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6 August 2013

無量義經—德行品(13)

【第十四週導讀】

◎經文 進度頁數:p.170~172

四諦六度十二緣 隨順眾生心業轉
有聞莫不心意開 無量生死眾結斷
有聞或得須陀洹 斯陀阿那阿羅漢
無漏無為緣覺處 無生無滅菩薩地
或得無量陀羅尼 無礙樂說大辯才
演說甚深微妙偈 遊戲澡浴法清池
或躍飛騰現神足 出沒水火身自由
如是法輪相如是 清淨無邊難思議
我等咸復共稽首 歸依法輪轉以時

◎偈頌:31字(複習)

大醫王 分別病相
曉了藥性 隨病授藥
大船師 運載群生
渡生死河 置涅槃岸

◎本次導讀內容說明:

壹、四諦六度十二緣 隨順眾生心業轉  有聞莫不心意開 無量生死眾結斷

一、開宗明義天地萬物本具佛性
二、闡述四諦法及引導分享慈濟人見苦知福的事例
三、為何人生,機運各不同?
  說明十二因緣法及六道輪迴的因緣果報

貳、從上人身教體會生死─隨緣度眾,觀機逗教,眾人心開意解,了生脫死+分段生死及變異生死。

一、說明分段生死及變異生死
  分段生死續法緣 慧命增長永不滅
二、如何了脫生死談上人的生死觀?
三、如何法入心,身清淨,法入行,菩薩行?
  來去皆自在—馬來西亞王玉蘭師姊。

叁、歡喜做菩薩

壹、四諦六度十二緣 隨順眾生心業轉
  有聞莫不心意開 無量生死眾結斷

一、開宗明義天地萬物本具佛性

《無量義經偈頌》p.300~301—佛轉法輪四真諦 諸法本來是空寂

人生因心隨外境牽引而產生貪愛等欲念,進而造業,但最終仍須回大自然的法則,一切本來空寂。

佛陀教育我們,天地萬物萬法中都有妙湛本性存在,雖然形相各異,但是其本性不移。

人人智慧本具,並非是經過佛陀教導才生智慧。佛陀只是在覺悟之後,希望引導眾生回歸本性,所以才轉「四諦法」、開示「十二因緣」。

《無量義經》p.170~171—佛陀以四諦﹑六度﹑十二因緣法教化眾生,所說的法隨順眾生的根基,無非是要轉眾生的心業,斷眾生的習氣。

二、闡述四諦法及引導分享慈濟人見苦知福的事例

《無量義經講記》p.171—有的人聞法後,得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聲聞乘人因聞四諦法而得道。

會苦、知集、求滅、會道

佛陀隨順眾生根機施教,從「開明四真諦法」開始,讓人人能先明白四諦法—苦集滅道,眾生透過「會苦、知集」,才能知道原來人生的苦,是集了種種的因、緣,所結的果、報。

佛陀教導我們必須先斷除既成的因緣,使之不再與業﹑無明會合,過去既已造惡因惡緣,成就了惡果,就要學習以甘願的心面對已造就的業,防止再造未造的惡,如是儘管現世身受苦,心裡仍能因明白因緣而開闊,想「求滅」自然「會道」。

菩薩在人間修,人間即是道場,只有人間才有真正受苦難的人,而在苦難中才能覺悟—苦、集、滅、道,因此佛陀來人間示現修行成佛,即是為了告訴我們,人間是成正覺的道場,佛法不離人間,佛陀所說的教法是謂人間法。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真實之路:舖人間路→接菩提道→入經藏

四諦六度十二緣,隨順眾生心業轉—真理亙千古不變,佛說四諦、十二因緣,更是人生至理。既聞道知理,探究苦之種種起因,就要用心斷除,對曾經犯下之過錯,莫再蹈覆轍。

三、為何人生,機運各不同? 

正報、依報來到人間,有些人畢生享受,有人一生坎坷, 這一切都來自過去所造的業。
人間生老病死、天地的成住壞空,皆不離十二因緣

《無量義經偈頌》p.305、311、322—「一念無明生三細」,一念無明起,就會造作業力
業力—業從何來,識從何去(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為什麼會造業?

心欲無窮→一念無明→造業(照顧好當下的每個心念)

《無量義經》p.170~171—有聞莫不心意開 無量生死眾結斷

因為佛陀的智慧與善巧,觀機逗教,讓聽聞的人智慧開展,從此開始修行,斷生死而不再墮六道輪迴。

《無量義經》p.171—有聞或得須陀洹 斯陀阿那阿羅漢 無漏無為緣覺處 無生無滅菩薩地
說法不同,得道、得果亦不同。

【體驗】

如何照顧好每一個起心動念?念頭的生住異滅,就像是念頭的生死。

觀想─親人未如期回家,你當下的那個念頭?是正向或負向?

