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1 December 2021

《覺醒十年,我所感悟到的驚人實相》序

/ 吳九箴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少了個聲音提醒,一切有為法,就只是個遊戲啊!


我們的本來面目,不是人,也不是靈魂,更沒有苦厄貪嗔痴...

我們是誰?為何會來到地球?

為何有吃有喝,有錢有家人,卻仍感到不安和恐懼?

如何從苦中得到解脫呢?

這些難解的答案,都在實相中,而這個實相是什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惠能大師,早就把答案說得明明白白。

那個答案,也是他開悟的契機,來自金剛經的二句話:應無所住,能生其心。

雖然只有短短八個字,卻讓他頓悟到,明心見性只在一念間。

當你有機緣得以明心見性,你就能看見實相,想起自己的本來面目,自然就能回答了上述的疑惑。

其實,我們的本來面目,不是人類,也不是靈魂,而是不生不滅,無染無垢的清淨心和自性,也是遍法界和虛空界的無量光。

當我們是沒有分別心的無量光,自然沒有起心動念和因果業報,當然也不會有苦厄和煩惱不安,更不會有貪嗔痴。

然而,當我們來到世間,是迷路也好,是來體驗或修行也好,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會因為隔陰之迷,而被各種無明和妄想遮蔽起來。

我們的能量始終沒有增減損耗,只是被污染或受到干擾,頻率變得不穩及降階,甚至陷入無明妄想的迴路中。

我們之所以會陷入這麼幻夢中的困境,主要是我們過去的業力,讓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和清淨能量,回想起本來面目,才會在這幻夢紅塵中,中了無明計,中了貪嗔痴毒,中了詛咒,永世無法脫離六道輪迴。

過去我也是醉夢人,如今回想過去種種無明妄行,為了假我而動怒悲傷或執迷不悟,因為恐懼而驚慌失措,因為妄求而失去尊嚴,實在入戲太深,想來就覺得荒謬和不可思議。

我相信,如果你也是覺修者,應該多少能體會,這種五味雜陳又可笑的感受。

如果我能回到過去,我很想對自己說,一切都只是非常逼真,因緣幻生的電影,不要當真啊!

當然了,眼下我無法回到過去。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透過這些文字,告訴有緣的醉夢人:

很多時候,人生就是少了個聲音提醒,一切有為法,就只是個遊戲啊!

不要當真,不要太入戲,萬法萬物來自因緣聚合,也將隨著因緣離散而回歸寂滅空性啊!

我們來這世間,可以使用這肉身,但切勿執著這個臭皮囊啊!

我們來這紅塵,可以體驗七情六慾和苦樂悲欣,等到因緣到期,千萬不要因為貪戀這一切假有,而讓自己再次墮入六道輪迴啊!

然而,要做到不執肉身和萬般因緣,度一切苦厄,臨終時不再墮入六道輪迴,看清實相則是第一步。

這本書紀錄了我在覺修過程中的體悟,對於佛學沒有概念的朋友,或許難以消化,然而,我仍希望有緣人可以因為這些文字,或多或少有所感應和覺醒,看見這個實相:
我們的本來面目,不是人,也不是靈魂,更沒有苦厄貪嗔痴...

https://vocus.cc/article/61c1c2c5fd89780001c815e9?fbclid=IwAR2CppJGmmRel-BFfJeEG9T0yhZelZ-Br9PKMGGvlqgegFa8Ll25qldKhgg

Sunday 26 December 2021

《善經濟》 獲全球三獎肯定

何日生教授著
《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從利他角度來看待經濟的活動與實踐,所要達到的不只是賺錢,而是能夠達到愛的關係的建立,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對於整個心靈層次的追尋,以達到大家共榮共善的境界。繼榮獲臺灣金鼎獎、中國大陸「向光獎」肯定後,再獲美國首屆「舍衛國人文獎」

「獲得這個殊榮,我要同時感恩敦和基金會給我研究贊助;也感恩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給我很多、很多資料,以及指導上的協助;更要感恩慈濟基金會提供我大量的實踐基礎;也要感恩我的師父──證嚴上人在思想上給我很多的啟發。」透過視訊影片,何日生博士謙卑地表達受獎心情。

何日生博士以利他的角度撰述《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從歷史的視角重新闡述生產的善、消費的善與金融的善,提出以「利他為本」、以「和合為手段」,締造最佳的經濟秩序與商業倫理。《善經濟》以其獨到的見解及精闢的引證論述,獲得臺灣「金鼎獎優良出版品」、中國大陸「2020年向光獎——年度研究特別獎」,以及美國舍衛國基金會頒發的首屆「舍衛國人文獎」等多項殊榮。

啟迪善念 實踐利他

《善經濟》一書以「珍惜物命」闡述企業家生產創造,是為了改善人類生活,提升人性品質。商業的消費應基於珍惜物命,基於對生活的增能,與自我生命價值的擴大;金融的善是將資本投入於助益經濟發展並解決社會問題,非只以賺錢為目的,如影響力投資等,本書都有詳細的論述。

作者何日生現為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曾在英國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與哥倫比亞等世界知名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他在《善經濟》一書中詳盡爬梳西方文明與東方思想,從蘇美文明、古希臘神話、猶太智慧、儒家哲學到佛教教義,尋找什麼才是經濟背後強大的文化思想?答案是「善」,善即「利他」與「和合」。透過善的動機、善的方法、達到善的結果,是善經濟的核心思想;「善經濟」就是從利他的角度從事經濟活動。

何日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博士學位,以及南加州大學碩士,主修傳播管理與傳播政策,曾是臺灣知名之電視主持人與製作人,以及資深媒體工作者,多次榮獲臺灣電視最高榮譽獎項——金鐘獎;其製作之《清水之愛:見證骨髓移植發展史》紀錄片更入選國際艾美獎亞非地區最佳新聞紀錄片。

