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0 August 2012

慈濟週日愛心捐血/「七月吉祥月、孝親月」報親恩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亞庇聯絡處將在本星期天(九月二日)舉辦今年第三次的捐血活動,時間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地點在里卡士會所,歡迎善心民眾踴躍響應。
 
捐血救人,不損己身,更有強化身體新陳代謝之作用;人身難得,感恩父母賜給我們這個身體,際此農曆七月吉祥月,又稱孝親月,我們更要把父母賜給我們的身體去付出行善,捐血就是報答親恩的行孝方法之一,並將功德回向給我們的父母。

上回的捐血活動(六月)共募得了127包血液,在今回孝親月份里,希望會有更多人前來響應,讓此次捐血活動別具更深一層的意義。

當天也是慈濟慈善日,當天之慈善活動將同時進行,包括例常的照顧戶發放,以及分別前往京那律敬老院和里卡士濟世之家進行服務關懷。

慈濟也感恩定期前來捐血的大德們,您們的付出,直接救濟了許多寶貴的生命與家庭,您們真正發揮了生命的美善,也為對捐血有恐懼的朋友們做了了不起的榜樣!

呼籲大家,別忘了本星期天前來慈濟里卡士會所獻出您的愛心,在捐血之餘,讓慈濟志工與您分享如何吃得健康八分飽,兩分行善助人好。也鼓勵您持素齋戒,讓身心平安和樂,为地球以及心爱的家人祈福。

· 新聞稿

悲 智 福 慧

善法入心得智慧  喜捨知足最寬闊

上人開示,「悲」、「智」、「福」、「慧」--

「悲」從不忍中包容得願力。上人說,「現今環境大小乾坤不調,令人擔心,人人於此時更應起悲心和大地共生息。人和大地息息相關,所以我們不忍,心中常有不忍,就會立宏願,要有寬闊的心,心包太虛包容一切。」

「智」從喜捨中感恩得信行。上人說,「智慧就是要喜捨,我們常說,人世間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智慧就是要喜捨,喜捨才會感恩,也才能身體力行。」

「福」從人群中知足得歡喜。上人說,「煩惱都是從人群中得煩惱,我們在這樣的環境常常要知足,能夠為他人服務就是自己身體健康,時間有餘、空間有餘、處處有餘,就是要知足。」

「慧」從變數中善解得自在。上人說,「人世間本就變數多,我們要用善解來自我鍛鍊,考驗我們是不是真有智慧。」

上人叮嚀,「雖然這是短短的幾句話,但也都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自問,這一句話(這一個法),我們有沒有做到,所以事事無不都是法髓,只要把好話體會入心、用在人群中,都是法髓慧命的成長,期待大家都能做到!總之,有做到就有得,感恩。」

Wednesday 22 August 2012

想好好才受證,不要忘了對上人的承諾

1.爲了要提升自己,受證後還是要繼續來上課。

2.我不要受證,所以我不要上課:這樣的心態不對。

3.同樣有些師兄姊只是要來做好事,不喜歡讀書上課要睡覺,你沒有照顧到自己的慧命。

4.所以爲什麽很多人做慈濟但也很容易受傷容易起煩惱,因為他們不明白做慈濟的真正意義。

5.上人要我們福慧雙修。但很多人只是很會做事,不會做人。習氣還是很重。

6.師父:修行就是修習氣。

7.不要膨脹,要更精進、更謙卑。

8.面對更大挑戰,面對境界,找師兄姊來談,要正面心態的師兄姊,不要那些負面的師兄姊,不需要向家人講,家人認同你,你要度你的家人,你自己有問題,如何度人?

1.恭喜受推薦者,受證回來后更勇猛精進。當了慈委,對自己的要求要更高一點。

2.也許你會說,之前我已經有承擔了,但要求低一點。

3.黃思賢:一半受證后不見了。

4.不要拿這些來比,拿精進的來比。

5.不是只是做,自己也要修:所以師父要我們入經藏。

6.對受證的意義要很正確,不是爲了看上人而已,而是做上人的手和腳。

6.別忘了對上人的承諾,對慈委和對見習或培訓的要求不一樣。

7.培訓制度:是從見習開始。只要穿藍衣而已(培訓)、慈委(只要穿八正道而已)。

8.不是最好的制度:有些人只是爲了符合要求,根據經驗,這些人把受證當做畢業,從此不見人影。

9.正確的觀念:來慈濟不只是做好事而已,還有修行,不止是照顧別人,還有要照顧好自己的慧命(這是唯一的有所求)。

Thursday 16 August 2012

懺悔和心法

懺業障:

  • 懺煩惱障~懺業障:煩惱來自意念(可以善可以惡)、因煩惱而造業(身三口四)、因造業而遭受果報。
  • 法譬如水:懺悔:開始注意懺悔:基督教也說懺悔,但單單懺悔還不夠。
《秘密》:正念的力量:
  • 之前:《秘密》/意念的力量:正念/善念的力量:遇到的人事也比較順利。
  • 整天唉聲歎氣、負面情緒、數人不是等等,樣樣不順利:惡性循環。
  • 上人:要自我祝福,不要自我詛咒。
  • 不快樂是件不道德的事情,因為影響到別人,也影響自己家人。
  • 惡業/共業:婆媳之間(兒子受苦)、離婚(孩子受苦/父母影響孩子離婚)、父親外遇女婿也外遇(女兒受苦)。
  • 特別注意某種行為,因為自己也有那個行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 同樣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讀到四個醫生相同的療法:

