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8 June 2013

色難

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兒子房間找報紙,正碰上兒子回來。兒子剛談砸了一樁業務,心情不太好,見母親在自己床上摸索,便生硬的說:「媽,你沒事在自己房間好好呆著,別到處亂跑...。」

母親解釋說:「我只是找個報紙,順便在你們床上坐一會。」兒子臉色很臭出門前扔下一句:「吃飽沒事幹。」晚上12點,老母親便從七樓跳下自殺了。

于丹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說,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

孔子曾經對他的學生們說過,孝敬父母什麼最難,是【色難】,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最難。

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有人認為,買房子、請保姆、吃大餐、去旅遊就是孝順父母。其實,物質上給父母的享用,這是低層面的【孝】;而高層面的【孝】,應該表現為對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色難】難在何處?難在很難有一顆恭敬的心,難在沒有一個謙和的態度。

於是《色悅》成了衡量一個人孝心的道德標準。就是說,經常對父母微笑,經常敬重地對待他們,關心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每天認認真真看著母親的眼睛,跟母親交談幾分鐘--不嫌棄,不抱怨,想對母親發脾氣時克制一下,始終和顏悅色對待父母,她們就會生活得開開心心的。隨時都給父母好臉色,這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好臉色不用花錢去買,不用向誰去借,也不用交學費去學,更不需要什麼力氣。可現實中不管什麼情況下都能做到給父母一個好臉色,又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實,每天給父母一個《好臉色》,關鍵是心懷感恩之情,多想想長輩們的付出和哺育之恩。

真心愛父母,應該和顏悅色,從內心深處發出微笑,讓他們感到快樂、幸福。

Tuesday 25 June 2013

無量義經-德行品(5)

【第六週導讀】

◎經文 進度頁數: p.74~82


次降甚深十二因緣,用灑無明老病死等,猛盛熾盛,苦聚日光。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布善種子,遍功德田。

◎偈頌 進度頁數:p.83~89


扇解脫風   除世熱惱   致法清涼   用灑無明
洪注大乘   潤漬眾生   布善種子   遍功德田

※本次導讀內容說明:


壹、扇解脫風 除世熱惱 致法清涼 用灑無明
貳、次降甚深十二因緣
參、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布善種子,遍功德田
肆、諸法從心中生,諸佛在人間成,迷理故起惑,解理故生智,智為行道之本,因於智慧名目,起於行足,目足即境。
伍、歡喜做菩薩

壹、扇解脫風 除世熱惱 致法清涼 用灑無明

一、扇解脫風

《無量義經偈誦》p77—一般人內心若起煩惱,或者面對無常現前時,會產生惶恐、生氣、懊惱、憂愁的心境,總希望有人能在旁安慰,給予有力的肩膀作為依靠。

補充:及時給予膚慰,削減他們心中的憂惱,就如悶熱時為他們扇風一樣,這就是「扇解脫風」的意思。

無論當風災、水災、火災,或是意外發生時,慈濟人能及時出現,輕輕地「膚一膚」受災者,在身邊安慰,這就叫做「膚慰」。能帶給他們安定的力量。

補充:「膚慰」—上人的獨創語。「膚慰」就是疼惜,疼得很入心,就像孩子跌倒了,我們會趕緊去扶他起來,幫他膚一膚(台語:呵護貌),那樣的疼惜。

事理印證:台灣南部曾發生的空軍墬機意外,慈濟人接獲即趕赴醫院探視傷者。而這些年輕人的家分別在北中部,各地慈濟人趕緊連絡,前往各家給予家屬膚慰陪伴……其實這些慈濟人和家屬並不認識,只不過因一份不忍眾生受苦難的心,而主動前往關懷。

事理印證:四川汶川大地震後,慈濟人持續地在災區陪伴災民—長期的身心陪伴。安身—災難剛發生時,及時給予救濟關懷,能幫助他們紓解生活困境。安心—接這就要安定人心,有些人頓失容身的家產……必須用愛與智慧不斷陪伴、輔導,才能幫助他們慢慢地解脫。安生—進而復建家園、重新生活。

二、除世熱惱 致法清涼 用灑無明

《無量義經》p74—「除世熱惱 致法清涼」,菩薩說法是希望眾生能去除煩惱。世間的種種事物都容易使人起煩惱,聽到佛法的音聲,能使人煩惱去除,就好像接受法雨滋潤般的清涼。

《無量義經偈誦》p79—法如露水或微風,必須點滴絲縷不斷地入心,才能增長智慧,去除懊惱悶熱的無明。想幫助他人解脫苦難,除了要以智慧輔導、用愛陪伴之下,還要耐心地引法入心,不只是一時扇風解熱,還要長久地讓法的清涼入對方的心,此為「致法清涼 用灑無明」。
有些慈濟人也曾有心生懊惱、污染的經驗,後來因能聞法入心,在改除壞脾氣與不好的習氣後,對人時時都面帶笑容、輕聲細語,這就是法的清涼風已入心,因心地清涼,所以產生「法喜」,彷彿達到「靜寂清澄」的境界。

《無量義經偈誦》p80—如果法已入心,對世間任何事,都能曉了明白其真實,就能體悟大自然的法則,明白因緣法—「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了解因果觀—徹悟人生本無常。
當意外事件發生時,一般人總會不斷地計較,如果想不開而且貪欲越大,如俗云「順風推牆倒。」想不開而且貪欲大,就容易掀起波折與糾紛;如果知道因緣法、知道因果觀,徹悟無常的行蘊,自然凡事看得開,不致影響道心。

補充:每天聞法,能取一句、一法,都有助慧命增長。

事理印證:《無量義經偈誦p80-82》

—馮老居士故事—馮老先生一家人都投入環保站,一天在醫院昏倒,數日都沒醒過來。

→一日馮老居士突然清醒,說了一句:「要做環保!多派兩輛車,才裝得下,要疊得紮實一點。」話說完,又陷入昏迷。

→親人握著老先生的手說:「師父還需要你,趕快醒來做環保。」如此善解。

→兒子馮居士說:「我父親很有福,做到倒下去,一生的生命都沒有浪費,我一定要學父親。」

舊法新知:大海嘯後的新生—愛在斯里蘭卡(在小乘佛法的國度行菩薩道)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西北方海底發生芮氏規模9.0地震,引發高達十餘公尺的大海嘯,造成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緬甸、索馬利亞、肯亞、塞席爾、坦尚尼亞,總共12國受災。慈濟鎖定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與斯里蘭卡四國做為援助對象。印尼亞齊省之美拉坡、班達亞齊,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更列入慈濟中長期援助重點地區。

援助行動—正在進行年度歲末祝福的上人,關心南亞海嘯災情,並指示救災指揮中心的成立,全力彙整災情資訊,以決定後續援助行動。援助行動,由台灣主導,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地慈濟人共同馳援,在重災區漢班托塔展開緊急、中長期賑災計畫。

大愛進南亞,真情膚苦難—2004.12.28為加快救援的腳步,行腳到台北的上人,希望全球慈濟人總動員「大愛進南亞,真情膚苦難」,啟發愛心和善念弭災難;慈濟美國總會和分會率先響應。印公導師在2005年元旦,引領靜思精舍發動愛心,全球慈濟人動起來將大愛送進南亞。街頭募款處處見感動。在泰國慈濟人街頭募款,乞討的阿嬤大布施!在台北,甫授証為委員的王令一師兄,幾天前腳部才開了刀,今天還是拄著柺杖和同修琦玲師姊來到現場,愛心不落人後。

醫療團隊先遣—2004.12.28不同以往國際賑災形式,海嘯災情緊迫,未派先遣勘災人員,直接派出正式醫療團隊,立即架設醫療站提供服務。

愛心接力—自2004年12月30日起至2005年3月23日,共計出團八梯次,進行大米、糖、油等民生物資發放,義診服務約27,072人;搭建296頂臨時帳篷,以供災民暫時安身;並進行649戶大愛村造鎮計畫,同時規畫學校、社區中心、鄰里中心、職訓所等,兼顧生活機能。

慈濟人長期駐地關懷,在2005年成立斯里蘭卡辦事處,建立慈濟海外新據點,成為慈濟在海外第39個據點,持續推動興建大愛村,及當地慈善關懷。

讓災民安身—2005.02.20為讓災民安身,在漢班托塔搭設臨時住屋型帳棚,自1月2日整地後,陸續成完。二月下旬前分批完成,舉辦入住儀式、發放民生物資,為安置受災家庭共計搭建296頂帳棚,區內規畫有淨水與照明設備、公用廚房與浴廁等,且為符合當地氣候等,帳棚均進行改裝。

2006年斯里蘭卡大愛村,交屋入住迎新生—南亞海嘯過後,慈濟在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展開援助計劃,2005年6月大愛村動土,這天完工交屋,並且致贈居民白米,食用油和糖做為入厝禮物,當天,也舉辦第二期工程的動土典禮,增建學校和活動中心。

新房舍,花草扶疏安居樂—在這容納三千戶的新市鎮中,六百多戶的慈濟大愛村擁有完善的公共設施,與其他社區的居民及孩童共享;這是集結慈濟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台灣三地,各個不同專業領域的志工心血,以不願放棄的耐心和毅力,眾志成城。

馬來西亞志工(李文傑師兄),海嘯後隨第一批賑災團來到漢班托塔,因監工因緣,見證堆土機在實梨布普拉推下第一鏟土;海嘯三周年後重回舊地,看見入住一年多的慈濟大愛村,家家屋前屋後,均栽植各式花草、水果和綠籬,顯得生氣盎然,他感觸滿滿地說;「從零變一,就會生出無量……」

2008年斯里蘭卡中學,啟動安生計劃—漢班托塔國立慈濟中學落成啟用,舉辦義診,硬體設施移交當地政府後,慈濟大愛進南亞援助計劃圓滿結束。

當地人民口中「很高級」的國立慈濟中學,分為初中及高中部六個年級。原本規畫為「縣立」,因設備完善,一年前由當地政府提升為「省立」;三個月前,經教育部長、港務及航空部長檢視後,升格為「國立」等級。

港務及航空部長查瑪(Chamal Rajapaksha)先生表示「慈濟蓋這麼好的學校,對南部而言意義重大。」他表示,但願師生能好好珍惜,發展成為南部名校,讓優秀學生不必再千里迢迢到首都可倫坡求學,為南部留住人才,利於地方發展。

2008.04—長期援助重點之一「慈濟職訓所」,設立於國立慈濟中學旁,提供機械電機、烘焙與電腦的技能培訓課程。烘焙與電腦課程?期六個月一期,機械電機課程則?期一年,每班約有二十位學生,供學生自中學畢業後,在此學習一技之長,結業後可以技能謀生,安定往後的生活。

貳、次降甚深十二因緣

一、為什麼要了解十二因緣?

《無量義經講記》p.74—菩薩說法,首先要解開眾生的煩惱,若眾生仍舊無法離欲寂靜、去除煩惱,就接著分析十二因緣法,告訴大家人生不必執著,執著至終還是空。人生的生死流轉過程,是由十二種因緣合和轉化而成,這十二種因緣若是滅了,人在哪裡?我們的親戚眷屬又在哪裡?

《無量義經講記》p.79—人生是由十二因緣合和而生,死雖然是苦,生亦是苦。佛教所探討的是宇宙人生的道理,我們若想了解自己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定要研究十二因緣法。

二、十二因緣—《無量義經偈頌》p.311及《無量義經講記》p.74~79:


1.「無明」—無明起於一念心。

2.緣於「無明」而產生「行」—心念一動便會生起貪、嗔、癡等微細煩惱,導致種種行動而造業。無論是善業或是惡業,「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3.緣於「行」而產生「識」—行動造作諸業,這煩惱會再藏進意識中,而產生業的因果。

4.緣於「識」而產生「名色」—「名色」是識與物質的緣合。依照業識的指令,妄念投胎,藉由父精(精子)母血(卵子)結合,而在母親腹中長成人形所緣合而成的名相,就叫做「名色」。即一般人所說「懷孕了」!

