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想一個家庭擁有鬆弛感,那麼這個家庭中,不能有控制欲太強的人。
家庭系統排列大師海靈格曾說: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欲太強的人。
控制欲強,不僅意味著他喜歡控制別人,還意味著,他無法忍受失控的感覺——他希望一切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中。
這種對於掌控感的過度追求,會使得任何一點不符合他預期規劃的事都讓他變得暴躁易怒,甚至崩潰。
不一定是什麼大事,很可能就是一些生活瑣碎的事。
和這樣的人一起生活,猶如鈍刀子割肉,你得時刻謹小慎微,小心翼翼,生怕哪裡做得不好,就變成一場風暴的導火索。
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在幼兒期就能敏銳覺察到周圍環境釋放的緊張信號,並刺激身體產生過多皮質醇(壓力激素),過多皮質醇會損害孩子大腦神經發育。
這種家庭環境,猶如在孩子大腦中內置了一個高敏感危險雷達——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被孩子迅速捕捉。孩子的大腦神經都用來發展這方面了,根本無暇去探索未知,發展自我。
其次,家庭要想擁有鬆弛噶,成年家庭成員需要有較好的心理容器。
什麼是較好的心理容器?
淺顯而言,就是能夠比較好的面對和消化自己的焦慮,有心理餘地去涵容重要他人傳遞的焦慮,以及較少向別人傳遞焦慮(尤其孩子)。
這裡的較好的心理容器,並不等同於樂觀。
它是一種基於客觀事實的從容,而非美化事實後的自我安慰。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090951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30910294767141391/?wid=166751137543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