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8 December 2015

抱怨的反作用力

· 許瑞云

有個朋友告訴我,她的哥哥嫂嫂移居美國多年,偶爾回來台灣小住,對她照顧父母的方式意見很多,不僅管東管西,還質問她為什麼沒有好好照顧爸媽,讓他們生病?雖然哥哥嫂嫂的關心是出自一片好意,卻帶給她很大的壓力。

遇上這樣的親友,要尊重他們表達意見的自由,至於是不是要遵循他們的意見照著做,端看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是要記住,這個世間有因才有果,得到「果」的時候,要去追溯「因」是來自哪裡。如果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就要去改變根本的因,不然就會一直陷在委屈、不舒服的能量裡,讓自己感到萬分痛苦。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對方笑臉迎人,口裡說的都是好話,但卻可以感覺到他其實在生氣,事後也證明對方當下的確懷有怒意。很多時候,言語未必要說出口或是訴諸於文字才會產生作用,只要念頭一出現,即使只是在心中暗想,也一樣會產生能量,讓對方感受得到。

根據吸引力法則,如果一個人沒有發射出某種能量,就不會接收到那樣的能量。倘若你發現很多人在背後道是非的話,不妨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釋放出「論人是非」的能量﹖一旦形成這樣的心念,最後我們所發出的能量終究會回到自己身上。要是你經常在心裡批判別人,或是抱持不屑、鄙視、恥笑甚至咒罵的態度來看待別人,就要懂得反省自己,以免有一天自食苦果。

很多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習慣向人吐苦水,來抒發內心不愉快的感受。事實上找人吐苦水並不是理想的處理方式,因為吐苦水的同時,也強化了那些負面的感受,只會招致更多想要抱怨的能量。所以當你感到心裡不舒服時,不妨好好地覺察這種感受從何而來,並且容許自己與它和平共處。因為感受只是感受,沒有任何的真實性,何況它會不斷地變化,所以無須加以抗拒或緊緊抓住不放,這麼做都是徒勞無功的。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抱怨的話語總是很快就會傳到對方耳裡,當你喜歡抱怨別人,說別人的不是時,一定會招來抱怨和批判。所以,除了不在他人背後蜚短流長,避免議論紛紛之外,也要學著掌握自己的心念,不要讓紛雜的思緒混亂了自己的心,才能避免陷入被流言困擾的痛苦深淵。

http://m.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424

Monday 21 December 2015

誰背叛了馬來人?

· Saifuddin Abdullah

巫統代表大會上陷入困境的巫統主席納吉絞盡腦汁保住地位,公開批評質疑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的巫統署理主席慕尤丁,不能根據巫統傳統為其三大機構大會主持開幕禮(婦女組、巫青團及女青年團),也沒機會在黨領袖總結環節發言。如果主席如同自誇的真正紳士,明智之舉是讓其副手發言,即使有批評言論,他仍然可以反駁,因為總結環節的最後發言權是主席。

根據默迪卡中心的調查,巫統大會舉行時,巫統正面臨來自人民,包括馬來人的空前高度信任赤字。

典型的巫統在這時期不是做要緊的事,而選擇歸咎於別人。納吉在演講中暗示說,如果巫統輸了今後大選(GE14),國家將被反對伊斯蘭,馬來人和土著的希望聯盟治理。

三位希望聯盟領導即旺阿茲莎(公正黨主席),林冠英(行動黨秘書長)和莫哈末沙布(國家誠信黨主席)隨即發表聯合聲明指出,三方始終捍衛聯邦憲法有關土著,伊斯蘭,馬來統治者和馬來文的地位。

巫統使用散播恐懼的舊策略。指責他人出賣馬來人,同時聲稱他們才是馬來人的合法守護者。

但是,是這樣嗎?背叛的意思是甚麼?哪些馬來人被背叛了?

巫統自獨立已執政。而自稱是馬來人守護者的表現又如何?

