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從佛法的修行上,來談新與舊。
修行,就是修正不當的、邪惡的行為,包括身心的活動。通常人若能遵守公共道德及公共秩序,便被視為循規蹈矩的公民;若能進一步,審查個人的私生活及心理活動,如果你已是開始修行的人,便會發現你是一個不道德乃至是邪惡的人了。佛法的修行,便是協助我們正確地瞭解自己,改善自己。如果能經常發現自己的毛病而經常予以糾正,那便是「苟日新、日日新」的賢者了。因為,能夠念念審察,念念更新,便是修行工夫的針針見血。
修行的法門,目前在國內及國際上流行的,有淨土、密教、禪宗的三類。
曾有人問我:「有人主張一門深入;有人主張淨土與密教兼修;有人主張禪和密教兼修;有人主張禪和淨土雙修。究竟是單修好?兼修好?修哪一種最好?有何不同?」
原則上,我是贊成一門深入的,兼修而成為新修,並不妥當。一般所謂兼修,必有主修及輔佐之分,或者先後不同。一門深入者,未必排斥其他法門,然其為了強調對於所修法門的信心,而特別讚歎此法門的殊勝,乃是佛經的常規。
淨土法門,被稱為橫出三界的未曾有法,要求修行者以信、願、行三個條件,往生西方淨土。著力點則在仰「信」阿彌陀佛,於因地時發過四十八願,成就眾生,成就國土;眾生雖造十惡五逆,若能乃至臨終,十念阿彌陀佛聖號,必得往生西方淨土。信後起行,行的主力即在持名念佛,同時發願往生西方。淨土行者,以信的根本,信心堅固,就會落實安定;落實安定的本身,便是幸福人生的基礎。他們不必擔心自己的身心行為如何,只要一心嚮往淨土,相信仗佛願力,必能獲得救濟。淨土有四等,他們究竟生在哪一等,一般修行淨土法門的人是不必追究的,既然仰仗佛力,已夠安全,何必追究那自己無力決定的事。
密教的理論,重視發菩提心;密教的修持,重視儀軌;密教的信念,基於上師的灌頂及本尊的加持。理論與顯教相通,修持與律儀及禪觀同軌,信仰則與淨土類似,所以密教能左右逢源。而且,西藏黃教在組織及層次方面的說明均具說服力;其他各派在咒術加持方面,能為許多求取速利及神祕效驗的人接受。高級喇嘛也多受有嚴格的訓練,特別是灌頂加持的他力信仰,與即身成佛的速成效果之說,能使人有瘦弱者獲得天降強力大補丸的誘導作用。然此僅是方便應用,實際的功德,尚在三密相應的努力修行。即身成佛,也是歷劫成佛的另一種說法,正像禪宗所謂頓悟成佛之說類似。
禪與淨土及密教,基本佛法相同,而修行方法迥異。禪的方法,不藉他力的協助,引用《維摩經》的證說「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如能從心中掃除了一切攀緣境界,不論善惡淨穢,徹底放下,當下便是悟入佛之知見。否則若執心外有法,以求神拜佛,期待救濟,均屬生死法,尚不是出世法,何況是無上大法;《楞嚴經》稱之為「迷頭認影」,馬祖大師稱此為「不顧自家寶藏,拋家散走」。
佛法的修行,以福德業、禪定業、智慧業為三綱領。僅修福德業,不僅不出三界,而且最多是欲樂天報;偏重禪定,可生禪天,但仍不離三界內;偏重智慧則至少可出三界,成為小乘羅漢。定慧並重,仍是小乘行;福慧並行是菩薩道;福、定、慧並重,是大菩薩行。
禪的修行,依據《六祖壇經》,先發度眾生、斷煩惱、學佛法、成佛道的四弘誓願,次作無相懺悔,滅三世罪業。即云:「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妬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妬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發願懺悔,是福業行;無相懺悔的念念不被煩惱染,是即定即慧的最上乘行。禪的修行既是自力,也是以息心淨念、發慧為要旨,是在直接開發自家寶藏,不是借貸他家的資金作周轉,所以是安全、可靠、實際的法門。
◎摘自於聖嚴法師著作《拈花微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