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0 August 2025

過去法、未來法、現在法

/ 開仁法師


過去就是已經滅的法,未來的是當生,就是將要生,現在法就是生而未滅,已經生起了,但是還沒有滅的叫現在法。

三世我們這樣子看好像沒有什麼特殊,不知道有什麼意義,但實際上它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修行一定要知道三世的。幾年前在講《雜阿含經會編》的時候,《瑜伽師地論》有一段文在解釋已滅法、當生法跟生而未滅的法,讀了之後印象很深刻。我很喜歡這一段文,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論裡面說如果能夠瞭解這三世你就沒有愚癡,就得到明離開無明。

《瑜伽師地論》卷86,這裡就叫做修觀行者,不是修止行者,修觀的話一定要觀過去現在未來,內外、遠近、粗細、勝劣。有三個地方,於諸行中無愚癡住,沒有愚癡性。哪三個地方?過去、現在、未來。

觀察過去諸行,這一念心之前都叫做過去,要如實了知無有常性,無常性,前一刹那起了一個不好的心,這一刹那聽聞佛法就起了正念的心,前一刹那失念下一刹那正念,你就會發現我們的色法跟心法都是無有常性的,不會一直保持如此。這個是過去諸行,我們要如實了知無有常性,無常性。

現在諸行念念滅,現在諸行我們要如實了知它是滅法性,什麼叫做滅法性?《成實論》說現在是生而未滅,比如說我現在用電腦來錄影,電腦本身是一個緣生法,它還沒有滅,如果滅的話就不能用了,緣起已經滅了。在現在法當中,如果不知道它是一種有生必有滅的特性的話,在這裡我們就會產生常見、我見。會認為我所擁有的東西是永恆不變的。

但是不管是有無形,任何的有為法都是有生必有滅,滅法的特性不會離開任何的生法的,而且滅是必然會導致的結果,所以一個人如果染著現在所有的一切,看不到法的滅法性,就很容易掉入顛倒無明。所以當所染著的法敗壞的時候就會接受不了。

未來諸行我們要了知生滅法性。雖然未來的法還沒有生,但也一定是具足有生跟必有滅的法性,沒有任何一法能夠逃離生滅的法則。

所以我們觀察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都是如此的話,《瑜伽師地論》這裡說於三世行無有愚癡,不染汙心安樂而助,墮在明數。這個明就是智慧了。數指的就是這些智慧的人,就是聖者,與此相違當知即是有愚癡住,墮無明數。如果不能夠看到三世的這種無常性、滅法性、生滅法性,就墮在無明凡夫這一類人當中。

如果只是泛泛看過去的話,這個三世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如果你把它連接到阿含,連接到這一種論典有關的說明上去,是非常好的三世的觀念。在生活裡面你就可以去體驗,過去的法已經滅了,未來的法是當生,現在的法是生而未滅,都不離開生滅的必然法則,這樣就可以見到緣起。

https://santavana.org/abbot25speech16?fbclid=IwY2xjawL_3XVleHRuA2FlbQIxMABicmlkETEwQVlINm5DcVJmMEJmQlh4AR6qmKQwVIcXBbY4enytMOlmwdxIDTW0loXoaukL7QPn0EusGYnAwrgGjZsEWw_aem_2ljMMD1NgKwdZEcRRoFZ2Q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