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7 December 2012

如何成為對的人?

有朋友問我:「如何成為一個對的人?」我覺得這是個好問題,但卻不容易回答。

在我的心目中,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抽象的心性版;另一個是理性規劃版。

抽象心性的答案是---真心相信自己是對的人,用對的動機出發,選擇對的手段,並慢慢在社會中累積錯誤與修正經驗,慢慢調整自己的性格與手段後,假以時日,就能享受對的人生與對的成果。

理性規劃版的答案是---用頭腦去觀察、比較、思考與選擇,選擇一個對的行為典範,並努力創造對的過程,以獲取相對應的對的績效。

後者比較屬於職場上需要的版本,透過尋找對的典範、對的行為模式,並取法乎已經成功者的角度去思考,我們該如何效法與學習已經成功者的對?又該學習怎樣的思考法,去讓每件事情都做對來?

後者的對,多數時候是建立在比較功利主義的角度在思考:我怎樣成為對的企業家?對的領導人、管理者?以及如何在職場上獲得更適合自己且容易創造績效的正確位置?

從理性上來看,對的事情,似乎意味著會有較好的結果。

職場上對的人,也往往意味著能幫企業體帶來獲利或更高價值的績效。

理性上,人們不以成敗論對錯,似乎很難。

現代人幾乎都活在職場上,不以職場成敗來衡量自己的對錯,似乎也難。

但這是否意味著,心性版的對,和理性功利版的對,是兩回事呢?甚至彼此還往往相互衝突呢?

年輕時,我也常認為這是兩件很難相容的對錯角度。好像心性版上經常與人為善的好人,往往職場上較容易吃虧,循規蹈矩的老實人,績效往往遜於不擇手段的人。

但年紀漸長,看過人生起起伏伏後才發現,理性功利版的對錯不但不會與心性版的對錯衝突,兩者事實上還是異曲同工,是選擇從左邊看、右邊看、東邊看、西邊看的角度問題。就好像在地球上繞了一圈,兩者還是會交叉於某一個點上。

從心性的角度看,一直悶著頭做事的好人,不代表不會去學習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並學會去處理社會上複雜的人際衝突與關係,並在職場眾多誘惑與利益衝突中,體會到如何進行人我雙贏與多贏的資源分配方法。

從理性功利角度看,我們怎麼計算人,人就怎麼計算我,為了得到人我雙方都互惠的計算,最有效率的人往往懂得包容與接受人我的歧異,並學會讓利給他人。

人懂得讓利,以換取更大利益時,這個超越性的理性思考,一樣能帶人通往不計功利,而計入非功利之情感、操守、品性的因素,進而與心性上的對錯相融合。

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往往事業有成後,變得謙卑、慈愛、懂得奉獻與關懷社會,道理就在這裡。

總而言之,想成為對的人,得先為自己弄懂對的定義。每個人的定義方法與角度都不一定會一樣,但不脫這兩大版本:心性上追求人性圓滿與完善的對;或者理性上講求對的目標、對的工作效率與對的績效。

乍看,兩者是不同或滿矛盾的,但如果你能想通兩者其實是可相通的,且也能找到相容之道時,就極可能成為人生幸福、職場也成功的幸運兒!

至於相容之道如何找到呢?坦白說,我覺得每個人都只能靠自己去參透,這方法是沒人可教、也教不得的。

王志鈞 外星來的職場達人
2012/12/1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