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November 2016

《行願半世紀》

釋證嚴序:用愛鋪路,慈濟五十

我的師父印順導師,在我頂禮皈依的那一刻,囑咐我「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那麼深宏的六字法囑,簡短明快,進入我的心坎,卻是永恆。從那一秒開始,我拳拳服膺,片刻不敢違離。發心立願一念間,一秒鐘成了一輩子。

合抱之木,發於毫芒,慈濟走過半世紀,即始於「為佛教,為眾生」的啟蒙深因。

佛陀說:「菩提大道直。」菩薩道是一條寛直大道,毋需拐彎抹角,懷抱無私大愛前行就對了。我永遠相信,只要人人付出分毫,眾志成城就能產生力量,鏤刻深遠的生命歷史。

二○一六年一月,國際頂尖的量子力學專家卡法托斯(Menas Kafatos),來訪慈濟,談到微小的量子,聚集起來即有巨大的影響力。他說:「量子理論不只是一個物理的角色,同時也符合心靈上的角色,這跟佛家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一向尊重並感恩科學,科學印證兩千多年的佛法,而佛法指引人類打開善良心門,用愛膚慰苦難人生。

四十年前,慈濟的照顧戶黃桂子,是早期慈善結合醫療的關懷個案,當年我去訪視時,看到她躺在床上,一面哺育孩子,嘴邊還流著血水,境況堪憐。慈濟人自那時與她結下因緣,就不曾或忘。她從花蓮、臺東、高雄再遷居臺中豐原,慈濟愛的接力綿延不絕,陪伴她從東而西、從南往北,照顧四十年歲月。

黃桂子個案,只是人間菩薩層層疊疊腳步裏,含藏其中的一個足跡。一念不忍眾生苦,慈濟從細微深入而至廣闊恢弘,愛的行動廣布於全球。慈善有愛、醫療救人、教育安心、人文弘法,從五十年前沒人沒錢一無所有,用五毛錢的竹筒為大愛鋪路,分分、寸寸,從後山鋪到全臺灣、鋪進世界上,一直鋪向全地球。如今這「五毛錢」,國際間將它視為人道精神的來源。

印順導師在著作《學佛三要》中告訴我們:「大乘行果的心髓,不是別的,就是慈悲。離了慈悲,就沒有菩薩,也沒有佛。」

本著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慈濟在全球五十六個國家地區擁有據點,人道關懷援助的足跡,已遍及九十三國。「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菩薩」是「覺有情者」,情一段一段牽引,愛一寸一寸鋪定,成就現在穩實的五十年,才有下一個五十年、未來無量數的五十年。

慈濟半世紀,坎坎坷坷、風風雨雨,因為有浩蕩長的隊伍,自動自發、無怨無悔,我被每一分堅定的心念推動著,所以有足夠的力量「拉車向前行」。

感恩普天下慈濟人同心一志,在時間需要我、空間需要我、人與人之間需要我的時候,把握因緣付出無所求。哪裏有苦難,慈濟人就去那裏,直下承擔、全力投入,讓我很安心。

地球是太陽系中最美的一顆星球,臺灣是以善、以愛名揚的寶島,期望慈濟人繼續走入人群,作眾生的知音,傾聽他們吐露的悲苦;並且啟動善的潛能、呼喚周遭共同造福。生命因付出而寶貴,讓螢火微光發出燦爛光芒,大愛照亮美善人間路。
詳細資料top :證嚴法師與慈濟》

慈濟五十年的行善義舉,就是佛陀精神在人間的最佳體現。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於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四日(農曆閏三月二十四日)。證嚴法師承襲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理念,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精神,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帶領慈濟人「走在最前,做到最後」,展現佛教的慈善力量。

從日存五毛錢萌發的在地慈善,到奔赴世界各國救災,綿密的菩薩網從臺灣花蓮擴展至全世界,是慈濟人在實做中修行的表現;五十年的發展歷程,鋪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行善大道。慈濟從在地走向國際,來自小島的軟實力促成人世間美善不斷循環。

二○一六年慈濟成立屆滿五十年,全球九十三個國家地區,都有慈濟的足跡;半世紀的努力,則是佛陀精神在人間的實踐。證嚴法師期許所有慈濟人要「教富濟貧、濟貧教富」,啟發人人心中愛的種子,藉由一點一滴的付出,拔除人間苦難,菩提自然遍地生。

目錄導覽說明:

序 用愛鋪路,慈濟五十 釋證嚴

第一部 慈善腳步・啟發悲心
                一九六六―一九七五

01 為佛教,為眾生
02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03 五毛錢,能救人
04 收弟子,有條件
05 第一手徵信
06 從安生到送死
07 跨越「心」關卡
08 愛的小屋
09 一條毛毯
10 踏訪偏鄉暗角
11 儲值希望
12 醫師來了
13 破除迷思

第二部 艱難建院・扭轉花東
                一九七六―一九八五

14 開枝散葉
15 一念不忍
16 行腳臺灣
17 建院步步難
18 愛心如活泉
19 落地生根地球村
 
第三部 守護生命・大愛跨國
               一九八六―一九九五

20 生命富翁
21 搶救生命,刻不容緩
22 身穿「迷你袈裟」
23 培育醫護搖籃
24 靜思好話
25 「手護」大地
26 大愛搭起兩岸橋
27 跨越疆界的關懷行動
28 開啟捐髓風氣
29 化作春泥更護花
 
第四部 厚實愛心・廣布全球
                一九九六―二○○五 

30 親幫親,鄰幫鄰
31 建構媒體新典範
32 行醫全球匱乏處
33 愛的醫療網
34 地震島展生命力
35 教育不能等
36 向下扎根,用愛培育
37 越洋而來的病人
38  另類家園
39  不食眾生肉
40  醫病醫人又醫心
41  來自泰國的「慈濟列車」

