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1 March 2014

人民不是只有一種聲音

人民不是只有一種聲音。

日昨,「白色公民正義聯盟」在台北車站前舉辦活動,許多民眾自發性地身著白衫前往響應。這是反對抗爭的人首次較為大規模的走上街頭,表達心聲與訴求。

今日,「捍衛民主 退回服貿」在凱達格蘭大道前進行示威,主辦單位宣稱五十萬人,警方估計最多時約十一萬人。民眾穿著黑衣,表達他們反對服貿的決心,以及對不聽從「人民」意見的「獨裁」政府最深沉的控訴。

這兩場合法的集會遊行,理念與意見基本相反。但是這兩種活動都能在台灣舉辦,並且受到警方高度的戒備與保護,這在在顯示著台灣是一個多元民主的社會。人民不是只有一種聲音。任何以自己的訴求來宣稱這是「全民」意見的人,都必然會遭到檢驗。

我想,即便是反對這次反服貿抗爭的人,也不會否定這群群眾站出來發聲的權利。他們有資格站出來,他們有資格擁有自己的意見,然後經由言論市場的競爭與討論,讓更符合全民利益的政策在實際執行中落實。

然而,必須堅定反對的,是他們以「人民」之姿,強佔「立法院」,要脅政府聽從訴求的做法。實際上,抗爭者提出四項要求,在廿九日總統府的中外記者會中,馬總統已正面回應了三項訴求,僅餘最後一項「退回服貿」未能同意;我相信這是政府的底線。民主社會,擁有極端意見本是常情,正透過著不斷的妥協與退讓,才能讓雖然無法全然接受、但是至少合乎絕大多數人利益的政策施行。如果政府端已經有若干退讓,抗爭者能完全不退讓嗎?甚至還一步一步拉高訴求,這樣子是應該的嗎?甚至抗爭者還高呼「馬英九不能使用黨紀約束立委」,民主政治的基底是政黨政治,這不是很可嘆可笑的事情嗎!

一隻狼在河邊喝水時,看見一隻小羊遠遠地走過來,惡狼的嘴裡不由得流出口水。惡狼心裡想著,晚餐就要有著落了,但是,該找個什麼藉口來將她吃了呢?

這時,小羊已走了過來,而把前腳放在水裡。惡狼便大聲的喝斥:「渾球,這是我要喝的水,你怎麼可以用你的蹄子把它給弄髒了呢?」

小羊驚恐的說道:「不會吧!水是從你那邊流過來的,又不是從我這邊流過去。你怎麼能說我會弄髒你 要喝的水呢?」

惡狼又說了:「少廢話,你這個壞東西,我早在一年前就知道你了。」

小羊可憐兮兮的說:「怎麼會呢?一年前我都還沒有出生呢!」

惡狼一把抓住她,「喂,就算你能夠反駁我所說的每一句話,我還是得有晚餐吃啊。」說完,就把小羊給吃了。

這是伊索寓言中,一則「惡狼與小羊」的故事。不覺得嗎?此次抗爭,自三月十八日起至今日,訴求一直變、議題一直改,但是反對者的抗爭行動仍持續不停。政府即便開再多記者會澄清,即便政府已表態法案可退回委員會重新逐條表決,抗爭者仍然不輕易善罷甘休。本部落格對於這次服貿抗爭的議題意見全部說明在此,再不贅述。這次抗爭的目標以及所謂的「終點」在哪裡,抗爭的主導者們想清楚了嗎?我想,政府的底線正如同二十九日晚間的中外記者會,這次三十日的凱道活動我想應該是你們聲勢的最高點。今後何去何從?要持續佔領立法院到幾時?

合理合法、和平理性的任何抗爭活動、街頭運動,都可衷心支持或尊重;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與訴求,需要嚴肅的反對,這才是我們追求的「民主政治」,一個最基本的遊戲規則。

人民不是只有一種聲音。

http://blog.udn.com/superdoraking/12125098?ch=rss_ugcblogcomment#!prettyPhoto
http://blog.udn.com/chiag/12125782?ch=rss_ugcblogcomment

Thursday 27 March 2014

法庭不易尋公義

被罗马人统治的犹太人,他们最高法院由71人组成,除了死刑,可以判决和执行刑罚。

犹太宗教领袖因为出于妒忌和仇恨,欲置耶稣于死地,他们捏造政治性罪名告上罗马巡抚彼拉多。官场老吏彼拉多并非省油之灯,公开审来审去,查不出罪状。但在宗教领袖和犹太群众情绪高涨,包围衙门又狂喊大叫,任凭彼拉多唇焦舌敝,他们就是极力叫喊。

因为喊声震天,《马太福音》记载: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担吧。”

陈平在《我方的历史》,特别提到我国轰动国际听闻的李明案件。

1952年,政治部警察在怡保的拿乞(Lahat)一间屋子逮捕到两个妇女,邱音和李天娣。邱音在警方拷问下自杀身亡,警方如此宣称;若是如此,其拷问之严酷,可以想像。

24岁的李天娣被控上法庭,3条控状,在紧急法令下足以构成死罪。携带手枪、手榴弹;与有武器的人为伍等。

李天娣抗议无效

开庭主审的法官为欧洲人,两位陪审推事为华人和印度人。

经过审讯,两位亚裔推事判李天娣无罪,主审法官判有罪。以二对一败下阵来的欧洲籍法官非常愤怒,下令重审,虽不寻常,但在紧急时期却可以如此行,不过,也因此更惹国际注目。

重审时,主审法官仍是欧洲人,而陪审推事一位华人一位欧洲人。李天娣为此一再抗议,因为她被指控的是杀害欧洲人,欧籍陪审对她会有偏见。但主审法官否决其抗议。同样的证人证据,重审后也是二对一,欧洲籍法官和欧籍陪审推事判她有罪,华人推事判她无罪。

两轮审讯下来,形成三对三的局面。

20年前美国的世纪大审《辛普逊杀妻案》,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橄榄球星辛普逊得以脱罪。钱多名响过气球星所聘的律师团立下赫赫大功;非裔群众情绪高涨———若辛普逊被判有罪将发生暴动功劳不小;而最关键的是陪审团。

陪审团中的女性一般倾向投无罪,另一方面12个成员中9个为黑人女性。黑人女性对白人女性不但缺乏同情心,还会觉得被杀的白人女性抢走她们成功的黑人男人。结果,表决成绩可想而知。

包青天会有市场

此案事后,辩护律师、陪审员、检查官等都出书探讨,辛普逊岂会无辜?投无罪票的陪审员都觉得辛普逊有罪,只是证人搞砸了。法庭讲的是技术交锋,庭外种族紧张的局势、陪审员或法官的宗教与种族背等等,都左右判决。

安华和加巴星相继被判有罪,但这还不是结局,官司还可以再打下去。再打下去成败如何?各方面条件是否产生变化,亦会影响裁判。

总之,不会是我们看侦探小说那样,经过神探出神入化的探索,在错综复杂的团团扑朔迷离的情境中,找出证据,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凶手无所遁形,真
凶就被绳之以法。

包青天在华人社会中永有巨大市场,中国国力再强些,影艺水准再提高,重拍时说不定会像当年李小龙的功夫疯迷全世界。

无论什么国家,号称最先进民主平等的美国,到朝鲜这么血腥丑陋的政权,法庭常常都不是什么寻找正义的地方。司法程序常常就是践踏正义和真理的地方。

• 黄子 


http://www.nanyang.com/node/609077?tid=490

Wednesday 26 March 2014

台灣學生爲什麽反「服貿」?

原題:服貿協議 媒體不該隱瞞真相 誤導讀者  

· 張自強

如果你愛台灣,請將這篇文章轉寄給你的親朋好友。如果你是老師,請將這篇文章轉寄給你的學生,勿讓他們受騙上當,斲傷國家社會的命脈。當年大陸之所以丟掉,就是青年學生及工人相信共產黨的謊言。結果三面紅旗及文化大革命死了五千萬人,那些青年學生及工人各個後悔莫及。

102.6.26 兩岸簽定了服務貿易協議,由於事關各行各業未來的營運及發展,引起大家的關注及熱烈討論,筆者也不例外。綜觀各報之報導,有褒也有貶,但褒大於貶。惟獨自由時報ㄧ面倒的貶損及指責,甚至連「喪權辱國」、「掏空台灣」及「出賣台灣」之語都出現,令筆者感到訝異。仔細研究,原來自由時報隱瞞了重大真相,嚴重誤導讀者。

經濟部次長卓士昭表示,大陸對我開放八十項承諾,都是超WTO待遇,百分之八十三是高於大陸與香港簽訂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海協會長陳德銘強調,這次開放高於對WTO承諾的水準,一次性出價,涵蓋行業類別之多、開放力度之大,「在大陸已簽署的類似的協議中,前所未有」。

而台灣對大陸開放的項目,則約3分之1優於我入世的承諾,3分之1與入世承諾相同,另有3分之1低於我入世承諾。對於這些爭取到的重大談判成就國內各報或多或少都有提到,唯獨自由時報隻字不提,並藉口市場規模等因素以及各種「潛規則」的不對等,以「看得到,卻吃不到」一語帶過。

