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November 2011

懺六數煩惱:佛之六行

懺六數煩惱:「或因六行造一切罪」

(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佛之六行」:十信行、十住行、十行行、十回向行、十地行、等覺行。

「外道六行」:自餓外道、投淵外道、赴火外道、自坐外道、寂默外道、牛狗外道。

一. 十信行:萬行以正信為首。學佛要相「信」,自己做人也要有「信」。

1。信心:滅盡一切妄想,行於中(正)道,才能建立信心,念念不離,諸事就能圓融。

2。念心:念心要綿綿、連連、接接,不要有一點空隙。若讓無明跑進來,想要再接回去就很困難了。

3。精進心:心能透視明徹,叫做「精」;立定信念不斷向前,則為「進」,就是「精而不雜,進而不退」。

4。慧心:在繁雜的人事物中,以無染之心、純真的智慧處世,叫做「慧心」。「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5。定心:執持智慧,周遍寂湛,心能凝於一境,不受影響,就是「定心」。

6。不退心:慧光內照,就能明心見性,直往聖賢的境域,進而不退。心若堅定不退轉,心中的智慧,自會發出光明。

7。護法心:以智慧的教法影響他人,以道香、德香熏習一切,叫做「護法心」。時時擁護我們的心,不要受到外圍不正確因素來引誘我們,影響我們這念定心,所以要不退,要有定力。

8。回向心:清淨的心在外面,分明絲毫沒有錯繆,所以再回來。時時保持一念明朗的覺,不被人我是非影響,從境界中回來,心如佛光迴照清淨無染。像一面鏡子,這個鏡智,叫做「大圓鏡智」!大圓鏡的境界的智慧。一心向佛,安住在佛的心,叫做「回向心」。

9。戒心:修行不能沒有戒,戒是一種制度,能讓心安住於佛的智慧之光中。「心念放逸者,見色以為淨;恩愛意盛增,從是造牢獄」。

10。願心:願心就是我們住於戒就能很自在,可以避免很多困擾,我們清靜的心境,才能在十方、普遍的地方任由我們,不論是在眾生境界,都能逍遙自在,這種輕安自在,所做都能隨願。

二. 十住行:出俗的根本。會理之心,安住不動,名為「住」。佛者,覺也。覺就是道理,就是真理。學佛就是要將佛陀已經覺悟的道理,所體會天地萬物一切的真理,我們的心性要學習如何去會理。

1。發心住:光是一念發心不夠,我們還要能夠住。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圓成一心,名「發心住」。

2。治地住:以妙心治理心地,用精進的心,在康莊大道上直行,不受污染。

3。修行住:心所涉知俱得明了,遍修諸行皆無留礙,名「修行住」。

4。生貴住:冥契妙理,行與佛同,氣分感通,成如來種,名「生貴住」。不但要修行,也要發願做他人生命中的貴人。

5。具足方便住:與人有不同見解時,首先要把心放寬,摒除成見,接受別人的引導。若發現方法有偏差,應以耐心來同事度,導引到正確的方向,這也是一種智慧。

6。正心住:「心正」就是不讓人生有所偏差,心就會正。

7。不退住:身心增長無有退缺,這樣叫做「不退住」。身要實行在菩薩行中;心要增長在慧命裡,不能有欠缺。

8。童真住:「佛之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如童真之可貴」。 修行者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勞心,獅子勇猛心。

(十身: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

http://blog.udn.com/arongshu9/5700015

9。法王子住:「長養聖胎,紹隆佛種,堪作法王之子。」行善即時,如長養聖胎,人間菩薩招生,即是紹隆佛種,二者兼具,堪作法王之子。但願你我都是「法王子」;我們要立志承擔如來家業,這就叫做「法王子」。

10。灌頂住:菩薩既為佛子,佛以智水灌頂,藉表成人,名「灌頂住」。在佛法來說,應該就是「皈依」,證明你已經踏入佛門當中,要開始奉行三寶的規戒。三皈五戒,這是佛教徒最起碼應該要遵行的規矩。要有五戒才能夠有清淨的心。

三. 十行行:開始培養悲心。行菩薩道要有十個條件、十個境界要經歷。

1。歡喜行:甘愿做歡喜受。面對事事物物我們都要歡喜。開闊自我心量,以隨順歡喜之心進向十方,實現人間菩薩道。

2。饒益行:「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善推妙德 饒益眾生 使得法利 不生厭想。

3。無瞋恨行:要忍辱。人心本與佛平等 只因一念偏差 生起無明造了業 墮入凡夫的境界 覺醒才能迷途知返

4。無盡行:「隨眾生之機類而現其身,三世平等,通達十方,利他之行無盡。」

5。無癡亂行:把心念、觀念、見解 時時照顧好 這叫做修行。修行無非就是要去除癡亂,才能成長智慧。假如我們的成長有癡有亂,智慧哪能成長呢?「無我相、無人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