●看到不順眼的事,你會……

●如果有人說你的不是,你……

自幼至長,我們在外境的薰習下養就不同的習氣,各形各色,所以說「習氣不同,各如其面」。

我們要調整習氣,就要在情緒生起時,先停下來反省思惟,平靜心緒,不要馬上做出負面的情緒反應。

【思‧想一想】

想一想面臨困境時為什麼要甘願做歡喜受?

貳、從上人身教體會

隨緣度眾,觀機逗教,眾人心開意解,了生脫死—分段生死及變異生死。

一、說明分段生死及變異生死

隨著因緣,過去世、現世、未來世的人生,總是形貌不同、際遇各異;世間凡夫,因、緣、果、報不斷循環,愛、恨、情、仇不斷累積,總不離「 分段生死 」

分段生死續法緣 慧命增長永不滅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10年夏之卷(p.313)

上人讚歎師姊堪為人品典範,哽咽敘述師姊在病中手札上呼喊師父,寫著「師父,弟子多生業障一生了」等字句,雖感心痛,卻感到其心寬念純法入心。

「法入心,慧命無窮盡,能夠乘願再來;法若不入心,慧命不成長,我們這一期的分斷生死結束,仍是隨著生生滅滅的煩惱不斷地輪迴。所以若要『斷生死』,即需『斷煩惱』,最重要的是讓慧命增長,使所吸收的法永生不滅。」

多生業障一生了,運用此身大回向

潤蓮師姊病勢危急之時,曾有人建議請法師為她誦經祝福,師姊在加護病房中寫字條婉拒,表示慈濟就是人間道場;慈濟人,人人都是菩薩,自性三寶具足,「用我的身體做大回向」。

「她在病中,能夠心靈平靜,絲毫不起煩惱,加強道心;相信自性三寶、多生業障一生了,這是最實在的大回向。」上人提起目犍連尊者的故事,即使「神通第一」,仍要承受多生以前捕魚的業報,最終受外道以大石砸擊而往生。

●四生六道眾生其生死輪迴流轉之真相,隨其業報感召一世一世,或一段一段可見之身分形段可見。

●每天的睡眠也是小死。

●變異生死(心理:生﹑住﹑異﹑滅)—只是心念上之生生滅滅不停,是精神上心念之生死,菩薩斷除根本無明,才無變異。

二、如何了脫生死,談上人教導弟子的生死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8年冬之卷

上人對老菩薩說:不識字沒關係懂純樸的雲林鄉間,有一群平均年齡七十多歲的阿嬤組成環保菩薩隊,哪裏需要志工,他們就往哪裏去;每星期至少兩天到西螺和斗六環保站分類,同時也投入香積、景觀、福田、助念與醫療志工等慈濟活動。

領隊的阿春阿嬤今年七十五歲,捐款慈濟二十多年,十多年前因到台北幫忙兒子事業,開始跟著慈濟人做環保;回雲林後,持續帶動村莊響應。如今有兩個女兒受證委員,兒媳也都投入環保。

早會時,上人說起阿春阿嬤早年的勞苦人生。三十八歲守寡,帶五個孩子克難生活;為謀求生計而兼做多項工作,舉凡拔花生、剝蒜頭、割稻等,日夜付出賺取微薄工資養家活口。孩子們在母親勞苦的付出中成長,都很自愛也會分擔家務,如今皆已成家立業。

「曾經是全村最貧窮的家庭,如今則是全村最有名的孝道家庭。阿嬤年輕時庇護子女,年老時庇護大地,造福後代:實是女性品格的典範,令人讚歎!」

上人表示,若人人都能像阿春阿嬤一樣,把自己的家庭照顧好,且能利益人群;社會自然溫馨祥和。

接受大愛電視訪問時,阿嬤對著鏡頭語意懇切訴說著內心願望:「我想當委員,但我不識字。想問上人:不識字能不能做委員?」

「不識字沒關係,懂道理就好。」上人說,阿春阿嬤心寬念純,說的話都具有教育性,堪為年輕人典範,這就是「懂理」。

「有的人雖然懂理卻不懂事——條條道理口若懸河,卻常常與人過不去。阿嬤懂得做人、做事,做到人圓、事圓、理就圓;人、事、道理皆能圓滿,就是最有智慧的人!」

《慈濟月刊》第331期—絲絨與牛仔布/紀陳月雲(靜暘)

記得四、五年前的農曆春節期間,我穿一套絲絨衣裙回花蓮向上人拜年,當時上人正在慈院開會,於是我坐在慈濟部的沙發椅等待,直到會議結束,才追隨上人回精舍。

絲絨嬌貴細緻,容易「倒毛」

在客廳裡,大眾圍繞著上人聽法,我也端端正正的站在一旁,忽然,上人看看我,又看看籐椅,問我:「可以坐嗎?」上人問話敏利,我一時啞口無言,心想:上人問話,弟子不答是失禮的態度,於是趕緊恭敬回上人的話:「剛才在慈濟部就是坐著的。」「那是沙發。」上人說。當時,我摸摸頭、眨眨眼,不太明白,心想:上人這八個字,其中必「緣故」。

