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六,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破天荒開了一場演唱會,叫「Grace for the World(無國界恩典)」,雲集超過廿五萬觀眾,表演者有美國歌手Pharrell Williams、意大利男高音Andrea Bocelli、韓國出道的歌星BamBam、西斯汀教堂合唱團,還有來自羅馬歌劇院的管弦樂團等,可謂星光熠熠。演唱會結束後,逾三千架無人機更在西斯汀教堂上空作出壯觀的光影表演,名副其實千年難得一見。
在梵蒂岡開演唱會已夠奇怪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有朋友在Disney+觀看這個騷,發現贊助名單竟有「Mr. Li Ka-shing」。友人忍不住問我:「李嘉誠唔係佛教徒咩,點解會贊助梵蒂岡演唱會?唔通係另類分散投資?」哈,這問題聽來像開玩笑,但在全球社會日益撕裂的今天,似乎也值得談一談。
這場歷史性演唱會,其實是天主教廿五年一度的「禧年(Jubilee)」慶祝活動,也是第三屆「人類友愛世界集會(World Meeting on Human Fraternity)」的閉幕節目。演唱會的宗旨很明確:就是宣揚團結、公義與仁慈,鼓勵世人跨越文化、信仰跟國籍的差異,視彼此為手足。
全晚最動人的一幕,也許就是Pharrell Williams要求觀眾舉起手機燈,在廣場上營造一片光海,然後說:「這是我們團結的力量。三十萬盞燈,代表所有宗派、所有民族。人類常常將差異視為危險。但恩典(grace)會輕聲說:『等一等。』好奇心(curiosity)會問:『為什麼?』幻想一下,若我們不說『你和我不同』,而是問『我能從你身上學到什麼』,那會如何?」
真正的宗教,必然是跨越宗教的。佛教徒若妄生分別心,只挑佛教團體來布施,那他還是不要信佛更好。佛陀的布施本來就不着形相。想起上月收到一本由慈山寺印製、被稱為「李嘉誠半自傳」的《光中回首》(非賣品),裏面有一個關於布施的故事〈金箔與慈悲〉,頗有意思,容我抄錄於下:
//一個嚴寒的冬天,大雪已經下三天。有一個乞丐去敲榮西禪師的門,顫抖的說:「禪師,我的妻兒好幾天一粒米都沒吃,連日的大雪又使我舊病復發,請求你救救急!」
但寺裡沒有多餘的食物和錢財,要怎麼幫助他呢?
榮西禪師想起有些塗裝佛像用的金箔,毫不猶豫給了他。弟子不滿,抗議說:「那些金箔是裝飾佛像的,怎麼能輕易送人?」
禪師平靜回答:「我尊敬佛陀才這麼做。」弟子說:「把聖像金箔送人,還算尊敬佛陀嗎?」禪師喝斥:「佛陀怎麼對待一切眾生的呢?佛陀累劫修道,為衆生捨血肉棄骨髓,在所不惜!你們只看到鑲金的佛像,怎麼看不到佛陀的心?」//
布施的意義在哪?在助人,對,但不只是助人,更在於自發的捨棄心——捨棄對財物的貪戀,同時也捨棄一切名相、形色對你的束縛。李嘉誠既懂得上述的禪門道理,他這次選擇贊助梵蒂岡,自非拘泥於狹隘的宗教之見。
莊子說得好:「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即是說,你看世界萬物,若由不同的方面看去,那麼自己的肝和膽也會像楚國和越國般不同;若從相同的方面去看,則萬物都歸於一體了。醒悟的,無往而不自在;偏執的,何處不撞南牆?
世界已經太分裂了。是時候停止「肝膽楚越」式思維,若看到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不如試着「等一等」,然後平心靜氣問:「我能從你身上學到什麼?」久而久之,你就明白梵蒂岡也可以是慈山寺,慈山寺也可以是梵蒂岡(可惜,你仍然不會是李嘉誠)。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115917017328926&set=a.29529335605796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