5.緣於「名色」而產生「六入」—隨著時間過去,「名色」在母親腹中,慢慢地成長,形態就出來了,六個月、七個月就全都成形,而有眼、耳、鼻、舌、身、意「六入」。

6.緣於「六入」而產生「觸」—胎兒具足六入,經過十月懷胎出生後,就開始與人間接「觸」。

7.緣於「觸」而產生「受」—與外境接觸,而產生苦、樂各種的感受。

8.緣於「受」而產生「愛」—有感受,內心就會起愛欲。

9.緣於「愛」而產生「取」—有了愛欲,就想追求造作、去取著;接著無明的「行」又延續。

10.緣於「取」而產生「有」—既然開始追求造作,就已經造了因、結了緣,有了業。

11.緣於「有」而產生「生」—帶著已有的因果業力,輪迴再生。

12.緣於「生」而產生「老病死」—隨著生命的法則循環,在六道中延續,生生世世離十二因緣。

參、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布善種子,遍功德田

《無量義經》P.80—菩薩引導眾生,並非以小乘的方法,他是用自度度人的大乘方法。

「潤漬」,如一件乾燥已久的東西,我們必須以水慢慢浸泡,才能滲透到裡面;若只是潑在表面,往往無法吸收。

法不必多,想要救度眾生,一下子運用太多太深的法,眾生也無法吸收,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不間斷的分析引導。


《無量義經偈頌》P.83—法水在不知覺中,不但已潤漬我們的心地,並且匯聚成一股清流再釋出,如同高山蘊涵的水分順著山谷流下,能供應人們灌溉田園土地,長養作物。

建設心地和建設大地道理皆同……。

凡夫心難免會有煩惱雜事,但是我們若能入於法中,自然這個煩惱雜事,很快就過去了。所以解脫必定要有法度,若沒法度,自己都沒辦法解脫,如何有辦法去度人?

佛法譬如水,就能像清流在山谷中,水順著山谷流下入河入溝,自然灌溉田園土地的水利,心地和大地都一樣。建設心地需要佛法,智慧的水能潤漬群生,所以叫做「洪注大乘」。這個法水已經可以普及到大乘,大乘就是大根大智。

大根大智的人接觸到這個法,他能發揮很大的力量,普遍為這個大地苦難的眾生。所以潤漬眾生,去「布善種子 遍功德田」,我們除了幫助他們,還要把這個法的種子、愛的清流輸入每個人的心。法若能用在人間,這個人間就像淨土一樣,是光明清涼、靜寂清澄,很美的人生。

《無量義經偈頌》P.84—「布善種子」,指在心地播下菩提種子,以法水潤濕心地後,能滋養種子,讓種子發芽茁壯,透過不斷的播善種,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產生善的循環,如此就能「遍功德田」。

《無量義經偈頌》P.84—這都需要凝聚很多人愛的力量……。善的種子也是一樣,需要眾人灑播,才能長養成菩提林,滋潤功德福田。

人人智慧本具,只因被無明遮蔽,以致於智慧無法與法契合乃至啟發,需透過善知識以智慧引導,才能讓種子在心地發芽。

《無量義經》P.82—每一位眾生心地皆有一畝功德田,只是我們沒有好好耕作。福報由布施行善而來,想要成佛或者要修成菩薩的果位,一定要福慧雙修;如果只修智慧,過去生卻沒有和人結緣修福,縱使法說得再好,眾生還是不肯親近、不接受您說的教法。因此,我們今生一定要廣結善緣,而最佳的方法則是多布施。

有的人身相莊嚴,不論是行住坐臥,讓人見了皆起歡喜心,彷彿過去已經熟識一般;這就是過去曾經廣行布施,和許多眾生結好緣。

布施只是法門之一,當他一方面為眾生服務,另一方面為自己的生死探求解脫方法時,菩提芽(覺性)就會漸漸地萌發出來。

肆、上人手札—諸法從心中生,諸佛在人間成,迷理故起惑,解理故生智,智為行道之本,因於智慧名目,起於行足,目足即境。

「行蘊」—萬物不斷運轉

《無量義經偈頌》P.86—我現在所說的「現在」,其實馬上就會成為過去—已經經過了好幾分鐘的「現在」,早已是過去,如何能說是「現在」?世間法就是這樣,不斷地流逝、不斷在運轉,如此極細微的運轉就稱為「行蘊」,在虛空中的萬物,包括地球與其他的星球,都是不斷在運轉,從沒有一刻停止,這就是虛空萬物的法則,只是凡夫往往不知覺。

一切唯心造—因境界影響內心所生

《無量義經偈頌》P.86—心為什麼會不安?因為與外面的境界會合,外境若是不調和,我們的心便不調和,所以大地虛空有法則,人的心靈同樣有法則;無論是心靈或是外境的法則,就人而言,都是因境界影響內心所生。

《無量義經偈頌》P.8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間有無數人,每個人的長相都不同;法也是一樣,諸法皆從心中生,心為善法,外在的所作所為就會顯善;心為惡法,表達在外的行動,就會顯惡。

常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苦難的眾生剛強難調難伏,所以種下惡因、造作惡業得惡報,自然要吃苦。……需要善法調和、引導,才不致造作惡業。

佛陀為救拔眾生苦難而成佛


《無量義經偈頌》P.87—「諸佛在人間成」,佛陀因不捨世間眾生而現相修行成道,發願為眾生成佛,所以離開人間就無法可修、無佛可成,這是千經萬論歸納而來─人間這麼多苦難與剛強的眾生,充滿惡濁,才需要菩薩救拔。

印證:印公導師在《佛在人間》文中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不在天上成佛也」。『阿含經』如此說,初期大乘經也如此說。正確的佛陀觀,是不能離卻這原則的。

眾生—迷理故起惑,解理故智生

《無量義經偈頌》P.88—「迷理故起惑」,眾生因內心剛強而迷失道理,不斷起惑造業;「解理故智生」,若了解道理,自然能產生智慧解惑。智慧由慈悲生,悲智雙運為人間的菩薩道,也是修行的方法。

【思.想一想】

雖然人人心中有慈悲,但是慈悲的路怎麼走?

《無量義經偈頌》P.88—「智為行道之本,因於智慧明目」,行道的根本起點與方向,必需運用智慧作為眼目,方能走得精準正確;倘若欠缺智慧引導,走入昏暗的路,也許會受阻或跌倒,不小心誤入陷阱,差之毫釐因此失之千里。

《無量義經偈頌》P.88—「起於行足,目足及境」有愛為種子、以智慧耕耘,就能發心;然而只是發心還不夠,還要「起於行足」,實際行動,才能抵達目的地。我們要學習「悲智雙運」,達到「目足及境」;悲智雙運如同眼目和雙腳並用,無論內修外行,只要時時不離慈悲、智慧,有清明的眼睛看清方向、雙腳殷勤前行,自然不會走錯路,能達到要去的境界。—悲智雙運走慈悲的路

伍、歡喜做菩薩


「諸法皆從心中生」,當自己的境界來時,是心被境界帶著陷入地獄般的苦痛;還是以心、用法對境?真的是「一切唯心造」。

當身邊的人境界來時,我們如何悲智雙運為人「扇解脫風,除世熱惱」,膚一膚?

《歡喜做菩薩》邀請您,每天睡覺前靜思5分鐘,回想這一天,是心被境轉了,還是運用善念以心轉境?是膚慰了身邊受傷的心,還是不小心落井下石……,傷了身旁的人。

別忘了,今天要比昨天更進步,明天要比今天更圓滿。

http://meanings.tzuchi-org.tw/
最後修改於 週五, 21 六月 2013 00:48

http://meanings.tzuchi-org.tw/index.php/%E8%AE%80%E6%9B%B8%E6%9C%83/%E7%B7%9A%E4%B8%8A%E8%AE%80%E6%9B%B8%E6%9C%83/item/2826-%E7%84%A1%E9%87%8F%E7%BE%A9%E7%B6%93%EF%BC%8D%E5%BE%B7%E8%A1%8C%E5%93%81%EF%BC%885%EF%BC%89

Monday 24 June 2013

緬甸賓拉登

最新一期的 Time (July 1, 2013)有一篇文章,題目是 ‘The Face of Buddhist Terror’,報道了這一兩年漸趨嚴重的緬甸佛教徒殺害回教徒事件,關鍵人物是僧人 Ashin Wirathu,而他的綽號竟是「緬甸賓拉登」(‘the Burmese bin Laden’)!

Wirathu 在講道時經常挑起信眾對緬甸回教徒的仇恨,甚至直截了當地說緬甸回教徒九成是「思想極端的壞人」;Wirathu 接受上述文章的作者訪問時,亦毫不隱瞞自己對緬甸回教徒的偏激看法,說他們「繁殖得那麼快,而且會擄走我們的女人,強姦她們。他們想佔據我們的國家,我是不會容許他們這樣做的。我們一定要維持緬甸為一個佛教國家。」

Wirathu 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當然不會親手打人殺人,但不斷慫恿信佛的緬甸人有所行動,在講道裏這樣說:「現在不是保持冷靜的時候,現在是起來行動的時候,讓你的血沸騰吧!」去年一群信佛的緬甸人手持(割甘蔗用的)大砍刀,走進緬甸西部的回教徒村落大開殺戒,在其中一條村,一日內便有七十個回教徒被殺(根據 Human Rights Watch 的數字);有不少人相信有部份行兇者是受了 Wirathus 的言論煽動,才會有這樣極端的行動。

緬甸人口只有約 5% 是回教徒,絕大部份奉公守法,不會無端生事,更不是極端的回教徒或恐怖分子;那些佛教徒的殺人行為不是報復,而是主動逼害。其中一個年輕受害人的母親便這麼說:「我的兒子被殺,只是因為他是個回教徒。」

這些宗教仇殺,除了信仰的衝突,還有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若要深入分析,實非我所能也;我只想就宗教方面提出一點:雖然佛教是各宗教中最不排他的,還有「不殺生」的戒條,然而,跟其他宗教一樣,佛教也有可能令教徒變得 self-righteous --- 堅信「真理在我」、「正義在我」、和「我的信仰令我比不信的人優勝」,因而在做出不義的事情後,依然可以心安理得,甚至認為自己是替天行道。

是時候重溫物理學家 Steven Weinberg 那幾句評論宗教的名言了:「無論有沒有宗教,好人會循規蹈矩,壞人則能夠做出邪惡之事;但要好人做出邪惡的事 --- 那便只有宗教才可以了。」("With or without religion, good people can behave well and bad people can do evil; but for good people to do evil --- that takes religion.")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2146000,00.html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_3913.html

《魚之樂》

Thursday 20 June 2013

無量義經-德行品(4)

【第五週導讀】

◎經文 進度頁數: p.60~74

曉了分別,性相真實,有無長短,明現顯白;又能善知諸根性欲。以陀羅尼,無礙辯才,請佛轉法輪,隨順能轉,微渧先墮,以淹欲塵;開涅槃門,扇解脫風,除世熱惱,致法清涼。

◎偈頌 進度頁數:p.70-82

曉了分別 性相真實   有無長短 明現顯白
無礙辯才 常轉法輪   微渧先墮 以淹欲塵
扇解脫風 除世熱惱   致法清涼 用灑無明

※本次導讀內容說明:

壹、眾生性欲不同,故說法不同─曉了分別,性相真實,有無長短,明現顯白;又能善知諸根性欲。
貳、以陀羅尼,無礙辯才;請佛轉法輪,隨順能轉。
參、微渧先墮,以淹欲塵。
肆、【歡喜做菩薩】