電子傳媒之外,何日生在文字出版上也著力甚深,曾任《人醫心傳》與《志為護理》雜誌總編輯,著有《利他到覺悟》、《建構式新聞》、《慈濟實踐美學》、《一念間》、《清水之愛:見證骨髓移植發展史》等,《善經濟》中探討利他所帶來的理想,更受各界好評。

透過《善經濟》一書,何日生提出「利他」是讓人類找到共贏、共榮之道。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利之心,但也有利他之心;如何擴大利他,縮小自利之心,是探討善經濟背後善動機必要之關鍵。如何強化利他之心?他提出,從接觸苦難人啟發惻隱之心,見不足而知足、見苦而知福,進而願意伸出援手幫助苦難人,是轉自利為利他的關鍵。

善經濟的目標,就是以利他達到全體人類物質的均富與繁榮,以利他達到自我與群體社會的和諧與生命的圓滿。使人類社會達到人人「身體健康、物質豐饒、心靈潔淨、祥和圓滿」的理想世界。

利他淑世 三獎肯定

《善經濟》一書從個案的研究中,提出「善企業」的十大修煉:「以信念為核心、以價值為領導、以愛為管理、以原則為治理、以慈悲為創新、以利他為系統、以圓形為組織、以典範為永續、與地球共生息、與萬物共榮」等,期能給企業向善、商業向善提供思想與實踐的參據,獲得全球多項肯定。

創作出版的自由,是臺灣最珍貴的資產,出版產業記錄文化也傳承知識,呈現臺灣創意、求變的多元面貌,是臺灣重要核心價值。臺灣金鼎獎的設立,是為了獎勵在出版領域上有卓越表現的出版單位、從業人員及創作者,鼓勵出版產業發揮文化傳播的功能,為臺灣出版屆的最高榮譽。

近兩年受到新冠疫情籠罩全球,本屆金鼎獎仍有一千三百餘件作品報名,最終共二十九件作品獲獎、五十一件作品獲優良出版品推薦。由何日生撰述的《善經濟》所談的利他思想,正是人文扎根於社會的一大實踐,在一千三百餘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頒非文學圖書類優良出版品,是2021年獲推薦作品中唯一以宗教與人文為寫作主題的書籍。

《善經濟》精闢地剖析人類共好、社會祥和安定才是經濟活動的最大利益,致力於引領全球商業向善思維,獲中國大陸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頒予「2020年向光獎——年度研究特別獎」。

「向光獎」原為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等於2017年主辦的「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獎」,2019年正式更名為「向光獎」,目的在推動商業向善、資本向善,吸引主流商業體系更加關注社會問題,共同創造社會價值,希望能引發商界、創投界和公眾的思考,重新定義什麼是好的企業。

為表彰、鼓勵和推動學術研究和行業研究,2020年的向光獎特別設立了「年度研究獎」,並將該獎項頒給致力於引領全球商業向善潮流的著作,因其在華人社會引發廣泛的認同和反響的何日生所撰寫的《善經濟》。

由美國舍衛國基金會舉辦的首屆「舍衛國奬」,秉承互愛與共生的信念,向超越宗教差異、推廣善行的典範致敬,彰顯他們為人類命運和生命尊嚴所做出的貢獻,鼓勵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改善世界。

舍衛國獎設有三個獎項──精神導師獎、人文獎和環保獎,候選人不限宗教背景,由公眾推薦;其中的「人文獎」頒發給資深媒體人、哲學博士何日生,成為首屆舍衛國人文獎得主。

何日生為全球「善學」研究發起人,同時也是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他的著作《善經濟》超越了東西方思想文化的差異,宣導利他主義以推動全人類的均富與繁榮,促進社會和諧與生命圓滿。「舍衛國人文獎」肯定《善經濟》闡揚「大愛」精神,是超越種族、宗教分歧及國界,號召更多人響應關愛生命、創造福利、保護生態、創造和諧家園。
-------------------------------------------------------------------------------------------

利他觀點下的「善經濟」2020-05-15 / 羅世明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主任何日生,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研究「善經濟」、「善治理」,期待能從理念的建立,以及經濟與組織的再造,建立美善的文明世界。


在東西方文明中,「善」一直是各文明的核心議題。對於西方,善是真理;對於東方,善則是利益眾生、利益萬物。

慈悲利他 共善源頭

《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是慈濟基金會文史處何日生主任繼2017年《利他到覺悟:證嚴上人利他思想研究》一書出版之後,2020年再次論述出版的著作。

延續《利他到覺悟》闡述證嚴上人慈悲利他的精神,何主任繼續深入探討在謀取最大商業利潤利益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如何能以上人慈悲利他的精神、人間菩薩道的實踐予以轉化;讓慈悲利他的精神更進一步融入世間,成為世俗社會共通的普世價值,從而扭轉資本主義的根本價值,使其「從善如流」,成為人類文明「共善」的力量。

企業利他 帶動善的影響

事實上,「善經濟」概念發韌於何主任長年的慈善工作經驗,他跟隨上人左右,親臨並見證許多企業家在加入慈濟慈善工作之後,生命產生巨大的蛻變,開始從以自我利益為中心,轉換為以關懷他人為中心;從自利到利他,從追逐事業的不斷擴張,到領悟對人群付出的重要性。

這些企業家投入,不是為了虛名,而是他們真正體驗到慈善付出的喜悅,從無所求的付出中,感受到生命的價值。正是驅使他們長期不斷投入慈善的原因。

何主任也觀察到,這些企業家不僅因為投入慈善而改變,甚至在經營事業的方針,也產生重大的轉變。他們開始將慈濟的人文價值運用到企業裡,特別是感恩的人文,企業家開始對員工感恩,對家人感恩,對朋友夥伴感恩。感恩心是上人的核心理念,企業家們運用到事業中,不再以賺錢為唯一目的,反而有助於建立口碑,發揮善的力量。

