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9 October 2012

修行道場 是慈濟人的家

有人認為臺北已有許多聯絡定點,為何還要繼續購買會所用地?

上人慈示:「慈濟的宗旨在淨化人心,欲淨化人間必須走入人群。慈濟在各地成立的會所,是一處人心道場,並非只供人來此拜佛以外便無事可做,而是期能接引社區民眾前來深入認識慈濟,進而投入慈濟志業,透過助人以去除習氣、長養善念,完成自我淨化,營造一個互相關的祥和社區」。

「再者,臺灣土地應善加發揮功能。如三峽用地本是廢棄的磚窯廠,地點很不起眼,但現在已可作為大愛臺拍片場,未來也將闢地設計臺灣文化區,搭建三、四十年代的田莊、農舍、街坊等,則大愛臺就不必到處外借場地拍片,也無須偏勞眾多志工趕在拍攝前清理該處環境。」

「慈濟人應很熱誠地走入社區,普遍去提倡倫理道德,以挽救世道人心。只要一處地方是慈濟道場,他們就能自立自強善加經營,而成為接引人的莊嚴道場。如高雄、臺南和彰化等幾處會所,往昔舉辦歲末祝福得與其他地區合併,但現在已可獨力承擔數場次,而且每場次都人潮滿室,足見許多社區民眾已接受慈濟教育,實令人感動與感恩。」

建立社區道場 安定社會人心

「慈濟是取於社會用於社會,慈濟世界是大家的,所以要經營出一個家的感覺。我們的家是個『大家』,慈濟所建設的每個社區道場都是大家的,也就是『慈濟人的家』,這個『大家』有活動,不論在哪裡,我們都要去幫助。」上人說,我們應為社會建設硬體以造福社會,教育軟體以安定社會。

「師父的志願在淨化人心,若無道場如何淨化?」我們常說要落實社區,我們要左鄰右舍都可以將心靠攏過來,希望在社區鄰里大家都可以合心。有人說:「以前聽說慈濟很好,但是不知道要從何處進來?」我們要祥和社會,必定要從社區帶動起來,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讓每個人可以凝聚起來發揮愛心。上人曾說過「社區道場」也就是要慈濟人結合鄰里,彼此互愛耕耘社區,以社區為家。

「我們把法帶進社區,以社區為道場,安住人心、正念向道。現在的社會,大家的心都很不安,我們應該要用社區道場來安住人心。」若能常在鄰里間互動、敦親睦鄰建立社區和樂親善的氣氛,又能開闢社區活動的道場,人、時、地因緣具足,就能籌畫舉辦相關的精進活動。上人教示,共修不要拘限於拜佛或誦經等形式,可再推動《三十七助道品》共修,吟誦《三十七助道品》道氣具足,能把修行的三十七種根本方法沁入己心,讓我們守護道心,時時警惕。

凝聚眾人善念 珍惜道場道風

上人慈示:「設立會所最重要的是,要讓這個地方成為能啟發大家愛心的道場,因此要多在鄰里間呼籲,不要分別當地人或華人,只要能啟發人人的愛心,由點擴及成面,社會就能增添一分的祥和。」

「慈濟在一個地方設立一個點後,這個點要發揮良能之前,當地慈濟人必定先將自己的愛心、耐心啟發出來,然後才能真正去啟發別人。自己內心若沒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要愛別人就會很困難,所以若是當地慈濟人還不多,就暫時不需興建會所。一旦新增定點後,最重要的是,大家的心要把持住正確的方向,道場才能發揮啟發眾人愛心的良能。若大家的心沒有很正確的方向,而又設立定點,就會衍生很多是非,道場就會變成是非場。」

上人期勉眾人要珍惜會所,人多後雖然力量會增大,但事也會變雜,因此要用心讓會所成為啟發善心善念的修行道場,莫成為是非場。

「慈濟全球各分會都是社區道場,都在慈濟基金會名下,而並非是精舍在彼地另建常住道場,故財務必須清楚劃分,既永保慈濟清譽且不遺財產糾紛於後人。此是為人師者用心顧及弟子們的慧命,不論在家或出家,凡跟隨我修行者,可以別無特色,但必定要顧好清淨心,心地淨如琉璃,才不枉慈濟行。」

上人開示於2004年11月01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