回到台北,腦海中一直浮現上人說的八個字──「可以坐嗎?」「那是沙發。」經過多日,仍然百思不解上人話中的涵意。於是打長途電話向靜淇師姊討教,她是慈濟圈內大家公認智慧第一。經我「如是我聞」描述一番後,兩人終於解開了謎底。

原來,穿絲絨要看場合,喜宴慶典穿著較合宜,因其質料嬌貴細緻,適合坐在「沙發」上;而坐在硬的籐椅,則容易「倒毛」,失去光澤──就如同出身顯赫的太太小姐,養尊處優,常常被人捧得高高在上,稍微吃些苦、受點挫折,就受不了而一蹶不振,豈不是像穿著絲絨坐在硬的籐椅上,因「倒毛」而失去光澤嗎?

平凡粗布,平易近人

於是我和靜淇師姊得意洋洋的做了結論:粗布是極為平凡的布料,上人說:「平凡則平穩」,粗布平易近人,而且人人買得起,人人穿得起。上人是啟示我們不要當絲絨,期許我們「修行」要能把自己當粗布使用。

下一次回精舍,我改穿一套粗布做的衣裙,頂禮上人後,迫不及待地向上人揭開謎底:「上人,我知道您期待我們修行能當粗布,不要當絲絨,是嗎?」上人微笑的說:「當『粗布』還不夠,要當『牛仔布』才耐磨呀!」

牛仔布!豈不是更上一層樓嗎?當時,我眼睛一亮,像個如獲至寶的孩子般,拍手說:「太妙了,太妙了!」

修行路上,要能「耐磨」

絲絨、粗布、牛仔布,三者同樣可供人穿著的布料,只是質料不同,就有不同的特性──絲絨有如在安逸順境中,溫室裡的蘭花;粗布有如路邊的小草,任憑風吹雨打都不怕;牛仔布則耐穿、耐磨、耐洗、耐刷……有著無比的耐力,象徵著在寒冬冰雪中綻開的梅花。

修行路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卻窮千里目,當要更上一層樓;我們必須抱著牛仔布的精神,在艱難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克服逆境的衝擊,磨練出一分毅力、信心和勇氣。

上人隨緣度眾,觀機逗教,眾人心開意解,了生脫死。

45周年慶志業靜態展─資深組隊長列傳展;紀陳月雲師姊(靜暘,右)、林雅美師姊(慈婉,左)。(攝影者:郭鴻興)

無子西瓜—紀陳月雲

上人曾告訴資深慈濟委員紀陳月雲:「慈濟不是做著玩的,是要做永久的」,她連續回答三次「知道了」,上人隨即說:「知道,說一次就好,不要三聲無奈」。又有一次,紀陳月雲對上人說:「上人真會教,教了我三十年。」上人開示:「會教,還要教三十年嗎?」她對自己深感慚愧,也才知道要照顧好自己的心。

師徒之間—林雅美

曾經因為喉嚨的問題,聲音沙啞,說話困難,上人對林雅美說:「嘴巴不罵,不要用心罵」,當頭棒喝之下,她才真正知道,原來心也會造業。

上人的生死觀:生死是自然法則,把握生死之間,創造生命價值。

靜思語: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沒有使命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生命。

勇敢面對及學習「死亡」

學習勇於面對: 唯有學習對死亡正確地認知, 方能不畏懼死亡。

念念清淨 了無罣礙

面對任何境界,都能歡喜接受﹑意無顛倒,如此來去自如逍遙自在,這就是清淨本性的境界。

三、如何法入心,身清淨,法入行,菩薩行?

來去皆自在—馬來西亞王玉蘭師姊

走到人生的最後一刻,雖然有形的身軀不在了,但無形愛與善,會透過一個個人間菩薩,接力傳承下去。

參、歡喜做菩薩

在今天的導讀中,我們都聽到上人的生命觀:「生死是自然法則,把握生死之間,創造生命價值。」

既然人有生必有死,如果今天是生命最後的24小時,你將如何運用這寶貴的一天?

請試著,將每天視為生命的最後一天,體會如此分秒不空過的踏實人生。

http://meanings.tzuchi-org.tw/index.php/%E8%AE%80%E6%9B%B8%E6%9C%83/%E7%B7%9A%E4%B8%8A%E8%AE%80%E6%9B%B8%E6%9C%83/item/2976-%E7%84%A1%E9%87%8F%E7%BE%A9%E7%B6%93%E2%80%94%E5%BE%B7%E8%A1%8C%E5%93%81%EF%BC%8813%EF%BC%89

最後修改於 週三, 14 八月 2013 03:2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