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6 February 2025

什麼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南懷瑾

《金剛經》裡最核心的一句話,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許多人學佛參禪,開口閉口都念這句話,但真能懂這句話的人卻不多。今天我們就來仔細參一參這句話。

首先,“無所住”三個字是什麼意思?“住”就是停留、執著。人的心念總在執著,執著於過去、現在、未來,執著於善惡、是非、得失,甚至執著於一個空的概念。比如有人打坐時覺得“我要空”,這已經是住在“空”上了。所以六祖慧能聽到這句話豁然開悟,因為他發現“本來無一物”,連“空”也不需要去執著。

但要注意,“無所住”不是讓你變成木頭石頭,什麼都不想。禪宗講“無念為宗”,不是沒有念頭,而是不執著於念頭。就像天上的雲,來來去去,但天空不留痕跡;又像鏡子照東西,照完了就過了,鏡子本身不會把影像留住。這才是真正的“無所住”。

再來看“而生其心”。心本來就在那裡,不是刻意生出來的。但一般人被妄想、煩惱蓋住了本心,所以要通過“無所住”的功夫,讓本心自然顯現。這個“生”不是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就像春天的草,不用你去種,時機到了自己就長出來。

有人問:“既然無所住,為什麼還要生心?”這就是佛法的妙處了。凡夫的心是住在貪嗔痴上的,所以生的是煩惱心;菩薩的心是無所住的,所以生的是慈悲心、智慧心。《金剛經》裡說“菩薩應如是生清淨心”,這個清淨心就是既不執著於相,又能隨緣應物。

舉個現實的例子:你今天幫助一個人,如果心裡想著“我在行善積德”,這就是住在善法上;如果幫助完了就放下,既不求回報,也不覺得自己了不起,這才是“無所住而生其心”。再比如你做生意賺錢,賺到了就歡喜,虧了就煩惱,這就是住相;如果能看透錢財如流水,努力而不強求,就是接近“無所住”的境界了。

不過要注意,不能把“無所住”當成藉口。有人聽了這句話就說:“反正都是空,我躺平算了。”這是大錯特錯!《金剛經》從頭到尾都在講“善護念”,講“佈施、持戒、忍辱”,就是要你在行動中磨煉心性。真正的“無所住”是積極入世的,就像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看起來自由自在,其實背後是深厚的修養。

最後再提醒一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是理論,而是要去實證的。你打坐時念頭來了,知道它來了,但不跟著跑;念頭去了,知道它去了,也不去追。久而久之,自然能體會到那種“如如不動”又“念念分明”的狀態。這就是禪宗講的“當下即是”,也就是《金剛經》的終極奧義。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724666691129662&set=gm.8849587151834389&idorvanity=741955725930946

Saturday, 22 February 2025

夏河東渡,遠因是一件微信裡的「小事」

/ 呂秋遠


有一個Youtuber叫做夏河,他有個很有意思的個人頻道,叫做夏河東渡。他在2008年就公開出櫃,也在網路上非常活躍,順勢開設淘寶店,投資不動產,賺了一些錢。然而,他在2021年被中國政府在網路上封殺;也在2022年以後移居日本。他在網路上的影片有許多有意思的觀點,有少部分談到台灣,不妨可以看看。

不過,他為什麼會在2021年被中國官方全面封殺?遠因就是2020年的一件微信裡的「小事」。

當年,中國總理李克強主動揭露,中國現在至少有6億人的月收入不足人民幣1000元,因此提出地攤經濟的發展方向。然而,這項政策不到一個月就被叫停,原因當然是公開打臉習近平的「共同富裕」。夏河在微信裡有個不超過六個人的群組,群組裡都是很好的朋友。那天在群組裡閒聊習李之爭,夏河說了一句話:

「看見沒有?一尊只要不開心了。李中堂的決策,連個屁都不算。」

李中堂,當然就是李克強,因為總理相當於大清國的中堂。那麼,「一尊」是誰呢?

