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9 March 2024

神灵不小气

/ 曾昭智


“昌明大马”的概念于2022年首次由首相安华提倡,之后2023年成为国家政策至今,都有一段时间了。然而,国人对其六大原则,听似简单却脑子里总觉繁杂抽像难懂,尤其观看国内最近所发生重大事故之种种,似乎都与该六大原则背道而驰。

首先,且让我们在这里科普一下,何谓 “昌明大马”(MADANI)之 “六大原则”,这是当下每个大马人都应该懂、且身体力行的核心价值与思想基础。

MADANI 即是:

keMampanan(永续)、kesejAhteraan(繁荣)、Daya cipta(创造力)、hormAt(尊重)、keyakiNan(信任)和Ihsan(关怀与同情)。

以最近发生、闹得沸沸扬扬的“袜子事件”为例,追根究底它乃事出有800多加分店的“KK便利商店”无心之失,在其某分行让商家寄卖了十数双印有真主字眼的袜子,被“有心人”向宗教局与警方举报而闹得不可收拾。

事件爆发后,逼得该企业老板与高层公开在各媒体亲自道歉外,并将相关具争议性的产品立马下架,仍无法平息众怒。

身为巫统青年团的领袖、马六甲州行政议员的阿克玛,更是见机乘胜追击咄咄逼人,不见好就收,而是继而鼓吹各地党员信众杯葛该便利商店全国之各分行,是继以阿冲突之后杯葛美商饮食连锁店一样,要致该企业于死地而不复生。

从之前的肉骨茶命名,到华人新村申遗事件等,可看出这些有心人莫不以宗教、种族为课题大肆炒作,搞知名度之外,似乎对国家之前途、民之和谐根本没有任何帮助。而在MADANI观念里头,这些非理性举动,与它所倡导的“繁荣”、“尊重”、“信任”、“关怀与同情”等精神,委实背道而行。

记得多年前,我在一个与观音娘娘相关的宗教机构老戏台上,欲策划举办一场传统文化演出活动,受到一位老前辈的大力反对,说这戏台仅保留给观音娘娘看戏用的,坚持其他性质活动一概不适合在此戏台演出。面对此刁难,我斡旋不果,不得已只好请示该机构批准此活动的最高领导。后者听闻解释后,淡淡的回应说,“继续进行吧。对方若再刁难,我会跟他说,观音娘娘宽怀大量,是不会如此小气的。”就这样聊聊几句话,在该机构领导的护航与观音娘娘之加持下,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圆满成功交差,并深受各界好评。此后多年,主办方各人员也没受到观音娘娘的惩罚。

由此可见,该机构领导深悉神灵之宽容大量不小气,站出来担当并对生事一方晓以大义,一场看似难以解决的矛盾就此闭幕,并获得圆满成功的结局。

反观如上种种莫须有的无厘头事件可看出,如果咱国家领导们,一开始就能够不置身事外,敢于担当勇敢站出来,言之凿凿对生事一方用宗教理性方式晓以大义,相信这一场丑陋闹剧,就可轻易在一开始时便迎刃而解了的。

对此事件作冷静分析,千错万错,若说不是国家领导在处理此事件表现欠佳,难不成是脚丫上袜子惹的祸?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longmen/2024/03/25/639895?fbclid=IwAR1aCdEk2-4f1mfFrpw9G_WCTqKwiCaLseDnLiVIwkQdZhjIqw33G33SEWI

Wednesday 27 March 2024

腦內的工廠

常霖法師

屈指一算,我們在一念之間就製造了81000個生滅妄想,都是圍繞着「貪、嗔、癡」等等煩惱妄想,對我們不但毫無幫助,還會帶來無窮的困擾。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不管表面上是勤奮還是懶惰,其實腦袋裏都有一家生產力非常高的工廠。

《仁王護國經‧觀空品》說:「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屈指一算,我們在一念之間就製造了81000個生滅妄想,這家工廠的生產力豈止是卓越?

