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占
Mark 2017哈佛演講:小馬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JFK訪問美國Nasa太空中心時,看到了一個拿著掃把的看門人。於是他走過去問這人在幹什麼。
看門人回答說:Mr President,我正在幫助把一個人送往月球。目標是我們意識到我們是比自己更大的東西的一部分,是我們被需要的、我們需要更為之努力的東西。
沒有人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變得偉大。目標才能創造妳真正的快樂
千禧一代,會出於直覺和本能發現目標。僅僅發現目標還不夠。光有目標是不夠的。你必須擁有心繫他人的目標。
意識到這點非常難。我從來沒想過創造一個公司,我想要的是創造影響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我假設他們跟我關心的是同樣的東西,所以我從來沒解釋過我到底希望建立什麼。
多年以後的今天,我明白了,那是因為沒有更高的目標。是否創造它取決於我們,所以我們能一起前進。
讓我們做一些偉大的事情,不僅要創造進步,而是要創造Purpose。
有時候,小有成就比一事無成更可怕。
這些年,社會一直在爭論,上大學到底有沒有用。說沒用的人,總能舉出很多例子,證明不上大學也能成功。從Bill Gates到Steve Jobs、Mark,從愛因斯坦到愛迪生,社會這所大學好像更能培養出所謂成功的人。可諷刺的是,那些沒有讀過書卻成功了的人卻比任何人都重視教育。見識越多的人,越能看見差距,也就越明白讀書的重要。
經常有人問我,怎麼樣能成為一個努力的人。我會反問他們,對於不努力,你的感受是什麼?他們通常會說,沒感覺。
我想,這就是差距。真正優秀的人,是停不下來的,因為內心深處有一種對無知的恐慌。對於知識,他們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可是,生活裡,大部分人都是四十歲在吃三十歲的老本,三十歲吃二十歲的老本。
不是說,人必要勇往直前,一次次地勇攀高峰。而是說,人要有一種危機意識和一種謙卑的心態,對於這個世界,我們不知道的東西還很多。
投行是怎樣面試的?
考上常青藤只是進入投行的萬里長征第一步,進入投行那天,JP Morgan的前任大佬告訴我,每年他們收到了近三萬份申請,而坐在最後一Round的只有二百人,不到1%的錄取率,三次面試。無論是大小投行,無論面試人的職位高低,每個人都要求你從講講你自己這個問題開始。
他們選擇的人是多麼千篇一律:優秀的Ivy League教育背景,在同屆中遙遙領先的成績,會與人打交道的性格,還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什麼樣的故事才能打動面試官,怎樣的成長故事才能體現出面試官想聽到品質?
人生很難編故事給別人聽,真實經歷講出來才更加動人。投行面試也是如此,人生也該如此。
面試官習慣了華麗人生,回歸初心,這些銀行家更想聽一個真誠的、來自心靈深處努力的故事。其實每個候選人都已經具有了這些品質。
曾經聽過一個資深投資人的講座,他洋洋灑灑說了三個小時的成功經驗,卻用了這樣一句話結尾:做投資的時間越長,越不敢投。大概因為這樣,巴菲特才會只買自己熟悉的行業、熟悉的公司的股票。
人有四種認知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
98%的人都處在第一層。他們通常會說,沒感覺。然而,是不是自知無知,正是優秀者和平庸者最大的區別。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他知道自己走了多遠。
所以,當越優秀的人越努力的時候,或許我們更應該問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不再努力了。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恰恰是無知的開始。越優秀的人,越能看見自己的無知。相反,平庸的人卻經常一知半解,就覺得天下無敵。
今天當我們在講價值投資的時候,妳們要想清楚,未來十年的世界會怎麼樣,你應該住在哪裡,做什麼事,在什麼時間。
Ziggie、Shojin、一萬元可以做發展商、一蚊基金、一人炒房、蛇吞象收購歐洲百年品牌,天時地利人和,這是做價值投資最根本的前提。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之中乾隆送給陳家洛的玉佩,這短短一十六個字,這也是金庸先生自己特別推崇的人生境界。
情深不壽。當一個人對一件感情投入的很深,深到無法自拔的時候。隨之而來的不是欣喜,而是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所以,用情太深的人,總是活的不夠長久。(投資,不用講感情)
強極則辱。一個人強到君臨天下,天下臣服,但是卻不會因此而受世人所尊敬。(阿里巴巴)
慧極必傷。一個人太聰明了,看待事物總是考慮的理所應當的周全,總是看的很深入,考慮事物的多方面可能性。從而避諱接踵而至,勞神,傷身。(50隻不能拈手的妖股)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至剛易折等等都是一樣的道理。人生在世,誰不想追求完美,但是修成正果談何容易。無欲無求,內心強大,才能磨去自稜角,收斂鋒芒,遇事才能夠從容不迫,安然自在。
社會心理學中講到,低端人口向高端人口經濟狀態轉型時,轉型者往往需要用高端人口定下的規則,才能取勝。要想進入華爾街銀行,只能用他們的標準提高自己,才能佔有一席之地。但站穩腳跟後,總會有一天,我們可以用底蘊深厚的低端人口東方思想,贏得最終的勝利。
我們越來接近這個境界,是為Disruptive,破壞性創新。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sg/2017/11/blog-post_27.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