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抱怨,孩子都不回答她,她很難做決定。
被問到,是什麼事孩子不回答,請她舉例?
這件事、那件事…,她一一說著。講著講著,她慢慢把孩子心裡的可能的意思透露出來。
更直接一點問她,如果她是孩子,她會怎麼回應她的問題?
這下,答案慢慢浮上檯面,她大部分都知道孩子要什麼,但是她不一定接受,所以最後大都依照她的想法做。甚至有些孩子清楚回應過,只是她都予以反駁,然後要孩子再想想看…
照她這麼操作,孩子只能講出她想要的答案啊。再講白一點,她只是要孩子表達出來,替她心裡的答案背書而已。
如果孩子表達了,剛好跟她想的一樣,她就想辦法讓孩子覺得,她有給孩子做決定的空間。如果孩子的答案跟她想的不一樣,她就開始鋪梗、設障,眼前便出現一條她要孩子走的路,只有這條路,孩子不照這條路走,就是孩子的錯。
那這樣,都乾脆她自己決定就好啦,幹嘛問孩子?孩子回答她,不是更麻煩嗎,結果還是一樣啊?講的跟她想的不一樣,就要承受她給的壓力,然後又只能按照她的要求做,誰要這樣多此一舉?
照她的邏輯,她是聖潔完美的媽媽,有錯都是孩子的錯。在數落孩子的同時,暗暗地彰顯她是多麼地付出、多麼地為孩子想,她是很陶醉在自己塑造出來的形象裡嗎?
控制欲是很難撲滅的火,因為當人不知道怎麼從自己身上找到價值的時候,控制他人,便可能成為價值來源之一。那萬一,有人要確立自己價值的唯一方式,是要藉著控制人來達成,那把火不管我們想怎麼撲滅,它都有辦法死灰復燃。
控制欲會帶來安全感的假象,然後站在權力的高位,又有優越感,特別是被控制的人,有了一番成就之後。自己做不到的,再由孩子來彌補,這種滿足價值感的方式,相對容易輕鬆。
不過,現代資訊發達,我還是感覺有希望的,雖然控制欲強的人,自覺也弱。如果當著她的面講,會很像指責,她的抗拒會很強。可是,把控制與價值之間的關係,一次又一次地用文字剖析,她偶爾就能讀到的話,她就有機會在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有挫折的時候,試著理解自己,試著找回自己,試著為自己活。
只要她多一點擁有自己的生活,就不需要什麼都緊緊抓著不放手。她以前只知道用控制人的方式活,她如果能試著一點一點放手,知道這樣沒那麼可怕,她擔心的事,發生的機率沒她所想像的那麼高。
那麼,那種久違的輕鬆自在,我們大部分人在童年本有的喜悅,就有機會能找到路回來。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hc_ref=ARR_5IV1WH0YiHis3A-Fsd3VPbciyq1ALSMjGxAsARUV_n8JfSQspY3j1zKINhIX3dc&fref=nf&pnref=stor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