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傑
19 世紀的俄羅斯文學有托爾斯泰,音樂有柴可夫斯基,文化風盛燦爛,還有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更是人性哲學的顛覆之作。為何淪為共產的蘇聯?
正因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個人性格。
19 世紀末,沙皇阿歷山大銳意向東擴張,由於滿清帝國腐朽,俄國軍隊兇悍,進佔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連滿州人的家鄉也將領土據為己有。
海參威 1860 年佔領,然後又由莫斯科起築西伯利亞鐵路,貫穿黑龍江,直抵日本海濱。
沙皇尼古拉二世接位於 1894 年,其時日清戰爭,清國落敗。帝俄的擴張幾十年來得心應手,令尼古拉登位時自信滿滿。
尼古拉二世不是一個壞人,與他的歷代父祖沙皇一樣,他只想為俄羅斯好,謀取最大的利益。但他的智商不夠高,知識也不全面,他不知道 19 世紀初英國工業革命成功之後,電報、電話、報紙、書籍,令知識和思想普及,歐洲的自由主義思想已經進入俄羅斯,在聖彼得堡形成知識分子的地下讀書會,議論時政。
若俄羅斯此時的經濟真正強大,倒沒有問題。問題是歐洲已經成功的農業機械化,在俄國卻難以推行。俄國的農業經濟,仍是幾百年的地主與農奴制,而且耕地多凍土,不一定適合拖拉機耕種。
譬如北美洲的美國,大豆和小麥配合溫帶氣候,農業工具機械化,完全沒有問題,可以實現一個美國農夫架一部拖拉機,即可生產幾十畝的農作物。但是俄羅斯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都不許可。
農業生產力落後,導致地主與農奴之間貧富懸殊。偏偏沙皇又想發展工業,於是大量農民湧到城市投身工廠謀生。農地更大批荒廢,缺少了勞動力,於是時時發生歉收,農產品不足,更形成斷斷續續的饑荒。
1905 年聖彼得堡發生反政府遊行示威,沙皇企圖派軍隊鎮壓。但由於輿論反對聲浪巨大,尼古拉二世答應有限度改革,容許知識分子組成的社會民主黨人組成議會,叫「帝國杜馬」(Duma)。
沙皇另委任首相(即會議主席),首相的決策由杜馬辯論而通過。但是尼古拉二世卻保留了君主否決任何法案的一票。這樣一來,即使首相斯托雷平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也在夾心之中,無法發揮。
偏偏此時歐洲盛行無政府主義,年輕人不止示威遊行,還興暗殺之風(這股風氣傳染到清末的中國,汪精衛刺殺攝政王,也就是當時的潮流)。首相斯托雷平遇刺,令沙皇與平民之間少了緩衝。
從此沙皇更相信:武力鎮壓是對抗異見的唯一有效手段。
俄國的二月革命雖然失敗,但卻是十月革命的熱身。偏偏此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塞爾維亞與俄羅斯同屬斯拉夫語系國家,而且沙皇又是維多利亞女皇的表弟,更要派軍隊支持了。
然而早在 1904 年,日本防範俄國擴張,雙方發生日俄戰爭。兩國爭奪東北利益,俄國大敗,而且尼古拉下了一個不智的決定:將波羅的海的艦隊調過來,豈知卻在對馬海峽遭到日本海軍全殲。
這一次,俄軍戰場失利,又有大臣勸沙皇:現在你國內民望低,不如趁此戰爭御駕親征,讓大家知道你是愛民如子、捍衛國家命運的一個好皇帝。
結果俄國敗退的消息傳來,俄羅斯國民尊嚴大受挫敗,對於沙皇的無能,民憤更烈。農業經濟走下坡,工業生產也疲弱,尼古拉二世無法向國民交出一張合格的成績表。
但此時沙皇身邊已經沒有高人指點,也不相信有見識的智囊。沙皇最小的王子阿列克謝天生有敗血病,皇后迷信一個由鄉下來的巫師拉斯普京,叫拉斯普京為王子作法。一時宮廷耳語四起,說皇上與皇后如此資訊閉塞,偏信小人,國家沒得救了。
1917 年,德國特工向流亡在瑞士的列寧給了一筆錢,秘密送返俄國,叫列寧搞破壞。列寧趁俄羅斯戰爭狀態,發動冬宮暴動,十月革命一舉成功。
尼古拉二世一家在後來政府軍反攻之中,被全家屠殺。夫妻兩人與四個公主和一個王子全部死於槍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