善經濟 翻轉世界的力量

基於這樣的想法,開啟何主任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研究「善經濟」、「善治理」,期待能從理念的建立,以及經濟與組織的再造,建立美善的文明世界。

2018年迄今,《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已完成出書,「善治理」仍在撰寫中,預定將於2020年中完成。

https://www.tzuchi.org.tw/全球志業/臺灣/item/25209-《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獲金鼎獎優良出版品
https://www.tzuchi.org.tw/全球志業/臺灣/item/25338-《善經濟》-獲全球三獎肯定

Thursday 23 December 2021

被指責過失時有八種惡質的反應

/ 許瑞云醫師


最近的王李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幾乎佔了臉書的大半版面,本不想做任何回應,畢竟別人的家務我不清楚也跟我無關,所以沒有什麼好說的。但剛好看到朋友分享了《雜阿含經第924經》的一段話,覺得很棒,我稍做了註解,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當我們被指責過失時有八種惡質的反應,這些反應會帶來更多後續的不幸。(括號裡是雜阿含經原文)

1. 反罵回去 (彼則瞋恚,反呵責彼言):冤冤相報,互結惡緣,讓彼此越罵越氣!

2. 反說對方犯戒(反出他罪):不懂反省自己反而指責對方。

3. 惱羞成怒而跳針、答非所問 (不以正答,橫說餘事,瞋恚憍慢,隱覆嫌恨,不忍,無所由作):當人氣急敗壞容易進入邊緣腦(戰或逃)的反應、不假思索、語無倫次,生氣傲慢的態度不僅無法溝通,反而會越弄越糟。

4. 號稱忘了(我不憶念):頂撞不服,不認錯,說謊無法讓我們心安。

5. 不理會而離開(輕蔑不數其人,亦不數僧):當對方告知我有過失時,這是一個好的自我成長機會,如果因太過自大或自戀、藐視、不理會檢舉人而離開,我們會失去一個寶貴的成長蛻變的機會。

6. 毫不客氣和長老爭辯而不謙卑(自處高床、與諸上座共諍曲直):自大的爭對錯會讓我們迷失,反而更看不清自己的問題。

7. 不說話(默然):無動於衷,也有些人雖然嘴巴不說話,但內心卻不斷的反駁對方。

8. 大不了不幹了而捨戒(則便捨戒,自生退沒):守好戒律對我們身心的健康、平衡很重要,如果因為別人指出我們的錯誤而意氣用事,不在遵守應有的道德規範,那損失最大的會是自己。

當別人指出我們的過失時:我們應該要即時懺悔及改過自己的過失,舉罪的人也應該見不賢而內自省,雙方都應瞭解舉罪應是對事不對人,盡量超脫於自身我執立場之外,而以正法、法律為依歸。

如果我們剛好路過看到兩人在爭執,最好不要落入選邊站,也不要跟著一方批評,畢竟我們不是當事者,不清楚他人的問題所在,也無法只聽片面之詞就認定了對錯。但我們可以透過他人的事件來自我警惕時時守好自己的本分和戒律、要懂得感恩、反思和成長。相愛容易相處難,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相知相守的確不易,要維繫幸福的家庭,和教養孩子也絕非易事。

我們可以在心裡帶著愛和祝福,希望爭執的雙方都能遠離痛苦,不再互相傷害,能夠盡快帶著愛、彼此祝福,這才是對彼此、家人和對孩子們最好的方式。

http://happy1013.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_20.html

Tuesday 21 December 2021

找王力宏演《色戒》中的鄺裕民,李安藏得很深

/ 盧斯達

王力宏的公眾形象在前妻指控中崩潰,反而是想起他在《色戒》飾演的鄺裕民。將戲裡的鄺裕民和新聞中的王力宏相比,完全是一條相連脈絡。李安導演選用演員之大智慧好強大,卻是由前妻李靚蕾照出一鱗半爪。

雖然鄺裕民不是《色戒》主要角色,但整個故事卻是由他而來,最後導致當年的同學連同王佳芝,全部一齊被處決,都可說是鄺裕民一人所害。這個拍到李安、梁朝偉和湯唯都集體抑鬱的黑暗肉慾故事的開頭,卻是王佳芝與鄺裕民在香港「嶺南大學」和風細雨的初遇。

鄺裕民哥哥在抗日前線戰死,他想上戰場報國仇家恨,但因為鄺裕民是家裡僅餘男孫,母親不准他參軍,他只好在學校組織愛國劇團,希望文宣抗日。於是他找到了王佳芝,王佳芝和鄺裕民的戲中戲大獲成功,他們一班人在晚上慶祝,那晚他們對彼此就很有感覺了。雖然台下觀眾反應熱烈,但鄺裕民並不滿足,他鼓動眾人,與其演愛國劇那麼迂迴,不如殺一個真的皇軍,不行就退而求其次,殺為皇軍服務之人,即漢奸。作為劇團女主角的王佳芝,以及另外兩位女同學,也在對鄺裕民愛國青年的迷戀中,糊裡糊塗參加了行動,繼而發生之後的可怕故事。

要用美色把易先生引出來。為求迫真,他們讓王佳芝破處,卻不是由鄺裕民上場,因為他是處男,於是那個經常叫雞的同學只好頂上,但破處之後的早上,就收到易先生易太太已離開香港的消息,行動已經失敗。糊裡糊塗失去貞操的王佳芝只好自求活路,為此不惜去學日語,準備適應日軍統治的時代。然後鄺裕民又來了,他仍然穿得官仔骨骨,由王力宏扮演的他仍然很靚仔,很乾淨,很吸引,但他來卻是要王佳芝加入國民黨旗下的特務組織,繼續去刺殺易先生。