大陸確實有許多潛規則,造成非關稅障礙。但這些障礙對所有外資及港資都一樣,並不是針對台灣。但大陸已從世界工場變成世界市場,外資並沒有因這些潛規則而怯步,反而爭先恐後地搶進大陸市場,韓國及日本急著與大陸簽訂FTA就是明顯例子。

潛規則對大家都一樣,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我方爭取到「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這將是台灣服務業的重大競爭優勢及機會。 對於我方開放的六十四項承諾,自由時報強調內容涵蓋台灣各行各業,從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都將被中國攻佔。

台聯黨立法院黨團總召許忠信說,中小企業無法抵擋大陸大型業者壓境,開放服務業將造成約542萬人次受到衝擊。真是危言聳聽,恐嚇讀者。

自由時報報導中一再提到中國大型企業登台後會削價競爭,以廉價人力搶攻市場,弱勢族群將「沒頭路」。

勞委會主任潘世偉21日表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沒有同意大陸勞工進入台灣勞動市場。對於反彈激烈的美容美髮業,經濟部長張家祝說,經濟部商業司事前已與三個相關公會談過,由於美容美髮業需雇用本國勞工,且政府只開放陸資參股,並不開放藍領工作人員。

既然沒有開放藍領勞工,如何「以廉價人力搶攻台灣市場」?大陸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之威脅如果真如自由時報所說那麼嚴重,為何大陸中小服務業非旦未滅絕反而遍地開花、欣欣向榮。

大陸知名餐飲業譚魚頭來台開店,結果關店幾次。大S夫婿汪小菲的俏江南,來台初期也傳出欠薪及倒閉危機。其它如東北菜餚的大清花、淮陽麵點的奎元館、北津狗不理包子,還有蒙古風味火鍋的小肥羊等等。目前除了小肥羊苦撐多年才熬出頭,其餘全軍覆沒,壽命短則一年,多不過五年。

這些例子證明了自由時報對大陸大型企業之威脅過於誇大。 當年麥當勞及肯德基來台,確實對台灣餐飲界帶來很大的衝擊,但台灣餐飲界並沒有被擊倒,反而刺激我們提升服務品質。大陸服務業來台確實會對中小服務業產生衝擊,政府應輔導其提升或轉型。

相對於大陸,服務業是台灣的強項,85℃、全家便利商店、上島咖啡、曼都美髮、自然美、達芙妮…等許多中小服務業,在大陸攻城掠地,遍地開花。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趁這次機會再次提升自己的體質,以迎接未來更嚴酷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或區域性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衝擊(他們不會對我們讓利)。

任何貿易談判必然是有拿有給。只有給而沒有拿是「割地賠款」。

自由時報隱瞞了服貿協議中我方爭取到的重大優惠,給讀者留下的印象只剩下「喪權辱國」。怪不得自由時報的百萬讀者會群起憤怒,「誓死抗爭」與「流血衝突」勢將成為不可避免的發展。

原來台灣社會對立,族群撕裂是這樣「製造」出來的。專制獨裁政權嚴厲封鎖外界消息,唯恐人民知道真相後起來推翻他的政權。自由時報隱瞞真相,其行徑與這些專制獨裁政權有何兩樣? 台灣藍綠選民心中有一道自己築起來的「鐵幕」。

綠色選民絕不看聯合報或中國時報。藍色選民也很少看自由時報。這使得有意識偏執的媒體有機會操控輿論,綁架其讀者。建議大家每當發生重大政治事件時,上網看其他媒體的報導,比較久了就會知道哪一家媒體言論不公,哪一家媒體在製造對立。以後就沒有媒體敢隱瞞真相了。

後記(102.6.27):

1.       中韓FTA去年5月啟動首輪談判,依據中韓雙方共識,中韓FTA將在啟動談判的2年內,也就是在2014年5月完成。一旦韓國搶先台灣先一步完成中韓FTA,則台灣原本保有領先籌碼的兩岸ECFA協議,優勢將盡失。  

如果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因民進黨的誓死抗爭而延後,致使中韓FTA搶先簽定及實施,民進黨及自由時報將成為台灣的罪人。

2.      85℃、全家便利商店、上島咖啡、曼都美髮、自然美、達芙妮…等許多中小服務業,在大陸攻城掠地,遍地      開花。這也代表(1)大陸的潛規則除少數的紅線無法退讓外,大部分是可以克服的。(2)大陸的大型企業無法阻止台灣中小服務業在大陸攻城掠地。
由這兩點可見民進黨的所說的因市場規模等因素以及各種「潛規則」的不對等,「看得到,卻吃不到」;這句話並不成立。

2.          也許自由時報並無惡意隱瞞真相之意,而是不認同經濟部次長卓士昭所說的「大陸對我開放八十項承諾,都是超WTO待遇,百分之八十三是高於大陸與香港簽訂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因而未加報導。

正確的作法是忠實的報導經濟部次長卓士昭所說的話,而另文分析指出他的錯誤,是非功過由讀者去判斷。忠實報導發生的事及當事人所說的話,是記者的基本職業道德。自由時報「自以為是」的認為經濟部次長卓士    昭所說的話錯誤而不報導,結果誤導讀者,招徠「隱瞞真相」的惡名。

希望自由時報的記者及編輯好好「深思」    及「反省」。

後記二(102.7.12):

1.    人間福報 2009.3.22報導,台灣克莉絲汀麵包二○○三年就已穩做上海麵包業龍頭老大的地位,天下雜誌526期(2013.7.10-2013.7.23)更報導,台灣克莉絲汀麵包在大陸開出1036家門市。這又是一個台灣中小服務業在大陸攻城掠地的案例,大陸的大型企業根本無法阻止台灣中小服務業在大陸遍地開花。

2.    102.7.12自由時報報導「中藥商憂服貿:黑心中藥恐大舉侵台」。文中提到高縣中藥製造職業工會總幹事葉亭吟說,目前透過盤商把關,仍有枸杞、紅花被染色。事實上民國94年筆者曾在高雄熱河二街一家中藥店買到染色的紅花,當時店家謊稱其他的店常以假貨欺騙顧客,他們賣的才是真貨。後來筆者多家比較才知他們才是真正的黑心商店。

事實上紅花因品質不同價格也不同,也就是說台灣中藥貿易商及大批發商明知道紅花有染色,但照樣進口,並無把關,只是價格不同。高雄熱河二街那家中藥店黑心的地方是冒充真貨,高價賣染色的紅花給我。

聯合報2013.06.29就已報導,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說,早在民國九十八年陸委會公布「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當時就開放中藥材批發業來台,但五年來僅四家大陸業者申請,兩家經由經濟部投審會審查通過,迄今只有一家有實際運作,且只有少量中藥材進口。

聯合報2013.7.12在「中藥商早被賣掉了?」之文章中說的好:中藥批發市場都已開放四年,本地中藥商對於陸資來台的動靜根本毫無知覺,或者不痛不癢;那麼,中藥商(及自由時報)今天拋給政府這頂「出賣(台灣)」的帽子,會不會戴得太大了些? 令筆者不解的是,自由時報為何不向政府相關部門查證,造成報導嚴重偏差。

後記三(102.7.25)

1.       最近從報章雜誌及電視陸續發現幾家台灣中小服務業在大陸或世界攻城掠地的消息:

1-1.         CoCo都可茶飲:目前在全球有約1200家門市,其中在大陸擁有約900家門市,為大陸規模最大手搖飲料品牌,目前在台灣則有有260家門市。

1-2.  日出茶太(Chatime):102.7.12在吉隆坡開出馬來西亞第一百家門市,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千家門市,成為橫跨四大洲、二十五個國家、八十多個城市的跨國連鎖集團。

1-2.     象王洗衣:2005年被評定為 "上海市著名商"。目前在大陸展店近800間,為全中國洗衣店的龍頭品牌。「洗不掉,找象王」這句廣告詞在大陸可說是家喻戶曉。

1-4.      麗嬰房:2009年中國大陸零售店櫃突破1400家,目前超過1600家,已成為大陸童裝一哥。

1-5.       寶島眼鏡:2010.7.18寶島集團在北京開的眼鏡百貨公司是大陸第888家門店,面積4580平米、六層樓高的眼鏡百貨,堪稱世界最大的眼鏡專業百貨。當時已是全球華人最大眼鏡公司,目前在大陸超過1200家門市。

1-6.      兩岸咖啡:中國「西餐業」的龍頭,高盛集團及華生資本看好其未來發展前途,2008年投資入股3000萬美金。至2010年已在大陸開設近500家大型西餐廳。

1-7.      迪歐咖啡:2008年8月“迪歐咖啡”成為中國馳名商標,至2011年5月已開出850家連鎖門店,分佈 大陸25個省區市的170個城市;並榮獲「2010年中國特許經營連鎖120強」 及「2011年中國餐飲百強企業」。

1-8.     No.1酷狗:統聯文具在中國自創" No.1酷狗"品牌的新潮文具,榮獲中國文具十大品牌、中國馳名商標、福建名牌產品等殊榮。

1-9.     石頭記:中國寶玉石界第一個商業化的品牌,二○○七年「石頭記」的第一千家加盟店成立,並獲頒「中國馳名商標」,其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更甚國際名牌「施華洛世奇」。目前在全球已有超過1200 家專賣店。

1-10.   天福茗茶:2005年“天福”品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截止2010年底,天福茗茶已在大陸創下品牌茶終端銷售第一、品牌烏龍茶終端銷售第一、品牌茶具終端銷售第一、品牌茶食品終端銷售第一的佳績。2011年3月底天福茗茶專賣連鎖店有1062家。        

2.       由上述台商驚人的經營成就可看出,相較於大陸,服務業是台灣的強項,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上述台商之所以有如此驚人的經營成就,除了優異的經營策略及管理效率外,根本原因在於大陸13億人口提供了高速成長的市場。                      

3.       兩岸簽署服貿協議將是台灣中小服務業走向大型化、國際化的歷史契機。

4.       自由時報報導中一再提到中國大型企業登台後會削價競爭,以廉價人力搶攻市場,弱勢族群將「沒頭路」。請問譚魚頭、大清花、奎元館、狗不理包子、俏江南及小肥羊為何未削價競爭?為何不以廉價人力搶攻市場?    

