打擊,但你不會被這些事情牽著走;你依然會難過、會生氣、會無力,但你會有力氣去行動,去把像是布幕般遮住你目光的厭世感受給掀開來,因為你知道,把這塊布翻開後,會有個很大的禮物在等著你。

怎麼翻轉厭世?靠的是「信念+渴望+行動」

信念:看見美好的能力,自我照顧的基石

相信周遭的環境有很多美好,相信自己的生命有很多可能,相信自己很有價值,有能力面對各式各樣的情緒狀態,可以停下來自我覺察並自我照顧。

渴望:開啟行動的契機,感染夥伴的熱情

覺察自己內心那些真的會讓你開心的事情,找到你的使命,並且更多地和人連結,能夠在愛與被愛的關係中,更加健康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行動:帶來改變的付出,引領他人的火炬

擁有自己生命的掌控權,在任何狀況下都願意跨出一小步,也擁有界限,不任人擺布。可以承擔、忍受不舒服,也可以在行動的過程當中,替自己充電,並且知道:我的人生不只是這樣!

厭世氛圍就像一種文化,進入其中的人不自覺就會受到影響,但你也有能力去經營自己的文化,經營你帶給周遭的獨特光環!

當你懷抱信念,清楚知道「我不想要只是這樣」、相信自己的價值,你就會主動創造出屬於你的文化,帶來好的影響,彷彿鹽與光。你心中的渴望,就如同一撮鹽巴,乍看你感受不到它的分量,但它會默默溶化、漸漸融入環境之中,讓人感受到你的存在、你的影響。

同樣的,你的行動會化為光,會被人看見,會照亮前行的路,讓人們有勇氣跟著向前,而你的每一步,都會慢慢引導環境與夥伴的改變。

在這本書裡,我希望能以一個美好代言人的身分,來談談我們可以怎樣塑造自己的幸福光環、不再被厭世氛圍箝制,談談我們如何能讓美好沒有限制,協助你建立屬於你的信念,點燃你對美好的渴望,開啟你改變未來的行動。

希望你看完這本書後,能回過頭去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並明白:「啊,原來是這樣啊。」你不再去追問或苦惱「為什麼」,而是理解過去發生的一切,是為了現在,是為了未來。

於是你開始轉變方向,跟著歡樂的自己、難過的自己、放鬆玩樂的自己和有壓力的自己,一同描繪出一幅美好的未來藍圖。

我很喜歡一句話:「美好的事情是回頭看才看得懂的。」而我們的生活就像是登山,當你爬呀爬的終於到了山頂,環顧四周,看著之前那辛苦蜿蜒的路,你會發現,你都懂了,哪怕說不出所以然來,但過往的迷茫、懷疑與恐懼,都已煙消雲散,心裡有的只是喜樂、希望與讚嘆。

/ 節錄自《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2321

Thursday 4 May 2023

涵養身心是一生功課,內在強大可化解苦難

/ 顏純鈎

說到涵養身心,當然不是逆境來了才要做的事,說一句不好聽的,等到逆境來才去涵養身心,可能略嫌遲了。不過,當一個人面對逆境而生精神危機,在徬徨苦悶的日子裡,在精神上找出路,那也不失為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

涵養身心是一生功課,從小到老,不間斷地建設維護自己的內心,那是人在世上走一遭,而不會白來一趟的必要條件。

除了通過優秀的美術作品來來抒發內心鬱悶,汲取世間美好事物的營養,培育自己健全的人格之外,其實欣賞文學和音樂,也有同樣的好處。

筆者年輕時讀過不少歐美日俄的小說,我相信自己人格中有很大一部份素養,來自這些文學作品的影響。好的小說不只寫歷史﹑社會,還寫人生,小說中浸透作家本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那些精神元素又無不浸透西方思想﹑宗教與文化的傳承。你讀完一部小說,被其中的人物與故事感動,被他們的精神境界感染,無形中潛移默化,變成你生命深層的積澱,那就是你人格成長的過程。

青少年時代,筆者開始喜歡西方古典音樂,雖然沒有人指導,但聽多了自己慢慢入門。西方古典音樂與中國傳統音樂一比,人家是大樹,我們只是盆栽。古典音樂之豐富與感染力,是越往深處去,越覺得奧妙與宏闊。音樂陶治人的性情,讓你狹隘的內在世界,與宇宙的浩渺對接,澎湃時讓你激越,舒緩時讓你沉思,讓你的自我在無形中完整起來。

現在回頭看,如果沒有年輕時一路保持下來的,對於文學﹑藝術與音樂的愛好,我的一生一定是另外一種樣子。當然,這只是個人的生活體驗,要涵養身心,還有很多不同的路徑,每個人都可以因應自己的興趣與條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我的意思只是,只有追求真善美以建構自己的精神家園,才能抵禦一切精神壓迫。

不管你採取什麼方式去涵養內心,都要注意培養兩種基本的生命特質,一種關乎認知,一種關乎人格。認知方面,我認為要養成好奇﹑質疑與信守的習慣;人格方面,我認為最不可或缺的,一是激情,二是自省,三是堅忍。

人要對世界保持好奇的童心,先有好奇,才有追求知識的慾望,多懂一些事,才多一分歷煉與智慧,人失去好奇心,就失去生命原初的動力;質疑是對好奇的補充,所有知識都是通過質疑和檢驗才成為自己的精神財富;當你的認知積累到一定程度,你對世界有了基本認識,你就需要足夠的定力信守自己的理念,再大的磨難,都不能磨去你內在的價值系統。

人用一生的時間來鍛造自己的人格。激情是敢愛敢恨,可以以身相許,也可以嫉惡如仇,激情就是一個人感性的最高層次;自省是一個人看待社會與人生的原點,人可以有激情,但激情必須以理性來規範,自省是理性的最高層次;至於堅忍,那是人生必備的堡壘,人面對惡劣的外部環境時,要有沉穩的內在力量,不能進就退,百折而不撓,堅忍是在激情與自省基礎上修煉出來的。

我不敢說自己的看法一定對,不如說,這是我活到今日,對自己一生的檢視。我是這樣活過來的,我也會這樣活到最後。

多年來我接觸過各種人,有的人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驚喜,有的稍接觸便覺他語言乏味面目難堪;有的人不善言詞,但片言隻語皆由心造,有的人長袖善舞口若懸河,但內裡空空。每個人一生做的功課不同,做出來的那個人也不同。

有沒有涵養身心,決定一個人的生命特質,也決定他在面對順境逆境時不同的取態。尋常日子裡的朋友,大風大浪來了,內在的醜惡暴露無遺,那時你會奇怪,為什麼居然和他做了那麼久的朋友,反送中運動初期,我和亞洲周刊的兩個人絕交,就是這個道理。有些過往的朋友現在都不往來了,只因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各自做了截然不同的選擇。

人之初無所謂善惡,善惡都是社會賦予你的,也都是你自我修煉的結果。你有凡事取捨的自由,但一取一捨之間,在在關涉自己生命的養成。有的人坦然面對暴政,有的卻跪舔權貴而面有得色——你只有站直身子,才有足夠的高度,去鄙視腳下的小人。

涵養身心,做一生的功課,活得自在,活得自信,活得有價值,這是我對大家的祝願。不管順境逆境,希望大家都居高臨下,處變不驚。

https://www.facebook.com/nganshunk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