鄺裕民表示自己仍愛她,卻在愛國大義下,繼續把「愛人」推入火炕。他宣稱愛她,卻首先將她推給莫名其妙的同學破處,又將她送去可怕的易先生身邊。如果鄺裕民那時馬上明白,這不是一個他們能玩的遊戲,愛國家家酒沒用也好,好過全隊團滅,於是他向王佳芝道歉,嘗試愛她,二人結為夫婦,抽身而出,那年的荒誕行徑未來僅是夫婦之間心照不宣、長埋心底的記憶,結果會好得多。

但鄺裕民放不下哥哥的死,或者所謂的反日大業,於是為了家國大事而棄兒女情長。但如果決斷,亦不亦為大智慧。但鄺裕民在戲裡還有另一層戲,他為了維持自己在王佳芝面前的人設,繼續假裝愛她。於是在行動期間,鄺裕民還是吻了王佳芝,王悔恨著很多事情,雖沒有推開,之後卻說他三年前沒這樣做。女人不討厭男人是壞人,只要她感覺到你愛她。鄺裕民之前種種傷害王佳芝,都不會是問題——只要他愛她,縱他此般劣壞,她仍會原諒他。但鄺裕民的問題是他不愛王佳芝,卻以為自己愛她。王佳芝愛他,但也看得出對方終究不愛自己。在對方的世界,國家和任務比起她重要得多,愛是愛的,但這一點還是看得到。王佳芝一女子,映照出易先生和鄺裕民二男子。易先生是漢奸,殺人如麻,王佳芝也是用一個假身份跟他交往,但二人之間的情慾/情感卻真很多多。

鄺裕民是愛國青年,從事大義無可爭議的反日活動,但在他那裡,王佳芝卻只得到了透支、傷害和不在場。大概易先生在戲中也沒說過「愛」王佳芝,這話鄺裕民卻說過很多。在易先生那裡,王佳芝得到了陰影中卻實質的愛,而鄺裕民卻只能給她名義上的愛。名義上的愛者多不願意做壞人,人也似乎不壞,卻又很壞,只是沒有一點真,所有東西都是一個人格面目。易先生有一千種壞,但裡面有一刻真,那就打動了王佳芝,讓她說出了「快走」,於是導致愛國陣營團滅,易先生撿回性命,還獲得最終勝利。

易先生和鄺裕民在戲中也沒對手戲,但他們確實在某處進行一場決鬥,只有那一點真的易先生,技術性擊倒只有虛假的鄺裕民。

鄺裕民的選角、李安的調度,在今日看來,有著解剖刀的微涼。

在古老的時代,我們開始聽台灣流行曲。陶吉吉、周杰倫、王力宏是三大派系。這些名字也好像在差不多時候淡出我們的視線,然後再看到他們時,都是說他們西進中國之後撈得有多好。同時發生的是他們可能慢慢停止創作,或者呈現金屬疲勞的感覺。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然後他們開始步入中年,也結了婚,並一天到晚說自己有多愛老婆。之後陶吉吉、王力宏也相繼出事。而王力宏一直都是「優質偶像」,例如說他家族裡面有多少台灣社會名流,他自己的美國長大教學背景,後來他在中港台以外的日本也出道過,在該國也有很多歌迷影迷。他高、富、帥而且知名,是一張無敵的履歷,是人生贏家,但我們總是看不到真正的王力宏。任何與他有關的消息,都是 clinical 的,潔白如鏡的。

在前妻描述中,王涉及很多駭人聽聞的男女活動,但這其實並不驚人。在描述中,那個空蕩蕩的王力宏才是本體。那個事事聽從其他人安排,而沒有為自己抗爭,隨波逐流,終而無法活在真實之中,變得無所用心的王力宏 (一如所有藝人在中國市場發展得油滋滋之後),事事跟從大潮流,才是致命描述。

也許到了某個時候就要結婚生子,還要生三個,也就是一種 norm ,一種王力宏明顯不經思索要fit in的體系。優質偶像,自然要進化為優質家庭好男人。一旦進化失敗,之前的優質歷史也會不再優質。

等於周杰倫帶起「中國風」的時候,王力宏也在身份危機中選擇參與其中。歲月催人,王力宏最關注的事情慢慢便會剩下維護愛妻好男人人設,更甚於家庭的實質。

那個狂妄又軟弱,確信自己愛人但又無法真正愛人的愛國青年鄺裕民。是的,我們有時都很輕易說自己愛國,但在現實中愛人都不容易做到。是的,王力宏創作集裡面都有一大堆《落葉歸根》、《龍的傳人》,2020年6月武漢舉行軍事運動會,王力宏與成龍合唱《歌唱祖國》。他們有多少炮友對他人應該沒有意義,但李靚蕾描述的王力宏,極端維護著自己不符真實的人設,那人設甚至可能包括「異性戀白馬王子」此項,連老婆和小孩們都疑似成了擺設,便成了奇觀。為了隱藏真實的自己,願意付出多少?看來他付出了不少。

讀《JoJo的奇妙冒險》,荒木飛呂彥在《不滅鑽石》至《黃金之風》其實隱晦地探討了真實和隱藏的主題。《不滅鑽石》是講連環殺手苦心經營的日常堡壘,在命運驅使下逐漸崩塌,被正義的替身使者使勁揪出制裁。《黃金之風》則更加有著宗教背景鋪陳,裡面的意大利黑手黨首領「迪亞波羅」意指魔鬼,在動畫中則有補足其出生時一些靈異現象,進一步暗示他可能是基督教概念的撒旦。

迪亞波羅長大後組織自己的黑幫,滲透到意大利政商各界,幫會首領成為秘密的統治者。而首領的身份也在嚴密保護之中,任何嘗試了解首領的人都會被殘酷殺害,使幫會內部籠罩氣氛一片恐怖。而這個聖經意義或者現實意義下的魔鬼,為了隱藏真實的自己而不斷採取極端行動,終於在內部叛軍和外來競爭突然來到之後,曝光了首領不想示人的真面目。(故事中的黑手黨首領還真的是雙重人格)

