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它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我不能設想真正的科學家會沒有這樣深摯的信仰。這情況可以用這樣一個形象來比喻:科學沒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象瞎子。」------------《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182-183頁。

愛因斯坦相信一種宇宙宗教感覺(cosmic religious feeling),但反對一個人格化的神。他曾說: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而佛教包括了對於未來宇宙宗教所期待的特徵:它超越人格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更是基於對所有自然界和精神界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整體的體驗而引發的宗教意識。佛教正符合了這個描述。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
它將是一種超越人格化神,遠離一切教條和神學的宗教。這種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作為一個有意義的統一體,必定是建立在由對事物的——無論是精神,還是自然的——實踐與體驗而產生的宗教觀念之上的。佛教符合這種特徵。——愛因斯坦
原文如下: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a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 Albert Einstein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出自1954年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書
與弗洛伊德的意念實驗

當時在歐洲有一位特異功能高手,善於通靈術與隱遁術的大師沃夫梅森,他生於華沙附近的小城可拉卡尼爾利亞的猶太人聚居地,能用意念指使他人。1915年物理大師愛因斯坦與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對當時世界第一號神奇人物沃夫梅森在維也納之郊的一間寓所,進行了一次轟動世界的實驗。
弗洛伊德於心中發出無聲的命令:要梅森在一分鐘內,到隔壁衛生間取一把鑷子,拔下愛因斯坦的三根鬍鬚。
弗洛伊德默念一停,梅森立刻照辦。奇怪的是,愛因斯坦彷佛被梅森施了魔法,像木人一樣,毫無反抗地讓梅森順順當當地拔下三根鬍鬚,時間恰好是一分鐘,兩位偉人在鐵的事實面前,驚得目瞪口呆。

「當科學家登上一座高山後,卻發現神學家早就坐在那裏了!」----愛因斯坦
我願成為佛教徒
愛因斯坦所寫自傳的談論中談到:「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話,我願成為一名佛教徒。」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圓覺經
「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愛因斯坦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永嘉大師
http://www.buddha.twmail.cc/2-1/Einstein.ht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