1.慈濟醫院:許瑞雲醫生 心靈療愈:
  • 慈濟醫院:許瑞雲醫生~推動心靈療愈:心理影響生理,而且真的有效。
  • 醫學術:預防勝於治療。
  • 真實個案:乳癌病人分享:時常生氣,因為對家人的怨恨,對她不公平。
  • 很多人生氣(憤怒)的背後是恐懼與抗拒接受。當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自己真正生氣的原因,我們才有辦法處理自己的情緒的根源。(自己未必知道)
  • 上述的病人,原以為自己是生氣先生的行為問題,認為只要先生的行為改變了,她就不會生氣了,但最後她明白其實她的生氣是來自她自己的問題(小時的陰影),與先生的行為沒有關係。只要自己調整改變,自然不會再生氣。  
  • 長生學~同樣的原理:要布施、要感恩。
2.楊定一博士《真原醫》
  • 楊定一醫學博士:懺悔和感恩:王永慶的女婿。
  • 爲什麽說佛教徒多快樂?
  • 楊定一:當你有慈悲,懂得關懷,真誠感恩,心臟會出現協調的頻率,心血管功能良好,神經系統處於平衡狀態。
  • 與上人說的“每天要對人事物感恩”有同樣的道理。
  • 上人是“真的”感恩所有慈濟人:感恩的力量。
3.李志祥醫師《心經》療法:

4.許添盛醫生《賽斯心法》:
  • 一定要找來看:大愛全記錄:《把脈的手》:
  • 西方開始重視中醫:中醫強調「人應與大自然共同調養生息」的身心靈整合觀念。
  • 《賽斯心法》:身心靈的健康:身體具備自我療癒的能力。
  • 懺悔和原諒
  • 許添盛醫生:方季惟/紀寶如
  • 懺悔是對自己,不是對別人。
  • 不快樂是件不道德的事,尤其是當你的不快樂影響到別人。
做慈濟起煩惱:
  • 爲什麽很多慈濟人做的是慈悲關懷,但不快樂,常常起煩惱?
  • 沒有懺悔心。上人:對的人要向錯的人懺悔。但心態還是在:我對你錯。
  • 楊定一:或懺悔了,沒有感恩心。我付出爲什麽沒有人感恩我。
  • 許添盛:有懺悔,沒有原諒。不是要你原諒別人,而是原諒你自己。超度(過去的)自己,讓你有這樣的感受。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小孩甚至很多歌小孩,你不自覺的(潛意識),但他一直影響著你。很難改,像戒毒戒煙那樣難。
  • 身體本就健康、身體具備自我療癒的能力;及身體是心靈的一面鏡子。
  • 常常會生病的人一般都有兩個共通點,即情緒沒有出口;以及性格極度忍耐和壓抑。不願呈現內心的軟弱。
  • 不是因為對方沒有做錯,那不關你的事。做錯的是對方,爲什麽受懲罰的是你?你不應該受到懲罰的,所以你不該因為對方的錯而懲罰自己。
  • 你生氣,其實不是因為生氣對方,而是生氣你自己,所以要“原諒”你自己。
  • 靜思語: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我們在不自覺中懲罰自己。
  • 所以首先你要把自己的心安好,驅走負面的情緒,才會快樂。這樣做是要讓你的心情平靜,“原諒”過去的自己讓自己受了這麼多的苦(人生八苦)。
  • 就像“洗禮”後,一個全新的自己。病患者包括乳癌都這樣好了。強大的意志力,不要輕言放棄。
  • 《賽斯心法》也相信因緣果報,童年/前世不管是你造了很多罪,別人讓你受到了創傷,你不能夠原諒你自己。
  • 其實人人都有很多個自己,往往最真實的自己,自己卻不願承認:死頂、不服輸、愛面子、虛偽:撐不住后就化為病痛。和真實的自己在戰鬥掙扎。
  • 要“超度”過去的自己,超度你的前世,那“他”就不會再來干擾你。
  • 瞭解《宇宙的奧秘》,你就比較會接受現實,接受自己。
http://media.newdaai.tv/?v=6918

Wednesday 15 August 2012

感恩是宇宙最強大的力量

一、感恩穿越時空改變你的過去

過去形成了你潛意識的記憶,決定著你外顯的自我。

過去決定現在,現在創造未來,所以人很難直接改變現在,很多人很困惑,為什麼我很努力的學了很多成功學的知識,讀了很多好書,為什麼我的現在沒有明顯的改變?

因為過去決定了你的現在,所以如果不能去改變過去,那麼現在就無法改變,你現在所學的所做的,當成為過去時,也只是溶入於過去中成為過去的一個小分子,對於未來的影響力並不大,所以未來還是沒有迅速朝你想要的方向發展。

要想開創你想要的未來,並且讓你的現狀迅速得到改變,最好的方法我相信你也想到了——那就是改變你的過去,過去一旦改變,你的現在馬上就不一樣!

但是,你馬上會想到過去已經過去了,是既定的事實,又怎麼可能去改變呢?

那麼,我們就要來分析過去就個既定的事實真相是什麼?這裡,我們將要為你揭開事物的真相,這個是重點,請務必靜下心來理解!

生存在這世上,我們其實都有極相近的過去,比如親兄弟親姐妹在同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同樣的父母教育,上同一所學校,但是當你讓他們講述過去時,你會發現他們之間居然存在著極大的不同,也就是他們的過去是不一樣的?是什麼造成不一樣呢?

過去就是存入潛意識的記憶畫面!記憶畫面就是過去既定事實的真相!過去所給你帶來自信或是自卑,是讓你感恩的喜悅還是怨恨傷心,都在於你對這記憶畫面的提取,如果你一再提取消極負面的信息,那你的過去自然一再是灰色黑暗的,如果你能用感恩的心去提取過去值得你感恩的積極正面畫面,那麼你的過去就是多彩亮麗的。所以過去是如何完全取決於你!改變你潛意識中的記憶焦點就可以改變過去,而過去決定現在,過去一旦改變,你的現在馬上會有不一樣,你的現在創造你的未來,你的未來就必然朝向你想要的方向發展創造。

改變的方法就是感恩,感恩你的過去,以感恩的思想去提取過去值得你感恩的人、事、物!潛意識巨人的感恩CD會幫你建立感恩的思想模式,在你的潛意識中一件一件值得你感恩的記憶會逐漸替換那些消極負面的畫面,向過去發出更多的感恩。你將會發現你對過去的抱怨、遺憾、悔、恨都會漸漸淡化,留下的是更多的美好和值得你感恩的喜悅。

