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界,抄襲是死罪。曾有學生問,抄幾多才叫做抄襲?抄別人的框架、概念都是抄,抄一段固然算是抄,半段呢?兩句呢?一句呢?相信大部分學界中人會說,抄一句也是抄,但天下文章一大抄,我們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抄錄別人文字沒有問題,廣傳金句精句,造福世人,功德無量,但要標明出處,不能盜用,否則就是剽竊。
嚴謹的學術文章,有時附註甚長,一本書有幾十頁附註等閒事,增加重量,又浪費紙張;但代表着論述嚴謹有據,承先啟後,變成學術文章必不可少的儀式。
報章的論壇與專欄方塊文章又如何?一般較嚴肅的論說文,若引別人觀點金句、或別人心力勞動成果所得,理應要表明出處。有一次媒體上寫了篇長文,要解釋觀點出處,但這觀點不算驚天動地,而且文中只是略為一提,於是用附註方式說明,免影響文氣;怎料編輯可能因篇幅問題把附註全刪,筆者甚覺不好意思,因為不尊重原作者,也恐怕別人誤會是抄襲。換個角度說,有時引錄出處不過是抄襲之後一個坦白招認的自保免麻煩的方式。
寫專欄文章,往往更講求行文流暢、易讀、精要,但引錄出處同樣需要。例如談及某些驚人數據、或離奇事實,非人所皆知又有根據的事,宜標明出處,目標在增加文章說服力,也讓有興趣的讀者有據可追;若某些別人的觀點你不同意、你要批判,當然會清楚說明出處,甚至說明語境,以示沒有屈人;同理,若某些文章很有意思,你要長篇引用,甚至作為文章主線,也應明示出處,這是對原創者的基本尊重,我以為是常識。
當然,有時專欄文章閑話家常,或某些說法已經難以確定起源,也可以「網友說」、「朋友說」、「聽說」等簡單字眼,表明非自己原創。當然,為了行文流暢,很多理應眾所周知的名句,就不需指明出處,例如本文首段提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類似說法,不一定要引述牛頓,談到「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毋須次次召喚毛澤東,寫到「真理部」、「無知就是力量」等詞句,也未必需要每次煞有介事抬出歐威爾,不只破壞文氣,有時更予人拋書包感覺。
在資訊海嘯的年代,縱使引述別人觀點,重要概念要捉得緊,讓讀者觸類旁通,也要一番努力;若能過濾要點,再連結作者本人的識見、經驗與研究,與現實連繫,點連結成線,新觀點自能激蕩爆發,新知識由此產生。
https://aukalun.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_21.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