壹、眾生性欲不同,故說法不同。─曉了分別,性相真實,有無長短,明現顯白;又能善知諸根性欲。

一、曉了分別,性相真實;有無長短,明現顯白。

曉了分別 性相真實

●《無量義經偈誦》p.71—「曉了分別」,內心倘若很寧靜,自然可以曉了天地萬物的道理,清楚地分別自然法則的境界。

●「性相真實」,指天地萬物各有其性與相,相本來真實。

●《無量義經》P.60—菩薩通達諸法,可以分別眾生的心性,並且了解世間的事相。在度眾生之前,首先要了解眾生的喜怒好惡。

有無長短 明現顯白

●《無量義經偈誦》P.73—萬物各有其自然法則與因緣果報,粗相還能不斷地細分出萬千,凡夫卻要執著長短,自起煩惱。

●例如:一個飢寒交迫的人,你若強迫他信佛,他一定無法接受。菩薩首先會設法讓他吃得飽、穿得暖,然後再引導他走向追求真理的佛道。

●《無量義經偈頌》P.50~53—所以,如果希望佛教能夠普遍的被眾生接受,一定要先去利益眾生。

二、眾生性欲不同,故說法不同

●《無量義經》P.60~61—菩薩必須觀眾生的根器,視其智力高低而施教,所以菩薩首先要有深沈的眼光,才能充分的了解眾生的根性及成熟的時機。

慈濟之愛在南非
從黑暗國度到彩虹天堂

●《慈濟月刊435期》想到南非,這是非洲物產極為豐饒的國家,處處充滿了色彩和生命力,然而貧富差距非常大,有45%原住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彷若天堂與地獄的結合—有文明先進的都會,也有鐵皮屋稀疏散置的鄉村原野。

●南非的第一顆慈濟種子是由現居英國的黃丁霖夫婦播下。

●從李時師姊口中認識慈濟的黃丁霖師兄夫婦,將在慈濟的見聞與感動,隨著事業在南非的發展,也慢慢地在心中發芽;同年,慈濟委員施鴻祺師兄因事業移民南非,再加上張敏輝師兄(德本第一顆種子)等人,初期人力雖少但也漸漸開展慈善志業,發放、孤兒收容所關懷,舉辦茶會逐步地讓華人認識慈濟。

●《大愛人物誌20111016》早期台灣志工在當地關懷貧中貧並作職訓以培力當地志工,引導他們關懷受苦鄉親,現在已接引五千多位志工,並餵養五千多位愛滋遺孤,且將愛的觸角延伸到鄰國。

我們很想離開南非(2011/06/17志工早會)

●九○年代的南非社會因種族對峙,社會上圍繞著不安氛圍,1991年的一個早上,上人回想起,那天接到南非志工打來的電話,不安的聲音報告上人南非社會動盪的情形每況愈下,黑人與白人政府相互對立,搶劫、槍擊事件不斷……

●「(他們)電話裡說,我們很想離開南非;我說,你們要懂得回饋,讓當地窮困的人得到溫飽,溫飽就會安定。假如有業障,你搬到哪裡都一樣,最好就是多造福!」

●當時上人心中雖然擔心,但也鼓勵南非慈濟志工,既然要做就要精進。於是在動亂中,志工們開始安撫當地祖魯族人,並且展開發放,漸漸地,祖魯族人感受到慈濟的真誠,甚而自告奮勇保護這群「愛心人」!

臺灣愛心衣的溫暖(慈濟月刊435期)

●失業率超高的南非,物資匱乏,治安惡化。一九九四年慈濟人自臺灣募集兩貨櫃的衣物進行發放,一件舊衣對貧窮人卻是彌足珍貴。隔年南非慈濟人再自臺灣募集十五個貨櫃的舊衣發放。「將慈濟人的愛心由線擴及到面,也真正將慈濟不分種族、宗教的大愛精神傳遞出去。」施鴻祺師兄表示。

●黑白救—十七個貨櫃愛心冬衣共嘉惠十萬餘人,其中亦包含白人。

●潘明水師兄於一九九○年移民南非德本,這次發放,讓剛認識慈濟的潘明水投注全副心力。「因為要發放那十五個貨櫃的舊衣,我才有機會深入德本鄉村的原住民部落,了解他們的窮與苦,於是興起協助原住民婦女開辦裁縫職訓班,進而帶動她們從受助者變成助人者,奠定慈濟在南非本土化發展的基礎。」

教富濟貧,以貧濟貧─職訓所

●1994年,約堡慈濟人送給慕絲女士(Mrs.Musy)縫紉機、椅子、熨斗等,協助她實現幫助貧困黑人自立更生的理想。從此開始,為改善當地黑人根本貧窮問題、習得一技之長,及順應當地婦女渴望自立的企圖心。

●1995年潘明水師兄在安班布魯(Umbumbulu)祖魯族部落,開辦了三個裁縫職訓班,幾位部落婦女利用慈濟贈送的手搖式縫紉機和廠商贊助的碎布料,一切從零開始學習。潘師兄鼓勵這群婦女們努力學習,並找來當地能夠將英文翻譯成祖魯族語的葛蕾蒂絲(Gladys)同行,下鄉到每個村子舉辦說明會。

●做著做著,現今的南非志工不但為原住民設立了超過六百多個職訓班,且培育出多位祖魯族志工,潘明水還搖身一變成為祖魯人口中的「勇士」!

●帶動訪視發放啟動黑人志工的投入,他們不畏惡臭辛苦,在南非黑暗角落膚慰苦難。

技藝改善生活, 心靈趨向豐盈─潘明水師兄的堅持《20120705慈濟全球資訊網‧新聞快報》:

1. 志工深耕本土—「不能只是我在做,當地人才是長久的!」他教導南非當地人站穩腳跟之後,再幫助其他貧困的同胞站起來。所以自2000年起,慈濟志工即將職訓所交予當地的本土志工自行經營管理,慈濟志工轉為關懷、陪伴之角色。

2. 做就對了!─如果德本的志工們都等到『有』了甚麼才能做事(萬事俱全),今日德本也就不會有這5000位志工能夠入社區發揮愛的力量了。

第一位非洲裔慈濟志工:葛蕾蒂絲(Gladys)《慈濟道侶378期》 

●當年,先生受外遇對象的唆使,放一把火把她的家燒光光,及時逃出的她心中滿懷怨恨,光著腳全身髒兮兮地接受慈濟的救濟。而今,慈濟的愛讓她產生希望,她穿著藍天白裙跟著慈濟志工穿梭在各個部落服務族人。日日新茍日新,用清新的心情,面對每一項人事物,用心把握當下,每一秒鐘

●葛蕾蒂絲說:「以前我曾經一無所有,但是如今我做衣服賺錢供兒子上大學讀書,這一切都是因為慈濟改善了我們的生活。現在不僅我在做慈濟,連我媽媽、我的子女都在做慈濟,而且一輩子都要做!」

以貧濟貧

●他們雖處在惡劣環境,卻是這麼的快樂。接觸慈濟之前,他們愁眉深鎖,心中充滿仇恨。但接觸上人的法之後是那麼的開心,訪視時唱歌跳舞,從這一戶跳到另一戶人家去關懷。

●潘明水師兄曾經自問:如果我和他們一樣窮,我做得到嗎?

●自己身生活也很困苦的志工,仍然發心幫助族人、關心愛滋病患,每日供應午餐扶養5000多位愛滋遺孤。

●在2013年多國靈山會(董事會)上,印尼慈濟人問潘明水師兄如何培訓本土志工?潘師兄答:「我只有『陪』,沒有『訓』」,以陪伴與引導,愛與關懷帶動南非本土志工。

南非志工跨越仇恨,促成和平

●鐸拉蕾所居住的地方,是德本最危險也最複雜的部落,村莊被一座叢林劃分南北,彼此仇恨。當時兩邊的人過界都會被殺掉。

●鐸拉蕾與咪妮穿上藍天白雲冒險調和,終於兩村和平重現。

見苦知理 蠲除無明

●他們與我們膚色不同,信仰不同,生活困苦,但心境超越,自助助人,心靈的福田肥沃;人人心胸開闊,不忍眾生受苦難,自己付出也帶動他人,他們入苦見苦知理,蠲除自我無明。《見苦知福 無盡藏2006,2007》

克難送愛到鄰國(2012.7.28志工早會)

●慈濟志工從1995年4月開始,到「史瓦濟蘭」賑災,開啟慈濟因緣;2007年7月28日,慈濟志工再次馳援這塊非洲糧倉。2012年三月,南非本土志工,首次跨越六百多公里,前往關懷。上人讚嘆:「這一群弟子,他們雖然物質缺乏,但卻樂在其中,因為他們可以幫助別人,可以去跟人家分享,心靈富有的快樂,這樣的人生很值得我們敬佩」。

●南非慈濟人具足靜思法脈克難精神「每次開小型卡車,卡車後面很擠,大家很胖,又有太陽曬,而且要走六個小時坎坷不平的路 ,一次出門三、四天,就帶著睡袋,走到哪裡睡到哪裡,香積飯有水泡就吃,她們是這樣把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法帶過去。」 (2012.12.10台南歲末祝福開示)

【思‧想一想】

1.南非慈濟人克服難,從克服自身「心」的障礙,到體會南非的危險是因為長期窮困與貧富不均,進一步利益眾生、拔苦與樂。

這當中我看到那些「眾生性欲不同,故說法不同。」,如何「曉了分別,性相真實,有無長短,明現顯白;又能善知諸根性欲」?

2.想一想,我們在社區也能「善知諸根性欲」,能讓佛法被身邊的人接受,讓身邊的人有心投入慈濟?

貳、以陀羅尼,無礙辯才;請佛轉法輪,隨順能轉。

一、以陀羅尼,無礙辯才

何謂「陀羅尼」?

《無量義經》p.61—「陀羅尼」譯為總持。能持一切善法,佛陀所說的教法與功能,他都能納受;反之,也能遮止一切惡法,預防不善法的發生。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四法四門四合一《慈濟道侶426期》—是慈濟志工運作的世間法,也是佛法生活化。

上人將慈誠委員組織整合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組隊,雖功能不同,卻無上下之分。

●合心~總持門,總一切法,持一切善,上人期待人人提起正知正見,明辯是非善惡,開啟一切善法,如樹根抓緊土壤,向上傳輸養分。

●和氣~和合門,和聖賢心,合菩薩道。要扮演好樹幹的角色,將從樹根及樹葉而來的養分合起來,以佛心師志,如軌如法行菩薩道。

●互愛~關懷門,內觀自在心,懷抱眾生苦要往內觀照自心,使心如淨琉璃般清澈,不被外境染著誘引,盡力救拔人間苦難,並關懷同心同道同志願的人,莫在彼此間橫生煩惱。

●協力~力行門,力行諸善法,行遍人間道要秉持佛陀的大慈悲心,只要聽得到、看得到、走得到的苦難,都要去救拔。

補充:上人心中理想的人才(衲履足跡2006/03/07-綿綿瓜瓞,代代薪傳)

上人心中理想的人才,
是謙虛自抑而非不可一世,
是潔身自愛以涵養德香,
是無私愛執著而能平等待人,
是心量開闊且能克制脾氣,
是做事認真但與人無爭,
是言談舉止有威儀風度,
是有學有德又有清淨心,
是把握大原則而小事不計較。
若有此人才,慈濟宗門方謂後繼有人,上人才能真正安心。

「慈濟宗門之風,必須人人有心來建設與維護。故寄望大家以道為重,提升自己、戒除習氣,若能下決心調好自己,才能作為風範,讓人起敬重心。有此清淨的氣質,雖未言語已能使人信服,則慈濟可謂後繼有人,我就能安心了。」

如何能得無礙辯才?

●《無量義經偈誦》p.75—要以很靜寂、清澄的心境,清楚的映照萬萬物的形象,然後再進一步深思了解。

●《無量義經》p.62—說法的人不但要先去理解教法, 同時也要實行教義,然後再加以宣講,這才是實在的法。法,一定要流入心中再顯露出來。

【思‧想一想】

世間苦難偏多,慈濟人不忍地球受?傷,不忍眾生受苦難,需要匯聚人間菩薩合心守護受苦眾生。慈濟人以菩薩為學習典範,朝上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才而步步向前。
●想一想,從自淨其意開始勤耕福田,「法,如何流入心中?再顯露出來?」
●上人言:「有此清淨的氣質,雖未言語已能使人信服,則慈濟可謂後繼有人」,這是「無礙辯才」嗎?為什麼?