事實上大陸國營企業由於效率低落,品質差加上服務態度不佳,虧損累累,嚴重拖累國家財政。為了拯救國家經濟及財政,江澤民朱鎔基時代大刀闊斧地改革國營企業,除了軍事工業、特許事業、寡占事業、規模太大民間無力承接者及「很好賺」者外,大部分國營企業均開放民營。民營企業追求的是利潤,不會無怨無故地削價競爭。

至於他們為何不以廉價人力搶攻市場?因為台灣根本沒開放大陸勞工來台工作。

3.    民進黨及自由時報一再宣稱,服貿協議將變相開放中資移民。經濟部已於7月15日起多次發布新聞澄清表示,政府目前沒有開放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移民,陸資來臺投資只能取得1年效期的多次入出境許可證,無法取得長期居留證。        

政府自98年6月30日起開放陸資來臺投資,並訂定相關配套措施,針對陸資投資人、主管或技術人員(須具學士或碩士學位2年以上工作經驗,或具有專業技術持有證明文件,並具5年相關工作經驗;同時該公司須提出國內僱用員工計劃。),依據投資金額及營業額核定來臺人數,內政部移民署第1年只會核發1年效期多次入出境許可證,第2年起,公司須正常營運且營業額須達到新臺幣1千萬元始得重新申請換證,而非無限期給予入出境許可證之展延。      

ECFA簽署以來,陸資來台投資案共三八九件,投資金額為七億美金。截止目前為止,經濟部核准陸資投資事業之主管或技術人員來臺,僅216人(平均每件投資案不到0.6人),而依據勞委會勞工保險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101年底止,陸資投資事業雇用我國員工人數達6,771人。

民進黨及自由時報所說的「變相開放中資移民」根本與事實不符。

4.    服貿協議我方開放的六十四項承諾,民進黨及自由時報強調內容涵蓋台灣各行各業,從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都將被中國攻佔。台聯黨立法院黨團總召許忠信說,中小企業無法抵擋大陸大型業者壓境,開放服務業將造成約542萬人次受到衝擊。    

這六十四項中約3分之1優於我入世的承諾,3分之1與入世承諾相同,另有3分之1低於我入世承諾。如果台灣      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或區域性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開放的項目會遠多於六十四項,大部分的項目將會優於我入世貿的承諾。

照民進黨、台聯黨及自由時報目前的邏輯及悲觀看法,台灣中小企業無法抵擋美、日、韓大型業者壓境,開放服務業恐將造成千萬人次受到衝擊、甚至失業率飄升至兩位數。請問我們要不要加入TPP及RCEP?    

如果不加入TPP及RCEP,台灣將被邊緣化,經濟發展不只是停滯,而是萎縮、倒退,最後會變成像亞洲五小虎一樣的三流國家。    

如果不想被邊緣化,想加入TPP及RCEP,那麼兩岸服貿協議正好可以鍛鍊我中小服務業的體質,提升競爭力。如此加入TPP及RCEP後,才不會被美、日、韓國際大型企業打趴地上。  
                                 
兩岸服貿協議是加入TPP及RCEP前的最佳暖身運動!    

拒絕兩岸服貿協議的理由也必然會是拒絕TPP及RCEP的理由,拒絕TPP及RCEP台灣將淪為三流國家。      

RCEP也包含中國大陸,大陸進步很快,8年後的大陸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更進步、競爭力更強。8年後加入RCEP及TPP,同時面臨美、日、韓、中先進大型企業之攻擊,不如現在面對大陸目前「尚非先進」大型企業之挑戰。
   
局勢不允許我們猶豫,大膽西進吧!                                                          

http://hshieh.blogspot.sg/2014/03/blog-post_1503.html

Friday 21 March 2014

梁文道:家醜外揚

【苹果日报】马航MH370班机失踪了这么多天,没想到目前为止最坦率最直接的“官方”回应,竟然来自巴基斯坦的塔利班指挥官。他说如此行动只能在梦中发生;还盼望将来要是有机会的话,也得骑劫同类飞机。

这是真正的诚实,不带半分语言伪术。虽然我不认识他,也不晓得你信不信;但我反正就是信了。最起码,这短短的几句话要比过去十几天任何一则来自马来西亚官方的消息都还有力,说了就算,不惹他人纠缠。反观马来西亚政府,客机向西飞走这么重要的信息,竟然在十国部队大搜南中国海域一个礼拜之后,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缓缓揭露。他们到底在想什么?难怪全球媒体在继续关注那架飞机的去向之谜的同时,也把大马政府的表现辟做第二战场,冷嘲热议。

最意外的一种声音来自中国大陆,他们猛烈抨击马来西亚各个部门放出来的消息混乱,前言不对后语;相比之下,大陆习惯的那套“统一管理”的信息原则可就清晰得太多。有人甚至引申到体制层面,开始比较民主自由的制度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分别,言下之意是大马坏在过于自由散漫。

可有趣的是,在这件事里头,为什么那些第一时间爆出来,事后又往往被证实为真的新闻,却多半来自更加“自由散漫”的美国媒体呢?更好玩的是那些信息往往还是美国媒体从大马“有关”消息人士那里取得,为什么不是大马本地传媒首先曝光这些新闻?为什么“有关”消息人士会舍近求远,不先向当地传媒放风?

其实只要稍为了解大马政局,就丝毫不会觉得当地政府连日来的表现有多奇怪了。这一回只是他们运气不好,往日习以为常的行政低效与官僚无能,一下子被放大到整个国际镜头之下。从前他们关在门内这么干,在一个威权环境之下,大有好官我自为之的气魄,根本不必担心舆论监督,久而久之成了被纵惯的小孩。现在忽然遇上全世界的目光,难免手忙脚乱,丑态百出。从前他们不怕本地传媒,我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碰到局外媒体,既摆不出长官的尊严,也不怕事后法律追究,自然一一从实招来。

http://www.commentshk.com/2014/03/scandal.html

Wednesday 19 March 2014

潘儉偉:揭開1MDB在開曼群島23億元投資的神秘面紗

国会报道!民主行动党全国宣传秘书暨八打灵再也北区国会议员潘俭伟揶揄,即便是在国会,财政部长纳吉还是蓄意隐藏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在开曼群岛进行23亿2千万美元“投资”的关键事实。

他已经向财政部长纳吉提询,有关1MDB在开曼群岛进行23亿2千万美元(76亿令吉)神秘投资的状况和表现,同时也要求部长向国会提呈这项基金投资的名称和地址丶其基金经理和持有者。

然而,财长所提供的书面答案,非但令人震惊且更糟的是,企图在隐藏重要的讯息。

他指出,纳吉在回答中证实1MDB早前的声明,即有关基金在2013年只取得5.76%的回酬。相对于这一年的全球股票市场的20%增长,该基金的业绩表现堪忧。美国股票市场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丶标准普尔(S&P)和纳斯达克(NASDAQ)──分别在去年上涨26.5%丶30.0%和38.3%;日本日经225指数的增幅高达57%,即便吉隆坡综合指数在这一年的增幅为10.5%。

他披露,正如部长的回答,这笔在开曼群岛进行的23亿2千万美元神秘投资,是现有的 “成本加利润融资方式”(Murabaha notes)投资予Petrosaudi International的结果。“成本加利润融方式”已作出一项保证,即给予1MDB每年8.67%的回酬直至2021年。

他怒斥,财长并没有阐明,为何1MDB既然已看到它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却要退出可提供8.67%的保证回酬,反而切换到一个甚至不能命名,并且只给予5.76%回酬的投资基金。更糟的是,纳吉竟然无法点出1MDB已经贷款以进行上述投资的事实。

他说:“1MDB是在2009年通过一项“投资凭证形式发行的伊斯兰债券”(sukuk),把大多数借来的钱作为上述投资,而1MDB需支付5.75%的利息(票面利率“coupon rate”)。以外行人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1MDB是以5.75%的利息借贷并投资在匿名的开曼群岛基金,但其回酬率只有5.76%!”