當天晚上大約九點多,夏河接到了一通電話,來自於他家附近的北京天華路派出所。通話的一方是民警,他說出了夏河的身份證字號、地址,而且問他在哪裡,他要夏河現在到派出所。夏河想拒絕,但對方要求他立刻到,否則就要來家裡帶他回派出所。這時候,夏河只好到派出所應訊。他在車上,開始檢查自己的通聯紀錄、刪除各種軟體,並且把一些談政治的好友對話刪除,忐忑不安的進了派出所。

派出所的民警,要夏河先等待,也告訴他,之後會有相關部門的人來審理這件事,不會這麼快。他在等待的時候,就在群組裡留言,要大家盡快把群組刪除。如果八小時後,他還沒有出來,就把這件事在微博公布。

漫長的等待後,派出所門口來了兩輛轎車,下來了四個人。其中一個人對他說,請他把手機交出來,而且在夏河拒絕後,直接發狠跟他說,他們是國家網路安全局第二局的人,要他一定要交出手機,接著也跟他要手機密碼,要備份手機全部的內容。即便夏河不斷的質疑合法性,強調自己沒犯罪。但對方只跟他說,抵抗只是浪費時間,他只好也把密碼交出去。

當時夏河其實覺得很不安,因為手機裡有他價值不斐的比特幣帳戶,也有很多他自己的私密照片、影片。手機交出去以後,對方告訴他,至少要五、六個小時,於是他只能在派出所外面抽煙等待。

這時候,剛剛沒收他手機的民警,也到了門口抽煙,就跟他閒聊了起來。

「同志,我到底為什麼會被叫過來?」

「你今天中午說了什麼?」他笑了。

「我哪有說什麼?」夏河一臉茫然。

「你是否今天在微信裡,影射我們國家某位領導人?」

「沒有吧!」夏河否認。

「真沒有,我能把你叫來?」民警揶揄他。

這時候夏河突然想起來,當時有聊了地攤經濟,於是恍然大悟說,「我是聊了點地攤經濟,但這不是秘密啊!中國人都知道地攤經濟這回事!」

「聊地攤經濟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議論了國家領導人了。」民警嚴肅的說。

「我議論了哪個領導人?」夏河不解。

「我給您提個醒,您打一尊兩個字,是說誰?」民警不懷好意的笑了。

「就因為這個?至於嗎?我又沒叫他維尼、包子,為什麼不行?」夏河開始覺得不可思議。

「太至於了。今天您聊誰都行,就不能聊他。現在什麼時期你不知道嗎?」民警斬釘截鐵的說。「你以為我願意來嗎?你說,我們北京有多少大案沒破,就一天到晚處理老百姓議論誰,你知道嗎?我今天就處理了八十個這種案件。」

「八十個?我們全北京聊他,只有八十個人?怎麼可能?」夏河非常不解。

「你知道我們北京有多少網警每天幹這個?有兩萬五千人。我們有大數據,一旦涉及敏感詞,就立刻送到人工部門審查,就會開始約談。」

「民警同志,為了維穩,北京就兩萬五千人,那全國呢?這得浪費多少資源?」夏河覺得不可思議。

「這就不是你我管得著的了。」民警結束了這段對話,回去辦公室。

這時候,知道為什麼被約談,夏河心裡也沒這麼害怕了。經過幾個小時後,手機終於備份完,他也領回手機。這時候他問技術人員,能否保證他的手機絕對安全,資料不會外洩?技術員對他說,他對手機內容沒興趣,也只有政府保管,保證安全。畢竟每天備份太多手機,沒興趣看。

領回手機,出來以後,他立刻對群組裡的人報平安,要大家解散群組。朋友們懷疑他手機被黨的鐵拳監聽,根本不敢跟他對話。

第二天下午,派出所通知他再去。有兩個人開始做筆錄,他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你對我們國家的領導人有什麼意見嗎?」年紀比較大的武警問他。

「我沒有意見,畢竟給意見也是沒用的。」夏河沒好氣的說。

「既然沒意見,為什麼在私訊裡討論我們領導人?」

「領導人都不能提嗎?」夏河反問。

「你是不是在諷刺我們領導人?」他追問。

「沒有。」夏河斬釘截鐵的說。

「那麼,一尊是什麼意思?」

兩個人四目相對,夏河沉默幾秒以後回答,「我不知道。這是我在網路學來的新名詞,可能是對當官的人的總稱吧!」

老民警似乎鬆了一口氣,「原來不是領導人。不過無論如何,你的行為已經被紀錄,只是因為你覺得這些行為是無意識的,所以這次就算了。但是你要立刻解散這個群組,而且保證往後不許議論領導人。」他拿出一張保證書,要夏河親自撰寫。