過去的改變後同步的反映在你的現在上。

二、感恩塑造喜悅彰顯你的現在

與我們的現狀關係最密切的就是我們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包括與親友的聯系與同學同事的關係、與領導下屬的關係、與客戶的關係等等,所謂人脈即是錢脈,人脈是成功的基礎,沒有人可以脫離人際關係而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聆聽潛意識巨人一段時間後,感恩的思想將得到強化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對別人自然會有更多的愛,有時即便你什麼話都還沒說,但對方卻能從你的眼神從你的舉止中發現你的愛,你的話語也會有更多感謝和讚賞別人的詞句,別人和你在一起時會感受到輕鬆,感受到友善、感受到愛,很自然的會被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團結到你的身邊,他們視你為他們的貴人,同時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當你使用潛意識巨人創建你潛意識中感恩的思想模式,你會發現你的人際關係越來越融洽,生命中的貴人一個一個接二連三的出現。你的事業、工作自然得到發展,你的人格魅力得到彰顯。你會成為有領導力有凝聚力的團隊領袖。

以上是感恩思想應用在人上,應用在事物上時,不斷的感恩發生在身上的事和身邊的物,你相信凡事發生均有利於我,而事實上也將是如此,你會獲得強大的信念和發自內在的喜悅,你的生活狀態將時時處在最佳的狀態,這將使你處事更冷靜更輕鬆更有條理,你會看到更多值得你感恩的事件發生在你的身上,更多值得感恩的物質出現在你的身邊。

三. 感恩夢想成真創造你的未來

掌握感恩的強大力量更是能夠創造我們的未來。潛意識的原理告訴我們,只要將指令正確的傳送給潛意識,潛意識就會無條件的調動我們的行動力,修正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調動並創造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甚至是調用整個宇宙的力量讓這個信息指令轉化成為現實和事實。

潛意識中堅定持有的畫面必將成為未來的實相,也就是說真實的未來其實就是我們腦中所堅定持有的信念圖像!

我們有權力向我們的潛意識下達任何我們想要的訂單,只要我們堅定相信我們的訂單會轉化成現實和事實!實現的關健在於信心!如果我們對於未來只是停留在「我想要什麼,我想要達成什麼」時,那其實是一種消極的宣告,宣告我們還沒有,宣告我們匱乏。過去我們沒有夢想成真正是因為我們錯誤的宣告。

當我們使用潛意識巨人產品後,我們在潛意識中建立了感恩思想的體系,將每一個我們想要達成的指令化成已經實現的現實,發出我們的感恩,強化我們的信念。將所有我們想要的東西和目標當成已經實現了那樣去感恩,這種感恩是最強大的信念,可以清除一切的懷疑、恐懼、讓我們想要的都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事實和現實。

所以感恩是夢想成真的力量,也是我們可以掌握的最的資產,列下我們的目標,當成已經實現了去感恩,就像我們支付我們感恩這最大的資產去購買我們的訂單一樣,我們的感恩資產是無限的,所以我們可以購得我們任何想要的,明白和掌握了這一點,我們就掌握了我們的未來,掌握了夢想成真的秘鑰,我們就是自我命運的主宰!

積極的潛意識——開發潛能,走向成功潛意識:能動作用,即我們平常所說的意識是能控制的意識,通過五官來認知客觀世界。任何能被我們清醒地知覺到的,則屬於意識層面。

前意識:若通過聯想,努力集中注意而能被意識到的,則屬於前意識;

潛意識:無法被意識到或經過努力集中也不能浮現於意識中,屬於潛意識。如呼吸、血液循環等。當五官停止活動的時候,就是它的功能最活躍的時候。——夢中經常會有一些不可思議的東西,但是由於是潛意識,大多數我們都記不住。 

潛意識無法與你爭論,它沒有任何判斷能力,只有執行能力,無論你給它什麼樣的想法,正確或是錯誤的,它都會接受,並產生相應的結果,如果你想的都是好事情,好事就會來找你;如果你想的是壞事,壞的事情就來找你的麻煩。 

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大3萬倍,所以要激發潛能,需要運用潛意識。像愛因斯坦、愛迪生的潛意識能量也只不過用了不到2%,所以每個人都具備成功的充分條件。 

任何進入潛意識的設想,都會在生活中成為現實。壞的想法進入潛意識,只能導致壞的結果,而且不受任何控制。 

如果目前你已深陷恐懼,擔憂和一些災難性的想法中,要想改變也不難,向潛意識發佈命令,讓他接受自由、幸福和健康的想法,你很快就會有自信、幸福和健康的感受。

面對恐懼,我們必須由我們能控制的意識做起,不要自我設限,要知道世上無事不可為。權威研究發現:當由意識去推動行為達到目標的情況下感到愉悅時,將會給潛意識輸入同方向的效果,反之亦然。

因此,我們要經常自己給予自己鼓勵,給自己掌聲,給周圍的人掌聲,讓自己感到愉悅,讓周圍的人感到愉悅,因為,在不知不覺的愉悅中,許多思想已經進入了潛意識當中,下次再做同樣的工作,你會順理成章地獲得成功。

https://guizn.pixnet.net/blog/post/281790542

Monday 13 August 2012

賽斯心法:超度自己

超度自己-賽斯心法

許添盛醫師

以下文章引自賽斯教育基金會許添盛醫師演講,以及遇見賽斯部落格

超渡自己 超渡你自己,超渡這一輩子的你,超渡那個從小沒有得到愛的自己,超渡你第一次失戀、被人家騙錢,人財兩失的傷痛,超渡你事業失敗,所有的朋友都背棄你的過程中,你內心所有的痛苦!

所謂的超渡,是走完你這一輩子所有的情緒,所以你超渡了這一輩子的你了嗎?

你的心都平靜了嗎?從小到大,你的心有沒有不平衡?

