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净选盟在上月吹响Bersih 4.0的号角后,许多对政府的不满积蓄已久的热血公民,摩拳擦掌,蠢蠢欲动,除了不想再躲在计算机前做键盘战士外,许多人要藉此集会发声,告诉政府人民的心声,表达对政府的不满。
基本上,摒除知识上、论述上的论战,以及对集会形式的意见分歧,民众想上街的理由再简单不过,就是向贪腐滥权、以霸道违宪的方式强暴政治体制、经济失灵、强征赋税、国债高企的现况,说“不”。
这些人,不只是发泄不满情绪、不只是被煽动的无知大众、不只是喜爱网络叫嚣的脑残网民、不只是不分是非黑白只被净选盟牵着鼻子走的群众。毫不犹豫选择上街者,除了被霸权集团、官营媒体渲染成毫无独立思辨能力的暴民,也被一些反对Bersih4.0的知识分子,贬为只会上街发泄,却不懂得思考为何上街的群众。
庇护政治摧毁国家
事实上,反贪会、总检察署、国家银行,这些本来应行驶监督政府权力的机构失能;反贪会调查官、参与特工队的官员被调职、革职、违宪开除;勇于揭露真相的媒体《The Edge》被停刊三个月,《砂拉越报告》被网络封闭,伪中立大报天天头条为纳吉化妆粉饰。
然而,瑞士开始以洗黑钱罪名调查一马公司之时,种种丑闻已让令吉对美元破4。当此时刻,国行少有作为,内阁官员、总检察长、总警长掩盖丑闻,政府还宣布严管网络言论……所有这些都源自最重要、最核心的根本——政治体制已崩坏!三权不分立,媒体作为第四权更沦为家犬。马来西亚已被庇护政治(Patron Politics)的朋党裙带主义摧毁殆尽,集权势力当道。
一切看似民主的体制,如议会政治、选举政治、三权分立等,在庇护政治只求官官相护,“I help you, you help me”的行事逻辑下,政府的合法性、正当性和信用度都已破产,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在质疑为何要上街,不是过于迂腐,就是不了解情况。
五诉求何来虚无缥缈?
有人在净选盟发起上街呼吁后,认为:1)上街理由不知所谓;2)只会消耗廉价热血的民意;3)五大诉求虚无缥缈;4)民众过于重视净选盟这个团体;5)把民意转化成上街的力量,然后甚么后续都不做,例如没人关注选区重划;6)上街后纳吉不会下台,改变不到,所以干嘛上街;7)拿香港的雨伞运动做对比,指雨伞运动只办了一次,Bersih竟办了4次;8)净选盟这个组织被神化,形成大台主义等等。
上述质疑可以划分为三大点,第一,对五大诉求的论述不满,质疑后续行动的缺席、上街后的成效;第二,质疑民意只剩下廉价的热血和煽情;第三,对净选盟这个组织的不满和被神化。
我试图根据以上三点解释。第一,从论述来说,五大诉求要求干净选举、干净政府、表达异议权、加强议会民主、拯救国家经济。对我来说,这五点简洁明了,目标清晰,不知虚无缥缈何来?
若坚持要询问“how?”,其实仔细观察本文开端描述的国内局势,这五大诉求其实完整呼应当前局势,是非常符合目前的时机和时局,在体制崩坏当儿,五大诉求都直指体制改革的核心。若要回答“how?”,洋洋洒洒地可以写成博士论文了。在国难当前仍追问五大诉求的论述不够精细(sophisticated),不免显露“层次太高”的迂腐和不了解情况的“状况外”了。
如果硬要追问后续行动和成效,净选盟在505大选后,一直在基层努力推行选区重划运动,以及选民教育等活动,本次集会筹获的款项,之后也会运用在这些推动选举改革的工作。而且,大选后即使选民愤慨,一直要求Bersih4.0集会的呼声不断,净选盟仍按兵不动,直到现今体制崩坏殆尽,才发起集会行动,实属时局所造成,事有轻重缓急,而非频繁消耗廉价热血民意的煽情行动,也不是说上街之后就没有后续行动。对净选盟如此质疑,无疑不了解情况。
至于集会成效为何或没有成效,这都不足以推翻此次上街行动的正当性。因为可以预见纳吉是不会下台的,上街也没用所以不用上街?那雨伞运动或占中运动进行前,人民会预见中共会有所改变吗?说不准。但雨伞运动后有成效吗?说不准。可是,你会说不要上街参加雨伞运动吗?
香港从1990年就举办维园六四事件纪念活动,自2003年开始举办七一大游行,你会问是否有成效吗?这么多年过去了,有成效吗?如果有,那为甚么净选盟举办了三次,现在要举办第四次,却又质疑是否有成效呢?
社会运动的成效不是显而易见,它对整个社会改革、公民意识和觉醒、理性思辨风气、公民论政、公共论坛、社会多元包容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不是只要求纳吉下台而已。回到香港,还不是因为六四纪念会和七一大游行的举办,才孕育了人人称羡的香港雨伞运动以及“和理非非”集会文化和公民意识?
务实走出本土社运路
此外,回应第二点,固然有民众把净选盟神化,这就好比一窝蜂支持新国独裁者李光耀、柔佛的爱民苏丹一样,追求最大权势者的现象也出现在社运。可是若支持者能理性逻辑论述为何支持,那不是盲从权力,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的选择。如果因大部分支持净选盟,而强调某组织已被神化,直认主流支持者缺乏独立批判思考,此质疑未免过于武断、片面和肤浅。
至于第三点,我也认同,某个组织如果过于被神化,形成大台主义,是必须反思的隐忧。这是每个标榜追求民主的非政府组织必须深刻反省思考的。然而,这也不足以成为不上街的理由。我们可以要求组织警惕,提出忧虑。
若一味强调香港的论述有多精湛、知识性有多强,却讨论不出本土社运论述如何差,是否除了堕入双重标准外,还有一种崇洋媚外、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心态?外国社运值得取经,但不是复制与仿效,马来西亚本土社运必须走出符合在地情境的一条路,实际面对多元文化、宗教、种族和多语境的国内现实。若一味强调香港如何如何,本地也要怎样怎样,忽略本土情境和社运在地化的实际操作问题,也只是空谈而已。
http://old.malaysiakini.com/columns/30957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