第五部 慈濟宗門・靜思法脈
                二○○六―二○一六

42  廣結眾生緣,直行菩薩道
43  早起薰法香
44  晨間課徒,日日恆持
45  收「資源」不收「垃圾」
46  牽長情,愛不斷
47  別開生面的法會
48  研創來自不捨
49  天下一家親
50  證嚴法師對弟子的期許

作者:潘煊

潘煊得遇因緣,撰寫各大佛教團體經典著作,為台灣的佛教發展與成長留下最真切的紀錄。

出生於埔里小鎮,自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歷任雜誌、新聞媒體編輯、撰述等職。多年來得遇因緣,寫作佛教傳記與理念,傳達人間美善事蹟。著有《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巡禮》、《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導師傳》、《法影一世紀:印順導師百歲》、《慢行聽禪:殷琪問法・聖嚴解惑》、《聖嚴法師:最珍貴的身教》、《證嚴法師:琉璃同心圓》、《相信閱讀:天下文化25年的故事》等書。

http://bookzonecwgv.com.tw/books/details/BGB428

Thursday 24 November 2016

別让宗教课题再次转移焦点

:萧德驤

伊斯兰党主席哈迪阿旺预料週四提呈伊刑法个人法案动议,再次引起关注。有华文报以封面报导此事,醒目標题震荡读者,也使得宗教课题再次成为焦点。上一季国会中哈迪阿旺伊刑法个人法案动议在最后一天提呈,却由哈迪自动要求展延,其中是否有猫腻,令人玩味。


若根据智库政改中心执行总监王维兴之前的撰文,可了解到政府立法需要行政意志。作为普通议员的哈迪要呈个人议员法案,先要提呈动议,即本週四哈迪即將要进行的程序,当然要注意的是,这项程序得先获得国会议长批准才得以进入议事厅。

动议进入下议院议事厅辩论,不表示国会议员在办论的是法案內容,而是动议內容。最终动议接纳,个人议员法案將呈交到內阁阁员处理,最终个人法案是否会转为政府法案,由內阁提呈至国会,再次得看执政者的意志。因此,民眾不该把週四进入议事厅的动议,当成是辩论法案,就程序上而言,法案要转成法令,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从哈迪动议获得行政意志接纳,可看出以下几点事项,首先宗教课题依然是左右大马选民情绪的一项利器。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伊党与巫统在政治斗爭中不断在宗教课题上较劲,大马伊斯兰机构从80年代以来就持续扩张,以至今日的规模。第13届大选后伊党在吉兰丹老巢虽然维持政权,但支持率滑落是事实。党內为了挽回基本盘,在精神领袖聂阿兹逝世后右转,最终造成了民联的分裂瓦解。

再来,在执政党面对政权危机时,宗教课题依然是转移焦点不二法门。首相纳吉在去年面对26亿捐款事件,党內压力俱增,虽然之后以內阁改组进行整肃挺过浪头,惟纠缠政府的一马发展公司课题持续发酵,遭多国金融执法公司调查,甚至美国司法部发动一连串民事诉讼,令国阵备感压力。在国內,令吉贬值、消费税及必须品津贴削减,造成通货膨胀已引起人民怨声载道。如何转移民怨,玩弄宗教课题当然是最好的捷径。

其三,公民意识的高涨,也形成政府另一波的压力。经歷净选盟2及3的洗礼,去年独立日前夕举办的净选盟4.0集会迎来空前人潮;刚过去的净选盟5.0集会,在警方封城之下,依然一片黄潮。虽然人数与去年相较显得逊色,但警方以国安法令逮捕扣留净选盟2.0主席玛丽亚陈,倒形成了净选盟集会的反高潮。面对激愤的民意,政府如何找到出口,想必宗教课题会是其中一道门。

其四,民联决裂令行动党及公正党在吸引乡区选票上出现真空,而土著团结党趁势冒起,无疑填补了这项空洞。一旦希望联盟与土团党正式联合,无疑是国阵最不愿看见的局面,如何让希联继续內訌分裂?以种族宗教课题施压,自然驾轻就熟。

过去30年以来,大马政治数次在种族宗教课题上兜兜转转,直至过去10年净选盟集会带来震撼,打破了这种思维框架,重新建立起马来西亚人的身份认同。因此,如今大马是否要再次走回老路,纠缠于种族宗教课题,人民必须进行深入思考。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pl20153724

Wednesday 23 November 2016

無可救藥地站在弱者一邊

:李怡

許多人都認同村上春樹高牆與雞蛋的比喻,而忘記或不提他最重要的一句是:「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因此,不是去討論誰正確,誰錯誤,而是只要屬於弱勢的反抗者,只要以弱勢對抗體制的強權,在高大堅硬的牆和「以卵擊石」的雞蛋之間,村上春樹「永遠站在雞蛋這邊」。

為甚麼不論正確或錯誤?因為反抗者往往就是要站在「政治正確」的對立面,因為正確或錯誤不易判斷,而高牆與雞蛋的強弱對比則一目了然。反抗強權的弱者可能有許多錯誤,高牆有機制的運行因此出錯機會較少。但這從來不應該是站在弱者一方的人需要考慮之處。

上周寫〈不畏群情〉時,最末一句是:「尤其是見到為對抗強權而遭到『一沉百踩』的弱勢者,我幾乎是無可救藥地會站在他們一邊。」

有朋友問:為甚麼說自己是「無可救藥」而不是「義無反顧」?因為儘管我相信儒家的「義在信之上」,但我無法相信或不相信憑猜測的弱者行為動機。我只知道「Hong Kong is not China」是事實的陳述,並無「不義」;而《人民日報》把這句話扭曲地繙譯成「香港不屬於中國」則肯定是「不義」。這一刻意的卑劣扭曲,和在釋法中對《基本法》104條僭建「及其」二字,強要包括外籍法官在內的公職人員效忠中共國,均說明其實把梁游拉下議席只是手段,真正目的是要毀掉使專權政治在香港礙手礙腳的三權分立。