起初,夏河覺得自己沒犯罪,所以不願意寫。但是民警不願意放他走,最後,他只好寫下這段話:「本人政治覺悟不高,喜歡與陌生人閒聊。往後本人保證不再討論國家政策與領導人。」

結束這場荒謬的偵訊後,他走出派出所,所長送他走的時候,希望他不要講出這段經歷。夏河沒有回應他,只是說,「以前坊間流傳,所有百姓在微信的聊天,都是被監察與監控,我之前還跟他們吵架,說中國最重視隱私權,現在我才知道,這些謠言都是真的。」

第二年,他被中國政府在網路封殺,第三年,他移民日本。

夏河的例子告訴我們,到中國,請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民主社會裡,你覺得很正常的對話,都可能讓你消失好幾年。我話也不想說得太重,點到這裡就好了嘿。

https://www.daipai.tw/article.php?SerialNo=57475

Monday, 17 February 2025

马川之乱:乱象之下到底在发生什么?

/ Paul Krugman


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危言耸听?”,
那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美国的宪政危机不是假设的、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读到这篇文章时,
它已经全面展现。


我离开《纽约时报》,重新拾起这个时事通讯,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政府效率部(DOGE) 的,那是个由川普创建、马斯克(Elon Musk)管理(维维克·拉马斯瓦米已被赶出)的非官方机构[注]。DOGE 的所谓目标是打击“浪费、欺诈和滥用”,为纳税人节省巨额资金。我认为这一努力注定要失败,因为马斯克和他的亲信似乎完全不了解联邦政府如何及为什么要花纳税人的钱。

[注]川普最初选择马斯克和维维克·拉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共同领导DOGE,但在上任数小时后即宣布拉马斯瓦米不再是DOGE成员,马斯克独自领导该机构。

虽然我说的一切都是真的,但我还是要做些修正。我当时就该明白的是,马斯克和川普说的关于他们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假的,包括他们关于动机的说法。无知和混乱是真实的,但大家永远不应忽视他们的根本目的。

因为现在发生在美国的事情是一场尚未得逞的自我政变(autogolpe)。

拉美读者肯定对这个词不陌生。autogolpe的字面意思是“自我政变” —— 合法当选的领导人,利用自己的地位,夺取全面控制权,解除法律和宪法对其权力的限制。

马斯克和川普是想在美国来一次“自我政变”吗?当然是。而且,据我所知,他们进行的政变,得到了众参两院所有共和党人的全力支持。

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所做的一切。是的,我们可以从宣称的政策目标的角度看,问其是否合理。但也要问:“那样做是不是对自我政变有好处?”

例如,DOGE痴迷于裁减联邦雇员。如果你了解纳税人税款花在联邦工资上的比例,就知道把裁员作为优先是毫无道理的:

现在的联邦雇员人数并不比艾森豪威尔时期多。

但是,将“削减人数”作为政策目标,是为了清除忠于法律和宪法的公务员,用川普和马斯克的忠实拥护者取而代之。

幸运的是,川普政府推动联邦工作人员接受买断,似乎没有成功。法官下令暂停前,只有少数雇员接受协议,其中许多可能本来就打算辞职。但这一“政策”的背后动机,是赶走最心怀理想、最敬业的雇员。

要从政变这个角度来看马斯克-川普权力集团非法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行为。马斯克显然憎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看看他对贝索斯(Jeff Bezos)的前妻 —— 麦肯齐·斯科特(MacKenzie Scott) —— 的慈善事业表达的愤怒就知道了 。虽然他可能认为该机构“是个仇恨美国的激进左翼马克思主义者的毒蛇窝”,但其目的也是为了清除公务员,同时蛊惑川普的支持者。同样道理也适用于他们为什么煽动针对多元、公平、包容(DEI)政策的仇恨。

不用说,针对参与调查1月6日骚乱或调查川普本人的联邦调查局(FBI)雇员的清洗,是这场自我政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马斯克及其追随者夺取财政部支付系统的控制权,并将重写代码这一至关重要的权力交给一个25岁的年轻人,而这个人竟然(没想到!)是个种族主义和优生论者,显然也是政变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这些希望美国继续是美国,不希望美国陷入独裁统治的人,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承认现实。如果我用的“独裁”一词让你不以为然,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危言耸听?”,那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宪政危机不是假设的、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它已经全面展现。