可惜工廠製造出來的產品,都是圍繞着「貪、嗔、癡」等等煩惱妄想,對我們不但毫無幫助,還會帶來無窮的困擾,就好像原本井井有條的生產線,卻被不斷製造堆積的垃圾所障礙,導致難以正常運作,正正反映了《華嚴經》說的「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着不能證得」。

假如現實世界有這樣一家不斷生產垃圾和廢物的工廠,大家都知道不該讓它繼續運作,可惜腦袋裏這家工廠是很難被停止下來的。

比較可行的處理方法,只是讓它透過靜坐、念佛、持咒等等的修行方式而間歇性停工,雖然偶爾停工無法讓廠房完全休止,但只要持續不斷地在日常生活之中練習,再加上經常參加較長時間的禪修活動,一旦養成停工的習慣之後,暫停生產垃圾的時間便會拉長,可以有效地減緩運作,恢復清淨的本來面目的機會便會愈來愈大了。

我經常強調修行要多點用心,少點用腦,就是這個意思。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8%85%a6%e5%85%a7%e7%9a%84%e5%b7%a5%e5%bb%a0/

Monday 25 March 2024

沒有收拾殘局的能力,就別胡亂放縱情緒!

/ 老楊的貓頭鷹


特別喜歡冷靜的人,是傳說中那種「經歷了大風大浪,卻還平靜得像是下雨踩濕了褲腳一樣的人」。比如朱小姐。

有一次自駕遊,她在高速公路上遭遇了車禍,車尾被後車撞得稀爛,好在人都沒事。冷靜的朱小姐快速地從駕駛座裡爬出來,然後擺好警示三腳架,將因為恐慌而癱坐在地上的肇事司機扶到路邊,再拿出手機報警、錄影、拍照……等她有條不紊地完成一系列事後工作,就過去找肇事司機聊天,以安撫他的情緒。

她一邊向肇事司機展示安全氣囊的漏氣情況,一邊預測當時的車速,並分析了撞擊的力量、角度等力學問題,就好像剛才發生的不是一起交通事故,而是一次撞擊實驗。

還有一次,她和公司一行十幾個人去杭州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結果在首都機場等了四個多小時,等來的卻是「航班因故取消」的廣播。同行的人不是急著找客服理論,就是氣得砸東西,唯有朱小姐安靜地坐在一旁,淡定地喝著咖啡,並幫大家預訂了另一趟去杭州的航班。

我問她:「妳該不會是天生就有一顆大心臟吧?」

她回答道:「你是沒見過我吃了多少虧。」

朱小姐所謂的「吃虧」其實是一些讓她非常懊悔的往事。

上高中的時候,因為數學成績很差,她沒少被老師嫌棄。最慘的一次是,她碰巧解了一道有點難度的幾何題,數學老師居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你們看,這道題朱同學都知道,你們還不知道?」在大家哄笑的時候,朱小姐直接把數學課本扔到了講臺上,結果是,她被老師請出了教室。更嚴重的後果是,她越來越討厭數學老師,整天只想著用低分來氣老師,以至於大學入學考的時候,一百五十分的題只得了二十九分。

講到這兒的時候,朱小姐還自嘲了一番:「你說,我是不是傻?氣老師有什麼用,結果都得自己埋單。」

還有一次是在家做飯,切豬肉的時候不小心把手劃破了。小她九歲的弟弟看見了,幸災樂禍地問:「妳是在滴血認親嗎?」氣不打一處來的朱小姐掄起胳膊就打了弟弟一巴掌。後果是,弟弟撕心裂肺地哭了半個小時,更嚴重的後果是,弟弟至今都跟朱小姐不怎麼親熱。

平靜之後,她自責地問自己:「我圖個什麼呢?」

她總結道:「遇事一定要先搞定情緒,再想怎麼處理事情,如果情緒沒搞好,事情肯定會搞砸。」

是啊,虧已經吃了,苦也已經受了,如果還不能長記性,那才叫損失慘重。

回過頭看,成長之路上,很多被我們定調為「嚴重錯誤」的事件,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當時沒有克制情緒。

比如,在臨出門的時候跟家人拌了幾句嘴,就在路上對每一個陌生人翻白眼;失了個戀,就把共同的朋友一個一個封鎖;對老闆有意見不敢當面提出來,卻像個瘋子一樣在朋友圈裡飆一些狠話……

更有甚者,只是一個眼神、一個語氣的不滿,就激動得像是護院的大鵝發現了敵情似的,恨不得衝上去咬人。

又比如,在學校裡受了氣,回家就兇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公司裡受了委屈,轉身就吼自己的家人朋友;跟另一半有矛盾了,卻讓孩子遭殃……