包括你的父母比較愛弟弟,不愛你,比較護著妹妹,不理你,所有的不平衡,所有的負面情緒,你有沒有回過頭去接納、去化解,用當下你的愛、智慧,去化解你從小到大心靈上的創傷,你情感上的痛苦。

人第一個要安的是自己的心。
你的內在小孩還孤獨嗎?
你還是覺得人性是不可信任的嗎?
你要先超渡你自己內心所有壓抑下來的憤怒、痛苦與悲傷。

如果你還感覺到有負面的情緒,就表示還有一個在負面情緒的自己。

比方說,你明明在洗菜、做飯,突然你覺得很孤獨,很悲傷;或是在上班,怎麼越上班越坐立難安,你覺得你的情緒很莫名其妙,這些情緒哪裡來的你不知道。

如果你常常感到悲傷、坐立不安,悲傷、莫名其妙想哭,其實不是你想哭,是你裡面的人在哭,如果你常常莫名其妙感覺到負面的情緒,表示你的內在還有一個自己,還陷在水深火熱的負面情緒裡頭,他在等你,等你做什麼?

等你超渡他。

唯有你超渡了、安撫了你內心的那個悲傷的、緊張的、還在擔心明年沒有錢的那個自己,唯有安了他的心,你才在這兒坐得很安心。

你之所以坐在這兒不安心,是因為你的內心還在不平衡、還在仇恨、還在恐懼,所以首先要先學會超渡這輩子的你,不是要到佛寺辦法會超渡,那不叫超渡,超渡是深入你的內心,用你當下的愛和智慧,化解你內心有種種負面情緒的自己。

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觀世音菩薩,所謂的觀世音菩薩,就是未來的你,未來已經成佛的你,祂循聲救苦來安撫還在無助中的你,你還在苦難當中,祂循聲救苦,你要循著你的情緒,如果你不安、你恐懼,你的內在還有一個不安、恐懼的自己,甚至還在怕黑、怕爸媽不要你的小孩,他等你去超渡他。

這一步你做到了。

接下來,你要超渡你累世的自己,很多修行的人會說,當你修到一個程度,過去的業障會現前,其實根本不是那個意思啦!

他們都弄錯了,完全搞錯了,而是這一輩你有了能力、有了智慧、有了愛,你開始有能力了,你過去轉世的自己,會來找你幫忙,不是業障現前,什麼冤親債主來找你,不是的,是他們來求你幫忙,當你這一輩子的自己心靈力量變強了,你安定的力量也強了,有些在夢境當中,或是你往世過去的記憶會顯現出來。

這是賽斯心法很有意思的地方了!

當下你的修行,當下你的智慧和心靈成長,原來還可以幫助過去在苦難中的你耶!

這代表當你開始學習身心靈的概念,當你了解宇宙的奧秘,當你開始進入生活的另一個層面,你的過去世還在哀傷中,你的過去世可能有餓死的自己,有被砍頭的自己,有被強暴的自己,有在逃難的自己,有失戀的自己,你的過去世有好多的自己,都在等著你去幫忙他。

這一世,透過你心靈的安定,你可以治療童年的創傷,安撫你過去生意失敗的自暴自棄,你可以改變「自從被男人拋棄之後,你不相信天下還有好男人」這樣的觀念,不但可以幫你把這一世的你變得更好,而且你過去世的記憶,也會開始展現出來,因為你的過去世還有好多的你,等著你去幫忙他。

於是你開始了一個自我成佛旅,開始了一個自我超渡之旅。

超渡誰?
你無法超任何人,除非你開始超渡你自己。
超渡過去世,在種種苦痛當中的你,等你超渡完所有過去世的你的時候,就是你成佛的那一天,就是你在當下感覺到圓滿的那一天。

http://102night.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07.html

貪心的佛陀

捨「擁有」得「創造」,明白了真正的智能及創造之道,才得大解脫、大自在。

大家一般對出家眾的印象都是:他們好棒哦!可以捨棄那麼多世俗的享受,捨棄家庭及子女,捨棄吃喝玩樂,只為了追求真理及弘法渡眾生。

所有的出家眾也都以佛陀為榜樣:佛陀貴為王子,但放棄了榮華富貴,放棄了權勢,離開了他的王國,踏上了追求真理的道路,以最簡單的穿著、最普通的飲食過日子。

以前我也覺得非常的迷惑,人追求的不就是富足美滿的生活嗎?不就是親密的關係嗎?不就是身體健康、精神愉快嗎?不就是實現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夢想嗎?那到底什麼又是修行?難道修行就是要放棄所有世俗的一切?那放棄所有世俗的一切所要追求的到底又是什麼?

我自己是一位精神科醫生,真的是看盡了人生的百態,有的太太為了先生的外遇而痛苦不堪;有的人為了生意失敗躲債而度日如年,身心俱疲;有的媽媽因為擔心兒子不用功唸書,將來沒有前途而失眠焦慮;有人因為身體健康不好而四處求醫,愁容滿面;有人身為同性戀者,因為得不到愛侶,又怕被家人發現而痛苦終日。

這許許多多在紅塵中打滾的人,健康快樂的也所在多有。有的人事業順利,日進斗金;有的人子女孝順,常常帶父母出國旅遊;有的人受到上司的賞識,工作賣力又有成就感;有的人長得漂亮,身體的健康又是一級棒;有的人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童年的夢想,所謂「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同樣是在紅塵當中,有人得意,有人失志,有的人可能今天很健康,明天卻發現自己得到癌症;有的人今朝事業半邊天,明天突然一屁股債。更有人乾脆傚法佛陀,放棄所有世俗的一切:沒有事業,何來事業的失敗?

沒有婚姻,何來婚姻的痛苦?沒有子女,也就沒有子女的教育或吸毒的問題;沒有性生活,當然也就沒有高不高潮或不舉的困擾,但恐怕還是有一樣跑不掉的,那就是身體健不健康的問題。紅塵可以不理,世俗可以拋下,但臭皮囊可沒有辦法因為出家就捨棄,身體不會因為你出家就讓你當家作主,說不生病就不生病,痛起來還是會令你哇哇叫呢!