但不要绝望。我们正处于一场企图的自我政变当中。但目前为止,它还没有成功。事实上,我暂且认为,政变没有他们预想的顺利。虽然大多数美国寡头已早早向新政权投降,但我们中的许多人还没有。

如上所述,让大批公务员自我驱逐的尝试似乎失败了。法院还没完全腐败,为一些正在进行的篡权设置了路障。FBI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及联邦工会正采取防护措施。吹哨人和至少一些媒体机构在报道马斯克试图控制联邦电脑系统的行为,而财政部的政党任命官员在试图掩盖,这表明他们仍害怕公开曝光的后果。

虽然还没看到像川普第一任期之初那样的大规模示威,但一直都有针对川普和马斯克的抗议 ,而且还在不断涌现。

是时候更多民主党政客出来表明立场了。

民主的敌人将继续寻找破坏法治的新方法。不得不承认,马斯克的勾当被爆出之前,我从未想过联邦支付系统会成为攻击目标。这曝光要特别归功于内森·坦克斯(Nathan Tankus) ,他是“货币政策技术细节“方面的专家,已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人物。

但是,对自我政变的抵制,就相当于朝它的齿轮扬沙子。我稍后要谈这一点的重要性。

对于撰写或谈论时事的人来说,重要的是,不要被川普那些吸眼球的东西干扰。不,川普不会接管加沙、不会吞并加拿大、也不会夺回巴拿马运河或占领格陵兰岛。奇谈怪论是川普的招牌,不是他的失误,目的是分散人们对正在发生的自我政变的注意。

直到几天前,我还以为真会发生一场无端的贸易战,因为几十年来,川普一直对关税耿耿于怀。他要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但随后丢人现眼地做了让步,这表明我可能太把这他的话当真了。他是认输了,还是被骗,以为自己赢了?这也许关系不大。当前,贸易战不如攻击民主制度重要。

好消息是, 政变被延迟,可能成为政变未遂。可以有很多方式:马斯克和川普这两个极度自我膨胀、但明显自尊心脆弱的人,他们的联盟可能会破裂;马斯克对财政部的干预和对联邦工作人员的攻击,可能会导致非常明显的灾难;选民最终可能会意识到,川普宣称的成功不过是烟雾弹,会想起他降低物价的承诺兑现了没有;某个时候,美国人民可能会注意到,臭名昭著的“2025计划”(Project 2025)之父,罗素·沃特(Russell Vought),真的在制定政策。

这是一个可怕的时刻。但坏人暂时还没有赢。

[注]自我政变(英语:Self-coup)是指国家掌权者借由合法的执政或不合法途径控制政权之后,通过废止宪法、解散或冻结其他宪政机关(如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违反宪政秩序的方式,扩张行政机关原先并不享有的国家权力。由于权力分立的状态无法被维持,行政权独大、不受制衡的结果,通常也意味着政府体制由自由民主制转变为独裁政体。

自我政变与一般政变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自我政变是已经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高领导者为了规避其他宪法机关的监督与制衡,通过违宪的方式破坏自由民主宪政秩序;而一般的政变通常是由掌权者以外的个人或单位发动,目的是为了夺取最高位者的权力。

/ 文:Paul Krugman
/ 译:Brandi
/ 编:新约客
https://paulkrugman.substack.com/p/autogolpe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5/02/11/126007312.html?fbclid=IwY2xjawIbU4pleHRuA2FlbQIxMQABHc9sije5gXUb40GLOjAiTh6_5T9HnlAS2W8ApNXV8qtS4slw1qf6XsmqWg_aem_3Zpb_PTUXzlrxWlJZptMww

Thursday, 13 February 2025

如何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安心?