更有甚者,因為一時的情緒去攔火車、搶方向盤,以及失控地將凶器刺向陌生人。

用一句歇後語總結就是:「挨打的狗去咬雞一一拿別人出氣」。

有人據此提出了「垃圾人定律」。這種觀點認為,有些人就像是一輛垃圾車,他們裝著情緒垃圾到處走,裡面有失望、焦慮、煩躁、挫敗感,以及憤怒,當垃圾車裝滿的時候,他們就需要一個地方倒掉,很有可能就倒在不相干的人身上。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對抗,不是辯解,更不是鬥狠,而是要盡可能地遠離他們。

兩個忠告

一、盡可能不要用自己的那張臭臉,去影響別人的心情和生活,在關係脆弱的年代,所有的克制都值得提倡。

二、永遠不要拿自己的一時怒氣,去糾纏或挑釁「垃圾人」,在僅有一次的生命和難能可貴的好心情面前,所有的退讓都無比光榮。

/ 老楊的貓頭鷹《寧與高手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一書,著,高寶出版。
https://www.gvm.com.tw/article/55685?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gv_post240316&utm_campaign=daily&fbclid=IwAR0DGrGiyarRqLp5Xad3DJCDHpTflInANP12rPQs3zQcw3T9ZbxdWvqGEzs

Friday 22 March 2024

本來面目

/ 聖嚴法師⠀


問—本來面目,是不是指在任何對立生起來以前,在任何差別形成之前的那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這個東西,也就是這個本來面目,跟六祖惠能大師另一句話「本來無一物」是否有關聯?或者說本來面目就是本來無一物?

答—本來面目是不是本來無一物?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眾生從來沒有成過佛,一開始就跟煩惱在一起,所以本來面目是指沒有煩惱之前的我;或是斷除煩惱之後出現了純粹智慧的功能,這叫「還我本來面目」。

因此,如果說沒有煩惱之前的我叫本來面目的話,它跟本來無一物可以說是相同的。但是斷除煩惱之後,所謂還我本來面目,就跟本來無一物稍微不同。還我本來面目之後,沒有「我」的執著,沒有煩惱,可是有智慧的功能和慈悲的表現。

既然有智慧和慈悲,就不能說是無一物。所以究竟有沒有本來面目呢?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有人在用功時以「本來面目是誰」來參話頭,可是如果執著於有本來面目的話,大概永遠參不透。

我們眼見的、耳聞的,身體所接觸到、感覺到的,以及自己的存在和環境的存在,只要心中不把它當成是煩惱,那就是本來面目。所以本來面目並不稀奇,只是未開悟之前體會不到而已。

不過,知道有個本來面目也很好,這好比父母或某個有錢人用我們的名字在銀行裡存了一大筆錢,雖然看不到,但知道有錢在那兒,心中會有安全感,這也不錯啊!

/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

Tuesday 19 March 2024

修心的功夫

證嚴法師


一個人的修養程度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從他面對突來境界時的應對方式,如果不順心就發脾氣,表示平時的修心功夫還不夠,應該更加努力培養溫柔寬厚的胸懷,使自己一言一行都能讓人如沐春風。

人心若有貪、瞋、癡、慢、疑的污染,在學佛道上就無法純真、精進。所謂修行,就是要把心中的污染,好好懺悔洗滌。

其實,習氣與觀念本無形,也非物質,那麼又如何污染我們的心呢?

如能時時警惕自己,不貪念、不瞋怒、不自大、不貢高我慢,就能常存慈悲喜捨、溫
柔待人。心如常存一分愛,輕柔善順,又如何被汙染?

重要的是要如何培養好習慣、好觀念?如果大家能步步謹慎,不犯規,不犯錯,時時培養如何利益人群,如何與人和心、互愛,這就是一種好習慣的培養。

常跟人家計較,也是一種習慣,這種不好的習慣,我們要儘快去除。有人說:「這個人不錯,只是喜歡跟人計較。」這就是展露出喜歡和人家計較的形態。

甚至也常聽人說:「其實這個人心地不壞,只是脾氣較壞,容易衝動。」喜歡計較與脾氣壞,給人的印象又如何呢?發脾氣時當然是醜化了自己。

瞋心如火

人發脾氣時,常腦筋混亂、面容難看、言語粗暴,所以說:「發脾氣是短暫的發瘋。」許多人都有輕易發脾氣的習慣,稍不順心就忍不下一口氣,或者未深思明辨就將他人言行往壞的地方去想,而與人起衝突。

也許有人會認為,人難免會生氣嘛!只要心地不錯,偶爾發發脾氣又有什麼關係?可是,既然心地不錯,何苦醜化自己的形象呢?