主人公喬魯諾就自然是一個對「魔鬼」對立的 messianic figure,他打倒首領之前的附身發言也是可堪玩味,呼應這個圍繞真實的主題:

「世上唯有真實能留存下來,真實的行動絕對不會消失……而你的行動究竟是出自真實,還是出自膚淺的邪惡?現在就要揭曉了。你是否真能永垂不朽呢?」

沒有人的好名聲可以維持一輩子,嘗試隱藏的強者能人都一一失敗。我們被這條鐵律所統治。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fbclid=IwAR3hQP3mJIo9OqQVNVGPTwt3uZAYwISOz_09_NIl6V16x2IqZgmxpykrd6Y

Monday 20 December 2021

从顾问制看首相窘境

/ 梁洁莹

古有谏官议臣,大马也不赖,现有首相顾问团,到底是内阁部长能力不逮人也,抑或沦为政治蛋糕一起吃呢?

日前,掌管特别事务的首相署部长阿都拉迪夫,在国会应公正党亚罗士打国会议员曾敏凯要政府提供现任和前任政府聘雇的所有特别顾问名单之要求时回应,以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为首的政府目前共聘请5名特别顾问,每月总开销13万6136令吉,也是继纳吉执政后最高。

今年年8月,依斯迈沙比里委任的内阁已达70名正副部长,虽新内阁的格局、部门和正副部长人数均保持不变,但大部分正副部长乃前首相慕尤丁政府内阁的原班人马。当时,依斯迈内阁就被反对党批评为“再循环内阁”,也有很多公众揶揄“新瓶旧酒”,所谓的新内阁只不过是内阁重组,换了个首相罢了。

早在依斯迈宣布新内阁阵容前,曾有媒体引述消息报导,指新首相打算为新内阁瘦身,并确保部长人选能反映廉正的形象。显然的,有了希望反倒更让人失望。

犹记得前首相敦马哈迪于2020年11月杪在国会参与2021年财政预算案辩论时说,削减开销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削减内阁成员人数。最为可笑的是,大马内阁最臃肿的年代,正是敦马第一次任相的那段时间。

反倒是前首相阿都拉于2008年期间,宣布废除政务次长职位,将内阁团队从过去的90人激降至68人,而且还大换血,超过一半的内阁成员属新脸孔,那才称得上大刀阔斧。

依斯迈的困境

当然,以现有各政党联盟的微妙合作关系及议席,可想而知依斯迈在重组新内阁时所需权衡的顾虑和掣肘,充分显示出“理想丰满,现实骨干”的现实。尤其是他在其后委任多名首相顾问,正正显示了他的窘境,包括他是巫统党内第一位非主席任相者,既要安抚及拉拢党内各势力的同时,也要安抚盟友。

其实,英国殖民时代有英国委派的驻扎官(马来属帮称顾问官,马来联邦称参政司);而中国也早在周代已有谏官制度,秦汉更有“以言语为职,谏诤为官”的“言谏官”,又称为“议臣”,主要职能是“顾问应对”,为帝王提供咨询服务。

因此,借古鉴今,首相顾问确实有其作用,但问题是:大马内阁已有70名正副部长,首相顾问们的职务是否与正副部长重叠呢?尤其是在经济的“灰犀牛”遇上疫情的“黑天鹅”之际,我们更需要一个能开源节流、精明能干的内阁啊!

话说2015年加拿大内阁部长的合照,让我记忆尤为深刻。受委的部长都有相关的背景或专业:卫长是医生、交长是宇航员、国防部长是武装部队的中校、青年部长在45岁以下、农业和农业食品部长是农夫、公共安全和应急准备部长是童军、体育和残疾人部长是视障残奥会运动员。

此外,金融分析师任创新、科学和经济发展部长、皇家检察官暨原住民领袖任司法部长、成功商人任财长、美洲原住民因纽特人任渔业、海洋及加拿大海岸警卫队部长、博士级的医学地理学家任科学部长等,而且内阁50%为女性。这种内阁阵容,绝对是我们只有羡慕份儿的梦幻内阁啊!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longmen/2021/12/15/455896

Thursday 16 December 2021

我知道拈花微笑,悲欣交集却为何?

/ 金丛林


弘一大师走前悲喜交加,我始终不懂。

曾经梦境中,自己没有翅膀,却在强大的风中飞了起来,而地面上,山道的路径中,很多穿着佛门衣服的师父在跪着念经。我若一直飞,终点是哪里?西方吗?我想到这个问题,可是我贪恋一个相当华贵的位置而心生眷恋瞬间落地,师父不见了,眼前出现绚丽的花朵,那个我想要的位置,离我很近,然而咫尺天涯……没多久,花朵也没有了,一切都那么荒凉……

我没有和大哥说过这个梦。大哥之前为我解过另一个梦。

我极为尊敬的大哥文武双全,做生意很好的时候突然解散公司,一个人悠哉的陪伴山水了。

我知道大哥一定知道弘一大师为何在走前悲喜交加,等我下次见他,问问他。

我今日想起这个梦,其实人生,就照应着这个梦。每个人信佛修行也好,不信佛不修行也罢,都曾经能够到达西方(不信佛的人指在俗世中为灵魂觅到一个安静的世界)。为何现在熙熙攘攘的俗世中人在纷纷感叹找不到幸福?得不到安宁?其实幸福都曾经和你擦肩而过……

真正信佛的人是幸福的,他们的灵魂是安静的。因为信佛,他们这一生的苦戈然而止。

不信佛的人心中有眷恋,有贪念,其实幸福都曾经距离你那么近,就仿佛梦境中的我可以一直飞,但是贪恋让我失去飞翔的力量落地了。一个人长大后,如果没有贪恋,如果一直安静的追求,如果一直能抗拒住任何诱惑的走自己的路,这个人,一定能得到自己的幸福。

