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7 December 2011

一生受用的財富──MQ守則

現代社會強調能力與效率,然而面對層出不窮的亂象,人們開始提倡道德的重要性。MQ(Moral Quotient 道德商數)取代傳統的智力、學歷、經歷,成為企業主擇才時的優先考量。

中國傳統儒家思想與佛法「覺的教育」,為品德教育的根本,不僅能完善人格,且能兼善天下,是真正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立德為先--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現代生活型態的變遷,使得許多人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沒有希望;假使對生命失去了信心,終日迷迷糊糊、麻木不仁,只會浪費自己的生命與時間,社會的進步也會停滯不前。

佛法提到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以及佛性平等的道理,就是在證明人的生命是無窮盡的。這念心當中有無量的智慧、功德與神通妙用,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契悟這念心性,成就佛菩薩的果德。因此,透過佛法與修行,可以建立我們的信心與希望,了解到活在世界上是非常寶貴的,一定要愛惜生命、尊重自己;能夠愛惜生命、尊重自己,就能夠尊重他人,乃至一切有情生物。

三綱領 八條目

《大學》裡有三綱領、八條目。三綱領是「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白這念心是本具的,就是「明明德」。「明德」就是檢討、漏盡自己的煩惱,心當中一片光明,本具的明德智慧、德行就會現前,這是根本。儒家說「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其中以「立德」為先。「立德」,就是有德行。德,是慢慢修來的。

自己明白是自利,心量不夠廣大,所以要「親民」,不但自己明白,還要使更多的人明白自己的覺性、佛性,了解人生是很有意義的,不要悲觀,不要自殺。既能自利又能利他,圓滿了這些工作,達到最高的境界──至善,即是「止於至善」。

要達到三綱領,必須用八種方法,也就是「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想要平天下,先要把國家治好。想要把國家治理好,先看看家庭管理好了沒有?假使家庭一團亂,自己沒有道德、沒有人格,怎麼可能管理好一個國家,乃至利樂全世界?

如何才能治理好家庭?先要修身,也就是要建立完整的人格。假使身為一家之長,吃喝嫖賭樣樣來,人格墮落了,要使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必須修身,自己要有完整的人格,要有正知正見,要明禮義,要知道是非、善惡、正邪。

如何修身?先要正心,把心擺得端端正正,要光明磊落。何謂正心?一般人所想的多是名利財色,只知道為自己著想,不知道為大眾著想,這樣的心是私心、貪心,就不正。因此,意要誠,心才會端正。要達到意誠,先須知致。知,就是觀念。禪宗亦云:「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我們的知見要端正;假使沒有正知見,就容易落入意識型態,落入盲目的情感,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明辨是非,就屬於正知見。

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必須從格物的功夫下手。格,就是改革、袪除;物,指心中的垃圾──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懈怠、墮落。格物,即是革新、淨化自己的心。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用功學業,要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用功道業,則要去除心中的貪、瞋、癡三毒。三毒愈來愈少,清淨心就會現前,才能與道相應。因此,時時刻刻覺察、覺照,就是時時刻刻在格物。

三綱領、八條目是做人做事最高的哲學,把它運用在政治上,社會一定清明,國家一定富強;運用於修行上,功德、道業一定成就。

四箴行 利自他

人有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還有心靈的世界。心靈的生活屬於最高的道德,心清淨了,就是聖賢的心。儒家主張「內聖外王」,什麼是「內聖」?要檢討反省,心中不能存留一點點垃圾。所謂「外王」,就是修一切善法,普度眾生,安定社會,建立富強康樂的國家。在儒家來講是世界大同,在佛法來講就是建立人間淨土,就現代來講就是要達到世界和平。

中台禪寺以「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作為修行的方針,把佛法高深、廣大的道理,取其精華,簡化成四個實踐的方向。對上以敬,用恭敬心去除我慢;對下以慈,用慈悲心去除瞋恚;對人以和,用和合的心去除粗暴;對事以真,用真誠之心去除虛偽。依著這四個方向,落實在家庭、學校、公司、生活中,以此原則反省檢討,不斷改進、提升自己,便能增長無量的智慧和福報,人生必定有所成就。

Friday 23 December 2011

好書分享:寬恕十二招

由於最近自己在處理憤怒與寬恕的課題,所以將這本書摘要下來與大家分享.