二、請佛轉法輪,隨順能轉。

請佛轉法輪 隨順能轉 

●《無量義經》p.67~68—「法輪」,佛法如輪,一方面可以輾破罪業的種子,一方面可以普及一切眾生。

●《無量義經》p.68—眾生的執著心重,私我心強,凡事皆以自己的場為出發點。一個人若有我相就會有貪欲,有了貪欲就不會顧及他人,業障也因此日積月累。

●若不是佛陀的教誨、勤轉法輪,眾生的貪執絕對無法破除,所以我們必須聽法,才能體悟人生無常,眷屬的關係只不過是「假聚」,即使是我們的身體,也無法永遠擁有,世間更非我們久居之地。

心輪轉法輪轉

●《無量義經》p.69—我們心輪沒有轉,自己還在那邊無明,所以我們要轉法輪,何人來幫我們轉?當然要自己轉,聞法要理解,好好去改。

佛法要說給許多人聽,傳播到很遠的地方,所以菩薩時時刻刻請佛說法、轉法輪。

●我們的壽命是長還是短無法去了解,它有自然的法則,有其因緣果報,它有其長短,隨著我們的業力而來。

●卻是我們,偏偏要在那裡執著尺寸長短,在長短中起煩惱。我們若是能去了解體會,自然「無礙辯才 常轉法輪」,所以我們要如何能得到無礙辯才,就是要能深思。非常的寂靜清澄,這面心鏡去照萬事萬物的形相。

●聽法,聽了之後不只是說,要自己的心輪先轉,心輪若轉,法輪才會轉。所以我們要時時將法聽進去,要如何控制我們的心,煩惱、貪瞋癡和外面的形象,要如何讓它不會入我們的心,令我們顛倒亂想,首先就要常常接法。

●接觸到法,才能微渧先墮 以淹欲塵,把這個心的浮躁、很浮的氣先安頓下來,這叫做心輪要轉,無明若沒有轉,寧靜的境界就浮現不出來。

補充:菩薩在人間—高宏嘉師兄的故事

●高宏嘉小時發惡願做大流氓,服刑中初逢慈濟,出獄後與妻子母親做環保,三人皆受證成慈濟人。並以母子檔到監獄看守所等度群生。

●高宏嘉,國中開始紋身、偷竊、勒索。不到二十歲就從事槍枝買賣賺取暴利,後來在朋友慫恿下結夥行搶,最後被逮捕入獄。與高宏嘉同房的牢友每個月都捐一百元給慈濟,他知道後也主動參加。

●出獄後的高宏嘉,發願做一個修行人,時常與妻子帶著母親一起去做環保。

●高宏嘉: 我覺得對媽媽很不好意思,很不孝,師父說的要好好的孝順,要好好做,行善行孝不能等,我會盡心盡力做下去。

●身為慈濟人,時常前往各監獄所,見證自己改過向善的經歷,並且帶著母親一同上臺,分享父母親盼子回頭的心情。

參、微渧先墮,以淹欲塵

●《無量義經》p.69—「微渧先墮」眾生的心本來是清淨的,但是,由於無始劫來流轉於六道中,心被外的塵垢一層層地掩蓋。

●佛法就如朝露,露水雖然微細,但是經過一夜露水的滋潤,第二天清晨,塵土早已溼潤而不飛揚。

●《20100616靜思晨語『心輪轉 法輪轉』》時時聽法入心,用法一點一滴安定內心浮躁的氣,保持內心清淨,才能不受煩惱和外境的干擾,遠離顛倒亂想,這就是「微渧先墮,以淹欲塵」,也就是「轉心輪」的過程。

●《無量義偈誦》p.77—修行,就是要修習如何斷除無明煩惱,以法水滋潤心地,所以每天無論聽聞多少法,只要能取用一句、一法,都有助於慧命增長。

●《無量義經》p.70—心中厚重的煩的煩惱因為法水點點滴滴的滋潤而減輕許多,雖然煩惱仍舊存在,但是在無明煩惱即將生起之時,可及時提醒自己,不可隨便發脾氣,要透視煩惱的虛幻性,使我們心中的無明,垢穢不再滋生。

補充:

●(二○一○年三月二日衲履足跡)
《無量義經》「微渧先墮,以淹欲塵;開涅槃門,扇解脫風」經文,勉眾莫輕視少許之力,最重要的是培養一念善心。

●「要持續讓點滴法水入髓,才能使混濁世界逐漸淨化,成就平安、寧靜、祥和的寂光土。唯有清淨法髓能『除世熱惱,致法清涼』,使心不再受煩惱所縛,真正解脫。」

網住善露,滌塵潤心

●南美洲的智利在2010年2月底發生芮氏規模八點八強震,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對整個中美洲及太平洋沿岸國家發布警報;台灣也在警報區域內,所幸平安度過。上人籲眾持續虔誠祈禱,同時提高警覺。

●乾旱大地若受風吹襲,將發生沙塵暴;人心燠熱,稍有波動也會釀成風暴。上人教示:「欲念,是造成人心熱惱之因,唯有『法』能讓人心降溫降熱,獲得法喜法樂、智慧明朗。」

●智利北部沙漠地區居民為收集水資源,架置「捕霧網」—讓水氣在網面凝結成水滴、匯成清流,此法每天可匯集一萬公升的水。上人以此譬喻:「心靈乾旱、滿覆『沙塵』—貪、瞋、癡、慢、疑,日積月累將釀成心病。即使點滴法水微如朝露、細不可見,架設起心靈的『捕霧網』,也能集成涓涓細流,匯成可觀的水量,滋潤心地、滋長慧命。」

●上人勉眾不可輕視微小之力,在日常生活中,有機會就要募心、淨心,如「捕霧網」般網住點滴善念,減少天下災難。

●【靜思小語】心靈乾旱、滿覆「沙塵」,日積月累將釀成心病。

●《2013年4月4日衲履足跡》—「浸潤之譖,膚受之愬」,膚受就如將一桶水一口氣全倒在石上很快就乾掉了,若是長時間、耐心點滴浸潤就會漸漸濡濕石頭;欲令人汲取法水使法入心,便是要講究這浸潤之法。

●分享:導讀人歸納—學佛旨在自覺覺他、自度度人,欲度眾生,首先要以靜寂、清澄的心境,曉了眾生的心性,並且了解世間的事相。才能因材施教,幫助眾生填補物質上的匱乏外,還要幫助他去除心靈上的煩惱,故菩薩需要用心的學習諸善法,眾善奉行,才能’將法入於心,法用於行動中,分享實實在在的法,自度度人。

實則,自己內心的無明若沒有去除,無法幫助別人去除煩惱,所以人間菩薩要內修外行,上求佛道,自轉心輪,持續讓點點滴滴法水入髓,將凡夫心轉為菩薩心,才能以親身力行改變作見證,以身示教。

肆、歡喜做菩薩

●學佛就是要學習如何轉心輪,控制我們的心念,要學得讓煩惱貪瞋癡和外面的形象,不會入我們的心,令我們顛倒亂想。很重要的,如何讓法水點滴、持續潤漬我們的心,讓煩惱無明充斥的心降溫降熱,才能心輪轉,大轉法輪。

●《歡喜做菩薩》邀請您,每天花一點時間,收看「大愛電視」!

●無論是請上人到您家─收看〈人間菩提〉、〈靜思晨語〉……,或是走入無量法門—收看〈大愛劇場〉、〈大愛新聞〉……,透過大愛台都可以宏觀全球、微觀人生。連今天我們聞法入心的段落、南非菩薩們、高宏嘉師兄及其家人們的菩薩足跡,都在大愛台中歷歷可見。

●希望觸動您的一些創意與發想,可以在知心相契中與大家分享。也可以在未來的時日自轉心輪、自發願,留下您個人的菩薩足跡呢?

最後修改於 週五, 14 六月 2013

http://meanings.tzuchi-org.tw/index.php/%E8%AE%80%E6%9B%B8%E6%9C%83/%E7%B7%9A%E4%B8%8A%E8%AE%80%E6%9B%B8%E6%9C%83/item/2703-%E7%84%A1%E9%87%8F%E7%BE%A9%E7%B6%93%EF%BC%8D%E5%BE%B7%E8%A1%8C%E5%93%81%EF%BC%884%EF%BC%89

Wednesday 19 June 2013

師父爲什麽說法華經?

1. 佛陀爲什麽說法華經?
  • 佛陀說法42年(方便法):引導眾生
  • 最後7年說(真實法):菩薩道。
  • 佛陀說《法華經》時,5000弟子退席。佛陀說:「增上慢人,去亦佳矣」,剩下都是最好的弟子。
2. 師父爲什麽說法華經?
  • 說完了《水懺》(2011年重播),爲什麽師父再說回《法華經》(2013年)?
  • 師父要我們先懂《水懺》,因為要我們知道因果、因緣果報。
  • 但,我們的腳步不應該只停留在因緣果報上,佛法不止是說因果,自己應該再求精進。必須提升自己的格局,往佛法再深入(上求佛道)。
  • 師父也說法42年,在42周年開始說法華經,如今進入第48年。
3. 法華三部:要瞭解《法華經》,就必須先瞭解《無量義經》(開經)。
  • 開經 — 無量義經
  • 本經 — 妙法蓮華經
  • 結經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4. 從《水懺》到《法華經》:從「因緣果報」到行「真實道」。

5. 無量義經(開經)有三品:
  • 德行品:顯揚諸佛菩薩的德行。
  • 說法品:佛陀說法精要,開啟眾生智慧。
  • 十功德品:教導眾生如何身體力行。
6. 《無量義經 偈頌》。

後記:原本準備了上面的ppt,以在培訓的時候與大家分享《無量義經 偈頌》。因緣不具足,當天剛好有事要出門,隔天才回來。因此存檔。

Friday 14 June 2013

無量義經-德行品(3)

【第四週導讀】

◎經文 進度頁數:p.55~60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偈頌 進度頁數:p.61-69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本次導讀內容說明

壹、眾生法,佛法,不離三理四相
貳、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參、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肆、「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精神旨要。
伍、歡喜做菩薩

壹、眾生法,佛法,不離三理四相

〈無量義經偈頌P.61〉法者略而言之,眾生法,佛法,物理、生理、心理法也。

眾生法─天地萬事萬物無不在法中。

佛法─法本是理,佛法就是佛的道理。

無論佛法還是眾生法,都不離物理、生理、心理法。

一、三理四相

● 「物理」四相─成住壞空。所以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常住的。

● 「生理」四相─生老病死。人的身體變化稱作「生理」,一樣是分秒變遷。

● 「心理」四相─生住異滅。一念好心生起,很快的念頭又斷了;一分感恩心起,很快又轉移了,這就是心念的變化。《救世救心八大人覺經》

【思‧想一想】

我們存在「成住壞空」循環不息的宇宙間,隨著生理「生老病死」的變化,心理也不斷在「生住異滅」中輪迴,說來危機四伏、苦難偏多。

上人經常說的『三理四相』,雖如老生常談,但能否在看到相關文字時對這些道理有深入的思考?《二0一0年秋之卷 衲履足跡》

● 〈無量義經偈頌〉P.61~62—凡夫往往希望道理現前,其實生活中處處不離道理,只是我們的心未能體會。

● 為什麼?因為凡夫雖知道法,卻未跟隨法,常明知故犯……

● 佛法說「 一切唯心」,成佛之路漫長,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唯有用對「法」,讓正法入心,理才能貼近心,才不會產生錯誤的心理。

● 若能法入心,知道人人的心與佛本相同,能夠……沒有煩惱或污染在心中,自然走入「靜寂清澄」的境界。

貳、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一、「靜寂清澄」是何種境界?