佛陀在出家前,有著眾人羨慕的一切,他有無盡的財富、青春、美貌、唾手可得的權勢、地位,他為什麼都不要?他舍下這些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後來終於想出來了:原來佛陀這傢伙實在是太聰明,也太貪心了,他舍下所有這一切世俗的東西是有目的的,因為他想得到「更多」、「更好」。

你想想,如果你今天擁有很多的財富,有沒有哪一天會失去呢?如果你今天擁有美滿的婚姻、幸福的家庭,有沒有哪一天可能會走上離婚或遭逢意外、家破人亡呢?如果你今天青春美貌,有沒有哪一天年老色衰?如果你今天身強力壯,有沒有哪一天疾病纏身呢?如果你今天萬事順心,有沒有面對死亡恐懼的一刻呢?

於是我明白了,縱使佛陀哪一天真的當上了國王,他仍有可能成為亡國奴、階下囚,於是他舍下那些短暫的擁有,因為不捨下早晚可能也會失去。他要追求的是「真正的擁有」,什麼是真正的擁有?如果你有創造財富的能力,你不會執著財富,也不會擔心失去;如果你有創造幸福快樂的能力,你不會執著一份關係,也不會因為失去婚姻而痛苦得想自殺;如果你明白自己存在真正的價值,不會執著名利及面子;如果你看到生命的永恆,瞭解輪迴的奧秘,你會歡喜的迎接生死,不再恐懼死亡;如果你有創造自己健康活力的能力,你根本不用擔心體弱多病。   

我真的明白了!原來捨棄世俗的事物根本只是一個幌子,「捨」是為了「得」,有「捨」才有「得」,如果只知道「捨」,但卻不明白「得」,只是一個自以為捨棄世俗、自命清高的大笨蛋,捨「擁有」得「創造」,明白了真正的智能及創造之道,才得大解脫、大自在,也才能以出世之智能行入世之創造。

~ 許添盛醫師

Saturday 11 August 2012

從虛假中看見自己

放棄了自我主觀的判斷,直接來體驗生活,才能看到真實的世界。~ 聖嚴法師

我們一定要先明白自己擁有感覺,才有機會從關係中成長。一般而言,人們處於關係當中,卻要求別人負責,希望由別人主動改善這個關係,這樣一來自己便不會痛苦。

例如,失戀時被提出分手要求的一方,他往往會自認為是一個失敗者,然後產生各種負面的情緒,包括被遺棄、失落等感覺,並且很自然地會將這一切歸因於對方「因為是他要跟我分手,我才會變成這樣」。當一個人歸因外在時,他無法真正認知自己較深層的感覺和情緒。再者,外在歸因等於放棄了自己在關係當中的主動權,讓自己處於被動的位置。以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放棄了讓自己成長的權利。

有角色,就有對立

人,終究有各種「角色」需要扮演,處於「關係」中無法脫逃。只要活在角色裡,就永遠有對立存在,或有二元的關係。有男性,相對就有女性;有父母,相對就有子女;有丈夫,相對就有妻子。在其他關係上,相對主管的是部屬;相對出家人的是居士、在家人;相對師父的是徒弟……不勝枚舉。只要在關係裡,就永遠有角色對待,在對待裡也充滿各自的期待。

可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生活,不會照著我們所期待的去做。即使孩子是父母生的,可是父母仍無法完全掌控他,於是在二元的角色關係裡,必然會有衝突存在。所以我將衝突視之理所當然,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處處充滿衝突、矛盾,這是一個事實,只是與我們的期待有落差。

人與人互動有衝突是必然,因為在所有角色關係裡,一直存在著對立,卻不能因此否認掉自己的感覺。例如父母與小孩的立場不同,父母對孩子有所期望與要求,孩子偏偏不聽話;夫妻相處亦然,先生希望太太能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超完美嬌妻」,也許當太太的可能短時間內會討好先生,可是要她長期隱忍,恐怕就不可能。關係中有期待,就可能有落空,也許沒有爆發衝突,但並不表示對立、衝突不存在。

佛陀當年就是看到了事實——「我們的娑婆世界是顛倒的」。這讓我領悟到娑婆世界原是人的世界,充滿紛紛擾擾是很自然的,因為我們的身心不是處在淨土。所以,我們生活在此,無論處於任何二元角色關係裡,會出現衝突也是正常的。進一步來說,並不是所有的衝突都要想辦法把它消滅,而且只要雙方關係存在,衝突跟對立永遠沒有消滅的一天。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發生磨擦,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性,關係親密如夫妻、母女會吵架也屬正常。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越是親近相處的人,吵架的頻率也越高。

顛倒夢想,虛假的關係

《心經》中所講的顛倒夢想,用來詮釋我們所處的世界很貼切。因為世界本來就存在衝突跟矛盾,我們卻誤認世界應該是和平喜樂的,以為那才是常態,拒絕面對現實。事實上,娑婆世界裡人跟人之間有差異性,人跟人之間會產生矛盾,人跟人之間會有衝突,這些都是必然,也是常態。所以有一些心理學家就提出,基本上,人是活在虛假之中。另外,還有心理學家認為,人是活在互相操縱之中。

因為人與人是不同的個體,之間一定存在著差異性,所以當我們要與他人建立關係時,為了自己的快樂,也明白快樂是建築在良好的關係上,可是又無法消弭掉彼此的差異性時,只好「以和為貴」,維持表面關係和諧。然而這樣的關係是虛假的,並不牢固,今日如果對方很堅持己見,我們可能暫時委屈一下自己,附和對方、討好對方,只為了維持良好、完美的關係。

一旦擁有足夠的權力時,當對方的作為造成我們不開心,便會用自己的權威來禁止對方。由於對方懼於我們的權威,可能陽奉陰違,在互動的過程中,建構我們一致認同的「和平」尺度。

心理學所說的「虛假」現象與佛法的「顛倒夢想」之意涵,有很多的類似:人世間的人際互動,多是在一個「虛假」的狀態下進行。但是,我們必須瞭解,在虛假的背後還是有一份真心,就是我們是「真心」希望「關係是良好的」。