這使我重新閱讀莫哈末阿都卡利(Dr. Muhammed Abdul Khalid)所寫的《不平等的顏色》(The Colour of Inequality)一書。據筆者,“……最近,我們看到整體經濟增長將逐步上拉每個人達到更高層次的福祉,經濟學家稱之為涓滴效應,事實上並不包括所有人。有些進展相對快速,而大部份仍然落後,幾乎沒有任何進展,從而建立了危險現象:不平等日益加劇。”

他還指出,“……1990年後貧富差距仍居高不下,幾乎保持為近20年來同一水平……事實上,2012年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相對收入差距與馬來西亞於1957年從英國獲得獨立時是一樣的……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也似乎沒有改善。”

另外,他也提及土著內部的不平等現象,如根據2013年的資料,雖然平均而言,土著信託基金(Amanah Saham Bumiputera)的持有額為1萬5千402令吉,可72%的持有者,僅持有554令吉,而0.2%的持股者,則持有72萬5千122令吉。

在收入方面,莫哈末說,“2009年後,土著與華人的相對收入差距似乎是不斷擴大,在2009-2012年增長了10%,這是自1970年實行新經濟政策期間的最高增幅,與之相反土著與華人的相對收入差距在2004-2009減少了約一半。換句話說,差距在首相納吉執政期間增加了……”

在實施失敗方面,他說,“窮人,特別是土著的低財富所有權的可能原因是政府與土著政治領袖未能執行和監督旨在改善土著的社會經濟地位的政策實施”。

此外,他還表示,“監督和執行的失敗……可以糾正如果土著政治領袖,特別是主要執政黨巫統,能起到確保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作用……據一位前巫統副主席,也受前首相和前副首相贊同,從未有任何實例,一次都沒有,經濟議程或土著藍圖在巫統最高理事會會議上充份被討論。以前任首相的言辭,可能原因是“……他們將不會做合適的研究,因為其結果是令人失望,也顯示了政府的失敗”。

莫哈末阿都卡利,“最大的土著政黨在維護土著利益的無為原因是他們缺乏真誠興趣來幫助其族群。據前任首相,最高理事會成員和部長……他們主要感興趣的是自己可以從政治上獲得甚麼……這些政策監測缺乏了巫統的要求或壓力對政府機構在確保土著經濟議程的政策實施的嚴格遵守造成負面影響,”因為“……如果政治領袖沒有堅持要求,我不認為公務員會盡責,雖然大多數公務員為馬來人”。此外,監測經濟表現,即用收入和企業所有權為準繩,儘管是公認不足的簡單方法,但巫統從未質疑過,因為他們缺乏科學的關注和知識。“這是一個簡單的方法(測量),他們不是偉大的經濟學家,所以採取簡單的方法”。

如今,馬來人向巫統提出種種疑問。

為何在大家面臨生活成本大幅上漲時實施消費稅?為甚麼要削減公立大學的預算,但卻增加首相署的撥款?為甚麼要引進150萬孟加拉工人,當大家面臨就業難?

還有許多其他的疑問。而且最近,為甚麼需要授權首相宣佈緊急狀態(通過2015國家安全理事會法案)?

讓我提出一個問題是涉及上述的疑問――其實是誰背叛了馬來人?

翻譯:黃燕妮 / 作者:Saifuddin Abdullah(前高教部副部長)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8571#ixzz3uuSIIilZ

Tuesday 15 December 2015

爲什麽新加坡當年可以退出馬來西亞聯邦?

· 于東

1965年8月9日上午九时卅分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马来西亚国会宣读宪法修正案,将新加坡排除出马来西亚联邦,国会以126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即刻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在同一时间,李光耀在新加坡电视台宣布:新加坡即日起正式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

从表面上看新加坡独立是在和平顺利中完成(进行),而且独立后第一时间内,即第二天就得到英、美、澳、纽、日的承认。这样快速的承认正说明了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较早前已有了默认。

lee-kuan-yew-crying-national-tv事实上,“马来西亚计划”从出笼到成立李光耀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李光耀的出谋献策和奔跑,或许马来西亚成立将会遇到更多的阻力。

1961年5月27日(东姑提出五邦合并计划)前,即1月3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发表了题为《我党的政治目标》的申明。申明说:“新马合并是必然,它是我们当前任务,但是这种合并应该包括砂拉越、汶莱、北婆的更大政治结合。”有评论说:这是李光耀和英国驻新最高专员薛尔克不断磋商的产品(注一)。

同年6月4日李光耀在群众集会上说:“我热烈欢迎汶莱、砂拉越、北婆代表,如果我们在走向独立的道路上能够维持密切的政治和经济结合,这对我们大家都是有利的。”