经营自己,经营一个家庭,经营某一件事情,经营一个企业……道理都是相通的。安静的走自己的路,不要被绚丽的海市蜃楼诱惑了。你的目的地,在你的坚定里,必将越来越近。

我只知道,拈花微笑。

我不懂悲喜交加,我只是明白了放下一切,拈花微笑……

https://www.nfpeople.com/article/7666

Tuesday 14 December 2021

百日政绩,换汤不换药

/ 陈仁杰


新官上任三把火,每当迎来政府最高领导人的更迭,走马上任者都不免想要突出自己的领导才能,大展拳脚证明自己的能力,甫出任首相不久的依斯迈沙比里亦然。因此,他给各大部门设下百日政绩。

对于沿用慕尤丁时代大部分人马的臃肿内阁,虽然普遍上大家都不抱有太大期望,但毕竟国库每个月都需要定时定额给部长们发薪资,民众的双眼依然会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若部长们能够给国家与社会带来建树与贡献,势必能够获得高度赞誉。反之,对于能力平庸却喜好搞风搞雨者,人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也只能自求多。

依斯迈沙比里提出的“大马一家”概念,与当初纳吉的“一个马来西亚”如出一辙,在演讲与介绍的时候,领袖们都时刻以全民角度为出发点。然而,在实际的政策实施上,它却一再沦为空洞的口号。

打著宗教的旗帜,禁酒与禁赌政策陆续出台。此等强制将自己的价值观加诸到其他人身上的行为,根本就是专横霸道,也不符合世俗国的形象。尚且不论酒精与博彩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税收,若任由此等风气不断滋长最终只会吓跑更多的外资。

在多元社会里,我们需要的多一点包容、多一点谅解与多一点尊重,那些口口声声叫他人保持尊重,并将自己尊严看得比生命更重要者,他们理应以同理心对待他人,而非狂妄地认为地球是绕著自己转。可惜的是,对于这些风波,执政联盟的巨头们绝大部分都习惯性保持沉默。

再者,物价高涨已成了普罗大众时下最棘手的问题,在薪水原地踏步的情况下,怎叫人不忧心忡忡?老百姓要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三餐温饱,但在囊中羞涩只好勒紧裤头的情况下,这最基本的事情就快变成了痴心妄想。

然而,部长们至今仍然没有找出解决民众燃眉之急的良策。不少冷气房里的高官却再次表现得他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特别群体,貌似百物涨价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土著议程才是重中之重。玛拉数码广场的失败,却无阻当局打算在各大商场、购物中心和旅游景区制定土著固打制。

百日期限已至,想必大部分民众依然对部长的认识寥寥无几。如果部长无法让民众记得他的名字,这还需评分吗?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longmen/2021/12/11/455174

Sunday 12 December 2021

這是水,這是佛法

/ 果然是大師

兩隻魚在水裡游著,一隻老魚迎面游了過來,親切地問候道:「早安啊,孩子們,今天的水怎麼樣?」說著,便自顧自游開了。這兩隻魚繼續往前游了會兒,其中一隻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水』到底是什麼鬼東西?」

這是美國作家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在二○○五年的一場畢業致詞中所說的小故事。他以故事中的「水」,指涉對於我們的生命至關重要、無所不在,偏偏平淡無奇到我們經常未能加以留意的部分。

《雜阿含一○八○經》中記載,當時,佛陀住在鹿野苑中,晨起,便著衣持缽到波羅奈城中托缽乞食。進到城裡,佛陀看見另一位同樣也在城中乞食的比丘,那位比丘原本心不在焉、東張西望、行儀散漫,遠遠見到佛陀走來,立刻面露愧色,收攝六根、端身正視而行。

回到精舍,用過齋後,佛陀便問道弟子們:「今天早上我在城裡遇到的那位比丘,是哪位?」眾人面面相覷,其中一位比丘慚愧地起身坦承:「世尊,是我,我原本心不在焉、行儀散漫,是遠遠看到世尊您走來,才想起要收攝身心、護持威儀。」

大家原以為佛陀會給予這位比丘提點或責罰,不料,佛陀卻是點頭讚賞:「很好、很好,您見了我知道要收攝身心六根,這就是修行。」佛陀轉而對眾弟子宣告:「大家都應該要向這位比丘看齊,並且,學習不只見了我,而是見到其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在家居士)、優婆夷(女居士)時,也要如此收攝身心六根。若能如此修行,自然能夠漸漸深入法義,體會到與佛法相應相契的法樂。」

「四念住」為佛教的根本修行方法,在觀身、觀受、觀心、觀法中,明瞭佛法所說的緣起、無常法則,以及苦集滅道四個聖諦,在我們的生命中無所不在。然而,我們就像經中的比丘一樣,即便處於當下的身心、環境,卻滿頭滿腦都被我們覺得更重要、更有趣的事情給佔據,因而心不在焉,對外境,甚至對自己的身心不知不覺。長此以往,別說對佛法能有什麼體認,就連對環境的觀察認知,乃至對自己的認識,都不夠細微深入——就像故事中那兩隻魚。

因此,聖嚴師父說:「禪,是視之無色、聽之無聲、嗅之無味、捉摸之無感觸、嚐之亦無滋味的存在,但也未嘗離開我們日常所處的世界。所以它是到處都有、時時都有、人人本有的。但是唯有通過了修行的方法始能體驗到禪,它本來就是我們自己,卻是從未見過面的自己……那是純淨的智慧,也是超絕的自在。」這樣的智慧,需要日積月累的體會才能證知,下手處,即是聖嚴師父所說的:「踏實地體驗生命,就是禪修。」