俗話說:「怒髮沖天」就是形容人生氣時,頭髮都向上豎立。就好像鬥雞爭鬥、吵架時,全身羽毛豎直。人發脾氣時也一樣,大家可以畫一張圖看看──怒髮奔張,眉毛倒豎、兩眼圓睜、齜牙咧嘴,這個樣子好看嗎?我們何苦如此醜化自己而讓別人輕視呢?而且發怒時言行失去分寸,往往使事情變得更糟。

一個人的修養程度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從他面對突來境界時的應對方式,可以看出此人修養如何。所以,不順心就發脾氣,表示平時的修心功夫還不夠,應該更加努力培養溫柔寬厚的胸懷,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讓人如沐春風。

心境柔軟謙遜,才能夠時時聲色柔和地待人處事。有一個方法可以檢驗自己的心夠不夠謙遜──言行有疏失時,能否很坦然地說:「對不起,是我錯了!」雖然只是簡單幾個字,許多人難以說出口,因為不肯承認自己錯,或明知是自己不對,卻覺得向人道歉很沒面子;這些心態不斷累積,就變得愈來愈剛強。

「有句話是:『一把無明火,燒盡功德林。』期盼大家好好用心地培養善念、鍛鍊定力,莫讓辛苦累積的道業因瞋怒之火而前功盡棄。」

「如果因為計較、貪或忍不下一口氣,而發脾氣,將世間事複雜化,就表示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心和觀念。修行就是要時時反省,有錯立刻懺悔,如果知道自己不對,卻不肯承認,這就是錯誤。

如果累積成一種習慣,就會自己障礙自己。所以修行,就是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注意自己的行為,總而言之,大家要日日分秒多用心!」

/ 《證嚴法師衲履足跡》1998‧秋之卷·證嚴上人開示·19980709

Thursday 14 March 2024

身體能量也有預算,一旦耗盡就會陷入空轉

蘇絢慧

人生的各種選擇,沒有絕對的對錯,任何一種生活選擇都可能有人選、有人不選,這一切都與個人的價值觀和認知信念,以及所期望的結果有關。通常,一件事發生,我們會評估可不可行?要付出多少代價與成本?會經歷多少困難與挑戰?會不會失敗或是划不來?這些都是我們會進行的內部考量與評估。然而,也有多數人不考慮預算和成本,因此造成身心、經濟、時間、資源的大量消耗而無所覺知。

當消耗到了枯竭程度,人只能傾向做低成本的事,追求快速代償的感覺,而不再有體力、心力和時間,去進行花費比較高、成本比較高的活動,包括學習、接受教育訓練、長期培養與建立一個好習慣等。

大腦沒有能量,不想做任何會感到累的事情,這會養成急就章的行為,然而實質上並不能真正的解決生活問題和改變情況,只是不斷在無效行為中循環並且節節敗退,耗費僅剩不多的身心和資源在無實質意義的事情上,好像很忙、很累,卻無法得到任何實質效益和改善。

當身心能量及社會支援變得匱乏時,人們下決策時的心智過程也會跟著改變,產生放大認知偏誤的情形。認知偏誤來自認知思考的狹隘,會使人目光如豆,無法看得深遠,也無法進行正向循環的彈性思考,從而使得窮者越窮,忙者越忙,匱乏者越匱乏,為什麼呢?因為在狹隘有限的認知下,身心耗竭者或情感能量貧乏者,只能做那些看起來可以瞬間降低焦慮或壓抑情緒的事,像是轉移注意力去消費、不健康飲食(暴飲暴食)、過度忙碌或沉溺上癮行為,看似好像在消化情緒,其實是在累積及壓抑情緒,默默的,這些壓抑的情緒就開始在身體上造成沉重的負荷及自我消耗。

尤其是過度疲累的大腦,長期缺乏某種資源或支持,不僅會感到貧乏,還會漸漸讓人產生「匱乏」心理。「匱乏」是一種「長期沒有」的狀態,或擁有的比所需要的少很多。在這種狀態下,人會下意識關注那些未被滿足的需求(例如金錢需求或當下以為需要的快感),以致思維廣度和深度都不足,進入所謂的「隧道效應心理」(Tunnel Effect,或稱「隧道式視野」),把我們拖進更加貧窮與忙碌的深淵。

