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現代人煩惱很多,即使沒有憂鬱症狀,也習慣操煩、恐懼。為什麼現代人這麼不快樂?又有什麼樣的觀念與方法可以對治憂鬱?
現代人容易憂鬱,黃文翔認為有兩種原因,一是找不到人生方向,容易失去自己可以認同的價值與生命主軸。他說:「現代人的生活內容相對複雜,資訊爆炸、外緣也多,沒有足夠的智慧就不容易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清楚的定位,生活沒有足以肯定的價值與意義,憂鬱就會上身。」其次,現代人的生活變遷多,工作改變、住所改變、社交圈改變、生活內容與用品改變的機會都比古人多得多。要花較多力氣面對生活上的變異,相對的就要承受較多的壓力。
「壓力對人生不一定就是負面的,生活有變化會有壓力同時也會帶來改變的機會,只是如果不懂得調整觀念,就會覺得好累。換句話說,生活有了方向,而且能肯定此方向的意義,即使面對壓力也會正向思考,甘之如飴。如此一來生活縱使辛勞,卻不致於痛苦。」在從事心理輔導過程中,黃文翔會鼓勵個案尋找方向,引導個案去思考、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麼,煩惱的最終標的又是什麼?他發現憂鬱多半與失落、絕望、害怕……有關,有些人的憂鬱是找不到生命的價值,有些則是害怕生命之中的重要部分如聲望、地位、產業、健康……有失落的風險或受到傷害。心裡有焦慮、畏懼,久了也就會憂鬱,心理學有個專業名稱叫「共病症」,就是兩種心理疾病經常互相依附並存,例如一個人可以同時存在畏懼症與憂鬱症。
會憂鬱恐懼,這更加證明人的心是很難作主。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提到心的憂鬱與煩惱,有這樣的譬喻:「心如僮僕,為諸煩惱所策役故。」以字面來看心像僮僕一樣被主人策役,主人說一,僮僕就不能說二。這譬喻強調心於煩惱之間不得自在,面對煩惱時,心沒辦法拒絕煩惱的影響,反而是被綁架、俘虜了,只能不得不的去做。「如果心能作主而沒被煩惱策役,那也不用擔心,煩惱依舊是煩惱,你還是可以很自在。」陳政雄如此表示。
只不過人的心太染污,熏染得太嚴重,要怎麼才能作主呢?
唯識學認為憂鬱基本上還是第六識的問題,可以從「轉識成智」來讓心作主。什麼是「轉識成智」?就是轉動第六識成為妙觀察智,寬謙法師解釋就是要隨時都能深觀因緣。
佛教相信因緣,任何現象的產生都來自因緣,人的起心動念之間,有善的因,也有惡的因,但因要產生力量,要緣生出各種現象來,還是要靠心的力量及客觀的條件。法師強調世人所追求的外相,已經是果而不是因,得不到的果,是因緣不成熟,緣生的條件不足。「眾緣和合而生,眾緣離散而滅。所有的因緣都是有生就有滅,是非常平等、自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也非常具有物理精神。」有理工背景的法師表示,追不到的果還要硬追,除了帶來痛苦,即使追到了,但這勉強的力量是不自然,以此最後還是會緣滅。
(摘自《人生》316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