● 〈無量義經〉P.55—「靜寂」即心不動念,心靜,意志即清淨。…好比一面明鏡,自然能清楚地映照外境,猶如清淨的湖水可以映照明月。

● 〈無量義經偈頌〉P.63—清晨時刻,鳥聲格外清楚,為何能聽得這樣清楚?因為心靜加上靜坐,還能聽到微小的蟲鳴聲;更靜定,甚至能聽到土地呼吸的聲音。心「靜」下來時,才能清楚地感受到周遭的境界,即使是蟲鳴鳥叫,無不都是說法。

● 當外境的聲音與我們的呼吸聲,搭配出調和的韻律,再深入那呼吸,就好像自己已與大地宇宙合而為一,這叫做「清澄」。心很清澈明淨,那種境界真美。

● 〈無量義經偈頌〉P.64—心境若「靜」,能真正透徹天地萬物中的物理、生理、心理,便能與天地萬物合為一體,體會「志玄虛漠」的境界。

● 〈無量義經〉P.55—(若要常保有靜寂清澄的心境…)我們平時就要加以訓練,心能平靜,智慧就會明朗,判斷力也會增強。

放下煩惱智慧生──〈無量義經〉P.56

曾有人問上人:「師父,我要如何開啟智慧呢?」

上人說:「只要您放掉煩惱,心無雜念,自然就會啟發智慧。」

他又說:「我就是無法去除心中的煩惱,想不煩惱都不行呢!」

上人說:「已經告訴你方法,您要試著去做,否則,只一味地求師父給您智慧,這真是一項奢求。莫忘智慧是可以訓練的,首先就要依法觀照、放下煩惱,智慧才能顯現。」

就如生病的人去看醫生,跟醫生述說種種病痛,醫師也開了藥方。領藥回來之後,卻沒有照著醫師的藥方服藥或是復健,這樣儘管醫師開的藥方再好,或是再去看多次醫師,對病痛的恢復都無濟無事。

補充:《慈悲濟世無量義──慈濟精神的原點《無量義經》慈濟月刊 348 期‧1995/11》人生為什麼有煩惱呢?人生為什麼會有錯誤呢?就是因為欠缺「靜寂清澄」的心。心志動搖不定,就像是一湖濁水,如果再丟石頭下去,攪動了濁水,就會「一念差,萬念錯」了。

心靜下來,智慧才能顯現。所謂,「大圓鏡智」,是指──顧好心念,運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在分秒中隨時丟掉煩惱,一點都不讓煩惱擾亂自己的心;如果能有這樣的的功夫,心就如一面圓而清澈的鏡子,山來照山,水來照水,智慧心光明明朗朗照耀人間。

大菩薩和凡夫的不同─〈無量義經〉P.56~57

● 大菩薩─精神清淨明朗,可以很正確地判斷是非,因為它們心境寬闊,志玄虛漠,毫無貪求。

● 凡夫─一般的凡夫皆以狹窄的眼光在判斷事物。

● 大菩薩─心胸開闊,一件事在行動之初,他就能預測後果;凡事只要有利於大眾,即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 大菩薩─對事情的看法深入且透徹,絕對不是表面功夫。

● 凡夫─ 任何事物我們都必須仔細去觀察,才能發掘出美好的一面。而粗心大意的人,往往只看表面而忽略了美好的內在。

補充:《一九九五隨師行記 千江有水千江月》1995/07/28上人為教師幹訓營學員開示:「無量義經中說:『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心靜下來,才能看清一切境界:心不靜,再好的境界也無法體會。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只要虛空雲散月明,不管江水有多少,都能照映其中。」

「清淨不是把門窗關起來,耳聽不到、眼看不到。心不受外界動轉,常保清明自在,才是清淨。要藉著人事的考驗,將心靈鍛鍊得安詳澄靜,不要發生一點事就心煩意躁。」

二、志玄虛漠─守志、持戒

● 〈無量義經偈頌〉P.64--「志玄虛漠」就是形容我們的志,能如天地宇宙般深遠遼闊,即使天地間充滿山水萬物,也能將萬物全歸於一法中。

● 若能通達這一法─萬物歸於一的道理,則我們的心就不會有這麼多高低深淺的分別,任憑滄海桑田、世間萬物不斷地變動,心志也能守於「一」,這就是「心包太虛」的境界。

● 〈無量義經偈頌〉P.65~66—「志」─道理都在「一心」這個法。

● 在「靜寂清澄」之中,佛菩薩的心能如此廣闊,也是始於「一志」。

三、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精進、忍辱、禪定

● 慈濟人都知道「佛心師志」,但是這只是起點,意思是我們有志一同,一心一志走入康莊的菩薩道。

● 走入菩薩道必須開闊心胸,投入人群,甘願為利他而付出,才能有所成就。

● 凡夫─發心容易,卻難恆持;利己心重,利人心微,所以在利害得失中容易起煩惱,總是反覆斟酌於己有何好處或功德,產生顛倒亂想。

舉例:從九二一地震,到莫拉克風災災後援建。

一、九二一地震─大愛屋(組合屋)援建

● (慈濟道侶332期1版19991116)上人表示,這段期間他有三種心情:悲痛、感恩與無限希望。「九二一之後,心好像碎了、空了,不知如何補缺?九月二十三日就已抵達中部,實在不忍心看到災民住在悶熱、狹窄、潮濕的帳棚!」

● 災民只是一時的落難,而不是一世的,所以慈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友般好好地安置,讓住的人感到溫馨並受到尊重。在九二一震災後,慈濟動員超過十八萬人次志工,投入大愛屋的搶建工作,希望讓災民早日安身。──「全球慈濟志工讓一棟棟大愛屋湧地而生,讓災民可以脫離餐風露宿的生活,我真是感恩又安心。」上人在大愛村啟用典禮中也表示,感謝地方政府提供土地興建大愛屋,否則慈濟無法空中造樓閣。「大愛屋坪數雖然不大,但裏裏外外聚集了人間愛:每一戶的流理台、抽油煙機、衛浴設施等基本用品,都是社會人士滿滿的付出。」看著居民笑意盎然地遷入戶戶小而美、社區大幅綠化的大愛村中,「這樣的歡喜就是希望,這分希望來自大愛,有希望就不怕苦。」上人表示。

理念:《二00九年‧秋之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上人詳談理念:「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本來政府方面向慈濟要求帳棚讓災民棲身。但是我認為臺中、南投的受災民眾大多居住在市區,許多家庭有積蓄、有工作,只是一時房屋倒毀,沒有安居處,所以要先讓他們有能夠安穩起居的家;若是等待家園重建的二、三年間都住在帳棚裡,起居不便,容易失意喪志。所以為了照顧、安頓其心,行腳時忽然想到志業體工程進行時,工程人員迅速地在慈濟醫院、靜思堂旁邊搭蓋起工務所,用的就是組合屋。」

● 九二一過後的三年時光,足以讓中部災民安頓身心,而此次水患(莫拉克風災)與當年的地震有很大的不同,受水災嚴重影響的地區多為山區,房屋、土地全被大水沖走,若是堅持在山上重建家園,唯有在未開發的山地再興土木,傷痕纍纍的山體實難以負荷。因此,為讓山林休養生息,上人希望將山上住民遷居下山,於平地安身立命,且不會在暫居組合屋的兩三年後又要為住處煩憂,故決意援建永久住宅。

二、莫拉克風災後,永久屋援建

● 2009年8月7日中颱莫拉克登陸臺灣,東部、南部及中部南投地區受災嚴重。

為長期安頓照顧災民生活,慈濟啟動中長期賑災專案,推動「安身、安心、安居、安學、安生、山林安養生息」六安計畫,與政府、相關民間單位合作,為有意願遷居山下的災民,建立永久的安身立命,可住三代人以上的家園。一來可讓災民安住,二來也可以讓受傷的山林休養生息。

2010.02.10慈濟基金會首座為八八災民建構永久家園--「慈濟高雄縣杉林鄉大愛園區」,是日舉行第一批永久住宅入厝啟用典禮。

補充:《二00九年‧秋之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無論別人有沒有看到慈濟人的付出,至少我們自己看到了,且是清楚地用『心眼』看到,幸好有慈濟這個團體,及時助人、發揮帶動的力量。其他的慈善團體願意援建,大家是為善競爭,並非為名利而爭;只要人人都用無私的心為人群付出,這是好事。聽到民眾信任慈濟、願意登記慈濟援建的永久住宅,我都很感恩。」

● 〈無量義經〉P.55—菩薩的志願要如青松一般(無出眾的外表,卻能屹立不搖),經得起風雨的考驗;更要有堅強的魄力,勇於接受磨練。

君子的志願廣大,見解力強,凡事皆以大眾的利益為先,此為「靜寂清澄,志玄虛漠」。

● 〈無量義經偈頌〉P.65—以智慧觀照,透徹天地萬物之理實為「一」─一能生百千萬法,百千萬法回歸即是一的道理,就能了解道理都在「一」這個法,也就是「志」。

補充:《慈悲濟世無量義──慈濟精神的原點《無量義經》慈濟月刊 348 期‧1995/11》志玄虛漠─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得人身,就要把握此生度此身,好好地發大願,立大志。願大、志大,就是「志玄虛漠」──「玄」是玄遠微妙、廣無邊際的意思;也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將大愛奉獻給普天下的眾生──發大悲心,立大志願。

補充:《慈悲濟世無量義──慈濟精神的原點《無量義經》慈濟月刊 348 期‧1995/11》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但是發心容易,恆心難。凡夫心反反覆覆,「發心」很快,「變心」也很快──開始時很感動,生起一念喜捨心,過沒多久就後悔,覺得自己太衝動,愈想愈「捨不得」。所以,發願立志要有「真喜捨」的心,不論遇到何種境界,都要經得起考驗,這個志願要能經歷「億百千劫」也不動搖。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是「意念」(心)的境界;「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代表「毅力」。只要做到這十六個字,成佛就不難!

事理印證:2013年浴佛典禮前,天天聽到的都是滴滴答答的雨聲;天天從媒體所見,都是慈濟人在雨中彩排、籌備,這一年一度的三節合一,氣象預報卻是-不能輕忽,絕對會下大雨或是豪大雨。

《2013年全球慈濟日─上人致全球慈濟仁者函》……最擔心的是晚上中正紀念堂的浴佛盛典,彩排中陣陣大雨、小雨,考驗眾人體力、耐力與誠心。浴佛中雨勢加大,然人人守之不動,領受法水清涼。司儀一聲號令,藍白相間象徵三千大千世界的圖案,才一眨眼工夫瞬間變色,跳躍出彷如放光的立體琉璃同心圓及飛天圖案。只能說,這場雨來得巧妙!考驗慈濟人點滴累積的至心虔誠,合心一念,值得傳頌、讚嘆!

慈濟菩薩…群策群力化荒煙漫草、泥濘粗礫為福田,搶晴天戰雨天,做好天衣無縫的安全措施。個個發揮智慧、相互補位,尤其面對一片灰茫茫的天空,下一分鐘要放晴或是大雨?若不是合心和氣常存於心,怎能互愛協力顯於行動中,通過各種考驗!

● 福嚴精舍長叡法師參加中正紀念堂浴佛典禮後,以文章分享:法會後,筆者坐著公車離開會場,偶然聽到車上有慈濟人說鄰居有位喜歡做環保的老菩薩,經常來問她:「今天要不要去環保站」,問得讓她不敢懈怠……。我想,正是這種來自於在地草根、普羅大眾,點點滴滴、日積月累的「福慧能量」,才能成就今天這場莊嚴盛大的浴佛大典。

一年一度的浴佛大典只有幾個小時就圓滿了,而法會所需要的「功夫」,是慈濟人在三百六十五天平凡的日子裡,用六度萬行累積起來的、不平凡的「福慧能量」。事後我才理解到:浴佛大典一開始為何要唱那首莊嚴隆重、震撼人心的〈開經偈〉,因為其所要「開啟」的「經典」,正是這一部《慈濟大藏經》!

