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3 September 2025

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 甘德政


历史上能逃过“诛杀功臣”劫数的人,屈指可数。

最先出场的,是春秋时代的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出谋献策,让勾践卧薪尝胆,最后灭掉宿敌吴国,成为霸主之一。

勾践成就霸业之时,范蠡劝同僚文种赶紧急流勇退。他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范蠡会看相,心里清楚“长颈鸟喙”的双重人格。那个富贵时荒唐的君王,才是勾践的本来面目;贫贱时的忍辱负重,只是形势所逼的政治表演而已。

范蠡退隐江湖后,文种继续留下辅佐勾践,结果被勾践赐剑一把,逼其自杀。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大军师张良。他辅佐刘邦,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逼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成就大汉的开国大业。

须会隐匿锋芒

天下大定后,张良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称病退隐,远离纷争,避免被君主猜忌,才得以善终。

反观另一个开国功臣韩信,功高震主,被夷三族,落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悲惨下场。

到了元末明初,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很清楚老板朱元璋的性格,他也想学张良那样金盆洗手、不问世事。

但多疑的朱元璋还是没放过刘伯温,这些跟他一起打江山的老臣子,太清楚他的老底,留下来极可能会威胁皇位,后来就找个借口,赐毒药逼死刘伯温。

大明开国功臣几乎都被朱元璋斩尽杀绝,连聪明绝顶的刘伯温也难逃一劫。最后逃过政治清洗的,只有汤和一人,因为汤和看起来笨笨的,而且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不授人以柄,朱元璋到最后才对他放心,觉得杀不杀他都没必要,就放他一马。

开国功臣必须学会隐匿锋芒,不居功自傲,才能在残酷的政坛里存活下来。如果不懂收敛,动不动摆出“令伯当年为老大上刀山、下油锅、两肋插刀、出生入死的时候,你们这些在朝堂上享尽荣华富贵的年轻后辈,毛都没长齐”的倚老卖老心态,肯定死得很惨。

谁也信不过

到了现代的民主社会,虽然不像封建专制年代大开杀戒那般血腥,但权力斗争的人性本质永远不变。

表面上打着民主自由旗号,骨子里还是威权主义那一套的领导人,被人出卖多了,谁也信不过,疑心非常重,往往攀上最高权位后,很可能就抛弃助他上位的盟友,换上他眼中更忠诚的支持者。

政治非常现实,从以上的血淋淋历史,可以学到古人的政治智慧。

https://www.chinapress.com.my/20230111/甘德政: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会员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