寬恕的四大原則:

1)寬恕是要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唯有寬恕了自己,我們才能寬恕別人或接受別人的寬恕.

2)寬恕原是無條件的.雖然我們往往在學習寬恕的過程中難免還是會附加一些條件.

3)寬恕是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對自己或別人所做的任何批判,都須不斷的以寬恕來做回應.

4)只要表達出寬恕的心意就已綽綽有餘了,不管我們此刻能做到什麼程度,都已經很好了.這份體諒使我們能懷著寬恕的心態來練習寬恕.

寬恕的四大要訣及十二招:


第一要訣:對自己的平安負責(你所有的想法或感覺都是出於你自己,雖然其他人好像會影響你的快樂或悲傷,但若因而認定別人應該對你的生活負起責任的信念,則只是看到表相而已.)

第一招:承認恐懼(每個選擇都是在愛和恐懼之間作抉擇.但是,除非自己先承認恐懼的存在,否則我們無法開始接近自己的愛.)

第二招:了解自己渴望的是愛(你不是為了满足我的需求而來的,你只是幫我看到自己的需求,我才能學會去滿足自己的需求.)

第三招:收回投射(當我從你身上收回投射時,我了解到,我對你的喜歡或討厭與我此生的學習毫無關係.若喜歡你,我會認為你是來陪我作伴的;若討厭你,我會認為你是來折磨我的.那些想法其實毫無不同,只是一道光譜的不同兩端而已.)

第四招:對自己負責(自我負責即是接受自己生活的現狀,換言之,我不必浪費精力去改變生活的外在形,也不再等待別人的鼓勵,作為自己改變的動機.)

第二要訣:找回你我平等之處(找出彼此的平等,就是承認觀看事物的角度有很多種,而我們知道的只是其中一種而已.傾聽別人,尊重他們的想法和經驗,能幫助我們向更廣大的實相開放.)

第五招:放下自我批判與內疚(我們在攻擊別人時,心靈深處多少都會覺得自己該對攻擊負一些責任.只要意識到這一責任,我們就開始治癒了.)

第六招:接納自己以及待人如己(凡是你無法接納的,你會抗拒到底,這種對立便成了你的束縛.凡是被你接納的,就會輕輕地進入你的心房.)

第七招:樂意學習與分享(我生命每一刻都可能從你的回饋中獲益,即使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在批判我,我仍能享用百分之一的真話.)

第八招:做自己的主人(當你讓別人替你作決定,或你替別人作決定時,表面上,你好似佔了一點便宜,然而,從此你便喪失了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第三要訣:信任自己的生命(當我活在自己的界線內時,每件芝麻小事似乎都很重要.當生命開始插手,並拭去那些界線時,我才了解,所有我曾視為重要的事其實毫無意義.)

第九招:接受人生課程(發生在我身上的每個人生課程,原是為了喚醒我,而不是懲罰我.只要我認為老天有意懲罰我,我就很難接受自己的課程,並從中學習.)

第十招:認出一切都没有問題(我必須放下過去,不把過去帶到現在,也不把現在帶到將來,只是接納現在的樣子,那就是寬恕.)

第十一招:看鏡中人生(我所恐懼的,常會被擬人化,其實那都是我們自己心理營造出來的,我們在自己身心之外所看到的一切,只是反映出我們內在現實而已.)

第十二招:開放心靈(開放心靈,一點都不玄奧,只要接納,就可以逹到;而關閉心靈也不玄奧,只要批判,也會逹到.)

第四要訣:銘記(生命是愛) 

Chanda Chao-fen

Tuesday 20 December 2011

懺三至六數煩惱所生功德

~《法譬如水》:第三章 懺煩惱障 第三節 煩惱懺畢生功德/之一·懺三至六數煩惱所生功德 p592-635 重點導讀分享

經典原文

願承是懺悔三毒一切煩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三慧明。三達朗。三苦滅。三願滿。願承是懺悔。四識等一切煩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廣四等心。立四信業。滅四惡趣。得四無畏。願承是懺悔五蓋等諸煩惱。所生功德度五道。豎五根。淨五眼。成五分。願承是懺悔六受等諸煩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具足六神通。滿足六度業。不為六塵惑。常行六妙行。

