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委員、慈誠幹部座談,上人特開示「共修」的重要性。所謂「共修」,是指大家定期禮拜法華經序,並分享做慈濟事的心得。
上人開示,務必要將「修行」二字善加深思、體會。有人對修行有誤解,以為出家在寺中念佛,才是修行,或以為只要自己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就是修行了。
事實上,這種修行還不足夠。真正的修行,是除了自我教育,也要接受別人的教育,並且教育別人,這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獨自閉門修心養性,是否表示已能與人圓融?只修養好自己的心性,但無法寬容、影響別人,並非就是修行。
自己行為端正,四四方方、有稜有角,會與人牴觸;必須修養到做人非常圓融,才算是有修行。想要修行得做人圓融,並且可以影響別人,就要把握「共修」的機會。
境界現前 方知功夫高低
在共修時禮佛,意義在於宗教者的行為要表達「敬」,敬就是有禮;行為無禮,如何表達宗教內涵?所以,共修禮佛,就是要表達行而敬、敬而禮。
另外,參與共修,大家就有機會聚集,彼此可分享心得、互通感情。佛教的精神是「擴大愛、拉長情」,這必須在人群中落實,否則離群索居,如何可說是大愛長情?
此外,修行是要鍛鍊心,遠離人群,沒有人事,就無法磨練。所以,共修就是藉著聚會來磨練人事圓融。「能將心量放大,即使別人說了不中聽的話,我們的心也不會打結;如果還會打結,就表示自己的心還有稜角。」因此,真正的修行道場在人群中,因為時時有境界現前,才能時時得知自己功夫高低。
「我呼籲推展志業,有那麼多人響應,是因為過去生中我與大家結了很好的緣;也因為我在過去生中累積很多貼心的好緣,許多人才會千里來相會,才見面就如找到親人般歡喜。緣,不要以為沒什麼,生命來來去去,所依的就是『緣』;人生是幸或不幸,也是決定於『緣』。做任何事都不順,就是因為與人結了不好的緣;能與人結好緣,到哪兒都會很順利,這就是福緣。」
「必須重視此因緣果報!因為因緣果報緊緊地跟著我們,如影隨形,這是最真切的道理。」
「我們過去生曾種因結緣,所以有在此相會的果;而今還要以此果為因,因果相生不息。希望大家藉共修加強心力凝聚,否則因緣錯失就太可惜了。我們是同心同志同道的道侶,彼此有很深刻的心靈交會,何不把此緣結得更深、更好?大家同是在人間造福修慧的人,又有共修因緣來相互磨練、成就,彼此要很感恩、很珍惜!」
證嚴上人開示於1997年6月5日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一九九七年‧夏之卷
http://tw.tzuchi.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2759%3A2013-09-12-07-13-17&catid=63%3Amaster-footprint&Itemid=349&lang=zh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