“身兼首相的纳吉也没有作出补充的事实是,1MDB已献议给予上述的伊斯兰债券高达12%折扣──意即它每借贷100令吉,只获得87令吉92仙的贷款基金。然而,1MDB却需为这借足的100令吉支付5.75%的利息。因此,1MDB对於伊斯兰债券应支付的实际利息为6.71%。”

潘俭伟表明,以外行人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1MDB是以6.71%的实际利息借贷和投资在匿名的开曼群岛基金,但只是给予5.76%的回酬。故此,1MDB在开曼群岛投资的结果是,每年需遭受0.95%的损失或每年大约是2千200万美元(7千万令吉)。

他强调,为了避免人民遭受进一步损失的痛苦,1MDB必须从这个不知名的开曼群岛基金撤回其所有基金,并且还清由联邦政府担保,每年利息成本为6.71%的伊斯兰债券债务。
最後,使到整个开曼群岛投资让人最可疑的是,纳吉顽固地拒绝提供有关基金的名称丶基金经理和持有者。

他重申,当局只是点出该基金“获准在开曼群岛内运作”,只能给予马来西亚的纳税人很少的舒适感,因为所看到的是他们这76亿令吉已流出这个国家。究竟是为什麽,这些特定的基金经理名称必须保留为高度机密,以及不能向公众透露这麽神秘呢?

鉴于完全缺乏透明度,故此1MDB原本雇用的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决定辞任,该公司委任德勒大马(Deloitte Malaysia)为其新的稽查公司,并不让人感到惊讶。

“我们希望德勒大马在1MDB已延迟公布其截至2013年3月为止的财政账目中,能够揭开这个高度可疑,即在一个被视为是洗黑钱和逃税者天堂而恶名昭彰的开曼群岛内进行“投资”的神秘面纱。”

http://www.laksou.com/News.do?doNews=viewPoliticNewsDetail&id=32089

Wednesday 12 March 2014

責任薄如紙

/ 李練

馬航MH370失聯事件,讓政府積弱叢生的弊病,在國際閃光燈下無所遁形。

從不專業的危機處理手法、撒一個太極生兩儀的公關災難形象、遲鈍反應作風的官僚;到延伸出來的過境安檢漏洞和缺乏救災搜查的設備等等;如何不讓國民懷疑,所謂的轉型計劃和2020先進國宏願,只是一回在默地卡廣場上集體嗑藥叫國民自我意淫的南柯一夢。

當夢醒后,邪惡軸心的朝鮮,都可能早以資本主義跨過38線,愛上來自星星的你,生產出朝鮮版的鳥叔和三星手機;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各國已經越戰越勇,向新加坡看齊。我們唯有從之前和四小龍比較的檔次降級到小虎小貓的level后,再淪陷到去和更落后未開發的非洲小蟲比較,聊以自慰。反正,只要把更差勁的國家踩在腳下,巫統馬華土權之類的,還是會要你感恩。

一個擁有馬六甲海峽天險庇護的半島,再加上另外一端資源富裕的遼闊疆土北婆羅。多元的人文色彩、那一部從4世紀就能細說從頭的故事。隨意往野地揮手一撒,也能栽出點點綠蔭成花;曲曲折折漂亮的海平線,就這樣四季如夏陪襯著點點星光。這個國家雖不是天堂,也不該退化成煉獄。我們值得擁有的,肯定比現在更多。也因為我們知道,佔著這些天時地利人和,這個國家今天的發展,不應該僅僅只是有一棟雙峰塔讓國民抬起頭,仰望天空。

沒有問責,何來改善

馬來西亞許多的齲病是日積月累的,與政治是離不開,尤其是和問責制度有關。太多先例,因為沒有問責制度和態度,最后都不了了之。政治人物的貪污濫權、公共機關不透明的黑箱作業、數之不清的朋黨尋租活動(RentSeeking);被驅趕的少數民族家園、被拆遷的老街、被自殺的趙明福、被炸得煙消火滅的女人、被買貴了的巴生港口。人民沒有要求犯錯的人,往肚子自捅兩刀,但至少有人應該為做錯的事情,引咎辭職、被控和坐牢。

MH370飛機掀起的種種輿論和批評,其實只是把所有千絲萬縷的問題,簡化地在同一時間內凝集在同一個焦點。許多人民心中長期被欺壓的怨恨和氣憤,對國營企業永遠虧損,要人民埋單,賺錢的卻被私有化的弊病;在意外發生的前兩天的奧特曼書籍無辜被禁,和法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提控反對黨領袖安華入罪都起了推波助瀾。讓許多人在傷痛急躁中,不知不覺地陷入謾罵和指責。

這是一起沒有人願意讓它發生的意外,但總有單位需要負責吧?公司的企業精神和社會關懷責任和同理心在哪裡?政府領袖被賦予管理權力,發生災難后,難道不應該受到指責?不能說此刻需要的只是悲情,是正能量,是祈福,就無視當局的人為管理不當和政府無能而不給人們發言。

高水準問政風格

一家國營的航空公司和政府笨拙的作風,讓國家蒙羞,身為國民的臉上也同樣被煙熏了一重煙黑。這是一個連環相扣的問題,昨天可以是橋塌法庭漏水,今天是馬航,明天是什麼?沒有質問,何來問責?沒有問責,何來改善?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批評,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當所有人都集體鄉願,一切以維權和諧為重而沉默,這才是最悲哀的。

如果慈禧身邊少些只會報喜不報憂,婢膝奴顏的太監,就不會在八國聯軍打入故宮時才落得一幅倉促離宮的窘境。在體制內改革是艱難的,因為在建制內獲得利益的人,會擔心受威脅和失去權力,所以釋放權力給予別人,無疑是自挖墳墓,所以戊戌變法失敗。最后唯有來自民間對立陣營的辛亥革命,才會讓國家換了新面貌。當然袁世凱偷取了改革果實的悲劇,是另外一個可以討論的章回。近代的阿拉伯之春和烏克蘭基輔,都是人們追究政府責任,衝擊體製成功的例子。而前者也出現了結束獨裁者后,暫時出現令人沮喪的結局。但我們不能也犬儒主義地認為,改革沒有好結果。每一個時代,都應該是往更文明更進步更自由的方向邁進的。改革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而每一個部分,每個有良知的國民,或多或少,都有一個能力以內可以扮演的角色和應該承擔的責任。

說到責任,當我們指責有關當局,也得提出確實有力的抨擊,而不是純粹的情緒洩憤。譬如在這起意外上,在網上造謠和轉載未經證實的新聞,只會壞事。這和那些揶揄人民只愛和平上街,變相等看別人成烈士的評論人一樣,沒有責任心。寫得天花亂墜,語不驚人死不休有何難?但是請不要好像一個教唆犯(provocateur)一樣,但完全沒有實際行動。而在野黨更應該保持自律和敏感度,別凡事上只懂抽水抹油。他們有必要呈現更高水準的問政風格,視野格局,提出有效的反抗戰略,而不是動輒只會杯葛國會。國陣時時刻刻想再修憲更改選區劃分,這個一直被認為是國陣制勝的殺手鑭,民聯眾議員到底想到好對策了沒有?

別遇到問題,我們彷彿一直還在原地踏步,只會天旱求雨,天災祈福。美好的宗教信仰是一盞引領人們心中迷茫的明燈,讓許多虛空苦痛的心靈,在意識心靈虛弱需要激勵的時候,得到幫助。但畢竟這種潛意識的內在精神,是叫你勇敢地活下去,而並非在外在行為上袖手旁觀,什麼都不做。上帝,不是你那個手上往阿拉丁神燈搓一搓,就會出現替你操勞辦事的幽靈。

同樣,不要等到安華被控出事后,才來烈火莫熄2.0,Bersih4.0。人民,沒有官方津貼,沒有官車代步,現實裡需要自己幹活求生養家,不是隨傳隨到的傭人。要改朝換代可以,但請快點,請專業點。麻煩不要得空塞人吃蕹菜和拍短片,卻沒有時間集思廣益,提出良策。告別只會發文告和悲情的日子吧!

民心思變。若不想被剝奪要求政治變革的權利,更不該讓抗議本身變成空洞的形式。我們的責任,至少要成為一群自治英勇,求上進的個人;而不是一群愚蠢,可以輕易被誤導的棋子。你,準備好了嗎?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105001:&Itemid=203

Tuesday 11 March 2014

The Economist:西方民主病在哪兒?問中國

推翻烏克蘭政權的抗議者們對祖國懷有美好憧憬。他們手持標語,呼籲向歐盟靠攏、終止俄羅斯干涉內政、推翻竊國賊亞努科維奇、建立廉潔政府。但是,他們最根本的要求與許多人幾十年來奮鬥的目標一樣,即對抗腐敗、蠻橫的專制政府。他們渴望按規則辦事的民主政體。

個中緣由眾人皆知。大體上講,民主國家比非民主國家更加富裕,捲入戰火的幾率較小,反腐敗更加有力。從深層次看,民主國家讓人們直抒胸臆,決定子女和本人的命運。全世界這麼多人、這麼多地方、願意付出這麼大代價,一起為了民主之理念而奮鬥,這是其不朽魅力最好的證明。

然而,最近基輔等地的歡呼聲背後夾雜著焦慮,因為好幾個國家都上演了同一種令人不安的運動模式。民主聚集在重要廣場。政府默許惡棍反擊,但在民眾的堅強護衛和全球新聞媒體的聚焦下,政府被迫讓步。全球歡呼政權垮台,願為建立民主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可是,趕走獨裁者容易,建立行之有效的民主政府則困難得多。新政府舉步維艱,經濟疲軟,結果整個國家沒比革命前好多少。這就是阿拉伯革命和十年前的烏克蘭橙色革命的故事。2004年,亞努科維奇被街頭抗議趕下台,2010年又被選上總統(其中有大筆俄羅斯資金捲入),然後反對派再度上台,結果國家狀況還是一樣糟糕。