「無可救藥」的另一原因,是在群情洶湧之下,許多人都以向弱者踩幾腳來博取掌聲,站在弱者一邊就等於為他們擋子彈,是極大的不智。從現實角度來看,可能是「無可救藥」的病態的不現實。

我的「病」是從閱歷更是從文學閱讀中來,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十九世紀的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契訶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可憐的小人物,那些卑微的市民,充滿病態的自卑,內疚的罪犯,絕望的傢伙,曾經深深撼動我的心靈,形成一種無可救藥的同情弱者、支持被欺凌者的情操。以社會現實的眼光來看,這種情操不現實,對己無益甚而有害,對解決問題、澄清是非也未必有幫助。

我不是一個好的論政者,當然更不適合從政。因為站在弱勢者這邊沒有勝算。村上春樹說,「無論怎麼看,我們都毫無勝算。牆實在是太高、太堅硬,也太過冷酷了。」但那又怎樣?象徵體制的高牆是冰冷的,沒有生命也沒有靈魂,依附體制的人其實也已喪失了靈魂,而反抗體制的雞蛋卻有生命,而且每個靈魂都獨一無二。村上春樹認為,「雞蛋戰勝高牆的唯一可能,只來自於我們全心相信靈魂彼此融合,所能產生的溫暖」。

我較他悲觀,是因為反抗的靈魂不是彼此融合,而是相互踐踏。但悲觀不等於消極,悲觀而積極,而忠於自己的信念與情操,能夠「不畏群情」才是自己的人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1/19840623

Tuesday 22 November 2016

《Dr. Strange》中的佛法修行密碼

:德光法師

有云:如實知世間,即是出世間。很多看似世俗的事情,如果你用出世的心去做,那麼這件事情也就變得不俗了。比如說拍電影吧,有些人拍電影純粹是為了票房,為了名利,而有的人拍電影在啟迪人生意義的同時就把票房完成了,顯然後者更高級,更聰明。聽說最近新上映的荷里活電影《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就是一部非常佛教,非常啟發人,而且蘊含很多修行密碼的影片。作為一個出家人雖然對電影不感興趣,可是對其中的「修行密碼」卻有幾分好奇,結果看完還真的有些許感悟。

所知障是無明最大的幫兇


外科手術專家Dr. Stephen Strange(班尼狄甘巴貝治飾)本來事業有成,但在遭遇一次車禍悲劇後,雙手再也無法握住手術刀,不能繼續他的醫生職業,為了恢復雙手機能,他遠赴尼泊爾尋求幫助,遇到了古一法師。但是他極度自負,用所謂的「科學思維」去質疑脈輪、能量、信仰等古老傳承的智慧,直到古一大師運用自己的法力,將他的靈魂震出體外,讓他進入了不可思議的多元次空間才被折服。

拿手術刀的博士

古一大師告訴他:「博士,你以為知道世界的運作方式,其實你所知道的現實,不過只是冰山一角。」我們所知道的知識,很有可能成為障礙我們突破無明的所知障。自以為是的執著和傲慢使得我們無法接觸實相。

惡無法消滅,只能共處

奇異博士問古一法師,到底該如何消滅惡,古一法師回答他:「不要試圖消滅惡,而要學會如何與惡共處,因為惡無法消滅。」這句台詞與佛法的中道實相是那麼的接近,如果你執著地想要消滅惡,那麼首先就陷入了二元對立論的漩渦。之所以痛恨「惡」,是因為你有「善」的概念,當你看不慣別人的時候,一定是自己先存在「我認為應該怎樣」的先入為主的衡量標準,「我執」沒有了,自然就不會有看不慣的人和事,只有不執著善、惡的時候,一切才會回歸本來。

多疑的人沒有福報

奇異博士雖然臣服在了古一大師腳下,可是在練習法術的時候,仍然帶著質疑,總是懷疑雙手的殘廢導致他打不開意念之門。直到後來缺了一隻手的隱士為他展示了法術,他才肯相信是自己意念的問題。這跟現實中那些皈依了三寶,卻始終懷疑佛法,懷疑自己師父的人多麼相像。後來古一法師把他帶入喜馬拉雅的絕境,逼迫他學會了用意念開啟「任意門」。現實中,師父不可能用極端的手段去逼迫弟子修行,最多只能用不認這個弟子的方式嚇唬一下,其實如果這個弟子能夠被嚇住,也還說明他值得栽培,生氣走了的就只能感嘆他沒福報了。

修行境界取決於勤奮程度

奇異博士在驚嘆古一大師法術的同時也非常氣餒,自己到底該如何達到這種境界呢?古一大師反問他:「你是如何擁有精湛的手術技術的?」他回答說:「努力的學習,加精勤的實踐。」古一大師用反問回答了他的問題。其實修行和世俗一樣,都沒有捷徑可走,想要成功只有努力的付出。想成為一個擁有一技之長的人尚且需要付出許多努力,想修行開悟更是如此。當你在抱怨誦咒不靈的時候,反問下自己,你得到這個咒語後到底修持過多少遍呢?當你抱怨祈禱不靈的時候,反問下自己,你對三寶到底有怎樣的信心呢?轉化生命的過程中,不存在所修法門的高低,而取決於你的勤奮程度。

坦然面對生死

古一大師在重傷垂死之際,靈體飄到大廈窗前將時間定格,所有的一切都停滯了,唯有雪花一片片落下,那鏡頭唯美極了。奇異博士挽留她,可是她灑脫的面對生死,面對自然規則,一遍遍的操縱時間,只為看雪花落下,而不是改變生死結局。多少人在生死面前都膽怯、脆弱,哪怕肉體都不行了,仍然貪戀最後一口氣,可是誰又能逃過一死呢?倒不如趁著還有時間,在活著的時候就好好修行,隨著定力的增加,平時賞雪、聽風、看落葉就能進入那種寂靜,只有這樣,在最後時候才有可能坦然的面對自己和法界。