1。願承是懺悔三毒一切煩惱所生功德:

三慧明。聞慧、思慧、修慧

三達朗。天眼、宿命、漏盡

三苦滅。苦苦、壞苦、行苦

三願滿。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邊無限智慧方便,令無量眾生,受用無盡,莫令一人有所乏少。

 2。願承是懺悔四識等一切煩惱所生功德:

四識等一切煩惱。色、受、想、行四識

廣四等心。諸法平等 發心平等 道心平等 慈悲平等

 
立四信業。信根本 信佛 信法 信僧

 滅四惡趣。修羅道 餓鬼道 畜生道 地獄道

 得四無畏。

一、總持不忘,說法無畏。
二、盡知法樂,及知眾生根欲性心,說法無畏。
三、善能問答,說法無畏。
四、能斷物疑,說法無畏

3。願承是懺悔五蓋等諸煩惱所生功德:

蓋即蓋覆之義。有五法,能蓋覆心性而不生善法也。

一、貪欲蓋,執著五欲之境以蓋心性者。
二、瞋恚蓋,於違情之境懷忿怒以蓋心性者。
三、睡眠蓋,心昏身重,而不為其用以蓋心性者。
四、掉悔蓋,心之躁動,謂之掉,於所作之事而心憂惱,謂之悔,以蓋心性者。
五、疑法,於法猶豫而無決斷,以蓋心性者。

度五道:天道、人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豎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淨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成五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4。願承是懺悔六受等諸煩惱所生功德:

受領於六根之六塵曰六受

具足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盡通

滿足六度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不為六塵惑:色、聲、香、味、觸、法

常行六妙行:法界次第云:「妙名涅槃,門名能通,修此六法,則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門。前三是定,後三是慧,定愛慧策,能發真明,出離生死。」

一、數息妙門 
二、隨息妙門 
三、止妙門
四、觀妙門 
五、還妙門
六、淨妙門 

Monday 19 December 2011

佛地魔

/ 化十

孩子小的時候,迷上了哈利波特。

看了電影,就吵着要買書。

哈利波特系列共七本。

孩子那時不懂英文,頭五本買的是中譯本,後來年紀稍大,最後兩本才買英文原裝本。

我翻了中譯本來看,發現譯者將哈利波特里的Lord Voldemort譯成「佛地魔」,真是神來之筆。

佛地魔,就是人人聞之喪膽的大壞蛋。

他原本也是好人一個,卻因對世間人事的嗔恨而變成惡魔。

讓我想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也很接近,卻因後來生活習慣和學習環境的不同,彼此的距離也愈來愈遠。

我們常說學佛,但究竟有沒有學到佛呢?

還是口說學佛,其實心中無佛?

我們身在佛地,其實心中有魔。

噢!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一個佛地魔。

以前,我會對人說:

1。學佛者多快樂;

2。很會念經=很會修行;

3。學佛的孩子不會壞。

幾年下來,我這個信念開始動搖了。

我看見所謂的學佛者仍然滿心煩惱,學得一點都不快樂。

很多很會念經的,貪嗔癡慢疑,習氣依然可怕得叫人敬而遠之。

我看見參加學佛班的孩子,帶給父母很多頭痛的問題。

我的意思不是說佛法不好,而是說人心難教。

佛陀不是說嗎:眾生剛強,難調難伏?

為何學了佛,還是無法成佛?

不要說成佛,連像佛都不像。

人人的心中,佛和魔就像善惡在拔河。

有時好像佛嬴了,更多時候,像是讓魔給戰勝了。

我相信邪不勝正,但很多時候,我們仍然愛讓魔來占據我們的心靈。

讓我們常常捫心自問,在我們心里邊,住着的是佛還是魔。

唉,我又在造口業了。

Thursday 15 December 2011

聖嚴法師:自由和尊嚴不外求

當一個人擁有了衣食名利之後,往往會發現除了這些之外,生命中好像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自由和尊嚴。 