這樣的出發點沒錯,可是在互動的過程中,我們用了很多方法來度過衝突,或是抹平差異。事實上,衝突和差異始終都是存在的,我們只是不去正視,能逃避就逃避,所以久而久之,人會以假為真。例如一群朋友聚在一起談天、聊八卦,開心得不得了,然後聚會結束各自回家時,心裡嘀咕著:某人講話真沒水準,卻還是告訴自己:「我們關係很好。」

虛假的人際關係

在成人世界裡,我們都跳著人際關係的探戈,踩著一進一退的舞步,你進一步、我退一步,如果搭配得好,我們就達到「自以為是」的美好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社會延伸出很多的社交行為,例如佳節送禮、生日時寄個卡片互相關懷……。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去經營關係,也以為用這樣便可以維持良好關係。

事實上,這個邏輯看似對,卻不盡然,如果我們在關係上的需求或期待是比較深刻時,或是對成長有更高的要求時,便會發現這個邏輯是行不通的,甚至會發現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是很虛假,與人的關係是飄渺的。

我曾經在一家餐館,看見一桌四個女性朋友在談話,可是卻各自講著各自的事,似乎沒有人專心在聽別人說話,像是自言自語,不管是否有聽眾。這種情形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居然有人講話不需要對象,就可以自己不停地講;然後飯吃完、話說完了,人也就散了。

當真正需要聽眾時,可能根本沒有人願意聽我們傾訴,人際關係是如此的不踏實。後來我更發現原來自言自語的人多得不得了,可是真正願意聽別人講話的人也不多。我們可能花很多力氣去學溝通技巧,可是,傾聽跟訴說如果沒有真正連結上,那麼關係的建立,或關係的成長,恐怕都是很困難的。

如同心理學家所說,人我的互動是虛假的、操控的。這都不是錯誤或壞事,可是「虛假」、「操控」在我們既有的經驗裡,我們已經盡力做到自己的部分,但是對於從關係中成長,到底有多大助益?究竟什麼樣的行為,才可以幫助我們去跨越衝突、去面對差異。

所以,我們要回到自身來找到「感覺」。人的感覺是很靈敏的,好比我們與某人不對盤,自己其實心裡有數,我們可能跟他虛與委蛇,即使只講短短十分鐘的話,也會覺得累,或是一邊講話,卻一邊打起哈欠,這是因為我們勉強自己,無法找到共同的話題。

楊蓓 (作者為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Friday 10 August 2012

正念觀照憤怒

憤怒是一種讓人不愉快的感覺,它就好比一把熾烈的火,會焚毀我們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讓我們說出事後會後悔的話或做出後悔的事。當某人生氣的時候,我們很清楚地看到這個人正身處於地獄中,憤怒與仇恨是構成地獄的要件。一顆不帶憤怒的心是冷靜、清涼而穩健的。沒有憤怒是真正快樂的基礎,也是愛與慈悲的基礎。

當我們把憤怒攤在正念的燈光下,憤怒的一部份破壞性本質立即開始消失。我們可以這樣告訴自己:「吸氣,我知道我心中有怒氣;呼氣,我知道我就是自己心中的怒氣。」如果我們專注於自己的呼吸,同時確認並注意觀察我們的憤怒,如此一來憤怒就再也無法完全掌控我們的意識了。

覺知有必要成為憤怒的夥伴;我們覺知自己的憤怒,那並不是去壓制或驅逐憤怒,而只是看顧憤怒。這是很重要的原則!正念的覺照本身並不是法官,而比較像個姐姐,用關懷又親切的方式看顧著妹妹。我們可以專注於呼吸,以便維持這份正念,也藉此全面地認識自己。

當我們憤怒的時候,通常不容易回歸自我,反而會去想那個激怒我們的人、去想他可恨的一面─他的粗魯、不誠實、殘酷無情、存心不良等等。我們對這個人想得愈多、聽得愈多、看得愈多,心中的怒火就愈大。

他的不誠實及討人厭或許是真的、也或許是想像出來的、或是被刻意誇大的,但事實上,問題的根源就在憤怒本身。因此,我們必須回到自己身上,先看看我們的內在,最好不去聽或去看那個我們認定造成我們憤怒的元兇。就如同消防人員,我們必須先用水澆熄烈焰,而不是浪費時間去找縱火者。

「吸氣,我知道我在生氣;呼氣,我知道我必須傾全力來照料我的憤怒。」所以我們不要去想別人,只要怒氣不消,我們克制自己不去說或去做任何事。如果我們集中心力觀察自己的憤怒,就可以避免造成事後遺憾的傷害。

當我們生氣時,我們的憤怒正是我們的自我;壓抑或驅逐憤怒就是壓抑或驅逐自我。當我們高興時,我們就是那份喜悅;當我們生氣時,我們就是那股怒氣。當憤怒從內心生起,我們可以察覺到憤怒是我們內在的一股能量,我們也可以接受這樣的能量,以便把它轉化成另外一種能量。

我們擁有一個堆肥桶,裡面裝滿腐爛且發臭的有機物,這時,我們知道自己可以將這些廢棄物轉換成美麗的花朵。一開始,或許我們會以為堆肥和鮮花兩者有天壤之別,但當我們深入觀察時,就可以看到鮮花已存於堆肥中,而肥料也內存於鮮花中。一朵鮮花兩三個星期就會分解腐爛;一位優秀的有機園丁看著肥料時,就看得出這一點,但不覺得難過或嫌惡,相反的,她很重視這腐爛的物質,而且不歧視它─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堆肥就會讓鮮花綻放。

對於自己的憤怒,我們需要這個園丁的洞察力與跳脫二元對立的眼光;不必害怕憤怒,但也不用排斥它,因為我們知道憤怒可以是一種肥料,它可以讓美好的事物誕生。我們需要憤怒就如同有機園丁需要肥料,如果我們知道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憤怒,就已經擁有些許的平靜與喜悅;漸漸地,我們也就可以將憤怒完全轉化成安祥、愛與善解人意。

本文作者/一行禪師

摘自<橘子禪>

由橡實文化出版社發行

負面情緒可以轉化為正面能量

《祕密》最大的問題就是逃避負面。

在《祕密》書中提到:「如果對你仇敵下詛咒,這個詛咒將會回過頭來傷害你,如果用讚美和祝福對待他們,就會化解所有的負面性與不和諧……感覺不好時,你就是在阻擋美好的事物的到來,因為你是處於一個負面的頻率上,轉變你的思想,想想美好的事物。」

請思考一下,只因為你想美好的事物,你就真的感覺良好?還是只是暫時把不好的感覺擱一邊、壓到底下深理進潛意識?這些負向的能量它們不會平空消失,請問會流向哪裡?何時會爆發?