修行才能改變宿命

電影中的黑暗勢力「多瑪暮」,本應該是戰無不勝,擁有摧毀一切的力量的,可是後來竟然被奇異博士不怕死的精神降伏了,他一次次的送死,又一次次的複活,讓黑暗勢力最後都不得不屈服讓步。古一大師說過,多瑪暮只是利用人們的恐懼而存在,如果人們沒有恐懼,那麼他就會因為缺乏力量而衰弱。每個人在面對「不可戰勝」的困難的時候,都是下意識的逃避,其實當你前腳繞過麻煩的時候,麻煩就會緊隨其後來找你了;當你成功避開困難的時候,也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人們畏懼的只是「畏懼」本身罷了,想要改變,契機就在當下一念。看透困難和麻煩的本質,它就再也拿你沒辦法了,這,就是修行。

勇於面對不圓滿,生命才會圓滿

奇異博士與他的女同事Christine Palmer(麗素麥艾當絲飾)之間有一段朦朧感情,可是他卻不敢承認,但是在生死關頭,他通過「任意門」回到Christine身邊,一方面是尋求幫助,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在最後時刻能夠見到自己最愛的人。現實中幾乎所有人都在偽裝自己,但是也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其實誰都不傻,美國大選的結果說明了現在人們的價值觀,寧願選擇「真小人」也不能容忍「偽君子」。世俗尚且如此,何況修行呢?很多人看似在修行,實則卻垂涎紅塵的誘惑,就這樣在左右搖擺中,既沒有得到世俗的享受,也沒修行好,不肯坦然面對自己內心,又如何能降伏慾望呢?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不圓滿,生命才會最終圓滿起來。

超越小我,才能成就

古一大師臨死前,要奇異博士肩負起保護地球的重任,奇異博士拒絕了,他心中只有自己的善惡生死,他學習法術只是想治好自己的雙手,並不想承擔甚麼重任,所以即便學會了法術,雙手在不使用法術的時候仍然是廢的。古一大師跟他說,你不能只為自己,而要為所有的眾生。在不得不為眾生而奮鬥的時候,他超越了。修行也是這個道理,當你發心越大,誓願約堅固的時候,反而容易成就,看似是在利益他人,實際上是成就了自己。

http://rufodao.qq.com/a/20161113/019467.htm

Monday 21 November 2016

欺善怕惡

:陶傑

杜林普上台,據說刺激美國西方的所謂極右勢力大反撲。加拿大多倫多出現白人自我捍衛權益的標語,質問為何「政治正確」和「文化多元」,演變為對白人的壓迫。

多年以來,「政治正確」成為霸權,左膠指手畫腳,限制西方基督教文化,明明是慶賀耶穌出生的聖誕節,左膠不准商場和百貨公司的璂窗展示伯利恆耶穌降生的馬槽、三博士、北極星的新約聖經敍事場面,理由是令信伊斯蘭教和佛教的所謂少數族裔感到「冒犯」。

但是唐人街慶祝農曆新年,放鞭炮、舞獅舞龍、到處掛紅燈籠,噪音喧天,西方白人卻不准覺得受到冒犯。英國的伊斯蘭族群要求同時實施伊斯蘭法,讓少數族裔可以在家中宰殺活羊。白人鄰居如果覺得不舒服,他就是「種族主義者」。

印尼一個華裔市長,因為發表幾句溫和的宗教評論,正在遭到全國圍剿,要將這位華人市長拘捕判處死刑。一場言論和種族的大風暴,在杜林普勝選之際,正在東亞同時發生。

但是你看看美國的西方大罵杜林普的左翼傳媒、英美歐洲的左翼學者和人權份子,有沒有為印尼這位處境孤立而危險的華人市長講過半句話?

據說中國人民也很强大,香港的支那風暴,香港的董伯聲稱令全球華人都覺得受辱。印尼華人當然是全球華人的一部份。一九九八年印尼暴力排華,用劈竹刀砍殺了七千華裔平民婦孺,你見過所謂的「全球華人」起來聲援拯救過他們的同胞否?

當然沒有啦,嘿嘿。

為什麼?因為歐美的白人品格善良,容易被欺負。他們長期遭到「政治正確」的左膠匪徒標籤辱罵,忍氣吞聲。「少數族裔」許多雜類,混了進來,騙取了綠卡和英國歐盟護照,他們追求的純粹是口腔期的物質生活,不認同大憲章和美國憲法的人文精神。綠卡是他們的飯票,西方國家的護照只是他們的旅行證件,這種「少數族裔」吃裏扒外,長期不受質疑,膽子越來越大,在白左的勾結下,還想篡奪西方的文化權,然後通過大量繁殖、拉扯親戚入境,擴大人口,繼而以選票奪取政權。

而西方以外的世界絕不跟你講大愛包容,你敢「多元」,用劈竹刀招呼。西方的左膠份子是一群懦夫。現在杜林普領導一場革命,他的一些信眾,也準備拿槍來跟左膠對話了。世事循環,報應不爽,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supplement/20161118/55929629

Friday 18 November 2016

改變行為比控制情緒更有用

處理行為比處理情緒有用

說話速度放慢,聲音變小,臉部表情放鬆,你會發現脾氣發不起來。

憤怒一旦冷卻,便不會升級成攻擊和破壞行為。

如果你睡不著覺,你能怎麼辦?你能做任何事讓自己睡著嗎?不,如果你沒有睡意,你只能等待,你沒辦法做任何事,因為任何行動、任何努力都會干擾睡眠的,那樣只會讓你更難入睡。

