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志工互動,要用心調整、導正其偏差的心態;過去因為各自的執著與習氣,無法與人相合,走入了慈濟,就要學會與人合,這是慈濟的特色。「若是帶者習氣來慈濟,要與原本不相識的人合力做事,難免會起磨擦;若能與原本不認識的人,互動如一家人,才是真正成功。」
談及慈濟活動規畫原則,上人教師兄姊照顧好慧命,慈濟辦活動不只是辦得讓大家高興就好,要有法、有精神,精神理念不可散失。每一次辦大活動,事前要慎重籌畫、要有精神的凝聚;對的事,要穩定地做、堅持去做,久之就能受肯定,也能帶動人一起做。資深者守好慈濟的精神理念才能將新進者、年輕人帶往正確的方向,做出典範,帶人跟進。
「雖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我們已經有法脈與宗門,若是做事的人觀念有誤,卻一意孤行,我們差毫釐,後面的人就偏於千里,因果承擔不起呀!」
恭讀 衲履足跡 2017年【夏之卷】第408~409頁
佛教徒好做,菩薩道難行
「我們付出在前,而且付出無所求,可是他們感恩、尊重,有心回饋。所以不只是在特定節日展現佛教形象而已,要長年累月走入人群運用佛法,讓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透過慈濟人言行,在他們心目中樹立起佛教形象。」
上人期勉師兄姊,大活動後,優點當然值得稱讚,但是有缺失也要確實改進;事前謹慎,事後要檢討。
「經常共修精進,統合彼此觀念,否則只在活動時很熱情,但大活動一年只有幾次,平時就要凝聚道氣,不然終歸鏡花水月。大活動就像吃大餐,該注重的是平日三餐,要吃得營養均衡;否則三餐不營養,只靠大餐補充是不夠的。」

「佛教徒好做,菩薩道難行,若有決心行菩薩道,就要守好法脈與宗門,使之長久延傳,否則很快就流俗、被同化了;即使還看得到佛教形象,但內涵會慢慢喪失。希望大家為未來設想。」
恭讀 衲履足跡 2017年【夏之卷】第411~412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