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一部流行極為普遍的大乘經典,六祖惠能大師就是聽了本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的,而經文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直破人心認假成真的執迷,開啟般若空的智慧觀。
可曾想像過從179億公里遠外的太空,轉身回頭看看地球是怎樣光景?1977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射了航海家一號,已在太空中漫遊三十五年,如今已經抵達太陽系的邊緣。日前NASA發布航海家一號,從179億公里外拍攝的地球照片,照片中的藍色星球,在浩瀚的宇宙裡,看起來渺小有如一粒沙塵。
這不但顛覆一般人對地球的印象,也如同《金剛經》所說:「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剛經》說世界是一合相,一切現象都是因緣所生,今天我們在地球所看到的森羅萬象,在179億公里外的因緣下,所呈現的卻是一粒沙塵,這道理人人都懂,但透過科學照片呈現,仍令人驚豔不已。
能斷一切煩惱
《金剛經》自鳩摩羅什翻譯為漢文後,在中國佛教界流行極為普遍,尤其禪宗五祖弘忍及六祖惠能的弘揚,使得《金剛經》成為禪宗學人的日常誦讀課本。到了宋代,出家眾的考試中,還有《金剛經》一科,由此可見《金剛經》所受到的重視。即使今天仍是佛教徒喜歡讀誦的經典,就連知識分子也都喜歡閱讀,美學大師蔣勳就把《金剛經》當作每天晨起靜修時念誦的早課,他說:「每天的念誦帶給我平靜喜悅,是一天裡最開心的時刻。」
儘管如此,由於該經旨在論述成道境界,即無上正等正覺,在佛教中亦為「不可說境界」,故文字雖簡練優美,卻足以提舉般若學的綱要,在閱讀上並不容易理解,加上名相之繁雜,敘述之反覆,都使得《金剛經》如萬丈高牆,讓人不得其門而入。
佛法講緣起法,認為世間一切現象具有不斷變動的無常本質,凡意識所能夠感受、構造的一切,都叫作「假名」,在《金剛經》中則被稱作「相」。但是人們頑固地執著自我和外部客觀世界是真實的,由此造作無量無邊的身、口、意三業,並受三業的牽引、拖累而煩惱不斷。
而《金剛經》主要講述的空性,就是要破除這些煩惱,經中大量使用「非相」、「非法」等句子否定世間一切,就是要人離相、不住於相。如同聖嚴法師在《金剛經講記》一書中所說:「心有所住,即離無上菩提之心;心能降伏,即是無上菩提之心。」唯有不執著這些「相」才能體驗真理,真正得到自由。
不過,知識上的道理不等於現實生活,眾生普遍被相所綁縛,對於經文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難免要生起疑惑,就連佛陀自己在《金剛經》裡都要說:「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片言隻語也能受用無窮
不只經文要義難以置信,經文呈現方式也令人難懂。凡讀過《金剛經》的人,都有一種感覺,對於經文的主要精神還能理解,但細讀下去,對於每個細節的敘述則不甚了解,甚至感到矛盾、困惑,看似否定一切,又不盡如此。經中多次把「法」、「非法」,「相」、「非相」列舉,如說「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等等,反覆的言論,不只一般初學者困惑,在《金剛經》初譯時期,南北朝高僧還將該經視為在義理上有嚴重缺點的「不了義經」。
「這就是《金剛經》的特色,它雖闡揚空性,但絕非對『有』的簡單否定。」法鼓山國際發展處監院果見法師強調,把《金剛經》的「非法」、「非相」簡單地解釋為「不存在」或者「空無」是不準確的,那將連因緣果報等世間真理都徹底毀壞。
法師指出《金剛經》的否定是站在超越的立場上進行否定:「如果你以為《金剛經》否定這,那你就陷入圈套;但如果你以為,《金剛經》不是在否定這,當念頭一起,你又陷入另一個圈套。」果見法師笑說經文裡充滿著很多的圈套,往往提供了新的概念,馬上又打破那個概念,透過不斷反覆的思辨,突顯出一切法的無常、無定性,只有不斷的超越、放下、不執著,才能領會箇中妙義。
喜讀《金剛經》的華梵大學佛教學系系主任李治華,也笑說自己一開始對經文似懂非懂,但讀《金剛經》就像與佛陀及須菩提兩位大師學習,每次都有不同的體會。
■ 張錦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