如果你內心煩亂,你能怎麼樣?你能控制心嗎?你說:「我想讓心靜下來。」但這個想平靜的人是誰?這個人正是心煩的人,所以你越想控制,心只會更煩亂。

常有人問:「我學了各式各樣的情緒管理辦法,為什麼心情還是不時泛起波濤?為什麼情緒還是無法控制?」有些心靈持修多年的人也常疑惑:「我已經修這麼久了,為什麼我的心還是無法平靜?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平撫心情?」

我很明確地回答:「不必平撫情緒。」為什麼?試想「你能夠把海浪撫平嗎?」大海潮起潮落,心情起起落落,這是心的本質,想讓自己完全沒有情緒波動,如同要讓海面永遠變風平浪靜,即使耗費一輩子的精力,也終將徒勞無功。

當我們不順心的時候,朋友和家人常會建議關心說:「不要想太多」,一些心理自助書籍一再鼓吹「正面思考」,但有用嗎?你思想,而你又用思想來反對思想,你有跳出思想嗎?你並沒有,你只是在一個惡性循環裡面打轉。如同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冬季夏日印象》一書中所說:「試著讓自己這麼做,『不要想北極熊。』你就越會發現這個念頭每一分鐘都在腦中出現。」

你可以試試看,如果你是鬱悶的,你越想擺脫那些惱人想法,只會更鬱悶;思想會透過很多方式讓情緒更惡化。下面舉數例:「我為什麼會有有這種感覺?」、「他憑什麼這樣對我?」、「我做錯了什麼?要受這種罪?」、「我為什麼那麼倒楣?」或是「我要如何甩開這些負面情緒?」把這些內容全部想過一遍,現在你有什麼感覺?你的心情想必比原本更糟,對嗎?其他的情緒也是如此。

古羅馬皇帝奧里略說:「好好觀察別人的行為在你身上所引起的憤懣、挫折以及痛苦,你會發現,它們帶給你的折磨遠比該行為本身大多了。」事實上,不成熟的行為給我們製造的麻煩,也遠比我們真正面對的麻煩大多了。

那麼,當我們心海起波瀾時,該怎麼做才能不受紛擾呢?我們不需要改變情緒;情緒自然而然發生,沒有什麼不對。我們需要的是「改變自己的行為」。

我認識一個人,他說自己動不動就發脾氣,對此非常煩惱,想知道如何「停止生氣」。我告訴他,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怒氣,而在於他感到憤怒時,會採取什麼行動。

舉個例:你正在和配偶吵架,這時門鈴響起,一位神職人員站在門口,你會將爭吵的怒氣發洩在他身上?還是很快冷靜下來?如果你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那麼你便會像被澆了一桶冷水般冷卻下來。

處理行為要比處理情緒有用。當你發現自己緊握拳頭,提高音量,臉部緊繃。很明顯,你在生氣。現在試試看:把說話速度放慢,聲音變小,臉部表情放鬆,你會發現脾氣發不起來。憤怒一旦冷卻,便不會升級成攻擊和破壞行為。

回想一個你生氣的時刻,有人說了或做了你不喜歡的事,你想去找人出氣或算帳的時候。現在想想,如果你當時停下來,深呼吸,把這個過程放慢,會怎麼樣?就在這個暫停的時刻,我們有時間觀照:為什麼我們想打一通令人不快的電話,說些不厚道的話,或酗酒、飆車、摔東西,或做其他什麼事情?

不可否認地,我們會有一股衝動,因為我們相信這樣會讓自己比較痛快。但是如果我們暫停並且問自己:「事情過後,會覺得好些?」這方法非常有用,當你停止行動,就不會把事情變得更糟。

你尋找什麼,就會發現什麼

在我們看見某事之前,已經決定好自己要看見什麼, 而且一定看得到。

有位女士打電話給旅館樓下的經理,她很生氣地叫囂:「我住在樓上五一五號房,有個全身赤裸的男子在對面的房間裡走來走去。」

經理回答說:「我馬上就來。」他進入女士的房間,從窗子外面望出去說:「妳說的對,夫人,那個人的確是光著身子,但是他不論在房間的哪一個地方,窗戶仍然遮住他的腰身以下。」

「沒錯,」那女士喊道:「但你站在床頭櫃上看看,你站在床頭櫃上來看看!」

《奇蹟課程》說:我們之所見,取決於自己想看到什麼。如果我們想看見別人不尊重我們的感受,就一定能找到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如果你對隨地吐痰的人感到相當厭惡,那麼你在街上就一定常常會看到這樣的人,甚至有人在五十公尺之外吐痰你都會注意到。如果你認為所有主管都很專制獨斷、喜歡控制人,那麼你的每一個主管在你看來就都會是這樣的。當你一直說著關於自己是受害者的故事,那些故事就會在你生命中不斷出現。如果老婆認為老公是個爛人,便能夠輕易地舉出許多「他是爛人」的實例:小孩也不顧、家事也不做、一點都不體貼、只會看電視、放假不會帶我出去等等。

有位初入職場的學生告訴我,她發現社會很現實、很黑暗,不論去到哪裡,幾乎都可以發現人性的險惡。

「週遭的環境和人永遠都會配合你,」我跟她說:「每當我們注意什麼,就會在自己的生活當中發現更多相關的事實。這個社會有些人確實險惡,但善良的人也不少。但由於妳意識專注於黑暗面,結果所到之處,就會一再遇到險惡的人。」她聽了,感到非常驚訝,但也點頭承認我說的對,因為她有幾個朋友也一樣身在職場,卻沒有跟她一樣的遭遇。

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在我們看見某事之前,已經決定好自己要看見什麼,而且最後一定看得到。

對那些覺得生活令人沮喪,世界充滿危險、充滿腐敗與悲慘的人來說,我們周圍充滿了佐證。當你想為自己憤世嫉俗的見解辯解時,絕對不愁找不到證據。

有個小心眼的婦人,老是認為老公偏心,覺得丈夫對公婆、大伯、小姑,乃至朋友、同事都比對自己好。為此她心中一直很不平衡,逢人就抱怨:「我怎麼這麼命苦,居然嫁給這樣的人。」