● 中正紀念堂浴佛典禮總策劃 慈悅師姊則說:以前常常唱「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也不真知道什麼意思,這次知道了。這一場雨,簡直是 上人對弟子修行的驗收。

參、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一、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 〈無量義經〉P.58—「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菩薩的心是以為眾生服務為目的,這種志願並非短暫的,而是從初發心開始,經過億百千劫都不會退轉。

● 得一善而拳拳服膺,生生世世都守著為眾生服務的志節,沒有絲毫自私的心,這就是菩薩廣大的心胸及堅強志願。

● 如此,無量法門就會顯現在前。

● 〈無量義經偈頌〉P.66—(境界好高,感覺好難?)對自己有信心,下功夫內修誠正信實,好好把握這念信心「守之不動」,即使須歷經「億百千劫」這麼長久的時間,但是只要有守志不動的耐心,真正做到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在人群中自然「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 古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是一部經,每個人的形色也都是教育。……(有些人)可作為我們學習的對象;……(有些人)可供我們引以為戒,自我警惕。

● (重要是)我們要學習如何守住那份愛與耐心。

舉例:臺南善化鎮-陳師姊--當初只聽上人說一句:「人人對大地要有責任。」便立志做環保,風雨無阻投入,更影響社區。

舉例:阿嬤級的志工王師姊─車禍而昏迷,清醒後罹患失憶症,病中腦海裡唯一記得的只有環保。一位慈誠師兄每天自願載阿嬤去做環保,風雨不缺席。王師姐已經慢慢復原,說話也有條不紊…。

二、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 〈無量義經偈頌〉P.67~68—物有物的道理,人有人的道理。

人的道理—他們都有「守志不動」的心,內心靜寂清澄,沒有其他雜念,一心只想疼惜大地萬物。……(故而)一法生諸法,故「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物的道理─環保這一法,道理很深,垃圾堆中自有道理,回收的東西無量無數,如何分類、還原、再利用,無不都是法。

● 〈無量義經〉P.59—「大智慧」也是人人本具,有的人顯發於外,而惡業重的人則掩埋在深處。

● 學佛的人有了「智」之後,必須要有純良的「慧」,才能運用智力於善處。

● 「智」能分別世間的事項,「慧」則可以了解出世間的真理。菩薩的智慧具足,他們不但可以分別世間的事項,更能了解出世間的真理。

【思‧想一想】

● 〈無量義經偈頌〉P.69—回歸本性本應是平常、容易的事,怎麼會如此困難?

● 眾生知見受到污染,若要深入佛的知見,必須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去除煩惱習氣,感受佛陀所走過的心靈風光。

● 要走上這條康莊大道一定要有耐心,既然想學道,就一定要用法,有法才「有法度」─依法得度。

肆、「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精神旨要。

● 《2012年冬之卷‧衲履足跡》2012/09/02臺灣宜花東慈誠委員精進日在精舍感恩堂進行,上人對眾開示時,全臺各地慈誠委員精進日亦同時連線。─上人教眾謹記「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無量義經》這段偈文是「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的精神旨要。……

● 「靜寂清澄」的心境並非難以體會,只要想想當初見聞慈濟、聽聞佛法,受到啟發與感動,起歡喜心、發心立願投入慈濟的那一念(初發心);將這一念發心「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信念正確,才能走入人群行菩薩道,自覺覺他。

● 《慈悲濟世無量義──慈濟精神的原點《無量義經》慈濟月刊 348 期‧1995/11》「公信」源於「自信」。

慈濟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具備「公信力」。公信力從何而來?來自團體中每個人的「自信」和「自我要求」。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具有和佛一樣的大智慧和大慈悲;進而自我要求、自我磨鍊,開顯本具的佛性。

自信從「心」起,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照顧得「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但是守持與否,要看你們自己。力量就在你們心裡,不能輕視自己哦!

● 《1996年夏之卷‧衲履足跡》1996/05/08——「《無量義經》有段經文:『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靜寂清澄』是說心念清淨、無雜念,表示清淨的大愛,也比喻無染的本性。若問:『學佛的最高目標為何?』我的觀念是:『回歸清淨、無污染的本性。』這就是修行的目標。佛陀告訴我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意思就是說『心、佛、眾生』雖是三個名稱,其實都是以『心』為本體。」

● 「修行就是要修心。凡夫心是污染的心,佛心是清淨的心;佛心和凡夫心,其實是一體兩面。……

● 「慈濟的情是長情、慈濟的愛是大愛,這分開闊的心胸和大願,即是『志玄虛漠』。佛陀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慈濟人不怕苦,總是發大願、立大志,愈是有苦難眾生的地方,我們愈是要去幫忙;別人不去,我們要去。就如地藏菩薩所發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一般。」

● 「除了『志玄虛漠』,還要『守之不動』。你們不只此生此世才跟著師父,而是過去生就已經和師父結下好緣。有很多人從前沒見過師父,可是一聽到我的名字,一想到慈濟的事,就會生起一分愛心、慈悲心,都有一分認同肯定的心。……

● 「佛陀在《地藏經》中說到,地藏菩薩度化無數眾生,需要長久的時間,其中有已度、當度、未度,有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緣就是這樣累生累世結下來的。以前我們都結了很多的緣,所以現在大家遍布世間各角落,秉持同樣的志業精神,發揮愛的良能。」……

● 「《無量義經》中說,我們的心志要守持億百千劫,這時間有多長?無法計算!但慈濟人必須守住這分志願。《法華經》中佛陀也說,菩薩能把剎那的時間拉長為一劫,也可把一劫的時間縮短為一日,這個意義何在?」

● 「我常常說,要把握當下,把握住剎那的時間。只要能把握住剎那,當下就是永恆!」「你們這次回來是為了參加慈濟三十周年盛會,其實這三十年的時間,是成就於三十年前我看到『地上一灘血』的那一『剎那』。我把握住當時一『剎那』的心念,而且在每一天、每一刻的剎那間,也恒持這個心念,因此成就了今日的慈濟。」

● 「慈濟世界就是在這一剎那間化為永恆。總之,只要我們好好地做,心念守之不動,剎那的時間即可延長至億百千劫。」

● 《2012冬之卷‧衲履足跡》09/02——既入人群,即見「無量法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一部值得學習或警惕的經典。上人說,在慈濟這個大團體裡,慈濟人以彼此的人生經歷與發心立願,相互啟發與勉勵,且共同走入群眾中救拔苦難、見苦知福。只要用心觀察與體會,每一個時刻都在學習、增長慧命。

透過剛剛的分享,我們看到《2012年冬之卷‧衲履足跡》中上人嘗言:「『靜寂清澄』的心境並非難以體會,只要想想當初見聞慈濟、聽聞佛法,受到啟發與感動。這份初發的熱忱,彷如「靜寂清澄」的心境。」

伍、歡喜做菩薩

〈歡喜做菩薩〉,邀請您找回「初發心」!還記得剛剛認識慈濟、加入志工的那份歡喜與勇猛心嗎?這感覺多久沒有出現在生活中了?閉上眼睛,回想一下當時最深刻的感受。

邀請您分享初發的精進心,分享為何這心消失了。在這一周,試著找回初發心,用初發心的熱忱過生活,做志工,對待身邊的一切!

http://meanings.tzuchi-org.tw/index.php/%E8%AE%80%E6%9B%B8%E6%9C%83/%E7%B7%9A%E4%B8%8A%E8%AE%80%E6%9B%B8%E6%9C%83/item/2684-%E7%84%A1%E9%87%8F%E7%BE%A9%E7%B6%93%EF%BC%8D%E5%BE%B7%E8%A1%8C%E5%93%81%EF%BC%883%EF%BC%89

Monday 10 June 2013

事理圓融,就是真理

暢演真實法

清晨時分,上人一行驅車往關渡而去。數片雲朵在秋天的晴空中,隨風輕移,有時漸漸拉長為縷縷細絲,有時又聚攏成團;變化不定的白雲,若欲觀想似幻化成何種物類,就端看各人心靈世界之所思所想了。

「《法華經》說:『正直捨方便』。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前四十二年都在說方便法,直到後七年講《法華經》時,才暢演真實法,真實法就是菩薩道。」上人在關渡園區會客室坐定後,與慈濟海外總督導黃思賢等人談到,真實生活的世界在娑婆,因此,佛陀所要教化的,就是娑婆世界的眾生。

「娑婆世界眾生根器不一,或有難調難伏者,所以佛陀只好先以方便法來教導;待眾生根機成熟了,再暢佛本懷宣說《法華經》之真實法。佛陀所說的方便法,如:念佛可往生西方、坐禪可修得羅漢四果、行持般若可得入涅槃等等。其實,西方、羅漢、涅槃在那裏?都是佛陀的心靈世界罷了;過去的祖師們也曾說,磨磚焉能成鏡?坐禪那能成佛?若執意去追求,一旦求不得時就走入迷途。」

「娑婆世界『六道眾生』可說都集聚在人間中,就如身處非洲的飢餓眾生便是在餓鬼道中,他們身心的痛苦就如被懸空倒吊著,需要人人發揮菩薩心,解救眾生的『倒懸』之苦。」

上人表示,世界需要的是能淨化人心的清流,如今濁流波浪濤天,若清流之水不快點使之清澈,則人世間恐怕就將被濁流所覆沒,很多事再不快點做,真的就要來不及了!

上人這分「來不及」的擔憂,在午間與北區和氣組隊聯誼會中開示時,再次言及心裏的焦急。

所謂「善門難開」,上人表示,在創建慈濟之初,即是希望實現「個個彌陀佛、人人觀世音」的理想,期待集合眾人的愛心去做「予樂拔苦」的志業。然而,過程可謂斑斑血淚,有多少人能體會其為佛教、為眾生的心?知心者有多少人?

上人希望大家對於慈濟成立的因緣始末能真實徹底明了,若有人不知,就要為人說明白,這是身為慈濟委員和慈誠應負起的責任。

「人生最悲哀的是無知,社會亂源之起因也就是無知,若以佛法來說就是無明煩惱。過去我總說要慈悲喜捨,現在我還要強調明辨是非。大家為何要選擇慈濟這條路?要用智慧去分析與探討;也要用心去了解慈濟成立的歷史與志業發展,如此才能真正貼師父的心。」

[知我心者有幾人?]

至於何謂真理?什麼是真實法?上人在晚間場次舉行的北區和氣組隊聯誼會中,再為大家細說明白。

上人說:「人世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的師父坐在台上,坐在台下只有前幾排的人能夠看得清,反而是看現場電視螢幕上『假』的我比較清晰。如此,到底看台上『真』的我清楚呢?還是看電視裏『假』的我比較清楚呢?其實,聽得清楚、看得明白、能夠理解與實行在人間的,這才是最真實的!」

上人強調,慈善、醫療、教育、文化之慈濟四大志業,都是應乎社會的需要,從真實的人與事中做出來的;慈濟人從事濟貧教富工作,被幫助的人得救,幫助人的人皆大歡喜,就因為滿心真實的歡喜,故能長時間不辭辛勞地出錢又出力。

「學佛就是要學合情合理,這也就是過去所說的『人圓事圓理就圓』,真理就是事理圓融,事與理若有衝突就不是真理了,只是理想中的道理而已,現在真正需要的是真理分明啊!」

上人表示,欲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祈求天下無災難,不能空幻想也不能口頭論說,必須走入真實的人間實際去做。培養好的心念,發好願、做好事、說好話,這都是要繼續加強推動的理念;許多人相互祝福、感恩的心聲共振,這陣陣聲波共鳴的吉祥音聲,必定能產生社會祥和的力量。

「世間災難多,還有很多事要推動。期待大家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人人守好本分,這才是真正知我心的人。」

https://web.tzuchiculture.org.tw/tpenquart/monthly/442/442c10-16.HTM

修行四要

修行者應時時提防造作身、口、意三業,應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四件事情:第一──身常謹敬;第二──言常至誠;第三──心常柔順;第四──行為要「善權方便」。

行事細心 待人恭敬謙讓 

首先是「身常謹敬」。謹──就是謹慎,敬──就是謙虛、敬重。我們做事應時時謹慎,對事、對物都要細心,不要大意,對人更要恭敬謙讓。平時講話若粗聲大氣,即使是一句好意的話,也會讓人生起煩惱心,我們何不把這句好話放輕聲調來講呢?不止是輕聲細語,我們還要訓練自己,講出來的每句話,都是從內心真誠地說出來的話。

其次是「言常至誠」。佛陀教導弟子們,要避免四種「口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我們每次說話都要很用心,要講真實、誠意的話,不要打妄言、說謊話;言語跟人格是平行的,如果說謊話,人格就會被貶低,會讓別人看輕。所以,我們說話要言而有信,不可打妄語。