1963年7月26日李光耀上电视台说:“新加坡非和马来亚合并不可。”据麦可李教授(注二)说:李光耀非常热衷于五邦合并,反却东姑始终抱有戒心。原因是东姑认为李光耀是有野心想要取代他的地位。时任马华公会会长陈修信曾说:李光耀想以行动党取代马华在联盟中的地位。然而,李光耀急需要五邦合并,特别是与马来亚合并,因为他认为,新加坡华族占绝大多数,而左翼力量又太强大,于是乎很快会落到共产党手中,特别是印支三国局势令人担忧,只有通过合并来抗拒左翼力量的威胁。

事实上,在合并议题上,东姑与李光耀各有“箅盘”,他们间一开始就是尔虞我诈的斗争过程,这些一直延续到马来西亚成立后发展到更剧烈、公开化、以至最后决裂。

李光耀在大马成立前夕,为抗衡马来亚联盟势力,突然举行新加坡大选。在这次新加坡大选中,马来亚联盟在五十一个选区中参选四十二个,与新加坡行动党正面交锋,结果一败涂地(注三)。

1964年初,行动党企图将势力发展到马来半岛,于4月29日在吉隆坡成立第一个支部(这就是现在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的前身)。在这期间,李光耀在一些场面的言论中不时去嘲讽东姑的领导能力和学历。更为国际笑柄的是,马来西亚成立后,在一个国家中有两个总理(总理相等于首相),一个在中央,一个在州(别的州是以首席部长或州务大臣著称,唯独李光耀的新加坡以总理著称),身为一国之首的东姑却无可奈何。

1964年7月21日下午,新加坡伊斯兰教徒举行先知穆罕默得诞辰纪念游行,游行遭遇到警察干预,发生冲突,参加游行的马来武术队带头发难,一发不可收拾,演变成种族暴动,造成8死300多人伤和数千人被捕,当局宣布戒严13天。事后李光耀公开指责巫统秘书赛查化和《马来前锋报》煽动所致。赛查化回应说:因为新加坡有个恶魔,是李光耀在新加坡的挑衅和嘲弄的后果。

—个多月后的9月4日在新加坡的芽笼士乃又再次发生比上一次更严重的种族暴动,暴动延续到8天才被控制,事件中造成13死,百人伤,1300多人被逮捕。暴动期间李光耀在比利时参加社会主义国际成立100周年庆典,会后没有赶回国解决骚乱,反飞去伦敦,这不寻常的举动,耐人寻味。

种族暴动后至1965年7月英国首相威尔逊在幕前幕后紧张活动,展开一系列谈判,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如:暂时分裂,各走各的数年后再结合、李光耀到中央内阁任职、行动党与联盟组联合政府等,谈判一直无法达成。1965年2月初李光耀公开说:马来亚领袖的企图首先使他感到愕然、继而怀疑、最后恐怖。吴庆瑞(李的副手)则说:我们当初行动(加入联邦)是否正确,我越感到怀疑。

4月,李光耀要组成一个马来西亚联合阵线,5月8日在新加坡成立包括马来亚、砂拉越、沙巴所有反对党的联合阵线一《马来西亚团结机构》(简称《团总》,注四)以抗衡联盟政府。这时激发了巫统种族主义情绪,叫嚣:中止新加坡宪法、逮捕李光耀,等。

5月23日东姑公开指责李光耀挑拨华人反中央政府;与此同时,联盟秘书陈东海公开呼呼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

6月初,东姑飞去伦敦长住至8月5日,6月29日决定新马分家,并通知在国内的副首相传达内阁成员。7月22日副手拉萨代表内阁覆函东姑同意其决定。于是律政司(署)立即着手修改宪法有关条文,8月5日东姑回国,6日召开内阁会议,9日上午召开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

上述简略叙述了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的来龙去脉。总之,新加坡可以退出马来西亚联邦,乃是新马双方激烈斗争结果。这是一场政治斗争,亦是种族主义较劲的过程,但英国从中扮演着平衡和调控角色。这埸斗争结果,谁赢谁输,相信读者可自行判断。

注释:

一,《马来亚劳工党斗争史》马来亚劳工党党史工委会出版,2001年1月出版。
二,澳洲墨尔本大学现代亚洲研究院总监兼教授,Professor Michael Lelgh于今年10月28日在砂拉越大学的演讲:“马来西亚的诞生”。
三,同上(一)。
四,田绍熙回忆录《一路走来》,2003年6月出版。