6。善現行:以遼闊的心包容一切 人與萬物能同異圓融 叫做「善現」。

7。無著行:無礙。「無著即圓融之義,由善現之行,充擴圓融,以滿空微塵,一一塵中,現十方界,塵相不壞」,這叫做「塵界交現,小大無礙。」

8。尊重行:離開尊重 就不會產生感恩心 不懂得感恩 就無法尊重人 尊重、感恩、愛 是做人不能缺少的原則。

(自己內心是黑暗時 為別人引路會很危險 應先引導自己走正確之路 方能助人)

9。善法行:「謂於妙觀慧中種種明現,以顯圓融之德。十方諸佛,莫不依此圓融而為法則。」 人圓、事圓、理就圓,就是「圓融之德」。

10。真實行:真,就是不假;實,就是踏踏實實。也常說「真如實性」,我們要力行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叫做「真實行」,也叫做善法。

四. 十回向行:堅定自我真如本性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建立大悲的願。真正的回向 是回歸清淨無染本性 將修行益己的心 擴大為利濟天下蒼生。

1。救護一切眾生 離眾生相回向:度化眾生 我們要「處俗」 用「脫俗」的心 處在人群中、利益人群 這就叫「回小向大」。

2。不壞回向:「正顯中道」 歸趣本覺 回入法身 無能壞者 名不壞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本覺之理 湛然常住 能覺之智 齊於諸佛 名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處回向: 覺智周圓 無所不遍 名至一切處回向。

5。無盡功德藏回向:一切世界 過恆沙佛 自性功德 重重無盡 名無盡功德藏回向。

6。隨順平等善根回向:於諸佛地,起萬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十方眾生 皆我性具 本際平等 無有高下 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8。真如相回向:即一切法,離一切相,緣生無性,體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

9。無縛無著解脫回向:諸法本空,心無縛著,於根塵中,得大解脫,名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10。等法界無量回向:性海圓成 心等法界 含攝周遍 量等虛空 名等法界無量回向。

五. 十地行:心靈十地。這「有本有無垢之十地」就是「修生顯德之十地」。如何修,才能回歸本有無垢的十地?

1。歡喜地:心如佛境 光明清澄 無論做什麼事 都會覺得很歡喜。

2。離垢地:「由盡佛境界,明了諸法異性而入於同,若見有同,即非離垢;同性亦滅,斯為離垢。」

3。發光地:謂同異情見之垢既淨 則本覺之慧光明開發 經云 淨極明生 名發光地

4。焰慧地:燄慧地就是智慧,智慧極頂,那就是圓覺。佛的圓覺境界。

光有分成微光、或是弱光、或是強光,你愈是擦得乾淨,那分光亮發出會愈強,所以第四叫「焰慧地」,也就是不只是發光,光還會愈燦爛,所以這叫做「焰慧地」。

5。難勝地:難行能行。「由前焰慧爍破一切情見,其同異之相皆不可得。」這如果在凡夫很困難。無論多艱難的事,只要能破除一切情見,勇於勝任去承擔,就能超越困難。

6。現前地:謂由前同異之相既不可得 則真如淨性明顯現前 「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用清淨智慧 破除情見 讓真如本性展現。

7。遠行地:不捨度生 同於菩薩 證法無別真如 名遠行地

「謂真如之境,廣無邊際;雖真如現前,分證則局。若盡其際,方為極到。」這段意思就是承前面的文字,前面「現前地」。就是我們已經心境開闊,前面已經發光發亮了,我們的本性已經現前了,真如的心境已經現前了。所以現前,我們要了解真如的境界,既已現前,我們就知道很開闊。

8。不動地:一真如心 名不動地。讓真如本性常住心中 心保持凝靜 不論外境如何變化 一切煩惱都能不動於心

9。善慧地:「既得真如之體,即發妙用,凡所照了,悉是真如。」 若能發揮妙用 精進如一 分辨是與非 才能學得無礙智慧

10。法雲地:謂菩薩至此第十地 修行功滿 唯務化利眾生 大慈如雲普能陰覆 雖施作利潤而本寂不動

六. 等覺行:「等」就是「平等」,「覺」就是「覺悟」,就是「諸佛覺悟,平等一如」,所以這樣叫做「等覺」。平等覺悟:不分別。

1。自覺覺他:就是如何收攝我們的心、如何在芸芸人群中去付出、自利利他,這就是兼利他人,這叫做大乘。

2。妙覺:唯至人了萬物之宗 故能開導群疑 濟拔眾生迷津 證得此覺 稱為妙覺

3。修行修一念心,這念心就在一個誠。所以說:「誠者自成而道自導也。」

4。「誠物於外,則不言而應,不力而成。」

http://blog.udn.com/arongshu9/586694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