言語謹慎 至誠婉約 

「兩舌」就是搬弄是非──這邊聽到的話,馬上跟那邊的人講,把一句話搬來弄去,使別人起衝突,或者傷了人家的心,這些都是很惡毒的行為,所以我們要很注意。有人一聽到別人批評某個人,就打抱不平急著去跟當事人說,這實在要不得,因為常常會把事情弄得更糟。人與人之間要培養感情並不簡單,可是要破壞卻很容易,只要一句話就夠了,所以,言談一定要很謹慎。

「惡口」也是我們在言語上要避免的。有的人說──我罵他並沒有惡意,而且也不是真的罵他,我講話的習慣本來就是這樣。但是,不好聽又很大聲的話,別人當然無法接受,所以,我們講話要文雅一點,不要說粗魯的話,說粗魯的話會被認為沒有教養,這對自己的人格是多麼大的損害;所以平時說話要多訓練,要講得禮貌又文雅。

「綺語」就是好聽卻不誠懇的話。真正的好話讓人聽起來很歡喜,並且能生起信任的心,因為這是真心誠意說出來的話,所以能取信於人,這就是「柔語」;如果是在人前說得很好聽,在背後卻中傷他人,這種就叫做「綺語」,也就是所謂的「口蜜腹劍」。所以「綺語」跟「柔語」是不一樣的,「綺語」是內心奸詐,說話好聽,但是卻暗中傷人,讓人起煩惱心;而「柔語」就是誠心誠意說出來、讓人既歡喜又信任的好話。我們要學習「言常至誠」,說話要說得至誠、婉約。

調和心意 善巧度眾


「心」常柔順,亦即把心意調得柔和善順。人的本性原本慈悲、具足智慧,但是若被不好的習氣蒙蔽了,就會變得剛強易怒,看什麼都不順眼。我們何不好好調伏己心,把那些壞的習氣去除,讓本性中的慈悲、智慧顯現出來,使我們的心不管看到什麼都能包容,不管聽到什麼都能自在,則無論是說話、做事都會很圓融。

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則要「善權方便」──心無惡念便是善,『權』就是權巧方便。學佛、行菩薩道救人,如果沒有善權方便的方法,就沒辦法融入於人群去做救人的工作。在紛亂擾攘、多苦多難的眾生之中,我們要不畏艱難、煩惱,秉持慈悲與智慧,隨緣、善巧地做救世的工作,這就是善權方便。

這些都是學佛者應該修持、進而努力推動的。只要做到身常謹敬、言常至誠、心常柔順、日常行為善權方便,則我們的修行就可以很自在、很如法,對人對己都有益處。希望大家要多用心啊!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219期

Thursday 6 June 2013

齊研習 負責人的胸襟與氣魄

第一次海外全球負責人暨主要幹部精進研習會,於2013年6月4日至6日連續三天,在花蓮靜思精舍舉辦。

建構海外志業 永續思考

此次研習會源於,隨著慈濟愈來愈受到海外當地社會國家的認同與肯定,必須開始思考如何建立較有規模、制度的運作方式。因此,負責人的角色、任務非常重要,肩負著志工與行政統籌雙重功能的角色,不單只是發心來做慈善的工作而已。

因此這次研習會課程規畫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希望藉由本會創造的平臺,讓大家在三天的交流座談中,能提出一些問題,或是在個人修行上,所遇到的困難,由證嚴上人與常住師父,針對當地的會務做指導方針,讓負責人的理念一致、讓海外慈濟的永續發展能夠更扎實、更穩固。

以誠勤 向上人學習

6月5日在精舍感恩堂開營,共有來自全球二十六個國家地區、三百多位負責人與主要幹部參與,德宸師父在開營中,詢問在座的學員,是否有「誠」--誠意方殷是否有提起?這次營隊幕後工作人員,以「誠」來服務大家,所以期許,既然學員要回來學習,大家又是靜思弟子,更應該發四弘誓願,萬緣放下,以恭敬心來參與。

時光稍縱即逝,二十四小時分秒不差。尤其,靜思精舍是個修行道場,更能體悟大地萬物生生不息的流轉,時光不停。課程接著由精舍承擔影視組的德浩師父與學員分享「法音宣流繞全球」,上人在靜思精舍一天的生活情形。德浩師父分享,每天在精舍,深覺常住的每一頓飯都是很辛苦的付出,提醒他在執事時,更要全力以赴。

他提起,精舍凌晨三點半尚未敲板,上人就已起身展開一日的生活。得在五點半對眾開示,法語洗滌眾生心。匆匆用早齋,又得接著志工早會,與聆聽大醫王和志工的心得。約八點多,訪客陸續來到,又是整天的會務指導……一天行程滿滿沒空檔。簡直就像蠟燭兩頭燒,不斷地環顧全球事務,那怕是睡覺都覺得是種浪費,上人形容自己的心念是「抽骨為筆,用髓當墨,皮肉為紙。」完全沒自己,對慈濟人的感恩,無以為報,不敢懈怠,每天親自作筆記,隔天依然上殿供佛講經。

靜思法脈 海外經藏編纂


課堂豐富一堂接一堂,靜思法脈暨慈濟宗門文史結集研修中心編纂處洪靜原老師,分享海外慈濟史編纂,她談及內容有責任與使命、經藏與史藏、海外慈濟史開展。所以上人更期許,此次結集文史的浩大工程,非為出版或展示而做,而是要鞏固法脈宗門的精神理念,為後世靜思弟子、慈濟宗門,樹立可供依循的修行法則、教育規範。

文史結集資料的功能,也將成為正式的官方版叢書,靜思佛學院之教科書,慈濟學研究依據。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間寫歷史,為慈濟立經藏。彙編經論文史的千秋大業,上人強調此是龐大工程,絕非單人可以完成使命,必得合眾人之力,經團隊集思廣益方能成就!

從第一階段,招募志工參與上人講述經典原始講稿聽打、聽校工作包含:常住師父、清修士、資深委員、教聯會、人文真善美等。將近三千多人來參與結集工程。時空跨越的四十四年,將早期上人開示錄音帶,轉換成聲音檔,聆聽後打成文字,光是佛典,《淨因三要》、《地藏經》、《佛遺教經》、《降伏十魔軍》、《八大人覺經》、《人有二十難》、《三十七道品》、《父母恩重難報經》等共八部。接下來還有六部經典故事。

第二階段再將內容引用經文,講佛典故事、講慈濟人慈濟事、講時事、新聞、現代故事等,以及引用四書五經等學術用語,人名、國家、地點、時間,其他覺得需要查證的內容,一一查證。

海內外慈濟人推行志業、就地付出,每一天都有豐富的慈濟歷史,每一天的慈濟事都在延續過去、拓展未來。例如《印尼慈濟史》架構完成,以「法脈、宗門」之架構,開展海外慈濟史。海外慈濟史架構確定,除印尼外,已同步開展:菲律賓慈濟史、馬來西亞慈濟史、新加坡慈濟史。

如是信受 如是奉行

接著,負責人的胸襟與魄力這一堂課中,由全球總督導黃思賢分享,如何做個稱職的負責人、幹部。黃思賢經驗分享,功夫不是靠別人,而是靠自己,以誠、以正去面對。

走進慈濟二十四年,黃思賢自問心也會有軟弱的時候,但每次碰到重大困難的時候,他常常觀想,上人每天面對那麼多的事情、問題,那麼多細微,那麼繁雜的會務,到底怎麼去面對?為何上人可以,反過來問自己為何不可以?大概是跟自己業力牽絆有關,但一切總還是歸於「心」──心量和度量,心可包太虛。

一而生無量,從佛心到上人的心,到常住師父的心,到弟子的心,如果沒有用修行的心來做慈濟,就會很痛苦煩惱。常會說「我不做了,換人了。」這就是心沒有契合,沒有忍辱心。弟子要向上人學習,為何人不可以呢,能做到上人的法在弟子身上發酵,這也是上人的榮耀。

上人如是開示,弟子如是信受,如是奉行。上人用睿智與遠見,在好幾次的賑災當中,上人已經看到該如何做了。同樣的弟子也要不斷精進。負責人要做的事情很多,慈濟的事務很多身心負荷不了,但是時間是自己支配,身心要照顧,上人要我們精進是不懈怠,不是把自己的身體做壞。不懈怠,該做的時候去做,不該做的不去做,做好時間的管理,心念,很重要。

做執行長幹部,秉著應有的原則。如何做個稱職的負責人,受到委屈突破不了的問題,忍得下來嗎?需將心靜下來,用上人的法,學習上人的無私,以誠、以意,堅定對慈濟的道心。

落實會議 穩固組織

隨著慈濟志業人力不斷增加,相對可以與上人面對面座談機會變少了,這次營隊,上人特地開闢三場溫馨座談,就是希望讓弟子們說說心裡話,就像孩子在面對母親一樣的心情來提問、回答。6日第一場與上人溫馨座談的是甲組國家,分別有加拿大、美國、南非、賴索托、莫三比克、巴拉圭、阿根廷等國。

而晚間原本的選課時段,亦因全球總督導黃思賢看到海外慈濟志工斡部的問卷調查單,了解在海外推動慈濟會務所碰到的一些問題;包括組織運作、管理制度的人事問題等等,於是,將原本是選課的時段改為互相交流,期待大家把問題拋出來,請宗教處同仁代為解答,或由其他國家團隊分享實務經驗。

在交流中,黃思賢提及佛弟子的五種問難:(一)不解故問(二)試驗故問(三)疑惑故問(四)輕觸故問(五)利樂眾生故問,佛陀都以讚歎回答「善哉,善哉」,期待大家勇於發言,取他人之長,運用於當地,落實上人的法,讓會務推動更順暢,接引更多當地志工進入慈濟大家庭。

也提及上人慈示三大重點:落實會議制度,穩固組織架構,強化人才教育。一再告誡大家真修行者必有感恩心,而非挑剔心。

整個研習會第一天,就在海外負責人諸多討論、熱烈分享下,依依不捨中結束,第二天課程之後,緊接著6月7日至11日,將繼續舉辦「慈濟基金會海外聯合董事會」,可預見每位參與營隊、董事會的負責人、幹部,都將會在收穫滿滿下,找到新的動力,承擔起海外慈濟推動的領航員角色。

(文:北區人文真善美 靜思精舍報導 2013/06/06)

Tuesday 4 June 2013

如是無相 無相不相 不相無相 名為實相 

/ 化十

上周,原本要和大家分享讀《無量義經》的心得。

因為兩位師兄要增加他們的分享時間,一個要說「四合一」,於是把時間讓給了他們。

誰知道,一個臨時不能來,叫另外一位師兄講,而且說要說重一點的。

在最近一個事件上,這位師兄自己也不跟四合一,要叫大家尊重四合一,如何能夠服人?

這麼多年來,只能接受一項事實:組長本身必須以身作則,除了言教還要有身教。

否則,我們只能永遠在原地踏步。

在原地踏步也罷,只怕是不進則退。

善解包容,是要付出代價的,那便是:不會進步。

因為怕對方生氣,因為怕對方不來,大家也要做好人,所以大家都在善解包容中委屈求全。

於是,只好這樣安慰自己:佛陀要說《法華經》時,都有三千弟子離座。

自己何德何能,豈敢要求大家來聽自己?

那晚,原本要分享的一些重點如下:

1. 說完了《水懺》,爲什麽師父再說回《法華經》?

2. 法華三部:要瞭解《法華經》,就必須先瞭解《無量義經》(開經)。

3.師父要我們先懂《水懺》,因為要我們知道因果、因緣果報。

4.但,我們的腳步不應該只停留在因緣果報上,佛法浩瀚,自己應該再求精進。

4.師父腳步從未停歇,我們也要跟緊腳步,不要停留在因果,必須提高自己的格局,往佛法再深入(上求佛道)。

5.《無量義經》p225/p234: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
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 

6. 我們還是注重在名相上,爲了活動而活動:

  •  灰衣:無相 (快樂做)- 因為不知道有名相,所以做得很開心。
  • 藍衣:著相/外相(煩惱做)- 開始著相,爲了做而做,所以做得很煩惱。
  • 受證:實相 (解脫做)- 瞭解了實相,理應很解脫,但事實是這樣嗎?

