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3 August 2013

生 老 病 死 四苦

釋迦的這句「人生即苦」,就好似禪當中的一轉語。以「世間是快樂的」人生觀而度過世間生活的人,一旦被告知「人生即苦」時,會感到很驚訝,並有所醒悟。因為他們會開始思考「為何人生即苦、苦即真理?」這個答案就表現在「生、老、病、死」上,對此請各位試著思索一下。

首先,「出生之苦」是怎樣的呢?原本在天上界時,是做為大人的靈魂過著充實的人生。然而,為了轉生世間不得不寄宿在母體,十個月零十天屈身在黑暗當中,不知未來人生將會如何,只能一直忍著。而且,從母體中生出來時,也是很痛苦的。在出生後的一整年,既不會走路,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只知道哭。

這種被剝奪了自由意志、忘卻了天上界的自由姿態的出生方式,在某種意義上確實只會讓人感到痛苦。靈魂的本質是自由自在、融通無礙的,但出生後就會失去這一切。此外,不能憑靠自己的意志實現任何一件事,一切都要依靠他人。出生以後,還一直給父母、祖父母添麻煩;為了照料嬰兒,父母不能出去工作,夜裡也不能睡覺。就像這樣,人天生就會給他人添麻煩。

其次,就是衰老之苦。「或許你們在年輕時玩得很瀟灑,但人總會慢慢變老的。各位都曾看過駝背的老太太,或是看上去感覺不久就會離開人世的老先生吧?這就是你們幾十年以後的樣子。想必你們不知道,衰老正在一步步地逼近自己吧!」或許可以和各位說這樣的話。

上了年紀以後,人就會變得像嬰兒一樣,失去種種自由。比如說身體不聽使喚、手腳不俐落、腰痛、眼花、耳背、頭腦昏沉等等。一生努力學習、拼命工作的結果,竟是逐漸衰老、失去自由,沒有一種痛苦甚於此。如果人生就此結束的話,如果人生的結局就是老朽、身體機能麻痺的話,這除了痛苦還是痛苦。

再者,就是患病之苦。在一生當中,任誰都會生病。有的病情輕微,有的病情嚴重以致搞垮身體。患病之時,除了自己以外,家人也會連帶受苦。首先是無法在社會當中生存,此時,才會意識到「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人生,而是受到很多人照顧才有的人生」。但意識到這一點時,往往是處於病痛纏身的狀態,已無法從中脫身了。

最後,就是死亡之苦。在四、五十歲的時候,人還很健康,會覺得自己還能活很久,但死亡終究會找上門來。那麼,人死後會怎樣呢?在很多的故事、漫畫和電影中,都曾描述過死後的世界,但真相到底是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一旦開始思考「從平均壽命來看,我還能活多少年」時,人就會很害怕死亡,開始說出「我不想死」的話語。但即便如此,人終究還是會死的。不管是國王、醫生,還是宗教家、學校的老師、體力勞動者,或是腦力勞動者,最終都會走向死亡。全國最優秀的人會死,不優秀的人也會死。不論是智者,還是愚人,都會面對生命終結的一天。或許有人會想:「若是磨練智慧變得聰明以後,就能獲得不死之身,那該多好啊!」但事與願違,人終有一死。

將生老病死的痛苦,告知相信世間是充滿歡樂喜悅的人,就如同於揭去他們眼睛上的眼翳,使他們睜開眼睛一般的行為。知道生老病死之後,將得出什麼結論呢?那就是人生無常,即知曉「世間是一直在變化的」。

透過知曉世間是一直在變化的無常世界,就會引發人們思考「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世界是不變化的、恆常的呢?」於是,人們就會開始覺醒於靈性的生活,覺醒於佛心,並憧憬靈性的生活。

只有正面面對生老病死這四苦,否定以肉體快樂為中心的幸福觀,才終能肯定靈性生活,這是很重要的。總之,釋迦的真正意圖並不在於說明世間沒有夢想和希望,而在於扭轉那些執著於世間之人的心,這才是釋迦最初講述「人生即苦、世界即苦、苦即真理」的原因。在某種意義上說,再沒有比這更具挑戰性的思想。

(本文作者/大川隆法)
(摘自/覺悟的挑戰/九韵文化出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