所謂的自由和尊嚴,簡單的說,稱心如意、不受約束就是自由,沒有委曲就是尊嚴;相反的,被限制就喪失了自由,被壓迫就沒有尊嚴。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派翠克‧享利(Patrick Henry)曾說過:「不自由,毋寧死。」這句話後來成為追求自由者的名言。當統治者用軍事、武力、政治,或是用文化、宗教來壓迫被統治者,使得他們不敢講出自己心中的話,也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就是不自由。至於一般犯了法的受刑人,在獄中受到約束而不自由,這是因為他們是以自己的自由意志做了錯事,自做自受才進了監牢,基本上這是為了保護大多是人的自由。

一般人認為的自由,通常就是指身體活動和言論思想都不受約束,自己要怎麼做就怎麼做,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而且從古到今所講的自由,大部分都是從「征服」的概念出發,為了發展自己的欲望,把這種「擴張自我」的觀念和做法當成自由,不斷向外在環境爭取。這樣的自由,其實是有問題的。 

因此法國大革命期間羅蘭夫人說了一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發展出來的自由,相對的一定會妨礙他人的自由;在發揮自己的當下,卻也限制、影響到別人,這樣的自由,就算爭取到手,也不是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應該讓自己與他人的自由共存,讓個人與團體的自由相容,而不會讓自己的自由超越團體的、整體的自由。如果僅僅只知道維護個人的自由,那會引起整個社會的混亂,滋生許多問題。當前世界人與人之間互相鬥爭、彼此傷害,就是因為有太多人只知道爭取個人自由。

至於尊嚴呢?有人說:「尊嚴是別人給的」,這真是錯誤的觀念。我們常講「自尊而後人尊」,意思就是要我們自尊自重,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在尊重自己之前,還應該先尊重他人,因為我們給人尊嚴,對方才會給我們尊嚴。如果我們不尊重人,只希望別人尊重自己,也許表面上看來像是得到了尊嚴,其實那樣的尊嚴恐怕是不真實的。

真正的尊嚴,還包括尊重自己的身分,尊重自己的責任,並能和他人建立起彼此互相尊重的關係。譬如身為一位父親,行為舉止就要像個父親,不是大男人主義的父親,也不是霸王式的父親,而是慈愛、慈祥、懂得以智慧來教養孩子的的父親;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做父親的尊嚴,否則僅僅在孩子面前耍弄父親的威權,到最後可能為了爭取尊嚴,反而失去尊嚴。

自由、尊嚴可以是靠向外爭取得來的,也可以是因為自己先給別人自由和尊嚴,而得到自由和尊嚴;第一種方式並不可靠,第二種方式比較穩當。

我們這個社會,爭取自由、尊嚴的人太多,願意給人家自由、尊嚴的人太少,所以日益混亂。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建設人間淨土,一定要採取第二種態度,才是比較踏實可靠的。

Wednesday 14 December 2011

會做事的人很多,肯承擔的人很少

1。那些容不進團體的人,多是孤芳自賞,自以為高高在上,人錯他對、律人寬己,輕視他人。離開團體,那也是遲早的事。

2。喜歡問「為什么我不知道」的人,其實是一顆貢高我慢的心在作祟。

3。容易受傷的人,都是因為一顆我慢心和多疑心,法不入心,如此又如何能在這條路上走得遠走得久?

4。要入法,入經藏,語言不是障礙,障礙的是人的心態和借口。

5。佛家說逆境是「增上緣」,可遇而不可求。遇到困難時,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你要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它,該做些什麼去改善它。

6。人與事要分開處理。對人要善解包容,對事要是非分明。要先對「人」感恩讚嘆,再柔和聲色的對「事」提出建議。~黃思賢師兄

7。不要害怕你的生命會結束,而要害怕它從未開始。~格雷斯•漢森

8。證嚴法師:人的心沒有別人傷害得了,只有自己才傷害得了自己。

9。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0。現代的人,功利主义太强,道德伦理太弱。

11。好觀念砥礪我們品格更上一層樓,不好觀念詆毀我們人生每下愈況。

12。證嚴上人:只是樂於配合還不夠,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人人要負責任...。