民主正在經歷艱難時世。獨裁者被趕下台以後,反對派大多無法建立行之有效的民主政府。甚至在那些業已建立民主制度的國家,體制問題已經變得十分明顯,社會上瀰漫著對政治的幻滅情緒。然而,僅僅幾年前,民主還大有統治世界之勢。

20世紀下半葉,民主在那些最困難的地域生根發芽——遭納粹重創的德國,窮人最多的印度,1990年代經歷過種族隔離的南非。反殖民浪潮創造了一大批民主化的亞非國家,民主政府取代了專制政權:希臘(1974)、西班牙(1975)、阿根廷(1983)、巴西(1985)和智利(1989)。蘇聯垮台創造了一批中亞的新興民主國家。美國智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統計,截至2000年,全世界共有120個民主國家,佔全世界總人口的63%。

那一年,超過100個國家的代表在華沙齊聚一堂,參加世界民主論壇(World Forum on Democracy),宣布「人民意志」乃是「政府權威之基礎」。美國國務院發布報告,宣稱各種各樣的威權主義、極權主義政府形式都已經「試驗失敗」,「現在看來,民主取得了最終勝利」。

打了那麼多勝仗以後,自然會冒出這種想法。但往後退一步,冷靜地來看,民主的勝利沒有那麼多必然性。民主政制濫觴於雅典,之後過了兩千多年,啟蒙運動才把民主推上政治模式的前台。18世紀,只有美國革命創建了可持續的民主。19世紀,君主主義者一直試圖對抗民主力量,實現復辟。20世紀上半葉,新興民主政體在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都失敗了。1941年,全世界只剩11個民主國家,羅斯福擔心「民主的火焰將被野蠻人熄滅」。

20世紀晚期的進步勢頭在21世紀終止了。今年,全世界約40%的人口將參加自由、公平的選舉,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但是,民主在全球的發展停滯了,甚至可能已經逆流。自由之家認為,2013年是全球自由指數下降的連續第8個年頭,其頂峰是本世紀之初,隨後便一路下滑。1980至2000年間,民主只是遭遇一些小挫折,但2000年以來,面臨的障礙越來越多。民主的問題已經沒法用簡單的數字來呈現。許多名義上的民主國家已經滑向專制政權,民主只剩選舉這一外在形式,缺少民主制度有效運轉所需要的人權和體制保障。

勝利能夠點燃人們對民主的信心,例如政權更迭之際的開羅和基輔,但隨後便再度熄滅。在非西方地區,民主屢屢崩潰。而在西方內部,民主常常與債台高築、運作失靈等字眼聯繫在一起,損害其國內外的名聲。民主永遠有批評者,但現在,西方內部出現種種缺陷,其海外形象日益脆弱。於是,原來的批評聲音重新被加以嚴肅對待。民主失勢,原因何在?

歷史輪迴

有兩個原因。其一是2007-08年的金融危機,其二是中國崛起。金融危機造成的心理創傷與經濟損失一樣大。它揭示了西方政治體制的根本性弱點,破壞了西方人固有的自信。西方政府數十年來持續發放福利,任憑債務不斷升高,政客們以為他們已經超越了繁榮泡沫的循環並解除了風險。許多人對本國政治體制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尤其是當銀行家們為自己訂製高額獎金時,各國政府卻掏出納稅人的錢為銀行紓困。金融危機讓華盛頓共識招致新興世界齊聲譴責。

同時,中國共產黨打破了民主世界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壟斷。哈佛大學前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觀察到,美國每30年生活水平翻一番,而中國過去30年間每10年生活水平翻一番。中國的精英階層認為,他們的模式——共產黨緊密控制,以及穩定地選賢任能——比民主效率更高,更能避免僵局。中國領導人每十年左右換一屆,按照完成施政目標的能力選拔幹部。

批評者們譴責政府用各種措施控制民意,無論是關押異議者或審查網路言論。他們批得沒錯。不過,中國政府嚴密控制的決心反過來也證明了對民意的關切。同時,中國領導人有能力處理國家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困擾民主國家數十年。例如,中國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2.4億農民享受養老保險——這要比美國公共養老保險體系的總人口多得多。

許多中國人願意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忍受現行體制。2013年皮尤全球態度調查(Pew Survey of Global Attitudes)顯示,85%的中國人對本國發展方向「十分滿意」,而在美國這一數字僅為31%。復旦大學的張維為提出,民主正在破壞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因為民主使得政治僵局制度化、輕視決策、還產生了小布希這樣的二流總統。北京大學的俞可平提出,民主使得一些簡單事情「過於複雜和瑣碎」,讓「某些擅長甜言蜜語的政客誤導民眾」。同樣來自北京大學的王緝思觀察到,「許多引進西方價值觀和政治制度的發展中國家正在遭遇社會動蕩和騷亂」,中國則提供了另一種模式。從非洲(盧安達)到中東(迪拜)、東南亞(越南),都在嚴肅對待這一意見。

面對2000年以來一系列的民主派失望情緒,中國的發展顯得更加強勢。俄羅斯的民主派首先遭遇重大挫折。1989年柏林牆倒塌,蘇聯的民主化進程似乎不可阻擋。1990年代,俄羅斯在葉利欽領導下醉醺醺地朝民主走了幾步。但1999年末,他將權力移交給普京——一名克格勃特工。從那以後,他分別兩度擔任總理和總理。這位後現代沙皇已經摧毀了俄羅斯的民主實質,遏制新聞自由,關押反對派,同時,他還維持著表演——每個人都可以投票,只要讓普京先生獲勝。委內瑞拉、烏克蘭、阿根廷等地的獨裁者依樣畫葫蘆,沒有完全拋棄、而是維持著民主的假象。這讓民主的信譽進一步受損。

另一重大挫折是伊拉克戰爭。2003年美國領導的侵略戰爭結束后,傳說中薩達姆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未兌現。隨後,小布希又把戰爭的借口換成了自由與民主。「自由國家協同一致推動民主,乃是敵人失敗的先聲。」他在總統連任講話上說。這已經不只是機會主義了:小布希真誠地相信,只要獨裁者主宰中東,這片土地就是恐怖主義的土壤。但這讓民主進程遭受重創。左翼人士找到了新的證據,證明民主不過是美帝國主義的遮羞布。現實主義外交家則認為,當前伊拉克日益動蕩的局勢再度表明,美國領導的民主化進程是社會不穩定的解藥——美國一旦放棄領導權,社會就動蕩了。而福山等清醒的新保守主義者則將其視為民主水土不服的又一例證。

第三個嚴重挫折是埃及。穆巴拉克政權2011年垮台,浪潮般的抗議活動讓人們看到希望,以為民主將在中東地區傳播開來。但頌歌隨即變成悲鳴。埃及大選的贏家不是自由派(各立山頭,荒唐得讓人絕望),而是穆爾西的穆斯林兄弟會。穆爾西把民主當作贏家通吃的體制,將穆兄會塞入政府,賦予自己幾近無限的權力,創建穆斯林永遠佔大多數的上議院。2013年7月,軍方介入逮捕埃及首位民選總統,關押穆兄會高層人士,殺害數以百計的抗議者。埃及局勢與敘利亞戰爭、利比亞無政府狀態一道打破了阿拉伯之春的希望。

同時,民主陣營的某些新成員成績不佳。南非自1994年引入民主體制以來,一直是由非洲人國民大會統治。該黨越來越自私自利。土耳其一度將溫和的伊斯蘭教與繁榮、民主結合在一起,而現在正墮入腐敗與專制的深淵。孟加拉、泰國和柬埔寨的反對黨要麼抵制大選,要麼拒絕接受選舉結果。

所有這一切都證明,維持民主正常運轉是一項非常漫長的工作,那種以為民主可以自己迅速生根發芽的想法已經煙消雲散。雖然民主如小布希和托尼•布萊爾所說是「普世的追求」,但它還是一種基於文化的實踐。西方國家幾乎都是在建立複雜的政治制度很長時間以後才落實選舉權,實現強有力的公民組織和憲法權利,而西方社會一貫珍視個人權利與司法獨立等理念。

不過,原本視為民主範例的體制最近幾年卻變得過時而無用。美國已成為政治僵局的代名詞。這個國家如此痴迷於黨派之爭,以至於過去兩年間兩度站在債務違約的懸崖邊緣。分割選區以謀取選舉優勢的行為也侵蝕了美國民主。這種行為鼓勵極端主義,因為政客們只顧吸引「死忠」選民,拋棄了大量的普通選民。金錢獲得了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影響力。數以千計的說客(平均每位國會議員有超過20名說客)讓立法過程變得更為冗長和複雜,讓特殊利益集團更有機會參與其中。所有這一切給人造成的印象是,美國民主是可以賣的,富人權力比窮人大,儘管說客和金主們宣稱政黨開銷是在踐行言論自由的權利。結果是,美國的形象——乃至民主本身——遭受可怕的衝擊。

