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4 April 2023

權威「症頭」群,你有嗎?

權威,像是一種迷幻藥,沾上後就會出現許多症頭,
你是否也感染了權威症頭而不自知?
為自己把把脈,
看清對權威的困境。

/ 辜琮瑜

用症頭群,而不是症候群來描述權威,是因為權威帶來的不是病症,或類似的症狀。但權威確實有一些症頭,會讓與它相遇的人深感困惑或苦惱。

現代人看醫生的經驗,和過往顯然有很大差異。以前醫者就是權威的象徵,病人見了「先生」,就像見到不容挑戰的生死關頭裁決者。不過,最近一次陪伴就診的經驗,與當代醫者的權威進行了有趣接觸。

同伴因為身體不舒服,而向醫生提出希望可以做某項檢查,本來就絮絮叨叨的醫生,突然扯著嗓門說:「這是醫院,不是給你開菜單的地方。是我們決定給你做什麼檢查,不是由你指定。」在場的眾人瞬間呆怔了,因為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麼有魄力的口吻了。

以往幾乎很少人會懷疑醫療人員的權威性,所以病患一進入診間,就只能乖乖聽話,想多問兩句也沒有用,因為醫生不一定會理你;甚至可能還會挨上一頓念叨。

但在當代社會,醫病關係與過往有很大的差異,醫師即使遇到疑問很多的病人,或從網路上google到各種醫療訊息而帶著很多莫名醫療知識前來就診的患者,醫師已經不動輒以崇高權威性回應病患的疑慮。

威權的困境

這就像在威權時代,順服於權威對很多人而言,似乎就是種習慣,也是很自然的狀態。因此也常有人會百思不解地提問:「權威算是個困境嗎?」因為權威之所以產生,往往伴隨著絕對的權力、至高的身分、專業的能力等難以望其項背的背景,臣服於權威,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而那些不願意順從的,就被施以叛逆、造反或反骨的罪名討伐了。

但在這個時代,無論是權威擁有者,或被權威壓抑的對象,彷彿不再那麼理所當然,也都各自產生困境。表面上看來,權威人士似乎不會視權威為困境,因為自己是發號施令者,是主導者;而被權威掌控、威脅,或無法以自己獨立的狀態思考、做決定,或自主安排人生的人,好像才會是權威的犧牲者,或是想逃離權威者操控的受苦者,但真的是這樣嗎?

常見在長輩、主管,甚至同儕當中,有人慣以權威者的姿態出現,或要求他人順服,或試圖掌控局面,影響他人。遭逢這樣的處境,被掌控者如果不願意接受,或認為對方沒有權力如此對待,偏偏不能正面回應,或無法離脫那種情境,可能就會形成內在的憤怒,或因壓抑而鬱鬱難忍。甚至因此對任何可能具備掌控權力的對象,刻意逃避、戒備,或隨時準備應戰,而讓自己長期處於壓力之中。

而施以權威的這一方,真的不會被掌控習慣干擾或形成煩惱嗎?對現代社會而言,這也不再是絕對的認定。因為權威者可能會在任何情境之下,被任何人挑戰,以前那種一呼百諾,或者開口就不容辯駁的時代已然過去。權威者的痛,可能是再也無法「自己說了算」。

權威的迷思

另一個可以深探的是,為什麼人非得掌控他者和情境,以權威姿態活著才能有安全感?或才能保證一切都在自己想要或期待的狀態下進行?覺察自己陷入權威者迷思,也許才能得到非權威角色而活出的自由。

至於有權威恐慌,或為之逃避、憤怒的壓抑者,可能也得反思,為什麼會對權威有如此強烈的情緒障礙?也許那背後潛藏著另一種安全感的迷思,認為依附權威可以得到某些保障,於是產生了矛盾與兩難。

看穿症頭,權威也不過就是一場人際關係的遊戲,無論站在權威的哪一端,大抵逃不開對「我」的保障與看重,如能鬆開對自我的執取,就有解縛的機會。

「權威」的覺察練習

1.面對權威反應:面對權威時,可能會引發的症頭,一種是過度順服,不管權威者說什麼,先服從再說。另一種是過度反抗,只要是權威者說的話,一律頂撞衝突。還有一種,則以討好方式面對,以取得想要的認可、認定和接納。

2.權威者的症頭:刻意強調自己的身分、角色和專業,也許是希望自己取得權威者的正當性,期待別人看見;或想方設法為自己的權威領導,或指揮掌控清晰定位。

3.從反權威變成權威者:曾被權威壓抑或有過威權情結的人,可能在另一個情境中,成為權威掌控者,而這顯然又是另一個需要覺察的人生課題了。

(摘自《人生》433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