「隧道效應」是指當我們過度專注在一件事上時,而這件事通常都是危急與充滿壓力的,那麼思路就會像隧道一樣變得狹窄,使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其他重要的事,更忘了對日後造成的影響。

例如,父母又忙又累,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照顧孩子,為了想讓哭不停的孩子閉嘴而動手打孩子、情緒失控的吼罵咆哮,根本注意不到孩子大哭的原因可能是發燒不舒服,或被小蟲侵擾造成皮膚搔癢。當然,也顧慮不到這些吼罵和動手對孩子身心發展上的影響及可能造成的負面後果,因此不僅照顧行為失當,更可能造成孩子性命危險。

/ 摘自 #蘇絢慧#擺脫情緒消耗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958642678957595&set=a.283843669770836

Thursday 7 March 2024

美軍自焚啟示錄

/ 張翠容

美國東岸時間2月25日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在社交媒體上突然出現一名穿着軍服的金頭髮年輕男子,自稱是美國現役空軍布什內爾(Aaron Bushnell),25歲,他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往駐當地的以色列大使館方向走過去,一邊走一邊表示,他不想再參與以色列在加沙的種族滅絕軍事行動,他要用最極端的方式抗議美國成為以色列的合謀者,隨後站在以色列大使館門前向自己身上淋汽油,燃點一把火,在火光熊熊中用盡最後一口氣高呼:「解放巴勒斯坦!」

這個畫面很震撼,足以與1963年越南和尚釋廣德為護教自焚那一幕相比。美聯社記者Malcolm Browne把和尚自焚的情景拍下,後來獲選普立茲獎的系列照片,被稱為《燃燒的僧侶》,震驚世界和美國上下朝野,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表示,「歷史上從未有一張照片那樣讓全世界激動」。照片一出,令當時的南越總統吳廷琰政權立刻倒數,他對佛教徒所進行的壓迫和屠殺得到懲罰。

好了,到了2010年底,突尼斯一名年輕小販抗議貪腐警察向他霸凌,迫他入絕路,他亦用自焚方式向世人宣示他的悲憤,這一把火竟在阿拉伯世界燃燒起一場革命來,而突尼斯時任總統本·阿里亦因此倒台流亡海外。可是,那位自焚美國空軍布什內爾,他又可以發揮多大影響呢?相信在美以兩國強大的輿論控制下,布什內爾不久便會被人遺忘,活像漣漪最終被大海吞噬。

布什內爾自焚後 美媒報導卻少

布什內爾自焚而亡後,他自拍的自焚過程很快便在社交媒體下架,美國媒體沒有多少報道,拜登更不會如甘乃迪說什麼,歐洲媒體也如是,似乎只是小事一椿,不過在社交媒體上至今還有些兒熱烈討論,特別在反戰圈子。不過,我看着那段視頻裏的布什內爾,有不少感觸,想到在伊拉克戰時接觸過的美軍,他們大多年輕,卻成為了國家的殺人機器和佔領者,有些給洗腦了合理化他們的行為,有些眼神空洞迷茫,有些卻心裏矛盾糾結。

無論如何,自911後,美國進行多場所謂反恐戰,美軍出現極端情緒甚至走上自殺之路的數目不斷增加,據統計,伊戰後,退役美軍的自殺數字每年平均都超過300人。大國窮兵黷武,除了平民百姓不知就裏成為犧牲品外,原來軍人一樣承受苦果。

我留意到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統計,美軍退伍回國後自殺數字比在戰場上的死亡數字為多。當我翻查及閱讀有關報告,真不敢相信,現時在美國,平均每天有22名美軍自殺。一位美國精神健康學家指出,每天22名只是最低的估計,把我嚇了一跳。還有不少軍人雖不至自殺,但卻患上嚴重創傷後遺症,令他們的家人都不好過。

可惡的是戰爭發動者及其共謀者

戰爭受害者固然身心大受打擊,戰爭加害者也得苦果自嚐。不知道那些發動戰爭的強國領袖們,晚上有沒有做惡夢?一聲令下,殺人機器開動,其所帶來的不僅是先進武器下的亡魂,後遺症猶如蝴蝶效應,影響可謂十分廣泛。

