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8 January 2018

認識四門 便入真實

【證嚴上人1月12日北區溫馨座談開示】

「期待人人找回初發心,大家都很資深,資深就是要時間累積,菩薩就是要接引,接引未來無量數的菩薩,跟著時間的長河;不要有隔空,這種隔空中間就是風,想要再接好,還要一番很大的努力,大家應該了解師父的意思。」

證嚴上人行腳臺北,1月12日於新店靜思堂與慈濟北一合心區志工幹部溫馨座談,叮嚀每位資深菩薩不論時代如何演變,都要能秉持初衷,在推動志業發展的同時,也要不斷地招募新志工,讓慈濟的精神理念永續傳承。

隨身三寶與時進 引導眾生入菩提

上人回憶,在網路與智慧型行動裝置問世之前,雖然生活不如現今便利,但志工滿懷樸實的草根熱情,出門總是隨身攜帶三寶──《慈濟月刊》、錄音帶、勸募本,把握每一個因緣,與旁人講慈濟、介紹慈濟。

「這幾十年來,生活都在改變中,有一項不能改變,『初發心』不能變,因為初發心是發揮我們的智慧去選擇,選擇對,我們有智慧開始做,這是很寶貴;能夠從起點一直到我們的目標,這叫作智慧。既然叫初發心,那就是方向對了,也就是好事,何況慈濟是行菩薩道,我們是用心接受佛法,投入社會人間事,所以佛法不離世間法,所以用佛法在世間中來付出。」

發心容易,恆持難。上人期勉每一位委員、慈誠都是開道、拓荒者,皆能在人間菩薩道上前進不退轉,如此是尊重佛法,最重要也是尊重自己智慧的信念。

「過去佛陀不斷教導我們,就是要行菩薩道,過去是方便接引,現在是真實法。真實法是什麼法?菩薩法。佛陀為一大事而來人間,這一大事最重要就是要講、教菩薩法,我們現在是真實行在菩薩道;菩薩叫作覺有情,覺有情者要自許,是已經覺悟的有情人。佛陀的時代,佛陀在說過去的過去世發心菩薩,來教育我們未來應該投入做的人,要怎麼結眾生緣,要怎麼修行,是在修覺道的菩薩。這就是佛陀要跟我們說,未來佛要不斷累積因緣。」

有名具相僅方便 真理無形識轉智

天地宇宙的真理是什麼?真諦無形、無體,真理無形也無體,就如天文地理的運轉,當中雖然有許多道裡是看不到,卻都能真實感受到存在。

「你們現在說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這種名相,本來是沒有,是我們取出來的,這樣我們可以說有一個系統,有一個現在要找什麼人,誰應該要怎麼去付出。就是立一個名相,讓人與人之間來互動,只是這樣而已。但是我們人人要記得,不能離開這個真理,真理本無相,沒有名稱也沒有形象,是打從內心的誠意,我們若要誦經之前多數都有〈爐香讚〉,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你到哪裡有誠意,佛叫作覺,覺性就現出全身,這是大家要很清楚了解。」

正因真理無名、無形,所以在共行之前,必須確立共知、共識才不至於莫衷一是,方向分歧。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他你我,自己稱呼固定的名詞叫作我,別人給你的名詞叫作你,或者是說他……同樣是人,為什麼名稱都不一樣呢?所以佛佗教育我們,給我們智慧再深思一些,所以師父要跟你們說轉識成智,智識要轉成智慧,就懂真理,智識只是了解事相而已,無法了解真理。所以師父一直要你們顧好初心,當初那一念心是共同的名詞,我們要大家好好顧好初心;師父也常常說,我對自己就只是一項『我顧好我的初心』。」

三力協一迎入門 等第高低實誤解

五十多年前,印順導師在為上人舉行皈依儀式時所說「為佛教,為眾生」,簡單六字,成為上人一生奉行不悖的志向。

「我們隨著社會時間的名相,剛進慈濟時頭髮是烏溜溜的,不知覺一根一根的白頭髮,滿頭都是了。這都是人隨著時間相在變,也要跟你們說,任何一個人所承擔那念心不能變,名相說傳承,但還是永恆,我們不只說永恆,還要說精進。剛才看到慈誠,以前是協力隊長、組長,現在是和氣,也有這樣的,這是轉一個名詞,總是還要負擔承擔更重的責任,法要更接近,更了解,這都是我們要承擔,這是要更寬,展開更寬。」

志工的生命經歷與外在形象隨著時間而增長、改變,在四法四門四合一的架構中,也會隨著運作需求調整位置,但始終不能變的,是最初選擇投入慈濟志業的那份清淨無染的菩薩心。

「其實要說協力,應該就是回歸源頭,那就是還是要有合心、和氣、互愛陪伴協力,為什麼呢?協力是在第一個門檻,任何一個慈濟人都要從這一道門進來。它是三個力加上去,就是合心、和氣、互愛加起來就是協力。這四個名稱其實結合起來是一項,所以師父一直跟大家說,人人進慈濟來都是叫作合心,這不是高低,我們是這樣的秩序。合心,合人間的心,要和社會的氣,結合起來合心、和氣共同度化眾生,這樣才有辦法淨化人心,這是大家共同要用的法,希望你們要記得。」

凡塵既醒莫復睡 與他無爭度眾生

在五濁惡世中,眾生剛強難度,難調難伏,因此要發揮初發心的誠與情,把握每一次菩薩招生的因緣,才能緩和天災人禍所帶來的傷害。

「風調雨順,唯有人生調和,這要靠人間菩薩。佛陀理想的菩薩世界,就要先讓人人覺悟,覺悟就要入人間,就是有情,不光是說道理,還要做事,要事相圓滿,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與理無爭則理安,也是與世無爭則世安,這就是事理的世界,世間要事理圓融,總是人要去合和互協,這是需要我們好好去調和,人人要很體會、很了解。」

上人續言:「以前是我們度的眾生現在叫覺有情人,這樣的覺有情人不要再讓他落回去做芸芸眾生,我們還是希望他覺悟、了解、體會,換他也來度眾生。一方向上求佛道,一方面叫做下度眾生,這叫做覺有情。覺有情,這三字是這樣,覺就是求道,度眾生這是有情人,這樣了解嗎?」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1714%3A2018-01-15-04-37-51&catid=59%3Adaily-speech&Itemid=576&lang=zh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