當你每一次遇到負面情緒都如《祕密》那樣去想美好的事物,你會失去非常多次藉著「負面情緒」深探自己、調整自己、清理自己的機會,就像你若總是忽略小病徵,硬是以「正面思考」避開迎來的提醒,總有一天會積成無以挽回的重大疾病。

《名望,財富與野心》說得很好:「你頭腦裡的負面想法必須被釋放,而不是以正面想法去壓抑。沒有什麼需要被切除、摧毀、壓抑、拒絕,存在賦予你的一切都是美的,你必須利用所有可能的資源,學習如何將憤怒變成慈悲、貪婪變成分享、恨變成愛、恐懼變成自由……你擁有的每一種能量,都可以變成相對的,因為每一種能量都包含了與它相對的那一極。」

也就是說,你必須勇敢「面對」、「釋放」、「穿越」、「轉化」負面而不是逃避它,否則負面能量會陰魂不散,因為有光的地方就一定有影子,就算你不轉身去看影子,影子依然在。

有負面情緒是非常正常的,只有認出勾住你負面情緒的心靈宿疾,並徹底經驗負面情緒才能釋放它,拔除它,這樣的蛻變就會為你帶來全新的質變,這個比你硬去轉成正面情緒更有力量。

(本文作者/李欣頻)
(摘自/為何心想事不成/平安文化出版)

Monday 6 August 2012

佛子的自覺

不動心即是指「不動搖的心」,佛教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視「不動心」。為什麼呢?因為大部分的人,生命充滿痛苦和迷惘,可以說都起因於內心的動搖不定。「如何才能培養出一個不動搖的心」,這曾是佛教修行者們的課題。

不僅是佛教修行者,觀察一下自己身旁之人,或者是在各種場合所遇到的人,若是一個具有不動心之人,是會令人感到非常的安詳自在,也會感到很堅強、很可靠。

不管遇到何種困難都能克服的姿態,以及不動搖的信念,這些都是與指導者的器量密不可分的。指導者之所以能成為指導者,那是因此人不會因為遭遇到小小的風浪,而內心動搖,並且具備著能夠正面解決問題的力量,其根源就在於不動心。

有的人雖然口頭上說自己有信心,但卻因稍微犯一點錯而受到指責時,或遇到一點麻煩時,自信便頓時煙消雲散,這種人不在少數。對這樣的人來說,重要的是要練就一顆真正的不動心。

為了練就一顆真正的不動心,絕對必要的前提是「佛子的自覺」。缺少這種自覺,即使有不動心,也會像是牆上蘆葦根底淺。

心之所以不動搖,那是因為此人自覺於「己心根部與佛是相連的」。若沒有如此自覺,人生就像漂浮在波浪之間的樹葉,只會不安地隨波逐流。

有了佛子的自覺時,就像是船隻在海上拋下了錨一樣,具有安定感。在海中拋下堅固的錨,因其重量使之有安定感,船隻才不會隨波飄流。

在人生中相當於這個錨的,就是「自己與佛相連」的佛子的自覺。若能夠堅守住這一點,即能衝破人生的風浪、難關。

然而,如果此部分不夠堅定,自認為「自己正受到命運的捉弄,自己好比是命運之河中漂浮的樹葉」,那也是無可奈何的。這樣的想法終將變成「別人和環境正在害自己」、「悲劇的未來正等待著自己」的悲觀情緒。

到底是選擇過這種自我暗示的不幸人生?還是選擇過另一種充滿力量的積極人生?這與「自己是如何想的?」密切相關。

節錄自/不動心
出版社/九(音勻)文化(信實文化行銷有限)
作者/大川隆法

Friday 3 August 2012

意念的重要:八千人就能救地球

淨空法師這篇開示,讓我想起《蝙蝠俠》里的Gotham City。

一個城市,這是科學家的數據,科學家給我們講的,他講這個意念的重要。

一百萬居民的城市,一百萬居民,多少人的清淨心能夠讓這個城市不遭災難?一百個人。

一百個人真正修行­,一百萬人這個都市,他們造業,這一百個人是很少數,他們認真修行,可以讓這些造業的人災難都減輕。

行嗎?能相信嗎?你們能不能相信,只要一百個人?我相信,我相信老祖宗­有一句話說的,這早年就說過,「邪不勝正」。

這一百萬人造業雖然造得多,他是邪,這一百個人他們的心念是正,邪不勝正,所以一百個人的這種善心善念,可以保住一百萬居民的­城市不受災難。

全世界有六十多億人,科學家又算了,那要多少人,我們才能拯救地球?

他說八千人,就能拯救地球。他說八千人不難找,科學家估計給我們提供建議,你們用電視、­用網路,不必聚集在一起,這八千人散在各處,真正修行。

所以我們協會的同修提倡修六和敬,好事情,不必聚在一起,你自己真正有這個使命感,真正覺悟,我好好的幹,我能幫助­這些苦難眾生。

頭一個是救自己,也救了地球上這麼多的苦難眾生。很有道理!

