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1 March 2020

爬人生的第二座山

/ 盛治仁

最近閱讀了大衛布魯克斯新作「第二座山」。作者前一本書「品格」,探討我們一生在履歷表和追悼文的選擇上,如何做最好的取捨。這次則以人生可能攀爬的兩座山作比喻,繼續思考人生的態度和價值觀。

多數人一開始爬的第一座山,就是社會文化設定的目標,希望自己名利雙收,生活幸福。在第一座山成功的人,不一定會感到滿足,或是因為發生各種意外,從山頂跌落谷底。有些人開始自暴自棄,憤世嫉俗,也有人因而擴張自己的境界,開始攀爬第二座山。

第二座山的重點不再是滿足自己,而是達成自身利益之外的使命。第二座山的重點不在獲取,而在於貢獻。為了自己投入的呼召,全心奉獻。書中列舉許多人物攀爬第二座山的歷程,非常精彩。

人生只有在爬第二座山的時候,才會感到真正的喜樂。當一個人超越了自己的得失,投入了服務他人的行列,在其他人看起來可能過得很辛苦,但是當事人卻能甘之如飴,在其中找到莫大的使命感和喜樂,如同德蕾莎修女一樣。第一座山登頂的幸福,是建立在外在成功和物質環境下,可能隨時失去。攀爬第二座山的喜樂,則是發自內心的滿足,是一個人轉化後的體悟,不會再隨外在環境改變。

林肯的故事是個典範。他在年輕的時候野心勃勃,追求名聲和權力。後來全心投身於維護美國聯邦的存續,小我就變得不重要了。他曾經帶著國務卿去拜訪McClellan將軍商討作戰策略。等了一個小時後將軍回到家,直接經過客廳。半小時後管家告訴林肯總統將軍已經就寢,請改天再來。林肯安撫和他同行官員,說現在不是計較個人尊嚴的時候,能找到為聯邦而戰的將軍才是重點。這就是他已在爬第二座山了。

他對聯邦和國家的愛,遠高於對自己陣營的愛。在第二任就職演說中,所有的關鍵詞都是「我們」、「所有人」和「雙方」,而不是以北方勝利者自居。林肯沒有把奴隸制度說成南方的制度,而是美國的制度。「不對任何人懷恨,要對所有人寬容」。國家的存續和團結,成為帶給他每天奮鬥動力的使命。

在當前個人主義至上的年代,追求個人成就、滿足個人慾望成為主流,但諷刺的是,光鮮亮麗的社群網路生活和充滿自信的外表,往往隱含對自己未來的焦慮和困惑。而社會因為對自我太過執著,開始造成內部的分裂和疏離,成為在內部區分敵我的部落主義,讓社會持續處於憤怒模式中相互對抗。結果自我越膨脹,群體越弱小。

第二座山的重點,不只是談個人的生命實踐,更重要的影響,還在於社會群體將如何被影響。唯有多數人都願意建立一個以人際關係,而不是以個人為核心的生活理念,才能建構把大家連結的社會網絡,帶給所有人更好的生活。不管攀爬哪一座山,關鍵問題是,要為為何活著思考意義,為如何活著找到方向。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