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4 April 2022

你希望人生充滿Drama還是Dharma?

/ 張玉玲


你希望人生是充滿了drama,
自艾自憐地留在trauma中,
還是願意學習無價的Dharma,
早日脫離samsara呢?


從小就常聽長輩說「人生如戲」,以前年少時也覺得這聽起來不過是個cliche,然而這大半輩子一路走來,著實親眼見證也親身體驗到人的一生的確dramatic 極了——簡直處處皆drama,有時精彩程度甚至不輸給電視上所看的soap opera呢。而且,這些drama 若真只是部「戲」,那還好,過了也就算了,但若你「入戲」了,甚至讓這戲為你帶來了trauma,那可就麻煩了,因為你不僅身心受苦,而且可能會需要漫長的時間來heal。這時,你可能會受到當代各式各樣New Age Healing 的吸引,也非常有機會經歷五花八門,且常所費不貲的各式療法。

然而,很多人的經驗是,即使在繳了不少學費後,卻仍無法逃過自己的karma,似乎還常一直留在一個惡性循環的samsara之中。而這時,如果有人告訴你,2600年前,咱們Sakyamuni Buddha早就宣說了可以幫助我們從samsara解脫出來的Dharma,而且既簡單明瞭又完全free of charge,你會有興趣嗎?

你會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充滿了drama,甚至讓自己繼續留在trauma中,還是你會願意學習這無價的Dharma,讓自己可以早日脫離samsara呢!?

【詞彙及延伸熏習】

drama:戲劇 (名詞是 drama,形容詞「戲劇化的」則是dramatic)

除了我們一般所說的文學小說,或舞台上所演出的戲劇以外,這個字在英文裡也常被用來形容真實人生中的戲碼,可以是外在的,可以是內在的,也可以延伸用來指那些自編、自導、自造,然後也把自己困在其中的戲碼。

若大家用“quit the drama”(意指停止自編自導、自作自受)Google 一下,就會找到很多相關的題材和討論。

另外,有個相關的俚語可以提一下,雖然筆者認為這個詞本身有些性別歧視之嫌,但似乎日常生活中的確滿常見到這種典型又傳神的“drama queen”,這是指那種「喜歡小題大作、大驚小怪的女孩子」。

Dharma:佛法

Dharma(有個“r”, 會捲舌的)是梵文(Sanskrit)的拼法,巴利文(Pali)則拼成 Dhamma。其實Dharma原本在傳統印度社會中有多重的意義,可用來泛指各種存在的現象/法/宗教/哲學思想等,但在當今國際佛教社群中則用來代表佛法,也就是“Buddha + Dharma”,而當這個詞出現時,有人會分兩個字並加上定冠詞成“the Buddha Dharma”,有人會用個連接號成為“Buddha-Dharma”,也有人會直接把兩個字合為一個字,變成“Buddhadharma”,例如在美國就有個佛教雜誌以此命名。

「佛教」在英文中還是用Buddhism這個字,而 「佛教徒」也仍用 Buddhist(s)來代表,但如果要稱呼佛友們時,則可以用“Dharma friends”,例如,在寫信給佛友們時,一開頭就會說:Dear Dharma Friends。

cliche:陳腔濫調

這個字源出法文,e上有一撇,重音在後面,音似「克里謝」,但已經成為英文的一部分,而且用得很普遍。cliche是指原本一個可能是非常創新的概念或表達,在不斷地被重複後,變成了陳腔濫調,老生常談,或甚至是老套的話。套句現代話,就是成了「老梗」了。當聽到老梗時,你可以直接用英文說:“Ah, such a cliche ! ”

soap opera:肥皂劇

這個詞已經從英文傳入到中文的日常用語中,相信大家已經都不陌生,跟「soap」肥皂有關是因為早年這些白天播出,基本觀眾群為家庭主婦的連續劇(最早期甚至是廣播劇),都是由產肥皂/洗滌用品公司所贊助的。目前在臺灣取而代之的流行語則是「狗血劇」,不再保留 soap 的痕跡。

trauma:創傷

通常指有過非常不好的經歷,因而導致情感、情緒上有所創傷,若是在孩童時期就成為 childhood trauma。trauma不當作動詞用,只有名詞的型態,但若希望形容某事導致自己受創,則可以說:It was traumatizing. (強調事件使人受創) 或 I was traumatized.(強調自己被傷害了)。

Trauma過後,可能導致立即性的各種身心反應狀況,造成所謂的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字面意義是「急性壓力失調」,意指來得急也去得快。但有時trauma過後的身心失調狀況有可能不會立即強烈顯現,而是潛伏成為慢性的症候群影響身心,這時就成為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創傷後壓力失調),即所謂的PTSD。例如筆者就常碰到來臺讀書的美國學生,在自己的健康聲明表上填了PTSD。

New Age Healing:新世紀療癒

其實這是兩個詞:New Age(字面上直截了當就是「新世紀」)+Healing (療癒,當代極夯的全民運動級詞語),但這兩個詞確實常連在一起,也似乎息息相關,所以一併提及介紹。

若你搜尋“New Age“,馬上會連到維基百科的New Age Movement「新時代/新紀元運動」,它的定義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宗教及靈性的社會現象,起源於1970至80年西方的社會與宗教運動及靈性運動。新紀元運動所涉及的層面極廣,涵蓋了神祕學、替代療法,並吸收世界各個宗教的元素,以及環境保護主義。它對於培養精神層面的事物採取了較為折衷且個人化的途徑,排拒主流的觀念。」我們看到有很多盛行的New Age Music,也可能接觸到很多的New Age療法,在很多市面上的New Age Healing中發現佛法的成分,然而誠如上面的維基百科定義提到的:New Age 不要任何的宗教標籤。但,其實Buddha-Dharma本身就很healing的呀,不是嗎?

karma:業(力)/因果

karma,梵文,巴利文拼成kamma,原本指的是一個act(動作/行動/行為),但在東方信仰系統/傳統中,無論是佛教、印度教、錫克教,或甚至道教等,則是指”cause and effect” (或 cause and consequence)因果(法則/報應),翻成中文則是我們常見的業(力);有善業(good karma),也有惡業 (bad karma)。而無論理解是否與東方完全相同,現在這個karma的想法早已普遍被西方文化所接受,而karma這個字也已收入流行英文中,數年前好萊塢的知名女星 Sharon Stone(莎朗史東) 針對中國地震是中國的“bad karma”一說,曾引發軒然大波。

samsara:六道輪迴

samsara,原本在梵文裡的意思是world(世界),但在印度的宗教傳統中指的便是一次次 death and rebirth(死了又重生),毫無止境又漫無目標的cyclic existence(循環存在)。Buddhists相信唯有透過Dharma practices(佛法修行),才能脫離karmic cycle(業力循環),徹底解脫抵達彼岸的Nirvana,即「涅槃」(巴利文作Nibbana)。

Sakyamuni Buddha:釋迦牟尼佛

Sakyamuni是個梵文字,由兩個部分組成:“Sakya”為釋迦,這是佛陀的家族名;“muni”意思是寂靜,但也用來指古代印度傳統社會中的隱士、苦行者、或聖者。Buddha 在梵文中的意思原本是「智者」、「有知識、有智慧的人」,但在佛教傳統中所指的是「覺者」,是一個已經覺醒了的人(the Awakened One)。

接下來幾篇文章,我們也會用到其他的英文稱謂來稱呼我們這位偉大的老師——Sakyamuni Buddha。


■ 張玉玲(政治大學CIEE美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臺北中心主任)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64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