13。現代人的生活一日千里,所謂的三世,未必是指前世今生來世,而是過去現在未來、昨天今天明天,也可能是剛才現在等下;所以人一定要相信因果。

14。看一個人炫耀什麼,通常他內心就缺什麼。

1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6。一切不执着。

17。有煩惱,是因為對法的體會不夠,習氣沒有去除。

18。會做事的人很多,肯承擔的人很少。

19。懺悔不是靠口說說而已。

20。对师父的承诺不敢忘。

Wednesday 7 December 2011

菩提承志 正法傳續

【證嚴上人12月5日志工早會開示】

Tuesday 6 December 2011

终曲 大慈大悲大忏悔

岁月悠悠不久留 几番风雨几情愁
多少怨尤成灾祸 无明痴闇起风波
五趣流转苦煎迫 生死相续难解脱

爱恨情仇谁参透 苦集灭道佛宣说
法譬如水能洗垢 三学六度记心头
由来罪业自造作 能善能恶自拥有

世间森罗并万象 无常奔腾不沉默
真如法性遍四周 因果循环不错过
名闻利养皆幻有 谁能紧抓在双手
欢乐时光匆匆过 那有片刻能寄托

无明烦恼缘行业 业入识田难自由
名色六入触与受 爱取有生与老死
苦由业集复生惑 惑生烦恼感苦果
欲知法水何能洗 十二因缘当细酌

有求皆苦须勘破 人生大患是染著
一切欲乐云烟过 一任笑傲付东流

悟达一念慢心起 人面恶疮诉冤仇
迦诺迦赐三昧水 悟达国师顿解惑

烦恼业障果报障 忏悔法门细细说
洗尽无明业识垢 慈悲水忏万古留

苦海茫茫无边 回头明明是岸
三障诸惑应断 诸佛声声呼唤

Sunday 4 December 2011

果報障 至誠發願

日出東方消昏暗 浪子迷途能知返
我今一一誠發願 淨如琉璃化人間

地獄皆能成淨土 一切業障均消除
惡緣悉轉善良緣 刀山劍林變福田
一切眾生得安樂 無災無難心安然
不生殺念害群生 萬物相依並相生

斷除累世諸惡習 遠離亂想去障蔽
災疫瘟禍均消弭 無病無痛無哭泣
天下衣食均豐饒 無匱無乏無寒饑
世間處處無刀劫 社會祥和樂正業

佛法興顯弘大乘 不令邪法惑眾生
菩提道心能相續 菩薩廣行無量義

煩惱障 一一悉懺悔

累劫煩惱因意起 我今一一悉懺悔

懺悔 耽染愛著起貪欲 貪名貪財貪權力
懺悔 瞋恚忿怒懷害心 暴躁習性常傷人
懺悔 懵懂愚痴不了悟 不明因果昧罪福
懺悔 貢高我慢生狂傲 蔑視他人氣燄高

懺悔 懷疑聖賢惑正道 猶豫正信生顛倒
懺悔 不識緣假著我相 迷於三世執斷常
懺悔 狎近邪法親惡友 執惡迷妄還自珍
懺悔 惜守錢財心吝悭 不結善緣空遺憾

懺悔 不攝六情縱情欲 奢侈荒誕行不經
懺悔 詈罵毀辱不能忍 以暴制暴暴更增
懺悔 怠惰不勤不精進 好逸惡勞誤一生
懺悔 隨世八風生彼我 諂曲面譽不直心

懺悔 強悍蠻橫失柔和 易忿難悅多含恨
懺悔 妬火熾盛難容人 逆風揚塵傷自身
懺悔 乖悖聖諦任磋跎 生死海中長飄泊
懺悔 無始以來無明住 六趣輪迴受苦楚

Thursday 1 December 2011

《法華經》是 what,《水懺》是 why。

1。讀《法譬如水》,讓我看到人生的問題,也讓我找到了答案。

2。更相信因果。因緣果報。前因后果。

3。更包容善解。同理心。

4。反觀自省。少抱怨。

5。一切不執着。

6。法喜多了,煩惱少了,脾氣好了,肚量大了.....。

7。雖說修行在個人,但團體還是會互相影響。

8。受證是對上人的承諾。報名培訓志工和受證慈誠委員要有這樣的想法。

9。上星期五的《人間菩提》:上人現在最需要的是人人要負責任。

10。有煩惱,是因為對法的體會不夠,習氣無法去除。

11。會做事的人很多,愿意承擔的人很少。

12。師父要弟子入法,希望弟子福慧雙修。

13。《法華經》印證我們所做(what),《水懺》告訴我們為何做(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