有一天,公公婆婆在沒事前告知的情況下,突然登門造訪。當時正逢晚餐時間,婦人把冰箱的菜都煮了端上桌,但菜色依然不夠。

丈夫於是提議:「不如這樣吧,妳到巷口的熱炒店買幾樣菜回來。」

婦人本來想拒絕,心想:「等我買回來,桌上的菜一定被你們吃光……」

「放心啦!」丈夫說:「我們會等妳回來,再一起開動。」

婦人嘟著嘴,走出家門,但心裡卻想:「哼,我那偏心的老公、自私的公婆,一定會趁我不在,把好菜先吃掉。」

她越想越不放心,索性躲在窗邊偷看。

起初,毫不知情的丈夫與公婆,還等在餐桌邊。但十分鐘過去了、半個小時也過去了……最後過了一個小時,婦人還是沒有回來。終於,老公忍不住了,說:「爸、媽,我們先開動吧!」

而就在三人拿起筷子的時候,婦人突然衝進了家裡,得意洋洋地大叫:「看吧!看吧!我就說你們一定會偷吃。」

你想要尋找什麼,你就會發現什麼,而且一定看得到。

想像一下,有兩個人在爭論:「窗外滿地都是泥濘。」而另外一個人說:「窗外滿天都是星星。」他們可以一直爭論,但永遠不可能有結論,因為他們說的都是自己看到的。你可以說這世界充滿愛,也可以說世界充滿險惡。

你選擇看的方向,決定你所看到的事物。當你看你的家庭是幸福美滿的,你就是幸福美滿的;當你看到你的人生是悲慘的,就是悲慘的;如果你看到充滿希望,你的人生就充滿希望。

書籍簡介
你的煩惱和痛苦,都是假的
作者: 何權峰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6/10/27
語言:繁體中文

何權峰:醫師兼作家,同時也在大學授課,專長是腦神經科學。一九九五年他開始寫作,早期為《聯合報》、《常春月刊》、《拾穗雜誌》等撰寫醫學專欄。隨後,因接觸「心理神經免疫學」,觸發了他對心靈層面的探究。於是何醫師改變了方向,他開始寫心靈成長和勵志類作品。二○一一年開始,他應邀在國語日報撰寫「方向」專欄,鼓舞了無數年輕學子。目前他所出版的心靈勵志書,已累積超過六十本。

在台港澳、星馬、中國大陸等地區擁有眾多讀者。他的筆觸細膩,平易中顯哲理,妙趣中見智慧。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不單只是「診斷問題」,同時還提供視野將心靈提升至更高的層次,「如此,讀者所獲得的,就不單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全新的人生。」何醫師如是說。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74813&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health&utm_campaign=content

Thursday 10 November 2016

真小人贏了偽君子

:李怡

美國大選結果讓世界大部份的評論家都跌破眼鏡。希拉莉在被一致看好的情況下輸了給民調一直落後於她的特朗普。半年前,一位美國朋友對我說,歷屆總統選舉,凡是民調落後的一方,只要落後少於5%,最後一定會翻盤。甚麼原因?他說不知道,大概是支持落後一方的選民,不想告訴民調單位他會投票給一個落敗者吧。這是很難解釋的現象,但多次應驗。我留意特朗普的民調落後於希拉莉一直在5%之內,因此儘管希拉莉一路領先,我在選前並不認為她一定會贏。

希拉莉從第一夫人退位後,一直處心積慮參選總統,10多年來作了非常周詳的部署。這次的選舉工程,包括3場辯論的準備和表現,都勝過特朗普。爭取到大企業、眾主要媒體、社會名人的支持,公關也極出色。相形之下,特朗普不僅是政治初哥,而且口不擇言,選舉工程和公關工作都大大失色。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會贏?

不錯,特朗普說話口沒遮攔,又衰鹹濕,顯然不是甚麼正人君子,但他勝在夠真,許多美國人認為他是性情中人,是真小人。希拉莉樣樣做得很得體,但好得來很假,而揭發出來一些污穢事,她背後的金融、科技企業的金主,她掩飾不住的政客嘴臉,使選民覺得她是偽君子。傳媒恐嚇特朗普當選會帶來災難,沒有把選民嚇倒。最終是真小人贏了偽君子。

美國演藝界名人有支持民主黨的傳統。不過8月初,Esquire雜誌刊出86歲的奇連伊士活的專訪,卻稱讚特朗普敢於站在「政治正確」的對立面,他說現在我們是處於「馬屁世代」(the kiss-ass generation)和「娘娘腔世代」(pussy generation),後者的意思他的解釋就是囉囉嗦嗦,瞻前顧後,「人人都在告訴你,哦,這樣的事你不能做,那樣的事也不能做;還有這種話可不能說」,但特朗普「就是個怎麼想就怎麼說的人」,「特朗普只說心裏話,那些話有時不那麼中聽,有時中聽。我是說,我可以了解他為甚麼那樣說,但我也不總是苟同」。奇連伊士活表示,在兩人中,「我必須選擇特朗普,因為希拉莉宣示她會追隨奧巴馬的腳步」,意思就是不會變。

我想,奇連伊士活的話,很能代表選民投票給一個在選舉工程中表現不佳的真小人的原因。他這段話,對我們身處香港社會的人,似乎也值得細想。

9月28日特朗普在威斯康辛發表的演說,應該是他獲勝的重要一擊。他說希拉莉「是一個只為金主和她自己服務的局內人」,而「我是一個為美國人民戰鬥的政治門外漢」;他說「我不是來競選世界總統的,我想當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他說「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把美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這些話,迎合了許多選民的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心理趨向。如果特朗普上台後真是走這樣的路線,當然會對全球的政治經濟帶來震盪。不過,國際政治和世界經濟有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美國總統在競選時所說與當選後所做,往往是不一樣的。不妨冷靜觀察一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0/19828840