Wednesday 1 August 2012

我是基督徒 翻譯上人法語

我相信神,經常禱告,有時也讀聖經,但沒有很嚴謹地學習或應用宗教信仰。媽媽成為慈濟志工時,我已經是高中教會青年團的活躍分子。現在回想,我當時其實較像「社交型的基督徒」。另一方面,我深為證嚴上人的故事吸引,我景仰他本身所做以及啓發別人行善的偉大行誼。因此,在升高三前的暑假,有人邀我去花蓮參加醫院志工營時,我欣然前往。

我從未渴望成為佛教徒

住在靜思精舍,我很意外,心理上需要做的調適不在宗教而在文化方面。我不喜歡每天清晨三點二十分起床,但喜歡做早課拜經。大家在飯前唱〈供養歌〉時,我就做飯前祈禱,內容也很類似。參加這個營隊,我發現慈濟醫院不僅醫病也醫心。而志工的投入、病人的笑容,以及減輕他人痛苦後的歡喜,都讓我覺得感動。

回新澤西州之後,我更投入慈濟,並與當地的高中生一起成立慈濟少年團。上人的身行和教導給我很大的啟發──幫助別人的同時,志工本身也有所得、有所改變。

大約在那個時候,我對傳統教會開始產生疑問。在青年查經班,没人理會我的問題,也未提出來討論,而且他們不太鼓勵我參與慈濟,因此我不再去查經班。我自認是基督徒,但我追求的是靈性而不是宗教,我不想被局限在宗教組織裡。

由於我在慈濟做了很多年,有時有人會問我,有沒有想過成為佛教徒?然而,即使在大學時期投入慈濟最深時,我都沒有認真考慮這點。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明白爲什麼。或許,佛法對我來說是哲學,我只在智性而非感情或心靈上與它相契。我一直都很敬佩慈濟所做的事,也總是被志工親身改變的故事感動;每次我祈求去一個能做最大發揮的地方時,發現自己總是回到慈濟。然而,我從未渴望成為佛教徒。

體會文字背後的精神

2009年8月,我加入《法譬如水》翻譯團隊的工作,投入慈濟更深。不久,在2010年元月,我開始去恩典座堂(Grace Cathedral)做禮拜。自此之後,我生命中這兩個部分因對方的存在而增長、茁壯;我不斷看到它們相互呼應。我第一次在恩典座堂聽布道時,牧師說,「我們要永遠記住,把注意力放在月亮,而不是放在指著月亮的手指。」我當下笑了,因為過去德任師父也不斷提醒我們同樣的話。

上人曾說,他不是創新,而是將佛教帶囘源頭。他強調,要維護並實際行出佛陀的教誨。相同的,恩典座堂的教長珍•蕭博士(Dr. Jane Shaw)曾寫道,早期改信基督教的人不是被問「你相信什麼」,而是「它如何改變了你的生活」。她說,我們應該回到這個觀點。因此,我發現,基於初始傳統、強調個人改變及人際互動品質的人和團體才會吸引我,而非一串明文規定的信條和儀軌。

在翻譯上人的《水懺》開示時,我越發體會,語言文字能幫我了解,但同時也局限了我的理解。我積極研讀和實踐基督教義的體悟,在翻譯上人的話語時,幫助我跨越文化界線,因為我不僅翻譯文字,也傳達文字背後的精神。

例如,中文的「心」可以代表心境(心情、情感)也可以代表心智(智力、頭腦),但在翻譯時必須二選一。這告訴了我,把感情和理智畫分為二其實是人為的。同樣的,希伯來文lebab有理智、意志和感情的意思。知道這點之後,在讀聖經時我會特別提醒自己,它是翻譯的文字,閱讀時必須考慮寫作的時間以及使用的語言。我會去看文字所指的意義,而不是分析文字本身。

同時,我也學習對文字懷抱極大的敬意和感激。在翻譯上人的《水懺》開示時,我試著精確傳達他的話語,不增也不減。我不能因為自己並不完全了解某件事而隨便解釋,也不能因為很了解某事而多加解釋。這使我非常注意我在看的書。

我正在上「牧師培訓」的課,這門課教學生思考自己的宗教理論,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別人。去年(2011年)我們讀了聖經的《舊約》,今年在讀《新約》。課堂上,我也學到閱讀和思考原文是很重要的,因為原文往往和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聽到,或一般通俗文化傳述的故事不一樣。

發現不同宗教相似處

我常在不經意之中,發現兩個世界相互呼應。

在慈濟,要化「五濁惡世」為淨土。同樣的,我知道有些人相信神的國度就在地球上,神的國度不是目的地,而是我們應該在此時此地積極創造的。

我原來把慈濟的「慈」譯成kindness (仁慈),但後來學到更正確的譯法應該是loving-kindness(慈愛)。不久後,當我每天閲讀聖經或舊約中的詩篇時,我開始注意到「慈愛」這兩個字。現在,這個概念和感受已深植在我腦海中。

事實上,我甚至在每個宗教的教法裡都看到很大的相似性。佛教說,人有身、口、意三種業力。在教會,我們向神告解:「因為我們在所思、所言和所行上犯了過錯,我們已違反了祢的教誨。」

四十二年中,佛陀使用了無數個方便法門宣揚佛法,但是後來他放棄了,改用直接教法。他在講解《法華經》時曾解釋「菩提大道直」,開悟之道只有一條寬廣大道,那就是菩薩道。而耶穌降世時,他越過當時無數的寺院法規,指出最重要的兩條戒律:「你們要用全心、全靈、全智、全力去愛主,你們的神。」「你們要愛鄰居如同愛自己。」(摘自馬可福音第十二章28-34節)

由上述兩個例子,我了解到許許多多的法門其實都直指宗教最基本的宗旨。我們很容易被困在一長串的規定裡,但我們必須找到核心的訊息。

我在慈濟的翻譯工作加強了我的信仰,兩者的相似之處讓我對某些觀念有了了解,而相異之處讓我更加肯定為什麼自己是基督徒。我相信有很多方法可以找到神,或真如,或最終的真理,而這是我的方法。

史丹佛大學宗教研究所榮譽教授羅伯•克里格(Dr. Robert Gregg)最近在恩典座堂的一次討論會中說:「聽取別人的意見,你會更認識自己的傳統。」對我而言,這句話絕對正確!

(文:羅沛涵/翻譯:黃愛淑 本文摘自:美國慈濟世界2012夏季刊1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