歐盟也不是民主的榜樣。1999年引入歐元主要是技術官僚的決策;只有兩個國家(丹麥和瑞典)就此問題舉行全民公決(結果都是否決)。鞏固歐盟權力的《里斯本條約》遭選民們錯誤地投票否決。歐元危機最困難的日子裡,歐元精英們強迫義大利和希臘用技術官僚取代民選領導人。歐洲議會修補民主赤字的努力失敗了,這一機構本身遭到忽視與鄙夷。歐盟已成為孕育民粹主義政黨的沃土,荷蘭自由黨的基爾特•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和法國國民陣線的勒龐等人宣稱,將捍衛普通百姓,對抗傲慢、無能的精英。希臘的金色黎明正在考驗民主國家對納粹式政黨的容忍限度。原本用來遏制歐洲民粹主義的機制,如今卻讓它死灰復燃。

民主的壞脾氣

甚至在民主的心臟地帶,它也遭受著嚴重的結構性問題,而非小毛病。自民主的黎明——19世紀晚期以來,民主通過民族國家和全國性議會得以體現。人民選出代表,在一定時期內行使國家權力。但這種安排從上到下均遭到衝擊。

從上層來看,全球化改變了一國政治的根基。國家領導人將一大部分權力移交給全球市場和跨國主體,例如貿易與金融。結果,政治家無法向選民兌現承諾。IMF、WTO、歐盟等國際組織影響力越來越大。自然,人們會問:單個國家如何處理氣候變化、偷逃稅款等頑疾?政治家們為了應對全球化,喪失了審慎的品格,將權力送給某些領域未經選舉的技術官僚。央行獨立決策的國家數量從1980年的約20個增加到現在的逾160個。

來自底層的挑戰更為嚴峻:加泰羅尼亞和蘇格蘭等民族可能獨立,印度各邦和美國的市長們,他們都想從中央政府手中奪回權力。另外,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莫賽斯•奈姆(Moisés Naim)指出,NGO和說客等「微觀權力」正在擾亂傳統政治結構,無論民主或獨裁國家的政治家日子都將更加難過。網際網路讓微觀權力的組織和宣傳工作變得更加便利;觀眾們每個星期參與一次生活秀的投票,網民們輕點滑鼠便可發出聯署信,在這樣的世界,每隔幾年才輪到一次的政治選舉越來越與時代脫節。英國議員道格拉斯•卡爾斯維爾(Douglas Carswell)將傳統政治比作HMV——一家業已破產的英國唱片店——人們通過Spotify(一家流媒體服務網站)想聽什麼就聽什麼、想什麼時候聽就什麼時候聽。

但是,民主面臨的最大挑戰既不是來自上層,也不是來自底層,而是中間——選民本身。柏拉圖關於民主的主要憂慮是市民「沉湎於日常生活的享樂」。這的確是真知灼見。民主政府逐漸習慣於背負龐大的結構性債務,借錢滿足選民的短期需求,忽視長期投資。法國和義大利已經30多年沒有實現過財政平衡。金融危機驟然暴露了此類以借債度日的民主國家的真面目。

隨著危機后的刺激政策逐步縮小,政客們現在必須直面兩難困境。經濟持續增長、信貸寬裕的日子可沒有這些煩惱。但政客們要想說服選民接受財政緊縮,那麼他們的選票箱將會很難看。增長放緩、財政吃緊,導致利益集團爭奪有限資源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更糟糕的是,這種競爭是在人口老齡化的西方世界展開。老人投票率比年輕人高,更有組織性(譬如強大的美國退休人員協會),因此他們的選舉影響力更大。老人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許多國家現在面臨過去與未來的鬥爭,既有福利與未來投資的鬥爭。

日益蔓延的厭倦情緒讓民主雪上加霜。發達國家的黨員數量持續下降:僅僅1%的英國人現在參加政黨,而1950年的數字是20%。選民數量也在下降,一項針對49個民主國家的研究顯示,選民數量自1980-84年至2007-13年間下降了10個百分點。2012年針對7個歐洲國家的調查顯示,逾半數選民「根本不信任政府」。同年Yougov公司針對英國選民的調查表明,62%的受訪者認為「政客永遠在撒謊」。

同時,「鬧著玩兒」和「遊行抗議」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2010年,冰島的「最好黨」(Best Party)承諾將公然腐敗,卻贏得足夠選票,成功走進雷克雅維克市議會。2013年,四分之一的義大利選民支持格里羅——一位喜劇演員。如果人們真是一無所求,這種對政治的普遍厭倦情緒也許是健康的;但選民實際上有很多要求。結果將造成惡劣、不穩定的影響,一方面依賴政府,一方面卻鄙視政府。這種依賴關係使得政府過度擴張、背負過多債務,而鄙夷的情緒剝奪了政府的合法性。民主的機能失調與壞脾氣接踵而來。

心臟地帶的民主問題有助於解釋其他地方遭遇的困難。20世紀民主之所以運轉良好,一部分原因是美國的霸權:其他國家自然而然想要模仿世界領袖。但隨著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美國和歐洲失去了榜樣的魅力和推廣民主的胃口。奧巴馬政府現在似乎被恐懼所纏繞,害怕民主會造成政權腐敗或幫襯聖戰主義者。既然美國政府連預算都通不過,更談不上對未來的任何規劃,那其他發展中國家為什麼要把民主當作理想政體呢?既然歐元國家的精英們為了財政原則而踢走民選領導人,那獨裁者們為什麼要聽從歐洲的民主教誨呢?

與此同時,新興世界的民主國家遭遇了發達世界的同樣問題。這些國家也受到短期開銷的束縛,拿不出長期投資。巴西允許公務員53歲退休,卻造不出一個現代化的機場。印度給客戶們小恩小惠,卻沒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各國的政治體制被利益集團所綁架,被反民主的惡習所破壞。英國歷史學家帕特里克•弗倫奇(Patrick French)寫道,印度下院所有30歲以下的議員均出自政治世家。甚至資本家們都不再願意支持民主:許多印度商業大亨一直在抱怨,印度的混亂民主造就糟糕的基礎設施,而中國的威權體製造出了高速公路、漂亮的機場和高速鐵路。

以前,民主也曾退卻。1920、1930年代,共產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來勢洶洶:西班牙1931年恢複議會制時,墨索里尼將其比作在電氣時代使用煤油燈。1970年代中期,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聲稱,「西歐民主只剩二三十年的時間;然後它將滑落,失去動力和方向,陷入獨裁者包圍的海洋」。如今事情沒那麼糟糕,但針對民主的優越性和必然性這一理念,中國造成的威脅遠比共產主義來得大。

然而,中國令人震驚的前進步伐有其深層次缺陷。精英階層變成自我循環、自私自利的小圈子。50個最富有的全國人大代表擁有的財富總額達947億美元,是50個最富有的美國國會議員的60倍。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從10%降到了8%,未來可能繼續下降——對於依靠經濟增長維持合法性的政權來說,這是巨大的挑戰。

托克維爾在19世紀時指出,民主的外表總是看起來比內在虛弱:表面上各種混亂,實際上卻具有很多內在力量。產生新的領導人,提供新的政策,民主國家能夠比專制國家採取更加新穎的策略處理問題,雖然尋找正確的政策可能來來回回花費很多時間。但新興民主國家和老牌民主國家若想確保勝利,都必須打牢根基。

擺正民主

麥迪遜(James Madison)和密爾(John Stuart Mill)等現代民主的奠基者最讓人詫異的是他們的清醒態度。他們將民主視為有力、但不完美的機制:需要審慎設計,發揮人類的創造力,但還要制約反常的人性,確保機器正常工作,不斷加油、調試、試驗。

清醒的品格在建立民主制度伊始尤為重要。最近之所以出現那麼多失敗的民主試驗,原因之一就是過於看重選舉,輕視了民主的其他必要因素。例如,國家的力量必須得到制衡,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必須得到保障。那些最成功的新興民主國家,秘訣之一便是克服了多數主義(majoritarianism)的誘惑——贏得大選以後,多數派即可為所欲為。印度從1974年(除了實施緊急狀態的那幾年)、巴西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兩國都得以保持民主政體至今,原因都只有一個:限制政府權力,保障個人權利。

強有力的政制不但能夠促進長期穩定,還可以減少少數派篡權的機率。它還能夠支持打擊腐敗——發展中國家的禍根。相反,新興民主國家受挫的第一個信號就是民選領導人逾越權力——通常是以代表大多數人的名義。穆爾西想方設法要把穆斯林兄弟會的支持者塞進埃及上議院。亞努科維奇削弱了烏克蘭議會的權力。普京以人民的民意踐踏了俄羅斯的獨立機構。若干非洲國家領導人正在實行殘暴的多數主義——取消總統任期限制,或如烏干達總統約韋里•穆塞韋尼2月24日所做的,懲罰同性戀行為。

這類反自由的行為發生時,即使受到該國國內大多數人支持,外國領導人也應當大聲喝止。但是,最需要吸取教訓的是新興民主政體的設計者:他們應當看到,對於健康的民主政體而言,強有力的分權制衡的重要性不亞於選舉權。甚至謀求獨攬大權的政客也應當從埃及和烏克蘭吸取教訓:要不是穆爾西和亞努科維奇謀取權力,激怒同胞,前者就不會呆在監獄里,被送上法院的被告席,後者也就不會流亡海外。

