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
世間上的人看到外面的色、聲、香、味、觸,認為是實在的,所以就著相,著了相就想佔有,巧取豪奪,這都是迷於外面種種假有之相。「內迷著空」,有些人用功修行,遠離外面的境界,不被外境迷惑,但是聽聞佛性是空性,又拼命去想一個空,甚至執著空即是佛;佛性本來就是真空,知見無知就是真空,但是真空當中不妨礙妙有;若執著空,認為空性就是佛,又去想一個空,空上加空,這就是著空,因此,不能契悟本具的真空。
禪宗祖師說:「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有也不執著,無也不執著,不著空有兩邊,就是「於相離相,於空離空。」世上的人,不是執有就是執空,執著外面的有,就迷失自心當中的妙有;執著一切空,就迷失我們的本性本空。我們自心當中,具足一切功德、一切智慧神通妙用,不需向外求。心性本空,再執著一個空,就是重床疊架,迷失自己的本心,所以要離空、離有。
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能作到外不執相,內不執空,就見到本心、見到自己本具的佛性、本具的覺性,這就是「開佛知見」。所謂開,就是開啟;譬如我們把門窗打開,就能清清楚楚看見裡面的一切。悟到每個人都有佛性,就看到自心當中的寶物。「示佛知見」,門窗打開以後、悟了以後,知道自心有很多寶藏、智慧功德。「悟佛知見」,是自己得到這個寶貝了,得到本具的佛性,一切功德、智慧寶藏都是現成。「入佛知見」就是自己得到受用,能運用這念心,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
佛,猶覺也。
佛就是覺悟的意思,這裡所說的佛不是有形相的,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是丈六金身;而是指每個人都有的佛性,佛性就是覺性。《四十二章經》裡面講:「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佛性是每個人的靈知靈覺,靈知靈覺在那裡?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就在我們的六根門頭,這就是我們的覺性,每個人本具,如果向外執求,就如日中找影,騎牛找牛,是絕對找不到的。
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
覺有四個層次,開、示、悟、入,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佛非從外求,自心當中不著空、有,沒有任何妄想,心中自然了了分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歸一,歸一以後,覺性現前,本具的真如實性就顯現,一切都是現成,見到自己本具的覺性了,這就是開佛知見。
六祖壇經機緣品 心悟轉法華
惟覺法師開示
921026(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