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中旬,筆者去了一趟波羅的海三國旅行,抵步第一天,拉脫維亞民宿主人便說,在街上隨意問些上了年紀的人,他們大多數參與過「波羅的海之路」行動,對這段歷史有着深刻記憶。
攤檔老闆娘略懂英語,來自東北部的小城采西斯(Cēsis),檔口擺賣的畫作皆是丈夫手筆,兩公婆靠擺攤糊口。她憶述蘇聯佔領時期,自己在國家檔案庫工作,樓上有 KGB 監視人員,那時候毫無自由,不能說真話,即使買了一台收音機,偷聽國外的廣播電台,但頻道總是被干擾,聲音怪怪的。
說着,我又把那張「波羅的海之路」舊照片遞給老闆娘看。她表示,當年自己也在人鏈隊伍之中,跟幾個朋友一起手牽手,現場的人雖互不相識,但目標一致,希望以和平方式表達訴求,「父母不知道我去了現場,就算知道都無所謂,反正我父親很痛恨蘇聯政權。」
拉脫維亞是小國,南北夾在愛沙尼亞和立陶宛之間,東鄰俄羅斯,東南與白俄羅斯接壤。歷史上,瑞典、波蘭、俄羅斯、德國曾經佔領過拉脫維亞,一戰結束後,拉脫維亞曾享受短暫獨立,直至二戰爆發,拉脫維亞先被蘇聯佔領,再遭納粹德國搶奪,後來又重回蘇聯手中。威權治下,不止異見者遭受政治迫害,本土語言和文化亦受影響。
里加市中心不大,新舊城交接處是拉脫維亞自由廣場,正中央有一座紀念碑,建於 1935 年,頂端的自由女神像,象徵拉脫維亞的自由、獨立和主權,紀念在 1918 至 1920 年拉脫維亞獨立戰爭中抵抗蘇俄而犧牲的士兵。在蘇聯統治期間,這兒被列為「禁區」,全天候 24 小時有軍人駐守,禁止聚集。1987 年,反共組織「赫爾辛基-86」(Helsinki-86)曾發起活動,到紀念碑獻花給被流放的受害者。
30 年過去,人民沒有忘記,老一輩把歷史的事實傳遞給新一輩,他們用新的方式記憶「波羅的海之路」。在拉脫維亞期間,曾與當地新聞工作者兼作家 Otto Ozols 見面,他告訴我,父母、祖父母那一代對這段歷史感到無比自豪,大讚是和平、民主、可敬的表現,這一代未曾經歷共產歲月,但學校會教,傳媒會講,從家人口中聽得最多「波羅的海之路」的事跡。每年的這一天,波羅的海三國都會舉行紀念活動,今年也不例外。
這些年來,台灣和加泰隆尼亞都曾仿效波羅的海三國組織人鏈,宣示心中訴求,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如今,香港反送中運動處於最緊張的時刻,有網友提出構思,在香港搞一場「波羅的海之路」人鏈行動。
寫這篇文章時,收到 Otto 的短訊,他看到新聞報導,追問是否真有其事,興奮地說道:「我們的心與你們同在!」波羅的海三國媒體開始關注「香港之路」行動,更有立陶宛國會議員發起集會,聲援香港的反修例示威者。
原來,世界都在看。
/ 甄梓鈴
獨立記者,目前經營三角尺北歐新聞平台。夢想過着邊走邊寫的生活,文章散見於香港媒體。
獨立記者,目前經營三角尺北歐新聞平台。夢想過着邊走邊寫的生活,文章散見於香港媒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