從一點一滴開始,延伸至成片、成面,不論見到誰,就當做是見到佛陀,立刻回到當下,身在哪裡,心在哪裡,踏實地體驗……這就是修行。

https://www.facebook.com/ddc.com.tw/

Wednesday 8 December 2021

對治癌症

/ 常霖法師

跟佛法「因果」的道理一樣,只要從因著手,解決病人的三個問題:飲食、運動和心理,癌症其實很大機會可以治癒。


退休腫瘤科醫生謝建泉跟我們說過:「大部分癌症病人都是嚇死,而不是病死的。」因為大多數人只要被確診為癌症,就會對自己的健康徹底絕望,而認定自己是等着死亡的。

曾經聽過一個典型的例子:一位癌症患者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後,想在離開人世之前完成自己未了的心願。因為他住的地方山上風景很美,只是上山的路不好走,他想讓更多人欣賞山上的風景,於是每天早起去修通往山頂的一條小路,就這樣日復一日,他不但感覺愈來愈精神,心情也愈來愈好,等到路修成了,他的病也奇蹟般的好了。

跟佛法「因果」的道理一樣,只要從因著手,解決病人的三個問題:飲食、運動和心理,癌症其實很大機會可以治癒。

飲食方面,幾乎所有蔬菜都屬於鹼性食物,肉類則屬於酸性。臨床實驗發現,癌症病人的血液都是酸性的;而長期素食的人,體質都屬弱鹼性,在弱鹼性體質的狀態下,癌細胞是很難生長的。

醫學發現重病患者在康復期間,心態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經常運動除了令身體健康外,運動時體內還會分泌氨多酚,令我們得到愉悅感,心情自然會好,好的心情是治療癌症最重要的藥方。

萬一被確診為癌症後,可以考慮不急於接受手術、化療等入侵性治療方法。盡量從因著手,建立信心,保持樂觀心態,改良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說不定會是一個改寫自己人生的機會。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5%b0%8d%e6%b2%bb%e7%99%8c%e7%97%87/

Sunday 5 December 2021

賭廳生意非一般人可做

/ 湯文亮


洗米華出事,近日話題開賭成為大熱,有老友話我係澳門人,點解走嚟香港做收租佬,唔留在澳門開賭。其實,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賭場生意是最難做的,所賺的錢都是從刀口上得來的,並不是說開賭的人要打打殺殺,而是賭場的確是風高浪急,稍一不慎,可以成個賭場輸了畀人。

有人話,開賭唔難,追收賭債才難,這點我非常同意,嗜賭是中國人的天性,而且是毫無節制。澳門人可能比較好些少,因為嗜賭的DNA早已被清洗,好賭的澳門人不多,但在賭場搵食的澳門人就很多。不過,澳門人只是懂得賭場運作,吸客與收數都不是澳門人的專長,說到底澳門始終是彈丸之地,澳門人實力有限,吸客還可以,收數就無能為力。

開賭不難 難在追收賭債

我知道邊個將賭場賭廳化,但最好唔講。而事實上賭場賭廳化之後,澳門的賭業才突飛猛進,因為賭廳負責人包攬吸客及收數,賭場只是收取不用輸錢的分紅。所以,嚴格來說,賭廳生意是很難做,隨時會惹上官非,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

有老友話資金不缺,打算投一個賭廳做,叫我介紹客人,我話我從來唔賭,更加不會介紹客人,朋友贏了錢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輸了錢,我這個介紹就會變成擔保人,唔好話介紹,就算問我某個人的信用好唔好,我只會講不願置評,就算得罪朋友都要這樣講,否則日後有可能惹禍上身。

不過,現在做賭廳的人都知道這條潛規則,他們有辦法吸客收數,至於怎樣做,我真的不知道。

賭與投資 分別在時間


老友問賭與投資有什麼分別,的確是有多少分別,最主要是時間,如果限時限刻,投資都變賭,例如有人炒一個物業,如果在成交前未能摸出,他便會放棄訂金,這是賭,並不是投資。

如果閣下去賭場,發覺一個透明骰盅,而開盅時間由閣下決定,閣下買大,骰盅是小,閣下可以等下一次荷官搖骰,骰盅是大的時候才開盅,在這情况下,就算閣下賭大小,都是投資,不過現實是不會出現這種情况,最後一句,可以賭,但記住小賭怡情。

https://finance.mingpao.com/fin/columnist1463481149913/20211130/1638211653706/湯文亮-賭廳生意
非一般人可做

Thursday 2 December 2021

母獸十誡

/ 龍應台


雖然你也許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到南方來長住了。只有朝夕在身邊,才會看見時間的鑿工怎麼精密地在毀壞你的肉體,一天一點點,堅決鑿空你。前天用棉紗幫你擦眼角時,你突然全身傾斜,黑眼珠卡在眼角,翻出眼白。昨晚看你泡腳時,發現腳趾頭下面長了兩個硬雞眼。

時間鑿工

怪手拆房子一塊一塊敲破牆面之前,房子的水電都已經切斷了。時間鑿工不僅只破壞你的肉體面積,他還抽掉你的認知神經,使你變成一個沒水沒電的空屋廢墟。問「疼不疼?」你無法回答。問「喜歡嗎?」你無法點頭。問「開心我在嗎?」你沒有反應。

但我想像你什麼都了然於心,那心在深不見底的水裡,在一個專鎖靈魂的黑盒子裡,所以我就跟時間鑿工約定,鑿他儘管鑿,做為你人間的女兒,我依舊握你的手、撫你的髮、吻你的額、問早安問晚安問你疼不疼。

可是,如果你是我的婆婆,我會這樣對待你嗎?
 