即使是成熟的民主國家也要注意自身的制度建設。全球化和數碼革命使得某些最受推崇的政治體制變得陳舊不堪。制度完備的民主國家需要將自身體制升級換代,解決本國問題,重新拾起民主的國際威望。某些國家已經開始有所準備。美國參議院採取措施,加大參議員阻撓提名的難度。一些州引入公開初選,並將劃分選區的工作交給獨立委員會。還有別的措施。改革政黨資金政策,公布所有金主的名字,這也許能減少特殊利益集團的影響力。歐洲議會可以要求議員提供公款開銷的發票。義大利議會有太多享受高薪的議員,上下議院權力過於均等,導致任何議案都難以通過。 可是,改革者必須有大魄力。限制特殊利益集團的最好辦法是限制政府項目數量。解決政治厭倦情緒的最好辦法是政客們少說大話。質言之,政府越小,民主就越健康——這一理念可追溯至美國革命。「建立人統治人的政府過程中,」麥迪遜提出,「最大的困難是:你必須先讓政府控制民眾;然後讓它控制自己。」有限政府的概念是二戰後民主復興的必要因素。《聯合國憲章》(1945)和《世界人權宣言》(1948)設定了各國政府不可踐踏的人權與規則,即使大多數人希望政府這麼做。

這些分權制衡的理念乃是出於對暴政的恐懼。但如今,尤其是在西方,扼殺民主的敵人越來越隱蔽。一個是政府規模。政府持續擴張,導致個人權利受損,特殊利益集團受益。另一個敵人是政府允諾空頭支票的惡習,要麼是發放根本承擔不起的福利,要麼是發動贏不了的戰爭(例如打擊毒品)。選民和政府都必須認可限制政府擴張權力的慾望。譬如,央行的獨立決策成功遏制了1980年的通貨膨脹。現在正是時候,應當在更大範圍內限制政府權力。成熟的民主國家,與新興民主國家一樣,都需要對民選政府進行分權制衡。

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自我限制。他們可以嚴控財政支出——例如瑞典已經承諾根據經濟發展平衡預算規模。他們還可以引進「日落條款」,強迫議會每十年重審一遍法律。他們還可以請求超越黨派利益的委員會來設計長期改革方案。瑞典的獨立委員會提出符合實際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大私人養老金份額,根據人口預期壽命調整退休年齡,使得該國的養老金體系免於崩潰。智利在協調銅產品市場活力與民眾希望分享利潤的呼聲之間做了很好的協調工作。該國還實行嚴格規定,確保適應經濟周期,指定專家委員會分析市場漲落。

對於虛弱的民主國家來說,賦予智者與好人以更大權力,這難道不是一劑良藥嗎?不盡然。無私的規則可以防止人們選擇導致破產和社會停滯的政府支出方案,或者保護少數族裔免於迫害。但是,技術官僚的統治也有其局限性。在財政政策和福利改革等重大領域,權力應謹慎行使,過程必須公開、透明。
一些權力向上集中,由領導人和技術官僚決策,那麼另一些權力則應下放給普通民眾,以取得制衡。難點在於,如何利用全球化與本土化這兩股力量,不迴避、不抗拒。既有的民主國家面臨的兩股力量——上層的全球化,下層的微觀權力——如果取得平衡,就能夠增強民主,而非破壞民主。

托克維爾提出,本土的民主常常是最好的民主形式:「市鎮集會對於個人自由的意義,就像小學的科學課一樣;它教導人民如何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使用、享受民主。」市長的支持率通常是全國性政客的兩倍。現代技術能夠幫助實行現代版的托克維爾式市鎮集會,推動公民參與與創新。過度的網路民主形式(每件事都要反反覆復的投票)可能會受到特殊利益集團操縱。但技術和直接民主能夠相互制衡,打個比方,獨立的預算委員會可以評估發起投票的成本和可行性。

某些地方政府正在逐漸取得平衡。最鼓舞人心的例子是加利福尼亞。加州的直接民主體制允許公民投票審議互相矛盾的政策,例如提高財政支出和降低稅率,同時,封閉的黨內初選和選區劃分滋長了極端主義。但最近五年,加州引入一系列改革措施。這其中一部分是慈善家、投資家貝格魯恩(Nicolas Berggruen)的功勞。加州設立「長期規劃」委員會,制衡選票的短期利益,還引進了公開初選,並將劃分選區的工作交給獨立委員會。加州還成功實現預算平衡——州參議院主席斯坦伯格(Darrell Steinberg)稱之為「近乎超現實」的成就。

芬蘭政府設立了類似的獨立委員會,為養老金體系的未來規劃建言獻策。同時,芬蘭嘗試利用電子化民主:議會必須審議任何超過5萬人聯署的動議。但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結合技術官僚與直接民主,上層與下層的代表性——如果民主想要恢復健康的話。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曾說過:「民主不會永遠存在。它會衰弱、耗盡,然後自殺。從來沒有哪個民主政體最終沒有自殺。」顯然他錯了。民主是20世紀意識形態之爭的偉大勝利者。但如果民主還想延續20世紀的輝煌戰績,它必須在幼時得到一絲不苟的呵護,成年後孜孜不倦地雕琢。

《經濟學人》雜誌2014年3月1日
原標題What's gone wrong with democracy

http://big5.backchina.com/blog/98078/article-197326.html#.Ux5VQD_7JWJ

http://www.economist.com/news/essays/21596796-democracy-was-most-successful-political-idea-20th-century-why-has-it-run-trouble-and-what-can-be-do

Monday 10 March 2014

仇恨的平庸性

先是上星期的雲南大屠殺,今晚馬航客機又告失蹤,二百多名乘客生死未卜。失蹤客機有兩名乘客證實持假護照上機,疆獨恐襲的謠言滿天飛。不想相信陰謀論,但又確實不能抹殺恐襲的可能。馬航至今未承認客機失事,只道是「失聯」,人命在政治語言之下如同草芥,叫人寒心。這夜心緒不寧,腦海思潮翻動,只能聊記所想。

昨天在明報讀到一個烏市土生土長漢人的文章,感觸不已。正因為我也走過新疆,走過波斯尼亞和科索沃,走過中東看庫爾德族﹑巴勒斯坦族,這篇文章,於我尤其深刻。記得兩年前讀Barbara Demick的Logavina Street: Life and Death in a Sarajevo Neighborhood,她寫及南斯拉夫解體時,波斯尼亞塞族人和伊斯蘭教徒(Bosniaks)發生的衝突,寫及在庸常生活裡的好鄰居,就是在戰爭時把你懷孕妻子的肚子劏開的兇手,寫到罪惡的平庸性居然可以如此實在,就不得不承認我們是如此不明瞭人性,如此看輕排外與仇恨的惡。

很記得前年走過科索沃,善良又風趣的中年刀匠一說起塞族人就面目猙獰。「他們被洗腦了,連小孩都被教育成殺人犯。他們也討厭亞洲人,你一個人不要去。」又認識過一個胖胖的,像極卡通片「UP」主角的老伯,退休前是數學教授,長了一副笑呵呵的慈祥圓臉;然而我們說起九十年代末的戰爭,還有科索沃北部幾個由塞族控制的地區(protected Serb enclaves),他又換了一副嘴臉:「科索沃要有未來,就要把塞族人統統趕走。」

王力雄在《你的西域,我的東土》裡,問的還是同一個問題:那些笑呵呵的維族攤販,不管漢族維族客人都一樣殷勤接待,但是「一旦某種歷史時刻降臨,他們會不會一夜變成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呢?」中共多年來對維族的高壓與殖民式統治(「開發大西北」的西氣東輸就是大剌剌的資源掠奪工程,對維族宗教和語言的歧視更不待言),豈不曾在維族人心中種下仇恨的種子?

「恐怖主義」不是瘋子撒賴,也不是變態殺人狂魔的把戲,那是制度化,結構化,卻又無比平庸的惡。關於它的來源有太多理論分析,然而在太多無辜的生命在時代的紛爭下流逝之時,我們要如何去理解那些深埋在歷史紋理之下的民族情感,要如何理解為何連孩子也相信以暴易暴是民族走出窘困的出口?

想著下個星期天的文章要怎麼寫,這些片段就一直從回憶裡冒出來。案頭上那一本關於東突的學術論著尤其刺眼,這個時候,說道理的聲音總是變得如斯輕弱,其他情感在腦中嗡嗡作響。我第一次真正接觸伊斯蘭族群,正是十七歲那年,一個人在新疆。那時候時代雜誌做了一個關於中國分離主義的專題,談及疆獨藏獨,把中國形容為一個「broken country」。於是傻乎乎的去了一回,那時以為除了一點歷史,一點知識,很多美麗的回憶與很多羊肉,就沒帶甚麼回來了。現在想起才知道那裡才是我真正的起點。這夜當全世界靜待馬航航班的消息,我不禁想起我見過的那些善良的臉,維族人的臉。幾乎掉了滿口牙,不斷逼我喝羊奶的大媽,截順風車時跟我語言不通卻整程車都跟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的維族司機……許許多多跟我交錯過的生命,一些我的文字沒法承載的重量,一些被遺忘的歷史。想及艾青詩:「為甚麼我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愛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那片被稱為「新疆」的土地,底下都是維吾爾族人的根,沖刷得乾淨嗎?漢人真的有愛過那片本來稱作東土的土地嗎?

