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間一般的父母,應該都希望能夠給予子女,自己能力所能給予最好的一切,是吧?
⠀
根據經典上的記載,佛陀還是悉達多太子時,早已生起出家修道的心,即使在兒子羅睺羅出生後,他還是決意出家。離家的那一夜,他去看了熟睡中的妻兒最後一眼之後,便默默與他們告別。
⠀
經過六年的修行,佛陀成道,又經過了五年的說法度眾,佛陀才應父親淨飯王之請,而回到祖國迦毘羅衛。
⠀
經過十一、二年的別離,夫妻、父子的重逢,被拋下的一方,自然是百感交集的。耶輸陀羅一開始並不敢直接去見佛陀,直到佛陀在兩個弟子陪伴下,前去探望耶輸陀羅,她見到自己的丈夫已現出家相,看起來既熟悉又陌生,才情不自禁地撲倒在佛陀面前哭泣。而證悟世間諸法實相的佛陀,便以佛法的開示給予她安慰。
⠀
至於佛陀與羅睺羅初會面時,羅睺羅即對這個父親產生極親近、極景仰的孺慕之情,在佛陀身前身後跟著,不忍離開。耶輸陀羅一方面鼓勵羅睺羅多親近佛陀,希望引發佛陀的父愛,讓他永遠留下;另一方面,又害怕羅睺羅太過喜愛這個父親,而隨之出家,於是,便教導羅睺羅去向佛陀乞封,意即請佛陀讓他繼承王位。
⠀
羅睺羅果然聽從母親的教誨,前去找佛陀,下文,是聖嚴師父在《佛教入門》中生動的描述:
⠀
這位少年,受了母親的指導,見到佛陀,便問:
⠀
「父王啊!我於何時能成為國王,承襲釋迦族的王位呢?請您給我繼承吧!」佛陀聽了此語,便牽了羅睺羅的手,離開王城,把這少年帶到了他和他的弟子們所住的尼拘律園,並且向他說:「你希望繼承的東西,那不是永恆的,而且是引發苦惱的東西;這樣的繼承,我早已不能給你了。但是,我在菩提樹下所得的諸寶,可以成為你的東西,那是能讓你永遠繼承的。」因此,便把這位少年王子交給了舍利弗,成了僧團中最早的沙彌。
⠀
是的,佛陀直接令羅睺羅出家。之後,當佛陀的姨母大愛道並建立比丘尼僧團後,耶輸陀羅也隨之出家,並證得了阿羅漢果。
⠀
而羅睺羅在佛陀的僧團中,雖然以舍利弗為師,然而,由於他是僧團中最年幼的沙彌,佛陀於是為他及其後的沙彌,制定了適合初出家者的戒條、律儀,以奠定出家修行、以及學習出世法的基礎。此後,佛陀屢屢觀羅睺羅的因緣根器,而給予不同的法門令其修習,數年後,羅睺羅也證得了阿羅漢果,成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持律著世。在《法華經》中,佛陀也授記羅睺羅將來當成佛,號為「蹈七寶華如來」。
⠀
這是佛陀做為一個父親,所能給予兒子羅睺羅最好的――不是世間的名利地位,而是令他具足智慧與慈悲,得到究竟的快樂,不再受生死流轉之苦,而能乘願生生世世入世化世,利益一切眾生。也因為父子走著同樣的道跡,發著同樣的悲願,而使他們的相會將不僅止於這一生,而是延續到無量的來世,也因此不會承受愛別離的痛苦。
⠀
佛陀曾在多部經典中宣說自己「等視眾生,如羅睺羅」,也因此,他對羅睺羅的教法,也都毫不保留地留在經典之中。這使得一代一代的眾生都有和羅睺羅一樣得道證悟、甚至成就佛果的機會,這是佛陀的慈悲。
⠀
做為父母,如果跳脫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企求,而單純想著,怎麼給予子女自己能力所能給予的最好的一切,相信很多父母最大的想望和努力的方向,是子女的快樂。什麼是快樂?怎麼樣才能快樂?如何讓子女得到快樂、擁有快樂?
⠀
這就看父母們的智慧――以及子女各自的因緣福報了。
https://www.facebook.com/ddc.com.tw/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