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2 December 2021

這是水,這是佛法

/ 果然是大師

兩隻魚在水裡游著,一隻老魚迎面游了過來,親切地問候道:「早安啊,孩子們,今天的水怎麼樣?」說著,便自顧自游開了。這兩隻魚繼續往前游了會兒,其中一隻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水』到底是什麼鬼東西?」

這是美國作家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在二○○五年的一場畢業致詞中所說的小故事。他以故事中的「水」,指涉對於我們的生命至關重要、無所不在,偏偏平淡無奇到我們經常未能加以留意的部分。

《雜阿含一○八○經》中記載,當時,佛陀住在鹿野苑中,晨起,便著衣持缽到波羅奈城中托缽乞食。進到城裡,佛陀看見另一位同樣也在城中乞食的比丘,那位比丘原本心不在焉、東張西望、行儀散漫,遠遠見到佛陀走來,立刻面露愧色,收攝六根、端身正視而行。

回到精舍,用過齋後,佛陀便問道弟子們:「今天早上我在城裡遇到的那位比丘,是哪位?」眾人面面相覷,其中一位比丘慚愧地起身坦承:「世尊,是我,我原本心不在焉、行儀散漫,是遠遠看到世尊您走來,才想起要收攝身心、護持威儀。」

大家原以為佛陀會給予這位比丘提點或責罰,不料,佛陀卻是點頭讚賞:「很好、很好,您見了我知道要收攝身心六根,這就是修行。」佛陀轉而對眾弟子宣告:「大家都應該要向這位比丘看齊,並且,學習不只見了我,而是見到其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在家居士)、優婆夷(女居士)時,也要如此收攝身心六根。若能如此修行,自然能夠漸漸深入法義,體會到與佛法相應相契的法樂。」

「四念住」為佛教的根本修行方法,在觀身、觀受、觀心、觀法中,明瞭佛法所說的緣起、無常法則,以及苦集滅道四個聖諦,在我們的生命中無所不在。然而,我們就像經中的比丘一樣,即便處於當下的身心、環境,卻滿頭滿腦都被我們覺得更重要、更有趣的事情給佔據,因而心不在焉,對外境,甚至對自己的身心不知不覺。長此以往,別說對佛法能有什麼體認,就連對環境的觀察認知,乃至對自己的認識,都不夠細微深入——就像故事中那兩隻魚。

因此,聖嚴師父說:「禪,是視之無色、聽之無聲、嗅之無味、捉摸之無感觸、嚐之亦無滋味的存在,但也未嘗離開我們日常所處的世界。所以它是到處都有、時時都有、人人本有的。但是唯有通過了修行的方法始能體驗到禪,它本來就是我們自己,卻是從未見過面的自己……那是純淨的智慧,也是超絕的自在。」這樣的智慧,需要日積月累的體會才能證知,下手處,即是聖嚴師父所說的:「踏實地體驗生命,就是禪修。」

從一點一滴開始,延伸至成片、成面,不論見到誰,就當做是見到佛陀,立刻回到當下,身在哪裡,心在哪裡,踏實地體驗……這就是修行。

https://www.facebook.com/ddc.com.tw/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