Wednesday 9 November 2016

你愤怒可能是因为你给予太少

:达赖喇嘛,Arthur C. Brooks

从很多方面而言,人们从未生活在比如今更好的时代。诚然,暴力仍在世界的一些角落里肆虐,许多人依然生活在专制政权的铁腕之下。尽管世界上所有的主要信仰都在教诲爱、同情与宽容,仍然有人以宗教的名义做出难以置信的暴行。

但是,我们之中的贫穷在减少,饥饿在减少,死去的孩子也在减少,愈来愈多的男男女女能够识字。在许多国家,对女性和少数族裔权利的承认已经成为常态。当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一直都有进步,希望也一直都在那里。

因此,在世界上最富裕的几个国家中看到这样多的愤怒与这样大的不满,是多么奇怪啊。在美国、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人们被政治上的不满与对未来的焦虑折磨着。难民与移民们为能生存在这些安全、繁荣的国家而高声疾呼,但是已经生活在乐土的人们却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深切忧虑,简直到了近乎绝望的地步。

为什么?

一项关于人类如何兴盛发展的有趣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点线索。研究者在一个惊人的实验中发现,感觉自己对他人没有用处的老年人,其早逝的可能性会比那些感觉对他人有用的老人高出将近两倍。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人类真相:我们都需要被他人需要。

被“需要”并不必然牵涉自私的骄傲之心,或是病态地执着于他人对自己的世俗认可。相反,它是人类一种自然而然的渴望,希望能为我们的同类,为其他的男男女女服务。正如13世纪的佛教圣人所教诲的那样,“为人点灯,明在我前”。

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宗教都将勤奋工作、为他人服务视为我们的最高天性,亦是幸福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科学调查与研究亦证明了我们的信仰中这些共同的信条。乐于对他人行善的美国人认为自己生活快乐的比例是其他人的两倍。在德国,尝试为社会服务的人说自己快乐的可能性是认为社会工作无足轻重者的五倍。无私与快乐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愈是与他人融为一体,感觉就会愈好。

这有助于解释如今痛苦与愤慨何以席卷那些富裕的国家。问题不在于缺乏物质财富。而在于愈来愈多的人觉得自己不再有用,不再受到需要,不再是社会的一部分。

在今日的美国,失业的工作年龄男性是50年前的三倍。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中非常普遍,其后果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感觉自己多余是对人类精神的沉重一击。这会导致社会孤立感与情感上的痛苦,为负面感情生根发芽提供土壤。

我们该怎么办?第一个答案并不是诉诸系统,而是诉诸自身。每个人都有一些有价值的地方可供分享。我们应当在每日伊始便有意识地扪心自问:“今天我该做些什么,以感激他人对我的馈赠?”我们需要确认:四海之内皆兄弟,与他人融为一体,这些并不仅仅是我们所信奉的抽象观念,而是个人的承诺,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付诸实践。

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把这当做一种习惯。但是身处权位的人则拥有一个特殊的机会去拓展包容性,缔造出每个人都真正受到需要的社会。

领导者们需要认识到,一个富于同情心的社会必须创造大量机会,制造有意义的工作,让一切有能力的人都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一个富于同情心的社会必须向孩子们提供教育和培训,用更多的道德认知和实践技巧去丰富他们的生活,从而为他们带来经济保障与内心安宁。一个富于同情心的社会必须保护弱者,同时确保这些政策不会诱使人们堕入悲惨与依赖之中。

建立这样的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工作。没有任何意识形态或政党拥有全部答案。每一方都会产生误导性的想法,导致社会的排斥性,所以想要克服这个问题,就需要各方都拿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事实上,能令我们二人结下友谊、展开合作的原因,并不是共同的政治观点或同样的宗教,而是更简单的东西:对恻隐之心与人类尊严的共同信仰;我们都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用处,可以为一个更好、更有意义的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跨越了传统领域;因此我们的对话和友谊也必须如此。

看到愤怒与沮丧如野火一般席卷着那些曾经享有安全与繁荣的社会,令很多人都感到困惑和惊恐。但是这些人不仅仅满足于人身与物质上的安全,这恰恰显示出某些美好的东西:这是人类对于被需要的普遍渴望。让我们携手努力,创造出一个能够满足这种渴望的社会吧。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是西藏的精神领袖,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阿瑟·C·布鲁克斯(Arthur C. Brooks)是观点文章作者及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主席。
翻译:晋其角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61107/dalai-lama-behind-our-anxiety-the-fear-of-being-unneeded/

Tuesday 8 November 2016

修福 粒米藏日月 · 持慧 毫芒有乾坤

【證嚴上人11月5日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開示】

「今年(2016年)我們慈濟是五十年,想到了五十年,就會不由自己地想起五十年前的(推動慈善)第一個月,也是那一念間,一念下了決定的心,就開啟了慈濟的道路。那個時候是『克難慈濟功德會』,顧名思義就知道是多麼困難,日日都是舉步維艱,要踏出去的路很困難。第一要取得人的相信,談何容易啊!」

克難起步發大願 忍辱負重慈悲行

11月5日在新啟用的新店靜思堂裡,證嚴上人為來自馬來西亞的三百九十二位參與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學員授證,從而回溯起五十年前開始做慈善救濟時所遇到的困難,以及一路走來,如何以毅力及願力克服的心路歷程。

「因為我們自己都還在窮困中,而且還要做小工來生活,突然下決心說要做救濟。人不相信這是很自然的事,可是人一不相信,這聲音就會很多,我們要堪得起耳邊聽來的聲音,這要堪得起,要忍辱著,所以就開始了第一步。要布施就開始要忍辱,忍不下一個聲音就做不下去了,何況在什麼都沒有,還說要救濟別人,我們臺灣叫做『講話發大願』。」