我曾在約旦跟着一名前線人道工作者和前線新聞工作者,探訪難民,聽他們的故事,加上我亦曾在前線目擊過他們的苦難,非常明白他們的感受,一時間有一種難以承受的痛楚湧上心頭。每當向別人轉述他們的故事,根本無法完全說出來。

在此想到華裔美籍作家張純如,寫完她的調查報道作品《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後,引發了她的抑鬱病症,最後自殺而終。她尋死原因雖具爭議,不過她母親也得承認,女兒寫作過程並不愉快。張純如不曾經歷那場大屠殺,可是在調查過程中,單靠閱讀和訪問,再用文字重返現場,活像親歷其境,那種煎熬,不足為外人道,親身經歷苦難的人更不用說了。

即使成為劊子手的軍人,這包括美軍和以色列軍人,其實他們一樣可以患上嚴重的精神創傷後遺症,引發極端情緒反應。可惡的是,戰爭發動者及其共謀者,為少數者隱藏的利益,不惜把子弟兵送上戰場,連老百姓的無辜生命也犧牲掉了,製造連場悲劇,難怪《孫子兵法》這樣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美軍自焚啟示錄/

Tuesday 5 March 2024

不因為自己熟讀經律論,而認為已斷煩惱

開仁法師

一、佛法要在自己的身心上去體驗

其實,我們學習《阿含》的經典,主要還是要在自己的身心上去體驗,去經驗。有了這一些體驗跟經驗,我們才能夠分享給別人。所以,這些經、律、論,它只是佛法的一種道理,一種指引,一種方法。如果我們執著這個方法而不去體驗的話,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二、懂得越多,煩惱越弱才對

經中說「真人法」是什麼呢?真正的修行人是什麼呢?他說,我不因為能夠熟讀《阿含經》,多讀經書而能夠斷除貪、嗔、痴煩惱。由此可知,讀經典,讀經、律、論,不代表我就能夠斷除自己的煩惱。有的人反而因為懂得更多,煩惱更強。
我們學習佛法,一定要經常反思自己。學習之後,我們是要用在自己的生命,用在自己的生活。別人不懂的,自己能夠觀察得到,應該更加的謹慎,讓事情不要惡化。因為別人沒有學,自己懂得的話,我們更加要讓事情能夠圓滿,不要把事情惡化,造成煩惱。

三、學後而能修行,才能得真諦法

我不因為學習而增加煩惱,也不因為我學習就能夠斷煩惱,學習之後,要修行。
經說,就好像有一個人不熟悉《阿含經》,也不多讀經書,但是,他行法如法,隨順於法,向法次法,他因為這樣,所以他能夠得到供養、恭敬。

這樣的趣向者,才是真正的真諦法者,得真諦法者,就是他能夠體驗到真理的人。不自貴——不會生起傲慢心,也不會輕賤他人,這個才是真正的修行者——真人法。

四、網絡資訊正邪難辨,須培養辨別真理的能力

大家看了這個《中阿含》之後,也許有些人就會又想到另外一邊去了:這樣的話,我不用那麼辛苦,還要多讀那麼多經書乾嘛,上那麼多佛學班?我好好地行法如法就好啊。這個就落入另外一邊了。

不是的。特別是我們這個年代,我發現,如果我們不好好地學經、律、論,更危險。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們的手機一查,都覺得那個就是真理。

在谷歌(google)上,現在大家查得到的,有很多都是錯誤的資訊,我自己去查了一些名相,才瞭解在網絡上,有許多非正統的佛法資料在傳播。

加上因為我們沒有辨別真理的能力,沒有讀經、律、論的能力,所以我們只好依著這些網絡上的指引來修,這其實是很危險的。

五、學習的心態正確,就不會偏離正道

因此,就這個時代來說,我們反而更要學習。只是說,我們學習的心態要很正確。
第一個,不要認為我學習後,就等於我斷除了煩惱。這個前面有講了——我不因為我熟讀經、律、論,就認為等於我斷了多少煩惱。這個是不可以畫上等號的。

另外一個,我雖然要行法如法,但是我還是要學習一些根本教理的基礎,不能說,全部都不要學,不要聽,這樣又落入另外一邊。

文/劉智勇筆錄,開仁方丈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