死在昆明火車站的老百姓很無辜,那些被冤枉被壓迫的維族小孩也很無辜。毛澤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只怕到了某有一天,如同九十年代的南斯拉夫,只有互相殺戮,再也回不了頭。有人說中國民主化之日,就是新疆大開殺戒之時。這世界總是太多權力,太多政治,太多無辜人命,太多不應該由普通人付的代價。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E4%BB%87%E6%81%A8%E7%9A%84%E5%B9%B3%E5%BA%B8%E6%80%A7/

http://www.pentoy.hk/%E4%B8%AD%E5%9C%8B-2/%E4%B8%AD%E5%9C%8B%E6%94%BF%E6%B2%BB/%E6%96%B0%E5%BD%8A/mpforum2013/2014/03/07/%E6%A5%8A%E9%9D%9C%EF%BC%9A%E5%9C%A8%E6%98%86%E6%98%8E%E6%81%90%E8%A5%B2%E5%BE%8C%EF%BC%8C%E6%88%91%E6%83%B3%E5%88%B0%E7%9A%84%E6%98%AF-%E4%B8%80%E5%80%8B%E6%96%B0%E7%96%86%E6%BC%A2/

Wednesday 5 March 2014

馬家輝:隱身戒指

《華爾街之狼》說的是貪婪故事,但並非貪婪失敗,而是貪婪成功,所謂官司與坐牢,只是成功的代價。

從小到大,從父親到老師到電視節目,不都曾經提醒你,“凡事都有代價,成功失敗都要付出代價”嗎?你是個聽話的孩子,所以為了成功掠奪、滿足貪婪,你冒險,你進取,到最後,你成功了,像故事裡的男主角,遍享榮華富貴之後,坐個區區22個月苦牢,算得屁?何等便宜的代價。

所以你關注的只是貪婪成功的技巧,能用甚麼策略在最短的時間內掠奪最多的金錢,並且把風險控制到最低最少,大學課程亦教過你,人間萬事其實只是“風險管理”,riskmanagement,即連公義與公正亦是,沒有絕對的公義公正,只應問,你願意付出甚麼代價來取得公義公正,或倒過來說,如果拋棄公義公正而能無風無險地滿足欲望,你想不想要?敢不敢要?

柏拉圖在《理想國》裡不是已有類似詰問嗎:如果犯罪而不必冒險,你想不想要?敢不敢要?柏拉圖及其辯士們說的故事是,有一個牧羊人,到荒山野地發現地洞,洞內有一隻銅馬,馬身內有一具屍體,屍體戴了一隻戒指,漂亮,華麗,他忍不住取走了,戴在手上,而其後,只要把指環輕輕轉動,即可隱形,誰都看不見他,可以任意為惡。而他為的惡是,走到國王身邊,引誘王后,殺了國王,取得王位。他先是個快樂的牧羊人,後來是個快樂的掌權者,當他明白所謂道德只是對自我的束縛,若能把束縛之繩斫斷,汝即自由。

所以世上其實沒有抽象或孤立的道德,有的,或真正而唯一關鍵的,是自身跟道德之間的關係,你如何擺定這關係,把道德放在甚麼位階,如何實踐它,如何對待它,抑或,如何拋棄它。你不在道德之中,是道德在你之內,給你權力,你去選擇,你永遠有選擇的權能,當隱身戒指放在前面,你選擇要或不要;選了戒指,你再選如何用它。我們擁有的是被選擇或被背棄的道德,根本不存在被道德選擇或背棄的可能;善與惡相同,且看你如何下手。

華爾街之狼選擇了他的答案。出獄後,寫書憶舊,談的亦其實不是道德而只是他的選擇。那其實亦是一群人的選擇,他的拍檔、他的客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隱身戒指,戴上它,合演一齣又一齣的悲喜劇。

一個人是道德問題,一群人便是倫理問題。讀書與看戲,都是哲學。


( 星洲日報/慾望蜘蛛‧作者:馬家輝‧香港評論人)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1839?tid=68

Tuesday 4 March 2014

進退的智慧

職場的進退智慧

在人際關係和個人修養方面,很多人都以為「圓融」是和「正直」對立的,其實不是如此。「圓融」是非常不容易達到的境界,而且「圓融」應該是要從「正直」出發。「圓融」要是覆蓋了「正直」,就不能算是圓融,而變成「圓滑」、「鄉愿」了。

人一定要「正」、「方」,才能「圓」。要是連「正」、「方」的基礎都沒有,所講的「圓融」一定會變成「沒有原則」。「沒有原則」的人,多半對於他人有害的。真正的圓融一定先講「正直」,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又能有一種包容性,即使自己受到些許損害,也能包容;更不會動輒「得理不饒人」,擴大別人的不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

所以「圓融」就是不去計較「小瑕小疵」。當然,假如是很大的問題,就還是要處理。例如,今天有一個人來找我,他說自己很掙扎,有一件事不曉得該不該做?要是做了,會覺得自己「不慈悲」,不做,又覺得自己會蒙受損失,於是遲遲下不了決斷。我對他說:「阿彌陀佛。我們講慈悲,自己損失一點沒有關係,但要是損失的程度讓自己都不能生存了,還要講慈悲嗎?那是害人,不是真正的慈悲。」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一味的忍讓,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你要是不設法讓他停止,他還會傷害到更多的人。真正的「慈悲」應該是減低別人做壞事的機會,也同時幫助更多的人免於受害。

「節制」與「成長」

同樣地,「節制」與「成長」一般也以為是互相衝突的,其實不會,它們必定是互為一體,並不矛盾的。「節制」的意思是說:不要發展得太快,因為發展得太快,可能會後繼無力。而且一味地往前衝,也很容易忽略了前後左右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們必須「步步為營」,不管做人、做事都是如此。假如一直都是「腳不點地」往前衝,只要是碰到一顆小石子,就可能會跌得很慘。如果能夠把四面八方看得清清楚楚,一步一步地走,你還是可以走得很快、很穩。

聖嚴法師:是非要溫柔:聖嚴法師的禪式管理學所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就是「節制」。但是為了兼顧「成長」,你還是必須努力地往前走,路面平坦的時候,你可以走得快一點,路況危險的時候,就要知道控制自己。「控制自己」並不是完全不走,只是走得小心一些。這就好比下過雪的山,隨時會有雪崩,走在山裡連呼吸都不能大聲,否則雪就往下塌了。這時候就一定要「節制」,否則莽莽撞撞、肆無忌憚地往前衝,只會葬送自己的生命。

人生的過程經常是在「節制」之中努力往前走,人就是因為懂得「節制」,才能往前走。要是不知節制,就會發生危險,也許才跨出第一步就被絆倒,反而走不出去了。

(蕭蔓、馬世芳採訪;馬世芳整理)

* 人生自在語 *

真正的圓融一定先講「正直」,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又能有一種包容性,即使自己受到些許損害,也能包容。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37&ClassType=1&CommId=3503#5
http://www.ddc.com.tw/POP_SHOW.asp?id=2742

Monday 3 March 2014

生命的流動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地藏菩薩本願經》

我常覺得人有那麼多遺憾,大概是因為無法體會「生命的流動」,所以不知道放棄,忙著占有,一路抓,但終究得一路丟,結果一無所有,連原來經過生命的,也沒有仔細欣賞。為了爭奪那些終必要丟棄的,我們付出了整整一生。

是不是,這個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在流浪?席慕容這麼說:「請在每一朵曇花之前駐足,為那芳香暗湧依依遠去的夜晚留步。他們說生命就是周而復始,可是曇花不是,流水不是,少年在每一分秒的綻放與流動中也從來不是。」我們總是錯過,錯過那花滿枝椏的昨日,又錯過今朝!

是不是,這個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在流浪?

土地在流動,流動在滄海桑田中!

生命在流動,流動在美麗糾纏的記憶中!

愛也在流動,流動在每個關懷與柔軟的心中!

雖然,他們說世間種種終必成空,但是我相信美麗會留下,愛會留下!

科學家說,所有生命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所有物質都可以看成是能量不同形式的呈現,所有東西都是同樣的原子電子夸克……組成的。因此,凝止的土地,繽紛的生命,乃至於看不到的音符曲調,都是同樣的能量,在不同界面中流動!

我想起藥山禪師的一則公案。

朗州刺史李翱問禪師:「什麼是道?」

藥山用手指指上面,又指指下面,說:「明白嗎?」

李翱答:「不明白。」

藥山於是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豁然頓悟,高興施禮。

雲在開闊的天空自由飄蕩,何等自在;水在小小的瓶子裡,又何等拘束。人也一樣,有人像天上雲,有人卻像瓶中水,境遇大有不同。但其實,雲就是水,水就是雲。自在的雲,會化成水,下到人間,被裝在瓶子裡,而瓶中的水,有一天也會蒸發上升,到天上變成雲。生命在流動,土地在流動,音符在流動!愛也在你我內心裡流動!

(本文作者/李偉文)
(摘自/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時報出版)

 http://lightweb.uho.com.tw/articles9/100/2207.html#.UxP4VGL7J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