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先讓我們來看史稱齊桓公的小白這位老兄吧!他天生是一個諸侯王的少子,照現在人用西方文化的習慣稱呼,在他少年的時期,當然是一個白馬王子。他本來就習慣於豪華奢侈的生活,尤其是他的稟賦個性,凡與「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及六欲有關的「吃、喝、玩、樂」、「嫖、賭、招、搖」,可以說無所不為、無所不會。即使他自己不會,旁邊左右跟隨他的人,為了討好他,也勢必引誘他學會。何況他自己又聰明,又敢作敢為,當然會養成他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根本談不上什麼「知止而後有定」,乃至「意誠、心正、身脩」一類的戒條式的學養了。因此,他就變成一個貪玩、貪吃、酗酒、好色、亂倫等惡性重大的世家公子。
但他在心理意識上,會不會有煩惱、有憂患、有悲哀呢?那當然是有的。尤其在王室家族的家庭矛盾、權位爭奪的利害鬥爭上,隨時都有煩惱迫人而來。但好在他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平常大多都活在醉夢之間,正如莊子所說:「酒醉則神全。」貪杯耽酒,有時如有道之士的修養一樣,容易忘身忘物。
「小白齊桓公」,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人物,他之所以會成為歷史上的名王,第一,他具有天生王子的身份,在當時社會政治的大環境中,有了機會,自然是有資格登位稱王的。管仲、鮑叔牙縱有帝王之才,在當時的社會政治上,是決不可能自立為王的。第二,他在個人的私生活上,雖然壞習慣的惡性很大,但對於處理大事的關節眼上,他能夠識人、用人、信任人。而且還有一個關鍵性的特長,遇事反應靈敏,決斷果敢。這兩點,正是管仲所希望找到的一個好老闆。第三,他天生有四十年成為名王的好運,碰上鮑叔牙和管仲。
管仲怎麼報答鮑叔牙
如果因人論事,可以說,使齊桓公在春秋時期成功霸業的是鮑叔牙。使管仲能輔助齊桓公而大展才能,成為千古名臣的,也是鮑叔牙。管仲能還報鮑叔牙的,就是臨死以前,堅持吩咐齊桓公不可以叫鮑叔牙繼任他的相位。因為管仲知道他死了,齊桓公也就完了,如果叫鮑叔牙繼承相位,一定死於非命,那他就對不起一生的真正知己了。
大家讀歷史,都知道千古以來,最好朋友的知己交情,都稱讚「管鮑之交」,有通財之義。其實,還都是向錢看的話,根本不懂「管鮑之交」的要點。我們且看鮑叔牙開始推辭相位,力薦管仲的話說:
齊桓公聽了,就放棄仇視管仲的心結。甚至,聽到魯國把他綁起送回來,就親自出郊來迎接他。但管仲臨死前對齊桓公怎樣說呢!
「鮑叔,君子也。千乘之國,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雖然,不可以為政,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見一惡,終身不忘。」
這就是「管鮑之交」的知己明言,他不希望自己死後,把鮑叔牙一條命送到小人手裡的用心了。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原本大學微言(下)》╱ p. 174
#南懷瑾老師十方禪林
#南懷瑾老師十方禪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