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0 August 2015

為何要皈依三寶?

對於皈依,不少人會想:行善做功德就好,心好最重要,何必一定要皈依?況且只要不做壞事,就不會有報應、下地獄,跟信不信佛沒關係!真的是這樣嗎?

行善可說是各宗教的共同道德標準,中國儒家思想也強調善行,因而往往讓人感覺佛教與其他宗教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在鼓勵人們行善。若是這樣,為何還要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呢?

其他宗教或儒家思想的行善,指的是做好事、助人,甚至有人是出於「好心有好報」,希望現世或來世更好,可以上天堂,或投生好人家,基本上是有所求的。

佛教不僅主張行善助人,更重視人品的提昇與內外行為的淨化。當我們皈依三寶以後,除了持守五戒,佛教也鼓勵人們行六度波羅蜜,以六度之首的布施為例,布施的層面比行善更廣,意義也不同,除了培福,也在累積修行的資糧。

另外,佛教也強調十善法,是五戒的延伸,是從消極地保護自己的身、口、意行為,進而積極地利益眾生,除了身體行為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還有語言上的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加上心理的行為,有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癡。

由此,可以看出皈依與否在行善的初發心上有所不同。尚未皈依三寶時,只求心安、有好報;皈依三寶後,有五戒時時提醒自己注意身、口、意行為的清淨,還有禪定的方法,使自己專注、安定,進而開發智慧,少煩少惱,讓自己和他人都離苦得樂。

印順法師在《成佛之道》的偈頌寫道:「世出世功德,悉由菩薩有。菩薩之所乘,菩提心相應,慈悲為上首,空慧是方便。依此三要門,善修一切行;一切行皆入,成佛之一乘。菩薩之學處,十善行為本。」說明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之後,一切行為舉止的心念,都是導向學做菩薩,行菩薩道,不僅提昇自己,也利益他人。

因此皈依三寶,循序漸進地修學佛法,透過戒、定、慧三學來成長自我、銷融自我,奉獻利他,得到真正的快樂,這是成為佛教徒才能漸漸體會的好處喔!

(摘自《人生》雜誌373期專題「皈依三寶,歡喜入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