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春秋时候,诸侯称霸,"挟天子以令诸侯",孔子在《论语》中称之为"礼坏乐崩"。
孔子的弟子宰予曾经说:如果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那礼仪就肯定会败坏了;如果君子三年不演奏音乐,那音乐也一定会被荒废掉。【論語·陽貨】
孔子自己也说:社会政治上了轨道的时候,天子就来制定礼乐制度,诸侯有不遵守这个制度的,天子就来发号施令进行征伐。社会政治混乱起来了,诸侯就自己制定礼乐制度,有征伐的事儿诸侯自己就决定了。
可见春秋战国时候,人们把"礼乐"当作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
战国荀子有一篇《礼论》和一篇《乐论》,汉代司马迁《史记》里有专门的《礼书》、《乐书》,以后历代史书里大多都有一篇《礼乐志》。
世界上称中国是"礼义之邦"。这话没错儿,但说得更准确点儿,应该说中国是 "礼乐之邦"。因为,礼乐一直都被用象征中国古代文化。
由来
那么,什么是"礼乐"呢?我们看"禮"的繁体字" ",左边是个 "示",右边由两部分组成,上边的现在写成"曲",下边的是个"豆"字。在古代汉语里,凡有"示"字旁的字大都和祭祀神灵有关,如"神"、"社"、"祈"、"祝"等。"禮"字右边的"曲"是个象形字,按照考古学家的说法,它象征一个器皿里放着两串玉,下边的"豆"字就是放器皿的凳子。
这样,我们就知道"禮"这个字原来是表示祭祀神灵的一种仪式,器皿里的那两串玉就是奉献给神灵的祭品。
"樂"字原来也是象形字、象征的是一种乐器。古代举行祭祀神灵的仪式的时候,一般都要演奏乐器、表演舞蹈,并且伴有歌唱,那歌词就是"诗"了。
那么,什么是"礼乐"呢?我们看"禮"的繁体字" ",左边是个 "示",右边由两部分组成,上边的现在写成"曲",下边的是个"豆"字。在古代汉语里,凡有"示"字旁的字大都和祭祀神灵有关,如"神"、"社"、"祈"、"祝"等。"禮"字右边的"曲"是个象形字,按照考古学家的说法,它象征一个器皿里放着两串玉,下边的"豆"字就是放器皿的凳子。
这样,我们就知道"禮"这个字原来是表示祭祀神灵的一种仪式,器皿里的那两串玉就是奉献给神灵的祭品。
"樂"字原来也是象形字、象征的是一种乐器。古代举行祭祀神灵的仪式的时候,一般都要演奏乐器、表演舞蹈,并且伴有歌唱,那歌词就是"诗"了。
所以,"樂"这个字原来不光是指音乐,还包括舞蹈、诗歌等,它可以说是古代艺术的总称。《诗经》有一部分诗叫"颂",这类诗都是当时国家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时演唱的。相传,黄帝以后,每个朝代都有它们特有的乐舞,黄帝的叫《云门》,尧帝的叫《咸池》,舜帝的叫《韶》,夏代的叫《大夏》,周代的叫《大武》。直到唐代,还有宫廷乐舞叫《秦王破阵乐》,据说是唐大宗李世民亲自编导的,表现他的文治武功。
"樂"原来和"禮"一样也是祭祀神灵的仪式,并且总是和"禮"相互配合着进行的,古人谈到"禮"的时候总要提到"樂",遂形成"禮樂"这个词。
我们知道,很多民族在它文化发展初期都经历了一个"巫术文化"或 "宗教文化"的阶段,礼乐就是我们民族在这个阶段的产物。
《左传》里有一段话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大约在商周之际,周公"制禮作樂",对禮樂制度进行了改造,原来作为神灵祭祀仪式的"礼"逐渐变成了政治上的等级制度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往的仪式。
https://www.baike.com/wikiid/2164177174300578246?view_id=3difp2q4hi600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