/ 聖嚴法師


《法華經》裡說:「若人說此經,應入如來室,著於如來衣,而坐如來座。」又說:「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意思是,我們要入如來室,以大慈悲心包容眾生;披如來衣,以柔軟心忍辱一切;坐如來座,以智慧心處理問題,心中不要罣礙。經文所開示的內容,就是我們開始學佛的途徑。

首先,是入如來室。當我們發了救護眾生的大慈悲心,這就是入如來室。既然發了大慈悲心,就應以慈悲來面對所有的人,不要把他人當成仇人來對待,而斤斤計較。

再來,是披如來衣。如來衣是柔軟的忍辱衣,我們的心要柔軟,不要剛強,當我們用慈悲心對待他人的時候,我們的心一定是柔軟的。而忍辱心就是當別人給你折磨、困擾、打擊或是麻煩時,雖然你的心裡感到痛苦和委屈,也要提醒自己學習觀世音菩薩。學觀世音菩薩就應該要披上柔軟的忍辱衣,柔軟能夠克剛強,也能四兩撥千斤,當問題朝你衝擊過來的時候,就以柔軟的態度忍耐一下。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小忍要忍,大忍也要忍;能忍,你就有福報;能忍,你就能夠過萬重關,因為柔能克剛。

最後,是坐如來座。如來的座是法空座,一切法都是空的。當我們學習菩薩精神的時候,一定要體會到,所有一切現象都不是永恆的,都如過眼雲煙。無論是逆境或是順境,或是種種的狀況,都只是暫時的現象,都是會改變的。改變的時候,這個事件就不存在。既然它經常改變,那就不是永遠不變,今天是這樣,明天可能變成那樣。有的人心很急,希望它馬上就改變,但這就像是種下的果子,時間到了它才會成熟,沒有熟的果子是不好吃的,但熟過了頭,也不能吃。這也就是說,種種的狀況是暫時的現象,沒有成熟的事不要急著做,而已經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了,這就是空。

如來的座,指的就是一切法、一切的事物、一切的現象,都是暫時的;但是,不要因為一切都是暫時的,就不做了。譬如,雖然我這個身體是暫時的,但我還是要吃飯;雖然我這個身體是暫時的,但還是要維持,以便好好運用它,用它來向觀世音菩薩學習。

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柔軟的、忍辱的,既能看得開,又能放得下。我們用慈悲心面對與接受眾生,然後用慈悲、忍辱、柔軟和智慧心來處理事情,處理完後就把問題放下。

有什麼辦法能讓人不再有恐懼心、憂慮心或是慌張的心?我建議多念「觀世音菩薩」,這是觀音法門中最好的修行方法。

大家可以一起念觀世音菩薩、求觀世音菩薩、學觀世音菩薩,隨時隨地扮演著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世間的物質享受吃得完、用得光,所以是不可靠的,但是,學會了觀世音菩薩的方法,卻是非常有用,讓你離苦得樂,一生受用無窮。

/ 選自《帶著禪心去上班》
https://www.ddc.com.tw/product/special_area/shengYen/prod.php?id=1560&type=b&type2=s1

Friday, 7 February 2025

佛经中的“五不翻”指的是什么?

玄奘法师(602-664),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佛学翻译家和佛学理论家。他不仅以其丰硕卓著的译经成果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笔,而且以其“五种不翻”译论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永恒的一页。

玄奘法师的所谓“不翻”是指在目的语与来源语之间不需要或不存在完全吻合的对应词,有时将直接采用音译,而不采用意译。因此,“不翻”指的是“音译”。“音译即不翻之翻”。

所谓“五种不翻”,指的是佛经由梵文翻译成汉文时,在五种情况下,应该采用“不翻”原则,即“音译”原则。这五项原则依次为:秘密故不翻、多含故不翻、此无故不翻、顺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五种不翻”是玄奘译经理论的重心,也是他为“翻语”设立的法则。

■ 秘密故不翻

意思是说,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佛经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呪语”等。而“陀罗尼”在梵语中的意思就是“呪语”,汉译为“秘密语”、“真言”,是佛、菩萨、诸天的秘语,总括佛、菩萨的功德、誓愿及佛法精义的简单语言符号。

这些秘密呪语具有神秘莫测的特点,通过念诵的声音形式来体现其神秘之处,因此宜采用音译的方式。

例如:“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意为“哦,莲花里的珠宝!”。

《大悲咒》共84句,全部采用音译,第一句“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意为“皈依三宝”。

《般若婆罗蜜多心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意为“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度到彼岸,愿正觉之法终成就”。

诸如此类的“陀罗尼”均采用音译,世代口耳相传,其所体现的神秘力量便形成了强大的能量。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则意趣全无。