7.四合一:我們只有名相上的「四合一」,但在做事時往往忘了「四合一」。

8.檢討活動:浴佛/素食愛灑。爲什麽沒有面對檢討的勇氣?如何帶新人出來?

9.建議以培訓組的檢討方式:先自我檢視,其他人再提出建議、給予鼓勵。

那晚的出席人數并不理想。

1.  可能是基於假期關係,慈委及培訓的出席率超低,有待提升。

2.內容再好,聽到的人不多,那是很可惜的。

3.往往活動無法達到共識,那是因為大家沒有共同的方向,沒有一起來入法,如何有共同的方向?

4.「四合一」里各組長們本身沒有出席,要如何帶人?

5.灰衣比藍衣精進,人數少的社區比人數多的社區精進,怎麼會這樣?

6.與其把重點放在慈委上,不如就將共修改名為《四合一共修》,將重點放在那些真正要做事的四合一幹部上,讓有心要來入法的師兄姊都能來出席。

Monday 3 June 2013

凯恩斯是错的,是禍國害民的經濟學

這裡我簡單解釋一些經濟學的主流之一的凯恩斯主義。現在世界各國,或多或少都施行凱恩斯主義,不少經濟學家對這主義都堅信不愉。

有一本書叫《你看見得和你沒看見的》。

這本書說出很多經濟學家看見某某政策所謂的好處一面,卻忽視了他看不見的壞處。

現在凱恩斯主義者,就是這樣。

他們相信凱恩斯主義的好處,卻看不見其壞處。實際上,他們所看到的好處也只是表面看上去很好,實際上沒那麼好。

這就是為何凯恩斯要發明宏觀經濟學。因為通過宏觀經濟學,就能掩蓋細部的結構性問題。

這裡,簡單向你說明凱恩斯主義的8種繆論。

(1)人為管理

凯恩斯認為現在經濟的貨幣和利率已經可以交給人為管理。

很遺憾,就是因為這種思想,才會造成經濟崩潰。

眾觀人類的歷史,非市場化的成功人為管理貨幣和利率,從來都不存在。

這是因為人性的缺陷,注定了人為經濟管理都是以失敗告終。

(2) 人為降低利率

凯恩斯主张通过制造更多货币降低利率的方法最终会事与愿违。

将新货币注入经济后,会引起通货膨胀。隐蔽性通货膨胀、低报的通货膨胀和资产的通货膨胀一起制造出泡沫。泡沫破灭后,利率又开始上升。

因此印刷更多的货币只会引起通货膨胀或泡沫,最后又会引起危机和萧条。

採取的超低利率政策令民眾存款縮水、進而影響消費,令企業投資報酬減少,摧毀了業務模式,接著在技術上阻礙了附買回協議市場;「照這樣一路發展,某程度上也失去了經濟成長的控制權」。

實際上,決定利率的不是貨幣供給量,而是利潤。貨幣供給量增加只能起到短期效用,但是後果則是行成大量不良投資。

(3) 税收控制通胀

凯恩斯认为通货膨胀可以通过税收加以控制的观点是错误的。

高赋税不仅不能制服通货膨胀,反而使通货膨胀失控。

政府徵收了高稅,請問這些錢就消失了嗎?

沒有!

它反而會造成政府更加揮霍無度,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危險!

(4) 節約悖論

凯恩斯认为如果人人都儲蓄,經濟就無法來動。所以鼓勵更多地消费,更少地储蓄。

諷刺的是,沒有子嗣的凱恩斯卻自己勤勞儲蓄,其遺產高達50萬英鎊,等於現在過千萬美元。

實際上,如果照凱恩斯的思想搞經濟,國家國民只會变得更加贫穷。

一個國家的繁榮繫於生產。

只有辛勤劳动、储蓄和生产,依赖于无千扰的利润和价格体系,才是走向繁荣的可靠路径。

其他的想法不会使个人变得贫穷,也会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贫困。真正拉动经济的不是需求而是生产。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私人储蓄。

消費主義至上來帶動經濟,甚至不惜借貸消費,這是把國家帶往衰敗之路。

這世界上哪有越消費越富有的道理,我真不知道為何會有一群傻蛋相信這歪理。

拜託啦!

你們看回人類歷史,有哪一個國家的強盛是靠消費強大的?

全部都是靠生產的。生產可以創造消費--不過,前提是不准政府和銀行製造通貨膨脹。

(5) 指望不懂經濟的政客修正经济

如果你患了心臟病,你敢叫專門治療肺病的醫生開刀嗎?

政客们根本不会有“长远的视野”,他们的眼睛紧盯着的是下~次的选举,他们忠于的是支持和赞助他们的利益集团。

如果要在哪儿找到 “集体智慧”,那很可能是在市场中。凯恩斯所谓的“专家的治理,中的专家并没有把我们带向繁荣,反而带领我们走向一個又一個泡沫,一次又一次經濟危機。

我請你們仔細思考一下......每次凱恩斯主義開出的解決經濟藥方,是不是都和當初製造問題的方法。製造經濟危機和治療經濟危機的方法都是同一種藥!稍有常識會發現不對路了!

你要死,吃鶴頂紅;你要活,也吃鶴頂紅。根本就是神經病!

(6) 錯誤將貨幣當作財富,印钞救市為未來埋下祸根

每當經濟衰退,為了要避免萧条,政府必须停止不负责的印刷货币、借债、支出的行为。但是,越是试图通过干预市场体系来提供完全的安全,不安全性就变得越高。

市場干預不但無法讓市場恢復平衡,反而造成更大的扭曲和失衡,為未來埋下祸根,醞釀更大的危機。

一旦银行养成了印刷货币的习惯,通货膨胀就必然会发生,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又会引发金融危机,接着就会发生另一轮的通货膨胀。

总之,恶性循环就此展开。用赤字开支来刺激经济将引领我们走向“地狱之路”。

(7) 干預市场阻止經濟自我修正

凯恩斯为了控制通货紧缩,提出了被人们称之为通货膨胀的政策,但事实证明通货膨胀不是良药,它会使病人的病情越来越糟。

如果要使萧条尽快过去,最好的办法就是什麼都不干預,讓該活的企業活下來,該倒閉的就倒閉,不要進行任何紓困,就能讓在泡沫經濟中大量的不良投資儘快排毒,让价格体系自我修复。不要畏懼大企業,大銀行破產,國家不會因為它們的破產就完蛋。只要不干預,任何的恐慌都是短期的。

凱恩斯經濟學家最常拿的例子,是1929年大蕭條,並直言自由市場造成經濟危機,且無法自我修正,所以才有政府干預的必要。

這是完全錯誤的。

實際上,造成1929年大蕭條並非自由市場所造成,而是計劃經濟。

首先,歐美政府沒有恢復一戰前的古典金本位,反而為了自己短期方便,以一個不嚴格的金匯兌本位制來代替,這為製造經濟泡沫創造了條件。

另外,中央銀行的存在不是自由市場的產物,它是計劃經濟的產物。

中央銀行人為壓制利率於平衡水平下,扭曲了市場,造成了經濟泡沫。

泡沫破裂後的大蕭條爆發,美國胡佛總統和羅斯福總統錯誤的採取大量干涉主義,結果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將大蕭條時間拉長。

凱恩斯主義拯救大蕭條其實只是一種政治謊言。

要看證據,就在失業率裡面。雖然失業率有下降,但是仍有超過1000萬人,約17%的失業率,這證明政府投資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政府債務飆漲,製造更大的結構性問題。

古典经济学家给出的弹性工资可以帮助医治萧条。如果价格下降了,工资应该自动降低。工资的下降正好能够保卫工人的工作和消费。

但是,沒有古典经济学底子的凱恩斯則大話西游,提出脫離現實但看起來很美的經濟主張。

依據凱恩斯的主張,不但無法修正經濟失衡,反而加大了失衡。

因為凱恩斯主義可以加強政府權力和提高銀行家利益,所以被利益集團大量用於對經濟學子

洗腦,讓所有學經濟的人都以為凱恩斯主義是真理,以維持這些上層階級的利益。

(8)黄金不是野蛮遗物,而是自由經濟象徵

黄金不仅不是什么“野蛮时代的遗物”,反而是对抗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保险措施。

黄金本位制可以牵制银行体系,使之变得不那么危险。凯恩斯认为应当建立单一的世界货币机构,但是如果将所有权集中到一个全球性中央银行身上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有可能会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性大通胀。

在自由贸易方面,国际劳动分工能使我们变得更有生产力,更加繁荣。

沒有黃金,就沒有方法來保護來老百姓的辛勞財富被政府,銀行和經濟學家,福利經濟學家,以各種表面動聽,實際陰險的計劃而被侵占。

黃金不只是貴金屬,它也不只是貨幣這麼簡單,它超越了貨幣的意義。這是被紙幣體系洗腦的經濟學家根本不知道的,因為他們只會用紙幣的角度看經濟,而紙幣卻是一個不可靠的價值衡量尺度。

經濟學家根本不知道,如果貨幣沒有內在價值,對經濟的危害性會多大?

結語

凯恩斯主義並不是新東西,它是《重商主義》和《John Law主義》的混合體。

為何很少人可以看明白凱恩斯的《通论》,而這《通论》卻有成為主流呢?

凯恩斯主義之所以會成為主流,並不是因為他掌握了真理,而是得到有錢有勢的利益集團支持。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的《通论》是一个充满混乱技巧的大杂烩。但是历史学家认为在金融事物上,制造复杂性经常是为了掩饰事实,进行欺骗。凯恩斯是一个推销员,他为了销售一套特别的经济政策,故意制造晦涩的文章来吓唬人。 因此,我们应该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读《通论》这本书。

凯恩斯是语言方面的大师,他真正伟大的地方在于詭辩的能力。這從別人對他說,你的方法長期會出現問題。凯恩斯反駁道: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這種鳥話就看出他的性格。凯恩斯死了!我們還活著,我們兒女孫輩還活著。凯恩斯當然可以一走了之,我們不能!

凯恩斯不是一个常识经济学家,凯恩斯惯用的手法就是将某个常识性观点颠倒过来说,使之以一种好似深刻、新颖的面貌为众人所知,然后从人们的瞠目结舌中获得享受。

凯恩斯主义的中心谬误是它试图修正价格和利润体系,实际上这种修正却制造出了极其糟糕的局面,所有的干预措施都能以某种方式对经济造成危害。因此为了走出困境,我们需要的是停止对价格/利润体系无孔不入的干预和破坏。

凯恩斯的思想正统治着现在的世界。

但是,我對任何凱恩斯主義者,或者真在大學學習凱恩斯主義者說:

你可以用凱恩斯主義來考試,拿文憑;

你也可以拿凱恩斯主義去找工作;

除非你認為你的良心大於工作,或者你已經夠大,不需要靠凱恩斯主義找吃,那你就繼續用這凱恩斯主義。

不過,很遺憾,你花費過萬元計學到的凱恩斯主義,上網就能學到。

你花費幾年學的凱恩斯主義,都是錯誤的經濟歪理。它存在的目的不是搞好經濟,讓人民活得更好,而是讓政府和銀行家及少數有錢人賺更多的錢。

不過,你的凱恩斯主義還可以讓你找吃,所以你不算虧損。

只是,凱恩斯主義也沒有多少年的命了!

歐美日這樣印鈔票下去,出現貨幣崩潰根本只是時間問題。當貨幣崩潰發生時,凱恩斯主義就會被人扔進垃圾桶,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家都會成為瘟神。

不過,人類不是高智慧的動物。

過了幾十年,或者百年,若干勢力人士會出現,他們會扭曲自由經濟,讓經濟陷入危機。然後,新的凱恩斯主義又登場。當然,名字可能該為彼得主義,阿貓主義或阿虎主義。以新的形象包裝,讓人民重新擁戴這新的凱恩斯主義。

下來呢?

當然是再讓這新主義将人类拉進贫困深渊。幾十年後,又爆發革命,又放棄,然後過幾十年又擁戴,如此循環不息。

這就是人類。

歷史證明了一件事,人類從來不會從歷史上學到教訓。

http://ckfstock.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