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覺法師開示
「般若」稱之為大智慧,「波羅蜜」是到彼岸。這一個「多」字,從過去到現在有多種說法,一般而言,「多」亦是語助詞,讓語意圓滿,等於中國文字的「了」,表示已經圓滿了,加強前述功德的成就。亦有解釋「多」就是「定」,這二種解釋皆可。可以說是「了」、「圓滿」,也可以說是「定」,皆能使經題的意義更完整、更真實。
「心經」,「經」是通題,通一切經,故稱為「通」。「心」是別題,專指這一部經,就是「別」;在佛法來講,「心」就是心法,在這個地方就是指「般若波羅蜜多」。
「般若」有三種: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實相般若,就是指我們這一念本具的心性。由文字般若,經過觀照,最後達到實相,就能夠到達彼岸。彼岸,是相對於此岸來說。煩惱,是此岸;達到菩提、涅槃,就是彼岸。凡夫眾生是此岸,解脫的聖者就是彼岸。要想達到這個境界,必須要透過文字般若、觀照般若,最後證到實相的境界,就能夠到達彼岸;到達彼岸,就能夠圓滿。圓滿什麼呢?圓滿我們本具的心性──菩提妙明真心。所以,這一部經主要是講實相。實相,就是指我們這一念心,又稱為佛性。
先了解經題,就知道這一部經,屬於大乘或是小乘?這部經是講般若,屬於大乘經。在佛法裡面,般若的意義甚深。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最後是般若波羅蜜,用這六種法門來轉識成智、超凡入聖,使眾生從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到達涅槃的彼岸。但是,前五度每一度都需要般若波羅蜜。
六度,是用來度我們心當中的六蔽、六種毛病。因為心當中有慳貪,所以必須修布施。慳貪就是我執,布施就是破除我執的一個法門。佛法當中,要破除兩種執著,一個是我執,一個是法執。破了我執,恐怕又執著這個法,產生了法執,所以還要有般若。
例如,布施是法,布施了以後,能夠增長福報、去除貪心,可是,布施波羅蜜這個法還在,心當中還是一個執著,執著布施為實有,稱為法執,所以,最後用般若波羅蜜來破除法執,連布施也不能執著。了達施者、受者、所施物三者本空,破除執著,稱為「三輪體空」。
明白了以後,就了解佛所說的八萬四千個法門,都是用來破除執著的。凡夫執我,所以佛說種種法門來破除我執;破除了我執以後,根機差的人,又執著法為實有,所以,佛又講般若來破除法執。
佛所說的般若經有八部──《大品般若經》裡面有十萬偈、《小品般若經》四千偈、《放光般若經》二萬五千偈、《勝天王般若經》二千五百偈、《光讚般若經》一萬八千偈、《文殊問般若經》六百偈、《道行般若經》八千偈、《金剛般若經》三百偈。
《心經》也屬於般若經。為什麼稱為「心經」?有兩種解釋,第一,「心」指本具的菩提妙明真心;第二,《心經》是綜合八部般若的心要、精髓,稱之為「心經」。
「般若」翻譯成中文,稱為「大智慧」。一般世間人也有智慧,但並不是大智慧。因此,為了區別,又可翻成淨智慧、妙智慧。
世間人的智慧不屬於淨智慧,不是清淨的智慧,而是染污、有漏的智慧。例如,發明電燈也是智慧,但這一種智慧不是大智慧,為什麼?它不是清淨的,而是有漏的。有漏,就是有漏洞、有毛病。電的作用能夠提升生活品質,相反地,電也可以用來毀滅世界、毀滅人類,所以,它不屬於淨智慧。
淨智慧,只有利而無害。這個智慧是什麼呢?就是返照自心、返照諸法皆空。返照自心,就能明白自心在什麼地方。所以,般若能夠使我們的心得到寧靜、使我們契悟本心,這樣所產生出來的智慧,與世間的智慧是不一樣的。
http://blog.udn.com/arongshu9/16037014http://blog.udn.com/arongshu9/1603701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