■ 多含故不翻

意思是说,具有多种含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佛教经典中有些词语含义非常丰富,而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语,如果使用其中一个含义的词语,则会造成信息与意义缺失。

例如,“薄伽梵”具有六种意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汉语里不存在同时包含这六种意义的对应词汇,如果采取意译,在一定的语境中只能译出其中的一个意义,而其余五种意义都会缺失,故此只能选择音译。

又如,“阿罗汉”意思是“无生、应供、杀贼”;“比丘”意思是“乞士、破恶、怖魔”。这些词语含有多种意思,如果只翻译其中的一种,就会丢失其他意思,不能完整表达原义;如果全部意思都翻译,又显得累赘,所以只能选择音译。

■ 此无故不翻

意思是说,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例如,“阎浮树”又名“胜金树”,只产于印度等地,中国没有这种树,所以采用音译。

同样,“槟榔”是印尼语的音译,“葡萄”是大宛语的音译,“茉莉”和“昙花”是梵语音译,等等。这种彼有我无或彼无我有的文化局限词,即只存在于一种文化当中,而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事物或概念,一般都采用音译的方式,保持原文化的形态和精神。

■ 顺古故不翻

意思是说,对以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的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译。

例如,“阿耨菩提”,可以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从东汉佛教传入我国以来,历代佛经翻译家都采用梵语的音译,所以玄奘法师认为不需采用意译,而应保持其约定俗成的音译。

■ 生善故不翻

意思是说,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否则容易等闲视之,所以对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例如,“般若”跟汉语里的“智慧”的意思差不多,但有着轻重之分。因为“所谓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因此,音译为“般若”显示出对佛经的尊重敬仰,而意译为“智慧”则显得轻浅世俗。实在要译的时候,“般若”往往被译为“大智慧”、“妙智慧”、“真智妙慧”之类。

玄奘大师的“五种不翻”译论,距今已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玄奘大师的“五种不翻”译论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精神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彰现其不凡的意义和价值。

/ 赤峰萬佛寺
https://mp.weixin.qq.com/s/0tHF2jKgW9xSCi7j84XdPA

Saturday, 1 February 2025

可以生氣,但不要真正動怒

/ 吳若權

我們可以讓別人看起來好像在生氣,但不要真正動怒。


讓別人看起來在生氣,是要給對方知道底線之所在;不真正動怒,則是避免傷及彼此的自尊與關係。

「翻臉如翻書」這句話,很容易被負面解讀;但如果可以換角度詮釋,讓情緒可以適時展現真實的感受,而不停滯僵化,當情緒適度表達之後,只要不是刻意傷害對方的自尊或身體,彼此的關係可以快速翻到下一頁,未嘗不是好事。

發脾氣是一回事;被別人發脾氣又是另一回事。無論對方情緒如何激烈湧動,只要能夠讓自己不受影響,懂得主動移開情緒的濾鏡,接收對方真正要傳達的訊息,抱著「有錯,則改之;沒錯,就當作警惕與勉勵」這樣的態度去面對處理,既不會傷到自己的尊嚴,也不會毀壞雙方的關係。

#讓心境始終保持平靜

有一則耳熟能詳的故事,來自《六祖壇經》。寺院裡,兩位僧人因為旗幡在風中飄動起爭執。兩者立場截然不同。一位僧人主張:「是旗幡在動。」 另一位僧人則堅持:「明明不是旗幡在動,而是風在動。」六祖惠能聽到他們為此爭論不休,一語中的地說:「不是旗幡在動,也不是風在動,是你們的心在動。」

《金剛經》的這句經文:「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比較淺近的解釋是:看透世間萬物本質,心不會隨著外境動搖。若再深一層來講,「如如」的本意是:真如、如實,沒有差別,平等無二,只要沒有分別心,就不會動搖。

維持平靜,並非麻木心死,變得無感,而是能夠在覺察情緒中,適時做好調適,而不輕易為外界所動。

畢竟,人生各種現象都在不斷變化,容易牽動情緒起伏。唯有保持高度的覺察,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正在經歷怎樣的挑弄,並以最快的速度歸於平靜。也就是不執著於一切外相,不會因為外相有所差別而被擾動。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譯】不執著一切事物的表相,不會輕易為外境變化而擾動心思。

/ 吳若權《捨得自己:金剛經的日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