另:本文亦参考历史剪报和李光耀回忆录。

http://www.news.seehua.com/?p=122258

Tuesday 8 December 2015

如何與好發脾氣者溝通

如果對方愛生氣,我們真的不太好溝通。每次溝通,就要有被發一頓脾氣的準備,壓力很大。但是不得已要溝通,這篇文章可以參考。

生氣有時候是在害怕失去什麼,有時候是感受到威脅,有時候是想要掩飾自己的錯誤…。對方可以因為很多種原因生氣,然而,我們如果抓不到重點,溝通的效果就不好。

這篇文章我特別請天下授權,作者是UCLA精神科臨床助理教授,臨床經驗豐富,希望跟各位朋友分享。

【茱迪斯.歐洛芙】

1.
不衝動反擊。被激怒時先暫停回應。緩緩呼吸幾次,讓身體放鬆。儘管你的痛處被戳到,也不要衝動或回嘴。回嘴只會使你處於劣勢。不管對方有多可惡,在開口前先等一下。就算他想拉你跟他一般見識,你可不能作賤自己。不斷把怒火呼出去,平息「打或逃」的自然反應;這可以使你不致處於被動。專注在呼吸上,而非發怒的人身上。你可能還是覺得火大,不過若能保持鎮定,便能取得掌控權!

2.
練習節制口水戰。在恢復中立之前,不要報復,也完全不要回應。否則你可能會說出後悔或永遠收不回來的話。

3.
打散、放鬆、放手。壓抑痛苦或強烈的情緒會使之變本加厲。在武術對打時,先吸一口氣讓自己平衡,然後才能轉化對手的能量。盡量對別人的怒氣保持中立和放鬆,不要抵抗它。在此階段不要講理或為自己辯解。試著讓對方的怒氣直接穿過你的身體。想像你是個透明人,所以沒有東西可以留在你身上。不斷把對方的怒氣呼出。當你屏住呼吸,怒氣只會停駐在你體內。用這種方式處理憤怒不會使你成為犧牲品或受害者,也不代表你要委屈自己。那是中和惱怒,不讓惱怒纏身的禪學戰術。武術家會順著對手的攻勢進退,再伺機反擊。

4.
承認對方的立場。要消除發怒者的怒氣必須先削弱他的防衛心。否則他會緊追不捨,不肯讓步。防衛心會阻礙流動。所以即使你覺得難以苟同,也要承認者對方的立場,那對你有好處。以中立態度表示:「我明白你為什麼會有那種感覺。我們擔心的都一樣。只不過我有不同的看法。請聽我清楚說明。」這可以使交流繼續保持暢通,並形成妥協的態勢。

5.
設定限度。提出你的看法,要求一個符合你的需求並且可行的小改變,說明這對你倆的關係有何好處。語氣很重要。例如平靜但肯定的向對你大吼的姻親說:「我很敬重你,可是你一大聲,我就只能停止溝通。等我們比較能聽到彼此講話時,再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並不表示你要對惡劣的脾氣忍氣吞聲。若有人不斷朝你傾倒惡毒的怒氣,你必須敬而遠之,或是明白說出後果,如:「要是你只有批評,我無法和你見面」,甚至放掉這個關係。如果離不開,比如對方是你的頂頭上司,則可以練習與怒氣和解,讓那種情緒從你身上流過。也不妨嘗試合理的提議,如:「我們再想想更好的解決辦法吧。」你還可以使用「選擇性聆聽」,不要全盤接收責罵,選擇專注在有建設性的部分。

6.
發揮同理心。請自問:「是什麼痛苦或不足使這個人那麼生氣?」然後找時間靜下來,用直覺去設想對方的內心有哪裡痛苦或封閉。這不能為惡劣的行徑開脫,可是能讓你對他背後的痛苦心生憐憫,即使你選擇別接近那個人。然後你會比較容易放下憤慨,不讓它吞噬你。
在回應怒氣前先站穩自己,採用自覺和自制,不再堅持「我一定對」,選擇愛與妥協。即使遭到抨擊也不反擊,這的確不容易。首先一點一點改掉反射式直覺反應,然後在條件允許下,以更和緩而慈悲的方式,讓自身需求獲得滿足,也讓關係得以維持。
.
臣服的力量:放下執著,相信每一刻都是最好的安排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7776
https://www.facebook.com/redbeaniceteacher/?fref=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