自由派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六月初,飛力普從維也納飛到台北。他其實在準備畢業大考,有兩週的複習假,就決定抱著一堆書本飛到我身邊做功課。

「你其實沒你以為的那麼自由派耶……」

兩個兒子對我的批評向來尖銳,但是飛力普這個批評,我不服氣,「舉例說明!」

「譬如說,」他好整以暇地,「我十四歲你就說過,你不希望我是一個同性戀。」

「此例不佳,」我說,「我有跟你解釋原因;如果你是的話,沒問題,只是我擔心你會比較辛苦,譬如,找伴可能比較不容易,會比較寂寞……」

「你的認知不正確啊,」他說,「同性戀找到伴侶不比異性戀困難。」

「認知不正確不代表不是自由派啊……」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下著,最舒服的地方是自己家裡。我們各自佔據一個沙發,半躺半倚,光腳閒散搭著茶几,他的腿上擱著打開的電腦,我的裙子上盤著打盹的貓咪,就這麼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起來。我這個知識分子媽媽夠不夠言行一致地實踐「自由主義」成為辯論題目。

為了挽救形象,我說,「那你記不記得,你十四歲第一次去一個整夜不歸的派對時,我對你說什麼?」

飛力普點頭。「記得。你說,兒子,你懂得用保險套吧……」

「你看吧!」我說,「當時你沒覺得你媽很開放明理?」

「當然沒有,」他笑了,「只覺得你落後,好笑;我們誰不懂得用啊?學校早就教過的,我們十四歲比你還懂。」

我有點洩氣,他乘勝追擊,說,「你再想想你對我女朋友的態度,看你有多麼自由派……」

小三

談到兒子的女朋友,美君,我真的被打敗了。

人生裡有很多角色扮演,而誠實的人在不同角色之間必須有一致性。一個在廣場上慷慨激昂演講自由民主的鬥士,回到家裡卻是一個暴力丈夫、獨裁父親?一個出書教導青年如何奮發向上的教授把學生的成果拿來做自己的論文? 一個專門諮詢婚姻美滿的專欄作者被發現戴著口罩和情人暗巷牽手?

我自認是個講究事理邏輯、主張開放寬容的自由主義信仰者,可是,當兒子真的有了一個「看起來非常認真」的女朋友時,我發現自己只有一個感覺:和兒子之間,有了「小三」。

我一瞬間退到了原始部落的母獸起點。

然後一貫誠實地和飛力普分享內心的掙扎: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中國古典小說裡都是婆婆折磨媳婦的故事,為什麼那麼多關於媳婦吞金、跳水、喝農藥自盡的故事;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會有那種我從前覺得無聊透頂的所謂機智問答——「你媽和你妻同時溺水,你救誰?」

原來,「婆婆」和「媳婦」這兩個位置是天生相剋的; 兩個女人同時愛一個男人。

我跟飛力普說:我也想毒死她呢……

他說:神經病!

全球化的意思就是,你最親密的人,住在萬里之遙,所以我的考驗,一般也不發生,直到有一次到歐洲出差,約飛力普來我的城市會合。

「我得帶她一起。」做兒子的說。

「可是幾乎半年不見你了,」做母親的故作平靜地說,「我想和兒子獨處幾天。這不難理解吧?」

電話上一陣沉默。做母親的等著。

最後兒子開口了。

「媽,」他說,「我知道這對你很不容易,但是你必須學習接受。要不就是我和她一起來,要不就是我也不來了。你決定。」

我在電話裡安靜了片刻。母獸受傷情緒一時調整不過來,想對著電話掉幾滴眼淚,但是對兒子的尊敬是油然而生的。傷心的同時我在想:是的,孩子,如果倫理變成壓迫,親情變成綁架,你就應該是那個站起來大聲說「不」的人。

後來?後來當然是他們兩人手牽手同來。後來當然是我見到了一個美麗、聰明、自信又有獨立想法的年輕「小三」。後來當然是我又失落又委屈又掙扎地強迫自己「學習接受」,接受什麼?

接受自己過去哺過乳、洗過澡、一輩子牽掛著、愛著的男人其實是另一個女人未來將一輩子牽掛、愛著的男人;你們兩個女人短暫交會於現在,但是你屬於過去,她屬於未來。對兒子的人生幸福而言,她,比你重要多了。

絕對不要

四年的「母獸自我再教育」下來,又看到一些其他母獸的行為,我已經有些心碎的體會可以分享了,主要是你「絕對不要做」的十件事:

一、絕對不要對兒子說她的壞話;那是道德壞榜樣,而且,別以為他不會在枕頭上一一告訴她。

二、絕對不要指揮她怎麼帶孩子。孩子是她的。別忘了她也是全權母獸。

三、絕對不要事先不約就突然出現在他們家門口。你或許以為是驚喜,在她是驚嚇。

四、絕對不要在偶爾幫他們看小孩時「順便」移動他們的傢俱。女人和貓一樣,傢俱換位置會抓狂、得內傷。

五、絕對不要在家族聚會拍合照時對她揮手說,「你走開一下,這張只要原生家庭成員」。

六、絕對不要期待他們所有的假期都來你這裡過。因為,如果你是她媽,你會希望每次放假她都帶著你的兒子來你的家。

七、絕對不要說你兒子多好--他的好與不好,難道她不知道嗎?你只不過在酸酸地暗示,她沒你兒子好。唉,何苦呢?

八、絕對不要給「金玉良言」。你喜歡過你婆婆的「金玉良言」嗎?

九、絕對不要認為她應該伺候你的兒子。如果你是她媽,你會希望她的男朋友伺候她,剝好蝦子光溜溜地一隻一隻送到她嘴裡。然後幫她洗盤子。

十、絕對不要問兒子:「如果我跟她都掉到水裡,你先救誰?」兒子若是誠實作答,你要傷心。

認了

回到你,美君,如果你不是我媽而是我的婆婆,我會不會這樣決絕地遷居南下,朝夕相伴,陪你走最後一哩路?我會不會這樣地握你的手、撫你的髮、吻你的額,而你甚至不認得我?

大概不會。

所以,就認了吧。「小三」不會對你像女兒般的親,可是,她會愛你所愛的人,給你所愛的人帶來幸福。母獸,這還不值得你全心擁抱小三嗎?

(本文摘錄自龍應台著,《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