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June 2017

易經最重要的教誨:審時合勢,順時而動

絕大多數的人可能都沒聽過「時中」這個詞。這是出現在《易經》中的詞彙,意思是「順時而動、與時偕行」,一切都在「時間之中」,亦即吻合時序的意思。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季自有它的時序風景。不論運勢好壞,只要依循時序做該做的事,就不會錯過時機,懂得在春天播種,秋天收成,而且能夠瞭解下一次春天的前兆何時來臨。

「時中」的「中」,即中庸之道。所謂的「中庸」,是沒有過與不及,思考或行為都不偏不倚地保持中道精神。

說到「中」,很容易令人誤以為是在左右之間,取得正中央的平衡。其實這是錯的。

射中箭靶時稱作「命中」,正好符合想法時我們會說「正中下懷」,換句話說,並不是只有不冷不熱,舒適宜人的季節才叫做「中」。

夏天就要燠熱逼人才是「中」,否則動植物都無法蓬勃有生機。同樣的,冬天就該冷冽刺骨才是「中」。

「時中」是「通達時序」的意思,也就是解決之道。《易經》每每提到什麼情況下該如何應對處理時都寫著「時中」,《易經》告訴我們,只要審時合勢,順時而動,就能長保順境,在逆境中也不以為苦,就能行事順利,持盈保泰。

人在陷入困境或狀況不佳時,理所當然會急著尋求解決對策。但《易經》不論時機的好壞,必定寫著「時中」,因為若不這麼做,就沒有一件事能夠如願以償。換句話說,就算是運勢最佳的時候,如果不順應「時中」,任何事都不會順利。

《易經》包括龍卦在內,總計有六十四卦,幾乎涵蓋人生會遇到的所有狀況。而且,每一卦都和龍卦一樣,記述了六個階段的變遷。除了說明每一個階段應當做什麼事,也具體寫出每個時序最合宜的應對進退。

也就是說,所謂的「時中」,就是順應變化原理的應對進退、立身處世的方針。實踐「時中」的行為,稱為「中」;透過體驗而瞭解「中」極其重要,可以說正是《易經》的本意。

一味追求潮流,終將被時代的洪流吞噬

—觀察「時中」才能順勢而為、趨吉避凶


常聽許多人說「領導者要能順應時代潮流」。時代潮流是指當代的傾向或風潮,也含有當代的流行、趨勢等意義。

然而,《易經》卻強烈警告我們不能順應潮流,提出「追逐時流者,將與時流同歸於盡」,教導我們應當「觀察時中」。時中就是切合時序的作為,所以並不等於順應潮流,甚至可以說完全相反。

舉個有關泡沫經濟時期的例子來說明就容易瞭解了。

當時的銀行向企業或資產家積極提出「要不要融資購入土地?我手上已經有賣方名單了」,亦即轉賣土地謀利的提案。也有銀行向日本中部地區某位屈指可數的實業家暨資產家提起這個方案。

那位資產家稍加考慮後去找父親商量,父親一言不發聽了前後來由之後問:「你的公司有資金困難而需要向銀行借款嗎?」對方回答:「當然沒有這個困擾。」據說父親立即回答:「那就沒有必要借錢。」這樣的判斷就是符合「時中」。他準確地貫徹時序,不用說,後來的命運與順應潮流的人大相逕庭。

領導者很容易誤以為「搭上流行或風潮的便車,提高獲利」是自己的任務。時流確實就是這樣的產物。順利地乘風破浪,或許可以華麗地在空中飛舞。但是,時流的浪潮不可能永遠讓你隨心所欲,一旦運勢不佳就會一敗塗地,讓你看不見變化的原理。

以上說明了《易經》的基礎知識,及領導者應當瞭解的時序變化原理。下一章開始,我們將更深入地閱讀龍的故事,對照自己的情況及實例,學習各階段的應對之道吧!

易經職場智慧

‧ 不管是自身的成長或身為領導者,只要所作所為或經營上的運籌帷幄能依循大自然的法則,就能解決問題或障礙,通曉萬事萬物。

‧ 嫻熟「時序變化的法則」,就能洞悉變化的預兆、預測未來,不論公司經營或人生,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事事順遂。

‧ 轉變才能帶來成長、發展。無論變化是好是壞,唯有變化才是促進成長的糧食。

‧ 任何事物達到頂點,就是事物將往相反方向變化的訊號。

‧ 《易經》每每提到什麼情況下該如何應對處理時都寫著「時中」,只要審時合勢,順時而動,就能長保順境,在逆境中也不以為苦。

‧ 時中就是切合時序的作為,並不等於順應潮流,甚至可以說完全相反。

本文節錄自:《易經商學院:從菜鳥到CEO的六堂成功講義》一書,竹村亞希子著,卓惠娟譯,野人出版。

https://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15333.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