上人憶及,當別人聽到這種「發大願」的話,有時候會回應出來很難聽的話;事實上這種難聽的話,在慈濟五十年來未曾中斷過,每年都會遇到不同情況難聽的話,但他仍是以感恩的心,堅定地走下去。

「我時時都以感恩心,感恩喔!就因為有聽到了難聽的話,才會很堅定道心,要做好自我警惕,要做得好;就是因為有聲音警惕,我才能做得好,才能步步為營,平平安安用愛鋪路走過五十年,回過頭來時時感恩啊!」

全球近半大愛潤 無求付出半世紀

上人感恩的是,這五十年來,即使遭受種種剌耳的語言,但更有一大群與他有緣的人,不顧事情有多麼艱鉅困難,仍然發心投入在他的身邊,跟隨在後面,或作為他的前導、旁邊的護持,讓他不感到懼怕。

「就這樣的,這一路一路地支持著我、陪伴著我一路走來,不知不覺五十年。五十年就是半世紀,一世紀是一百年,今年剛好是五十年,等於世紀的一半。更巧合的那就是全球一共是一百九十七個國家,慈濟剛好在這樣的國家中,(接近)半數國家慈濟人的足跡曾踏過,都是去愛灑、都是去付出,當這麼多的九十多個國家有災難、有苦難,慈濟人的足跡就是這樣踏過。為什麼能踏出這麼廣、這麼擴?就是因為人多,年年都有在成長的菩薩,這國際間有不斷的愛的灑播,新芽的萌芽出來,小樹成為大樹,所以人越來越多,要走的路會越來越,足跡越穩越普遍。」

時序又來到了年底的歲末祝福,每年這時候,上人都會行腳臺灣各地會所,參加歲末祝福場次。慈濟五十周年的歲末祝福的主標題是:「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而在全球慈濟大家庭裡,上人感動於法親之間真正有如一家人般,即使互不認識,也能彼此互相照顧。

「這就是菩薩在天下,都是這種的長情大愛,法親的情是超越一切的友情,比朋友還朋友、比親戚還要親戚,真正的這種法親之情。所以慈濟大家庭在今年(2016年)是『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大家要記得,今年五十年,過去的慈濟這樣一路走來,是步步寸寸無不都是鋪著大愛,拉著長情,這樣走過來的路。五十年半個世界,五十年足跡踏過半個地球的國家的數字,真的是很感動。」

借米施糧青山鑒 白雲皎潔藍天映

2016年即將過去,展望2017年,上人為慈濟明年所下的標題為:「修福 粒米藏日月;持慧 毫芒有乾坤。」

「我們要修福,總是要記得『粒米』,一粒米中藏智慧,長長久久,我們從慈濟開始以來,第一個月開始,我們所發的是白米,因為窮人最最需要就是米飯吃……米在當初功德會是克難的,而且師父有一個堅定的志願,就是分分毫毫都不漏掉,這是分毫都要做救濟工作。」

1966年是「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的第一年,開始從事救濟發放的時候,上人和幾位常住眾的生活其實是十分艱辛的,往往自己都沒飯可吃,還要做各種手工來營生補貼家用,卻在這種情況下,仍堅持要推動慈善,在每月舉行法會的同時,定期發放大米給照顧戶,救濟他人。

「那個時候剛開始,來領米的人不多,來參加法會的人也很少,總是可以向著地藏菩薩廟(普明寺)借米借油,煮的是鹹粥,所以我們可以第一個月、第二個月,但三、四、五、六個月開始,人就慢慢地增加。因為救濟的人慢慢增加,付出的人也慢慢增加。所以有人假如來說:『師父,今天的米不夠,人增加了!』就說:『再多加一瓢水進去,多人就多一瓢水!』一直加到了這蓋子掀開,米少水多。」

當掀開蓋子時,這種水多米少的薄粥,清澈得竟然可以映照出藍天白雲和附近的山河大地。

「你要問我說,為什麼我們(慈濟)的工作服叫做『藍天白雲』?叫做『藍天白雲』就是那個時候我想到了,最常看到的就是藍天白雲,那在鍋蓋裡面掀起來的就是藍天白雲。連廚房都沒有,天蓋地載下的大鍋裡,影像出來的就是藍天白雲。還有,有山、有樹這都是我們開頭的時後,常常我都用『粒米藏日月』,從這樣開始。真的,米很珍貴,人多總是多加水,要得來的米糧很不簡單。」

點滴募愛未曾改 微末善意聚成塔

慈濟慈善的腳步從五十年前這分克難精神開始,「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粒米成籮、涓滴成河,才能一步步走到現在。

「到現在還是一樣,常住就是要承擔。這個點點滴滴收來的錢都是在救濟、救災、救苦、救難,我們的四大志業都是捐出的錢,一毫都沒有漏掉,這都是我們要記得的。這樣修福是從那樣地珍惜,點點滴滴的累積。常住是這樣地承擔,付出的錢是那樣地分毫沒有漏掉,累積起來,才有我們今天的四大志業。」

上人再舉當年籌設花蓮的慈濟醫院以及靜思堂的過程,也都是大眾用愛募集,一磚一瓦蓋出來的。

「要記得,修福總是粒米成蘿,在粒粒米中都是有歷史,都是藏著日月!我們不能浪費、這種的小點滴的浪費。」

福慧兩足尊,須要同時並進。除了「修福」,惜物、愛物之外,也必須要「持慧」,精進聞法,在小地方中用心,才能得見乾坤般的奧妙。

「法是很微妙,真理的法是無體、無形、無相,看不到、摸不著,總是要用心去體會,已經體會到了,你就可以發揮很大很大的功能,你的心腦思想就會轉,轉惡為善,轉掉錯誤的,向人間道理的路上走,這樣就對了!」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9751%3A2016-11-06-06-18-55&catid=59%3Adaily-speech&Itemid=576&lang=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